我在。
高中有段时间喜欢听朴树。这个题目便取自朴树的一首单曲。记得当时音乐台放这首歌的MV时,看到一个穿着红衣的文艺青年,在一片黄橙橙的麦田里,那种好像跟世界没什么关系却又仿佛有些故事的感觉,让那时的我觉得真有范儿。那时候那样一种风格就铭刻在我的审美意识形态当中。歌词至今难忘:
我该,怎样才不用去后悔,过这些日夜。
放开,我所有的爱和悲伤,有一天,它们已不知去向。
我在,这里大声向你呼喊,你可曾听见?
我在,演奏这沸腾的生命,直到,黑夜已吞没我的眼。
我想过来人都该清楚,十七八岁的年纪,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那种涉世未深却想有点故事的迫切感,幼稚地逼迫自己找各种无端的事由能让自己看似受伤了,能让自己看着有故事。所以那时候一点点负面的情绪就能被自己无限放大,恨不得全世界都背叛我,我还能高唱寂寞让我更快乐。
前些天偶然间翻出高中时写的作文,恶心的我大肠直颤,什么单车小路落叶,什么海子顾城麦田,一阵阵冷风从脚底板直蹿到头盖骨,看着旁边不算低的分数和文章后面老师评语里的溢美之词,心里真是由衷的敬佩她,和我自己。
就是高中时候的自己,在一股玩文艺装忧郁的欲望驱动下,经历了至今为止人生最繁密的读书阶段,听各种小众音乐,看各种艰涩难懂的电影。现在看来做这些事情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肤浅的显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对成长的渴望留给我的也算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
现在回头想来,成长就是一个从普通变文艺,再从文艺变二逼的不可逆过程。如果你对我的这一理论表示怀疑,那么不好意思,请允许我对您的心智是否健全表示怀疑。
人总是要有阅历才能成长,成长环境的不同也决定了一个人所处的阶段和这一阶段的长度。现在的我,光荣而自豪的把二逼当成一种褒奖,在我的理解里,它是对生活保有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勇往直前的勇气和淡然处之的心境。所以用二逼来骂我的亲们,谢谢啊。
我很鄙视那些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对别人的生活方式说三道四甚至大加指责的狭隘之人。 你可以普通的过,也可以二逼的活;你可以以办公室为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并以此为乐;你可以追名逐利,高攀仕途,并以身居高位和家财万贯来彰显成功;你也可以一辆单车一顶帐篷一边打工一边穷游世界;你还可以归隐山林,闲云野鹤,自给自足,田园牧歌。这些生活方式的选择没有孰高孰劣,只有愿不愿和敢不敢。
转眼好多年过去,朴树早已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野。那时候看过的很多书,听过的很多歌也渐渐被我鄙夷。但是那天突然听到这首 hey 我在,我该怎样还不用去后悔过这些日夜,当时无限憧憬的美好未来,让我现在听到它的时候有些怕了。
我该,怎样才不用去后悔,过这些日夜。
放开,我所有的爱和悲伤,有一天,它们已不知去向。
我在,这里大声向你呼喊,你可曾听见?
我在,演奏这沸腾的生命,直到,黑夜已吞没我的眼。
我想过来人都该清楚,十七八岁的年纪,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那种涉世未深却想有点故事的迫切感,幼稚地逼迫自己找各种无端的事由能让自己看似受伤了,能让自己看着有故事。所以那时候一点点负面的情绪就能被自己无限放大,恨不得全世界都背叛我,我还能高唱寂寞让我更快乐。
前些天偶然间翻出高中时写的作文,恶心的我大肠直颤,什么单车小路落叶,什么海子顾城麦田,一阵阵冷风从脚底板直蹿到头盖骨,看着旁边不算低的分数和文章后面老师评语里的溢美之词,心里真是由衷的敬佩她,和我自己。
就是高中时候的自己,在一股玩文艺装忧郁的欲望驱动下,经历了至今为止人生最繁密的读书阶段,听各种小众音乐,看各种艰涩难懂的电影。现在看来做这些事情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肤浅的显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对成长的渴望留给我的也算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
现在回头想来,成长就是一个从普通变文艺,再从文艺变二逼的不可逆过程。如果你对我的这一理论表示怀疑,那么不好意思,请允许我对您的心智是否健全表示怀疑。
人总是要有阅历才能成长,成长环境的不同也决定了一个人所处的阶段和这一阶段的长度。现在的我,光荣而自豪的把二逼当成一种褒奖,在我的理解里,它是对生活保有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勇往直前的勇气和淡然处之的心境。所以用二逼来骂我的亲们,谢谢啊。
我很鄙视那些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对别人的生活方式说三道四甚至大加指责的狭隘之人。 你可以普通的过,也可以二逼的活;你可以以办公室为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并以此为乐;你可以追名逐利,高攀仕途,并以身居高位和家财万贯来彰显成功;你也可以一辆单车一顶帐篷一边打工一边穷游世界;你还可以归隐山林,闲云野鹤,自给自足,田园牧歌。这些生活方式的选择没有孰高孰劣,只有愿不愿和敢不敢。
转眼好多年过去,朴树早已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野。那时候看过的很多书,听过的很多歌也渐渐被我鄙夷。但是那天突然听到这首 hey 我在,我该怎样还不用去后悔过这些日夜,当时无限憧憬的美好未来,让我现在听到它的时候有些怕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