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
![]() |
![]() |
被视为波普艺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沃霍尔(Andy Warhol)、杜尚(Marcel Duchamp)和博伊于斯(Joseph Beuys)一起,并称为20世纪后半叶对世界艺术贡献最大的四位艺术家。
克莱因1928 年4月28日生于法国尼斯,双亲都是画家,父亲搞形象艺术,母亲则玩抽象主义。虽然从小就浸淫在艺术的氛围中,但是克莱因少时的志向,却是要在商船上谋生。除此此外,他还对柔道十分感兴趣,1952年时甚至还去日本学艺,在那里待了一年半,获得黑道四段,算得上是当时欧洲水平最高的柔道高手。回到法国后他开了一家柔道学校,但是他的血管中到底流淌着艺术血液,所以他在训练厅里挂了不少自己的画作。而从这些作品中已经看出他未来在美术上的发展方向:他这时候已经使用单一颜色画画了。
1955年,克莱因画了《橙色》(Monochrome orange),希望能够在“新现实沙龙”(Salon des Realites Nouvelles)中展出,但是却遭到了拒绝。沙龙的评委当时给出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拒绝理由:“这幅作品,真的是不太够。如果您能接受至少添上一小道,或者哪怕是一点点别的颜色,我们也说不定会同意展出,但是如果光是一种颜色,不行,不可能的……”
两年之后,克莱因终于在意大利米兰首次展出了他的蓝色系列。这次他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承认:“意大利的卡夫卡”迪诺·布扎蒂(Dino Buzzati)为他吹捧,在报纸上撰文歌颂;而已经跻身于大师级的冯塔那(Lucio Fontana)对他画作的收购,更是让克莱因获得了国际声名。从此后,克莱因的蓝色获得了一个专门说法,叫做International Klein blue,简称IKB,颜料的配方权掌握在他自己的手里。
随后克莱因杀回巴黎,在与他相熟的Iris Clert画廊继续展出他的蓝色系列。在开幕的那天,他找人放了1001个蓝色气球,并将这个举动命名为“空中雕塑”。在此之后,IKB以及行为艺术就成为他短暂的艺术生涯中让世人侧目的标志。他是身体艺术的首创者,曾经找了三个女子,裸露着躺在画布上滚动,号称anthropométries作画方式。他曾将一幅刚画完但是尚未干透的画作罩在车顶上,以每小时一百公里的时速沿着法国七号国家公路一路往南开,让“速度所产生的风,雨和太阳在表面上留下它们的痕迹”,最后折腾成的画被他命名为《宇宙的产生》(Cosmogonies)。他还曾从二楼往楼下跳,号称“坠入虚空”。他以火作画,还跟杜尚一样,将各种名画名艺术品用来恶作剧,当然采用的方式是将其“蓝色化”……
可惜天妒英才,这么一个特立独行开了先河的艺术家,竟然只活了短短34岁。1962年6月6日,他死于心脏病突发。在他去世前的半个月,美国抽象画派艺术家Franz Kline去世,米罗搞错了名字,以为是克莱因,为此还给他夫人发了一封唁电。
国际Klein 蓝色 (IKB) 是深 blue 颜色,由法国艺术家混合和首先给予专利 Yves Klein.
国际Klein 蓝色(或IKB 照原样为人所知在艺术圈子) 由Yves Klein 作为他的查寻一部分颜色最好代表概念他希望转达作为艺术家的French 艺术家开发了。 虽然Klein 广泛地运作与蓝色在他更加早期的事业, 不是直到1958 年, 他使用了它作为片断(颜色的中央组分有效地成为艺术) 。 Klein 开始一系列的单色工作使用IKB 作为主要题材。这些包括' 表现艺术' Klein 被绘的式样赤裸身体和让他们走, 滚动和懒散在空白的帆布并且更加常规的唯一颜色帆布的地方。
IKB 的卓越的视觉冲击秘密来自它对佛青色的重的信赖, 并且Klein 的经常油漆的厚实和textured 应用到帆布。
作为特别油漆黏合剂, Klein 的IKB 有磷光性, 表面上' 魔术的' 物产以起因一个巨大地飘渺作用许多观察者声称的地方他们能逐字地跳跃入帆布& 消失。 Klein 感觉颜色精神上共鸣以上帝知觉的颜色。黏合剂有上油柔和的淡色彩有结束正常蜡笔- 的一个相似的作用颜色在帆布是 象强 和在罐, 的确是非常罕见的。
颜色座标
#002FA7
rgb (r, g, b) (0, 47, 167)
cmyk (c, m, y, k) N (98, 84, 0, 0)
hsv (h, s, v) (223., 100%, 65%)
N: Normalised [ 0-255 ] (改变对[ 0-100 ])
2007年,为纪念国际克莱因蓝(Internationa Klein Blue,简称IKB)诞生整整50周年,时尚界纷纷推出一系列克莱因蓝单品,从服饰到箱包,基至汽车,彻底掀起一场克莱因蓝风暴!
想知道什么是“克莱因蓝”?只需登录它的官方网站http://www.international-klein-blue.com/,你将看到整整一屏幕的“克莱因蓝”——除了蓝,什么也没有,酷得绝对彻底。(不知什么原因,这个网站现在打不开了,不过google的网页快照还能看到。)还想知道“克莱因蓝”在艺术领域或者时尚界的地位?就像哥特音乐之于主流音乐一样,因其难以“伺候”而永远小众,但任凭潮流来去,它始终拥有一批铁杆FANS。
理想绝对
50年前,法国艺术家Yves Klein(伊夫·克莱因)在米兰画展上展出了八幅同样大小、涂满近似群青色颜料的画板——“克莱因蓝”正式亮相于世人眼前,从此,这种色彩被正式命名为 “国际克莱因蓝”(International Klein Blue,简称IKB)。
克莱因相信,只有最单纯的色彩才能唤起最强烈的心灵感受力。一些艺术家使用各种色彩以求获得艺术生命力,而克莱因宁愿回归单纯。“克莱因蓝”的RGB 比值是0:47:147,但是明确的数据并不能减少人们面对它时那种震惊——蓝色本身象征着天空和海洋,象征着没有界限,又因为“克莱因蓝”太过纯净,以至于很难找到可与之搭配的色彩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此,它的冲击力格外强烈。这种蓝被誉为一种理想之蓝、绝对之蓝,其明净空旷往往使人迷失其中。克莱因曾说:“表达这种感觉,不用解释,也无需语言,就能让心灵感知——我相信,这就是引导我画单色画的感觉。”
谁是“克莱因”?
2006年10月5日至2007年2月5日,巴黎蓬皮杜中心筹办了克莱因大型回顾展。新现实主义的倡导者、特立独行的艺术先驱、诡异的天才——这些词汇都不足以概括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那多姿多彩,充满传奇的艺术生涯。其生命的最后7年,也是他的创作高潮持续的7年。在这期间,克莱因以非常个性化的蓝色为战后的欧洲艺术领域开拓了一个崭新的“感觉空间”。他用合成树脂混合蓝色色料而得到的高贵而静穆的“克莱因蓝”,出现在他的大多数作品、绘画和雕塑中,如《蓝色单色画》、《人体测量术》、《海浪》、特别是那尊《维纳斯》,已经完全被个人色彩所覆盖。
据说,克莱因终其一生有着艺术家狂放不羁的个性,在他第一次看见大西洋的时候,曾把一瓶蓝色涂料倒入海水中,并大声喊道:“大西洋比地中海蓝了!”而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
补充回答:
回顾20 世纪的艺术史,就艺术家的根本特征而言,没有谁比法国画家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1928-1962)更像“艺术家”的了。其作为艺术家的重要性在于:不是由于艺术的“美”的价值,而是由于其彻底叛逆的遗世独立、卓而不群的性格。换言之,艺术家的主要创造物,不是别的,而恰恰是艺术家自身。
在画家殁后20 年,从1982 年开始到1983 年整整一年的时间里,《伊夫•克莱因回顾展》终于在休斯敦、芝加哥、纽约和巴黎巡回展出。在回顾展的序言中,一位美国艺术评论家这样写道:“伊夫•克莱因属于那种自觉的造神的艺术家,他曾宣称自己的生活方式将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事件。在其达成目标的行动方略中,显然包含了旨在实现这种鲜明的个人神话的准备。这种神话的核心就是在人生中留下痕迹,哪怕这种痕迹只是灰烬。 ”
1928 年生于法国南部的尼斯(Nice),父母都是画家。在对于双亲、祖父母和姑母的三个家庭的不断往返中匆匆送走了少年时代。本来就不是一个好学生的克莱因常常无故旷课,再加上战争,学业着实堪忧,终于在1946 年的全国大学入学资格考试中名落孙山,从此再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学校教育。
与双亲在英国短暂逗留之后,克莱因回到了尼斯,借用姑母的一间房子,开了一爿小书店,但这种生活令年轻的克莱因感到无聊和窒息。1947 年,在尼斯的警察学校开始学习柔道,这使他找到了逃避现实生活的出口,有了新的职业和朋友。
在他的挚友中有一位叫阿尔芒•费尔南德(Armand Fernandez)的青年,后来不但是著名的艺术家,而且与克莱因一起成为为法国前卫艺术冲锋陷阵的战士。随后,克莱因与玫瑰十字会(Rosicrucianism)的教义邂逅,在此后的10 年里,不断地沉迷其中,为日后诸多的艺术实践提供了一种神秘主义的基础。
在德国服完兵役,他再度赴英,并为修习英语滞留了较长时间。1950 年,在英伦之地,克莱因第一次强烈感受到了艺术家的严肃使命对自己的召唤。做一个艺术家,这是希望告别父母的世界、成为别的什么的强烈渴求,同时也是出于对未来生活的考虑而不得不经常加以克制的念头。1951 年,他为学习西班牙语赴西班牙,同时开始教授柔道。从此,这几乎成为了克莱因谋生的资本。1952 年,靠姑母的经济资助,远渡东洋,得以进入世界上最富权威的柔道教育机构——东京讲道馆。
在日本,为了追求柔道的至高无上的技法,克莱因开始服用兴奋剂,其中包括可以以合法手段得到、并一直爱用不已的安菲他命(Amphetamine,学名苯异丙胺)。服用兴奋剂可能成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同时也带来了痛苦的不眠症,并且与他的早亡不无关系。通过艰苦卓绝的钻研和锻炼,克莱因终于取得了相当于日本柔道黑带的四段资格,成为欧洲的柔道专门家。
1954 年初,踌躇满志的克莱因回到巴黎,决心征服法国的柔道界。但法国柔道联盟却做出了排除克莱因的决定,因为日本的柔道资格不被联盟所承认。克莱因坐失欧洲锦标赛,甚至连加入柔道联盟的请求也遭到拒绝。这年10 月,他出版了《柔道基础》(Les Fondements du Judo)一书,但事态仍未得到改观。
克莱因再次出走西班牙,以期抚慰失败带来的伤痛,同时,对于艺术家的使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严肃认真的思考。迈向艺术家的第一步无疑经过了深思熟虑,他开始了黑白单色画小型复制本的制作。克莱因小心谨慎地往前追溯着欧洲艺术的历史,以期赋予自己一种类似竞技纪录一样的东西。
但是,进入艺坛的最初尝试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克莱因将涂成橙色的单色画呈送到了1955 年度的巴黎新真理艺术沙龙展,但遭到了拒绝。随后又举办了旨在强调单色绘画的个展。这虽然是一个边缘性的画展,但却颇为成功,引起了以雄辩著称、野心勃勃的青年批评家彼埃尔•雷斯塔尼(Pierre Restany)的注意,他为于1956 年开幕的艺术家下一次画展撰写了序文。克莱因开始时来运转,命运让他邂逅了优秀的女画商伊莉斯•克莱尔特(Iris Clert),后者彼时正在谋求机会准备进军前卫艺术的领域,她很快成为克莱因的“同谋”,正是她的画廊提供了一个足以导演个人神话的空前的舞台。尤其是他们共同策划的第二次画展,可以说获得了丑闻式的胜利,赢得了一种怪异的荣光。在这个名为《虚无》(Le Vide)的画展的开幕式上,画廊入口的两侧由身着清一色的共和国卫队制服的成员严密把守,水泼不进;而展厅的内部,四壁徒然,空空如也。成千上万标新立异的巴黎年轻人和文艺界人士目睹了这一新奇的创造,开幕式几乎引发了一场骚乱。但这种戏剧性的效果却正是艺术家和画商所期待的。存在主义作家加缪在参观了画展之后,发表了“惟其空无,才有力量”(With the void, total empowerment)的著名语录。
克莱因的运势急速上升,成功接踵而至。他不但拿到了像德国盖尔森基兴(Gelsenkirchen)新歌剧院装饰工程这样重要的订单,而且得以再度于伊莉斯•克莱尔特画廊举行个展,进而成为彼埃尔•雷斯塔尼组织的新现实主义艺术团体(Nouveau Realisme)的核心成员;克莱因的作品集在比利时出版时被大肆宣传,通篇充斥着关于向太空遨游、心灵感应和非物质的时代迈进的预言。
在这期间,艺术家释放了可怕的能量。仅根据公开发表的作品目录统计,从1956 年到1962 年,就创作了不下1077 件作品,在整个欧洲大陆,声名如日中天。1961 年,在德国的克雷菲尔德(Krefeld)召开大回顾展,美国纽约的一些重要画廊也向他敞开了大门。克莱因面对种种机遇和挑战,不仅以庞大惊人的作品数量,而且以层出不穷的新技法和新媒介来积极应战,不懈地打通着绘画与雕塑、美术与其它艺术的边界。
1960 年,一种被称为“人体测量”(Anthropométrie)的前所未有的作品诞生了。克莱因的创作类似于今天注重表演性的行为艺术(Performance Art):巨幅的白色画布铺在地板上,浑身涂满被命名为“国际克莱因蓝”(International Klein Blue,简称IKB)颜料的裸体女模特,在克莱因本人创作的《单交响曲》(Symphonie Monotone)的伴奏下,由艺术家指挥着,在画布上翻滚、位移,将单一的蓝色印痕留在画布上。后来,他又发明了一种叫做“火焰绘画”的技法:艺术家以喷枪为画笔,让炽热的火焰喷射在事先着色的防火材料上,留下独特的色彩效果。
但是,克莱因的成功并非坚如磐石,纽约的画展不啻是一个不吉之兆。权威的《艺术新闻》(ARTnews)杂志不无侮辱性地将其艺术评价为“青少年阶段的达利”,在法国和欧洲大红大紫的克莱茵几乎无法见容于纽约的艺术界。
更加残酷的不幸还在后面。1961 年7 月,艺术家“人体测量”系列作品中的部分作品,被许可在《单交响曲》的伴奏下,将作品完成的场面拍摄成纪录电影——实际上是把发生在一年前的艺术事件进行再现。谁知在画家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影片的主要部分竟被抽空、肢解,就连主题音乐也被掉包。最后,这个面目皆非的“纪录片”被改头换面地嫁接在一部专门以冷嘲热讽的态度暴露形形色色的恐怖和疯狂的美国电影《世界的残酷》(Mondo cane)中。直到1962 年5 月,克莱因出席在康城(Caen)举行的首映式的时候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三天后,艺术家心脏病猝发。紧接着,是第二次致命的复发。1962年6 月6 日,伊夫•克莱因以34 岁的英年离开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