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兜市多伦多的那些事
多伦多,又别名土鳖之城,土屯儿,是个没有固定风格,但又带点拧吧劲儿的一线国际人种综合集散地。天气情况类似北京,一样很干燥,但空气质量嘛大概跟100年前的北京类似。这里形形色色的人们,来自地球不同的角落。比如你踏上一辆bus,车上上大概至少会有几个黑的,两三个棕的,一两个白的或黄的,一个包头巾的,一个戴面纱的,一个吃泡菜的,再附带几个我认不出是哪来的。
对于留学生,选择学校很关键,这决定了你是去中国,印度,韩国,还是加拿大等等。像我呢,我就是去了印度留学,因为我的同学80%都是印度来的,老师也有两个是印度人。那如果你去了刚好中国人居多的学校,你就当是在国内上了个双语大专吧,因为老师们好多也是中国来的。综合来看这里的教育质量就那么回事儿吧,毕业找工作也不会比国内容易,种族多了不可能没有偏见和歧视。今天刚学了个词儿,这里有的人把印度和巴基斯坦人统称为baki-in,说起来很顺口。
本地的白人们,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喜欢三五个人聚集在一起聊天,巴拉巴拉的聊半天或一天,用那种特别drama的语调,但聊得都是非常不重口味的内容,仔细一听很无聊。要是他们把聊天的功力一半用到工作上,效率应该会提高不少,我那几个仅有的白人同学就是这样,说起来夸夸其谈的,但懂的专业知识非常少。
说起加拿大,怎么能不说起富二代,这个个生生不息且嚼(jiao)不烂的时尚话题呢,当然这里也有一些三代啊官二代啊混合其中,在此我们统称为二代好了,不再做具体区分。为了避免本人被认为是羡慕嫉妒恨,吃不到葡萄满嘴葡萄酸的嫌疑,下面从积极方面开始简单说说我所接触到和看到的二代们。(纯属此地无银啊)
国外的二代们,普遍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二代,但是你叫他们少爷他们很开心。因为在国外长期受教育,都懂礼貌且很好交流。泛泛说来,和一般人是没什么区别的,当然要是仔细看的话,他们一身装备还是随时可以晃瞎很多双钛合金狗眼的。但这个东西不太值得去讨论,在我看来,天性浮华的人是跟自己有没有钱没有关系的。小镇青年可能会考虑361度和鸿星尔克哪个更炫,二代们只是将选择范围上升到了Prada或者Gucci罢了。天性低调的人,是无法让你轻易看出他的内在,这些都是个人选择。
一次,某位二代同学问了我一个问题,说要请我帮忙参谋一下,他问,你说我下个月是买一个爱马仕呢还是LV的包包?爱马仕比较贵,但是帆布的,LV便宜一些,是皮的。我承认我当时大脑当机了一会,反应过来以后,我将此问题上升到了哲学角度以及价值领域,盘旋许久,仍不知如何应答。头一次,我觉得某个领域的东西超出自己的认知范围那么遥远,一片空白。
二代们也很重义气,对朋友很够意思,有些喜欢交际,有些比较宅,因人而异。二代们偏爱艺术啊,设计啊,奢侈品营销啊等等领域进修,一方面这些领域的个性自由度比较大,另一方面剔除了数理化之后,学起来没有那么的遭罪。某些程度上,我很羡慕他们这样的选择,因为可以说在人生定位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自由比普通人高很多,因为不用为生计发愁,所以可以尽可能的靠近自己的兴趣。但同样这里隐含了一个问题,当你可以自由选择的时候,虽然可以靠近兴趣,但往往会比一般人缺少了审视和评估自身的可能。就比如说都是买奢侈品,有人能买到整个店里的灵魂作品,有的人买的就是一双标了logo的破鞋。
二代们大概就说这么多,展开了会很长。我还是不要掩饰我对他们的嫉妒好了,他们过着大概我这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某种生活,那是我没法设身处地想象的一个异次元空间。
多伦多的市中心,裆烫,是个有点好玩的地方,我想这里不管哪国人来了,都能找到自己家乡的味道。天津包子啊东北饺子啊,都很地道。购物的地方呢就是那么几个区域,每次逛大的mall都有置身北京西单的感觉,因为身边不时飘过国内各地方言。另外一些街道的小店很有特色,尤其是一些二手古董店或者家具店,都是店主亲自挑来的东西,价格有些匪夷所思就是了。逛累了还可以喝一个咖啡,吃一个小少女下午茶,或者坐在广场或湖边发呆。
来到这里,已经180天的时间过去了,习惯了身边的一切变化,虽然有时早晨醒来,还是分不清自己是在哪,但推开窗户一看,蓝天白云小松鼠,偶尔还有小浣熊,我就知道,这铁定不是在拆那了。
对于留学生,选择学校很关键,这决定了你是去中国,印度,韩国,还是加拿大等等。像我呢,我就是去了印度留学,因为我的同学80%都是印度来的,老师也有两个是印度人。那如果你去了刚好中国人居多的学校,你就当是在国内上了个双语大专吧,因为老师们好多也是中国来的。综合来看这里的教育质量就那么回事儿吧,毕业找工作也不会比国内容易,种族多了不可能没有偏见和歧视。今天刚学了个词儿,这里有的人把印度和巴基斯坦人统称为baki-in,说起来很顺口。
本地的白人们,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喜欢三五个人聚集在一起聊天,巴拉巴拉的聊半天或一天,用那种特别drama的语调,但聊得都是非常不重口味的内容,仔细一听很无聊。要是他们把聊天的功力一半用到工作上,效率应该会提高不少,我那几个仅有的白人同学就是这样,说起来夸夸其谈的,但懂的专业知识非常少。
说起加拿大,怎么能不说起富二代,这个个生生不息且嚼(jiao)不烂的时尚话题呢,当然这里也有一些三代啊官二代啊混合其中,在此我们统称为二代好了,不再做具体区分。为了避免本人被认为是羡慕嫉妒恨,吃不到葡萄满嘴葡萄酸的嫌疑,下面从积极方面开始简单说说我所接触到和看到的二代们。(纯属此地无银啊)
国外的二代们,普遍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二代,但是你叫他们少爷他们很开心。因为在国外长期受教育,都懂礼貌且很好交流。泛泛说来,和一般人是没什么区别的,当然要是仔细看的话,他们一身装备还是随时可以晃瞎很多双钛合金狗眼的。但这个东西不太值得去讨论,在我看来,天性浮华的人是跟自己有没有钱没有关系的。小镇青年可能会考虑361度和鸿星尔克哪个更炫,二代们只是将选择范围上升到了Prada或者Gucci罢了。天性低调的人,是无法让你轻易看出他的内在,这些都是个人选择。
一次,某位二代同学问了我一个问题,说要请我帮忙参谋一下,他问,你说我下个月是买一个爱马仕呢还是LV的包包?爱马仕比较贵,但是帆布的,LV便宜一些,是皮的。我承认我当时大脑当机了一会,反应过来以后,我将此问题上升到了哲学角度以及价值领域,盘旋许久,仍不知如何应答。头一次,我觉得某个领域的东西超出自己的认知范围那么遥远,一片空白。
二代们也很重义气,对朋友很够意思,有些喜欢交际,有些比较宅,因人而异。二代们偏爱艺术啊,设计啊,奢侈品营销啊等等领域进修,一方面这些领域的个性自由度比较大,另一方面剔除了数理化之后,学起来没有那么的遭罪。某些程度上,我很羡慕他们这样的选择,因为可以说在人生定位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自由比普通人高很多,因为不用为生计发愁,所以可以尽可能的靠近自己的兴趣。但同样这里隐含了一个问题,当你可以自由选择的时候,虽然可以靠近兴趣,但往往会比一般人缺少了审视和评估自身的可能。就比如说都是买奢侈品,有人能买到整个店里的灵魂作品,有的人买的就是一双标了logo的破鞋。
二代们大概就说这么多,展开了会很长。我还是不要掩饰我对他们的嫉妒好了,他们过着大概我这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某种生活,那是我没法设身处地想象的一个异次元空间。
多伦多的市中心,裆烫,是个有点好玩的地方,我想这里不管哪国人来了,都能找到自己家乡的味道。天津包子啊东北饺子啊,都很地道。购物的地方呢就是那么几个区域,每次逛大的mall都有置身北京西单的感觉,因为身边不时飘过国内各地方言。另外一些街道的小店很有特色,尤其是一些二手古董店或者家具店,都是店主亲自挑来的东西,价格有些匪夷所思就是了。逛累了还可以喝一个咖啡,吃一个小少女下午茶,或者坐在广场或湖边发呆。
来到这里,已经180天的时间过去了,习惯了身边的一切变化,虽然有时早晨醒来,还是分不清自己是在哪,但推开窗户一看,蓝天白云小松鼠,偶尔还有小浣熊,我就知道,这铁定不是在拆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