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可敬的美国人:丁大卫
大卫正传
主持人: 今天现场的都是中国的观众,你说咱们两个是用汉语交谈还是用英语交谈呢?
大卫: 能不能用英语?
主持人: 怕他们听不懂。
大卫: 好多人能听懂。
主持人: 咱们就定下来用汉语交谈吧!丁大卫是1994年到的中国,他的目的是想在中国教书,怎么会有了这个想法?
大卫: 教书是我小的时候我就接受过了,老师给我教书,教书有价值。我父母都学的是教育学,我爸爸他得了一个教育学的硕士,我大哥也是教书的。
主持人: 听明白了,就说教学这个事,你们有家族传统。
大卫: 就是。
主持人: 我的问题是:你为什么决定到中国来教书?
大卫: 我在肯德基大学给中国的留学生讲了一点英语课,我发现了他们对英语非常感兴趣。
主持人: 你像你到中国来做教师这样的事情,要不要和你的父母商量呢?
大卫: 没怎么商量,因为他们本来学过教育学,他们对当老师的行业比较支持。虽然我们拿的工资少,因为在美国老师拿的工资也特别少,但是他们看孩子有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他们很高兴。
主持人: 他们没有什么担心吗?让你一个人到这里来。
大卫: 我爸爸来过了,做生意,他来过中国。我**根本不理解这个地方是怎么样的,所以她有点担心,我在这儿能吃得好,睡觉的时候有没有人给我盖被子。
主持人: 如果在她身边,她就不担心了。凭着你流利的英语,你在中国找一个教英语的工作并不难,因为你很快就在广东的一个学校,开始教书了。
大卫: 就是。
主持人: 那么你当老师和你当时的想象有差距吗?
大卫: 在中国当老师,实际上没有什么差距,因为我来过中国一次,第二次来开始讲课。因为在那个地方,他们广东话说得比较多一点,他们刚开始上幼儿园,我也给他们讲英语的,用汉语没有沟通了我也不知道中国孩子怎么样的。有一个孩子他举手,他说老师我“一号”,我根本不知道“一号”。我说你“一号”,你就说一个“one”,你跟我学“one”,“number one”,然后他知道,应该说“number one”,然后他说老师我“number one”,我还是听不懂。
主持人: 这样的事情你能预料到吗?后来你发现他把教室当“一号”了。
大卫: 一开始和他们交流很困难,挺困难的,我发现了这个差异特别大。
主持人: 除了这个,我觉得到一个不是自己的国家,可能还会有生活、经济 其他方面的困难。你跟学校谈工资了吗?
大卫:: 其他老师们得到什么,我就得到什么,这就是我的要求。
主持人: 我听说当时校长给你提供的条件还不错嘛!给你提供有空调、有洗衣机的房间,而且说一个月给你3000块钱的工资,有这么一回事吗?
大卫: 差不多。
主持人: 你很高兴是吧?
大卫: 大卫:我跟校长打架去了,她想给我提供最好的条件,我说她很辛苦要办一个学校,一个私立学校,我们学校的其他老师们都是一个待遇,我也应该一个待遇,如果我愿意的话。
主持人: 也就是说校长给你提供的待遇在你看来太高了。
大卫: 太高了!
主持人: 你决定跟其他老师一样的待遇,是什么样的待遇?
大卫: 住在他们宿舍了,其他老师那个时候没有什么空调,也没有那个必要,工资太高了一点。
主持人: 你把校长给你的工资削减了多少?
大卫: 第一次我都忘了,可能一半多一点,一千几我都忘了。
主持人: 那你提出这个要求,校长怎么说?
大卫: 慢慢来她就答应了,但是她首先要听我的意见,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人不是都要钱嘛,钱多一点更好一点,工资高,心里舒服,每个月拿到3000块,心里多爽啊,有那样的感觉。她有点想不通了。
主持人: 这么想好像也正常。
大卫: 那我就不正常了,我跟她说我就是不正常的人。
主持人: 刚才我们说到,刚看到学前班的孩子,觉得棘手,后来又开始教年级高一点的孩子,还适应吗?
大卫: 年级高一点的孩子比较好适应,因为小朋友们,那么小的小朋友们要看着我,因为我个子高,他们一抬头看着我,非常地害怕。
主持人: 你的个儿有多高,
大卫: 就这么高,1米93。
主持人: 那相当高了,
大卫: 太高一点,尤其在南方。
主持人: 这个话南方的朋友会不高兴的。
大卫: 就是我已经得罪了一半的人嘛。对不起!
主持人: 没事,实话实说。南方的孩子可能也会有有个性的孩子,比如会有调皮的孩子,你在班上遇到过没有?
大卫: 那肯定的。
主持人: 怎么对付他们?
大卫: 怎么对付他们,刚开始的时候,我不是很了解他们这种调皮的方式。比如说在南方,我会说一点中文,我说普通话,但是说潮州话或者广东话,我都不会了,所以他们想骂我,他们随便用另外一个语言骂我,这样比较调皮,我都不知道他们是夸我还是骂我,所以这个比较狡猾了,一般我跟孩子们,首先跟他们交朋友了,了解他们的性格,他们需要什么,这个人喜不喜欢跟你逗,你能不能跟他开玩笑,下课的时候你跟他跳绳,他是不是很高兴,了解他们这种个性的这些特点,然后如果他们做错了什么事情,我在他们面前,我觉得我自己很失望,我们俩是朋友,你知道我对你的要求你应该知道,你作为一个好学生你应该很清楚的。
主持人: 我听说有的同学觉得你要求挺苛刻的,比如不让他们吃零食。
大卫: 那肯定不让他们吃零食,我们那个地方,我们学校是寄宿学校,他们一天要吃五餐,应该够了。
主持人: 你用什么办法说服他们不吃零食?
大卫: 主要的是不让他们买,如果买了,没收。有一次两个学生他们买了东西,他们往那边跑,我就往这边追着他们,然后他们看着了丁校长,丁校长站在那个地方。
主持人: 丁校长?对不起,你是说你吗?你在那里当校长是吗?
大卫: 现在是当校长了,我问他们是不是买东西了,我觉得这句话说错了,废话 ,他们自己拿的东西,肯定买东西了。我问他们能不能买东西,能不能吃这个零食。他们说不能,对不起校长。我就拿着了,然后跟他们说了,校长不是要拿这个东西自己吃,我现在就要给你换钱,你现在到保安厅,退还给他,那肯定要退,但是什么个退法,肯定要惩罚他们,但这不是钱的问题,是一种原则的问题,班主任要去家访的时候,看到他们父母,亲自把这个钱交到家长的手里,要讲这个问题的,小孩子们有什么问题要一种交流。
主持人: 这个其实就是向他的家长告状,我们上学的时候最烦这样的老师。
大卫: 就是嘛。
主持人: 你觉得这样他们能接受吗?
大卫: 有一个学生不愿意认错,我就在保安厅那个地方,我跟他坐了一个半小时,就问他你是不是做错了事情。你是不是给别人买的?你为什么不说话?
主持人: 他后来实在熬不过去了,就说是错了。
大卫: 那肯定要说是错了,现在是特别好朋友,“铁哥们儿”差不多了。
主持人: 刚才我们听到了,一个是说和学生交朋友,还有一个就是说在体现你的耐心,对他们非常耐心,还有其他的方式吗?
大卫: 方式多了,但主要的是让孩子们得到尊重的方式,我都能够接受,比较合理的。
主持人: 你刚才说的基本上都是教育他们的方式,你的教学方式活跃不活跃?课堂是什么样子?
大卫: 课堂可能最大的特点,要玩的时候要玩得特别开心,严肃的时候就非常严肃,让他们很明白。
主持人: 上课要不要手背后?
大卫: 没有什么手背后,肯定要坐好。但是我第一次上课,小孩子们跟我在一起上课的时间肯定要好好举手。如果不参与我还要惩罚他们,所以有时候的确很严,应该说课堂还是非常活跃的,有意思的。
主持人: 那成绩怎么样?
大卫: 成绩还可以,还可以。
主持人: 这块儿说得轻描淡写了。成绩到底怎么样?你看重成绩吗?
大卫: 你觉得成绩到底是什么呢?
主持人: 成绩就是分数。
大卫: 分数不看重,我看重,就是我们一个潮阳的一个学生,澳门回归的时候他跑到澳门去了,他想跟加拿大的女孩子交流,打招呼,首先是“hello!”,“my name is某某某,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 说了好多了,我觉得这个就是他的成绩了,如果他已经得到了这种语言的能力,他觉得语言就是有这种实用性的,他愿意用了,他愿意参与,这就是成绩好的。
主持人: 在这点上,你所服务的学校他们和你有冲突吗?
大卫: 也许是我跟他们有冲突,不是他们跟我有冲突。
主持人: 是哪些问题想得不一样吗?
大卫: 作业,考试。作业我一般不让他们作业太多。
主持人: 不留作业。他们在学校的时间够了,考试的时候,我喜欢口试不喜欢笔试,让他们练听力,口语,跟他们单独地考试,但是学校还有其他人,有一些家长不能够接受,说笔试我要看那个卷子的。
主持人: 不留作业。他们在学校的时间够了,考试的时候,我喜欢口试不喜欢笔试,让他们练听力,口语,跟他们单独地考试,但是学校还有其他人,有一些家长不能够接受,说笔试我要看那个卷子的。
大卫: 就是刚才那个道理是吧,我可以跟他们说这个小朋友到澳门去的那个例子。好多人他们是做生意的,如果是通过你儿子长大以后,要当一个什么大商人,做大买卖,他会不会用笔,用纸要跟人进行交流,会说我要多少多少个东西,他肯定是用嘴巴说的,实际的能力,他谈判的时候是用嘴来谈判的。
主持人: 一签合同的时候还是要写字的。
大卫: 但是要签一个字就行了,签一个名字就好了。
主持人: 你在潮阳这个学校教了两年,是吧?
大卫: 嗯。
主持人: 两年以后你觉得自己能力非常强了,再教小学就耽误自己了,所以你就跑到兰州去教大学去了,现在是教大学了,是这么回事吧?
大卫: 嗯。
主持人: 你是觉得自己的能力适合教大学了,是吧?
大卫: 也不一定我的能力适合什么,我首先要看有没有什么地方,我能够做一点事情,首先跑到兰州要看这个大学,我觉得这个西北民族学院,我对它特别感兴趣。
主持人: 你怎么跟人家介绍的?你说我是丁大卫,我是教小学的一个老师,现在准备到你们大学来教教课。
大卫: 跟这个差不多。
主持人: 没有什么很特别的,我写个人简历,他们没说出去,写个人简历给他们看。
大卫: 在珠海,在潮阳做了一些什么事情,有教学经验,这样就够了,虽然以前是小朋友的班。
主持人: 有小学教学经验,应该说准确了。
大卫: 就是。
主持人: 我听说你一到大学,西北民族学院,又闹了一次降工资的风潮,嫌校长给的工资高,要降,有这么一回事吗?
大卫: 有。
主持人: 校长要给多少,当时?
大卫: 他们说1200。
主持人: 他们要给你1200。你想要多少,当时?
大卫: 我跟他们说,1200是不是很多还是少?我就问他们,他们说1200还是不错,在兰州还挺高的。我就说900怎么样?
主持人: 最后是按照1200给的,还是按900给的?
大卫: 950。
主持人: 听着像生意了,950。
大卫: 他们觉得900太少,我觉得1000,四位数稍微大一点,所以950了。
主持人: 950够不够?
大卫: 300,400就够了。因为那个地方,我也是单身,有一个小房间。
主持人: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
大卫: 重要的信息,这有什么重要的?
主持人: 我是说你一个月才花300多块钱,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怎么会花那么少的一点钱呢?
大卫: 这吃饭的钱,还有买邮票,给我****、爸爸写信,打几个电话就这么多了。我是一个乖孩子,不喝酒、不抽烟、不花很多钱。
主持人: 结合刚才那个信息,这个信息就更重要了。
大卫: 哪一个信息?
主持人: 下一个,咱们现在说说教书的事,大学好教吗?
大卫: 比较好教。
主持人: 我听得出来,好像你生活得特别朴素。这是为什么?
大卫: 我不认为那么朴素,你看我现在本来在兰州的,我就坐飞机过来了,到北京过来,我觉得这个不太朴素了,可以住宾馆还要坐飞机,还有他们请我吃饭,你们中央电视台够热情了。
主持人: 我们当时听说丁大卫特别朴素,就说你能不能把你的家当拿来给大家看一看,他说可以。你看背来了,是不是背来这个行囊以后,兰州的宿舍就空了?
大卫: 差不多了。有代表性的就带过来了,不知道合不合你的生活习惯。
主持人: 打开给大家看一看行吗?
大卫: 不合我的习惯,我为什么要带过来呢?那没有问题了,我很愿意。
主持人: 什么都带过来了?
大卫: 他们说能带的东西都带过来,都带过来,就像搬家一样,所以首先是没洗好的衣服,我做一下介绍。这个印第安人头,这是我们美国的克利夫兰,印第安人棒球队,我们是今年得了冠军。
主持人: 你应该知道的吧,在我们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广告15秒要交8万块钱。
大卫: 很好的一本书,《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
主持人: 照片上是你的家里人是吧?
大卫: 好多人,大部分是家里的人,弟弟、弟媳。
主持人: 弟弟和弟媳,没经他们同意可以拍照他们吗?
大卫: 无所谓。
主持人: 谁掉到地下了呢?
大卫: 这个人早一点就调走了。原来的一个人,他们让我把这个带过来了。
主持人: 这是什么?
大卫: 这是一面国旗。
主持人: 大卫,这是我们感兴趣的,为什么你会经常带着它呢?
大卫: 因为我毕竟是老外,起床的时候我就可以看着它,要提醒我我不是在美国,今天要多说一点中文,要吃中国饭,你不要像你在美国一样,而且好多人他们进我的宿舍以后,他们看到这个国旗,就可以开始谈国内的一些事情。他们知道我会比较感兴趣了。这是我爸的衣服,我穿我爸当兵的时候,这件衣服已经40年的时间了,还是挺漂亮的,他们让我带过来。“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还有一个帽子,这个跟那个配的。
主持人: 这都是你去过的地方,是吧?
大卫: 好多的,有一双鞋,很臭。
主持人: 这个不让你拿了,这个比较臭,还有什么?
大卫: 还有,可惜得很,真的可惜得很,但是还是一个很好的照片,全家的,现在压碎了以后,更像一个艺术品了,是吧。
主持人: 我们会马上把它修好,一个家绝对不能破碎,他们有没有人说,你像我们中国的一个人,姓雷。
大卫: 像雷锋吧。
主持人: 好像你的想法、你的境界跟他特别相近。
大卫: 我以为你说长得比较像他。
主持人: 想法跟他像。
大卫: 我觉得很自然,一个人像雷锋一样,雷锋也不是什么不正常的人,他凭着良心,他为人民服务,其他的人我能够帮助他们,我就尽可能去帮助他们,我自己有两个手,我有力量,我有时间,我有能力,我就可以帮助别人了,凭着良心每个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是普遍的道理。不是雷锋,也不是美国的教育,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实际上,我父母也是那样教育我的。
主持人: 你有没有一个场合,听你所有的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你,有过这样的时候吗?
大卫: 没怎么听过。
主持人: 现在我告诉你,这个时候到了,看看丁大卫的学生,怎么议论他,怎么评价他。
学生: 大卫我好怕你啊!为什么呢?他很严肃,很严肃。
学生: 已经胡子长得这么多了,还不结婚,总是这样子,不结婚,你是不是不喜欢女人嘛?
老师: 他说恩溢学校就是我的老婆,这些孩子就是我的孩子,他非常爱这个学校,特别爱这边的老师。也非常爱这边的孩子。在学校里他忘我地工作,有时候早上7点多钟起床,就出门去家访,去探望学生,夜里11点多钟才回来,有时候,而且自己开车,从来就没有提出过累,有时候累得病倒了还是坚持工作,他是一个非常非常特殊的人。
学生: 大卫我们好想你啊!你快点回来给我们上课啊!
学生: 他从来不因为头疼感冒或者什么缺课,他的那种严格,并不是对你特别凶,他从来不凶,他可能用另一种方式,如果你不完成作业的话,或者做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他就是对你很失望的样子,让你感到有种犯罪感,你好像没做作业那种感觉,我对你很失望。
学生: 他有什么缺点呢?我觉得真想不出来,他自己说过他有点懒,有时候胡子根本不刮的,特别长,显得。除了不刮胡子还有什么地方懒?他的宿舍特别地乱。别人去了也不收拾?不收拾。
主持人 你们是不是也有一肚子的问题?现在咱们连珠炮似地向他发问,好不好?谁想说,举手示意我。
观众一: 您好,丁校长您好,我的问题是这样的,目前学生认为现在的减负,如果确实减负的话,他就会考不上重点的高中和重点的大学,而上一些普通大学,对于他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您认为怎么看?谢谢!
大卫: 问题挺大,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特别严重,跟美国相比,美国不需要什么减负,因为本来我们的负不是很重,我认为在中国全国都是很重的,压力特别大,要减负,在我们学校,我现在我希望我们上课的时间少一些,让上课的时间更有价值,我觉得是最必要的。
主持人: “减负”现在是一个特别热门的话题,所以今天你看你一来,我们就给你减负,把你的行囊都掏空了,大家抓紧问问题。
观众一: 您好,我想问一下丁老师,从你所随身带的行李,看到你生活确实很简朴,我想你这样对你的学生有什么影响吗?
大卫: 肯定有一点影响了,我可以要求更高的条件,但是我觉得没有必要,有比条件高比舒服的情况、环境更重要的东西,我希望他们也能够得到这种启发。有时候他们就可以跟我说,校长我跟你完全不一样,我现在我们家里很穷,必须赚一点钱,我不是不同意,但是我希望我的生活方式,跟他们的生活需要进行沟通 交流,交流就有教益,就有进步,我不要求学生也跟我一样,因为那个太可笑了。
观众二: 刚才你介绍了你的教学,我真希望我女儿也是您班的一个学生,但是我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在中国是有教学大纲的,你这么宽松地教学,是不是违反了中国的教学大纲?
大卫: 没有办法避免什么分数、大纲、统考,这个还是必走之路。
主持人: 他也有他的难处。
大卫: 没有办法避免什么分数、大纲、统考,这个还是必走之路。
主持人: 他也有他的难处。
观众三: 你好,像你这样一个美国青年,在美国你是不是也很特殊呢?
大卫: 我认为在美国并不特殊,我认为在中国也不怎么特殊的,如果我是黄种人,是一个中国人,可能没有什么,不会引起别人的兴趣的,不会请到什么《实话实说》栏目来作嘉宾了。
主持人: 太小看我们了,到《实话实说》栏目来的都是一些非常平凡的人,你是这里最不平凡的。
大卫: 最不平凡的平凡人,我认为很平凡。
观众四: 我想问一下丁校长,就说你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你觉得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可能也是教书育人,你觉得教书重要,还是育人重要?
大卫: 两个都是很重要的,对社会来说教书很重要的,对个人来说,就是育人最重要的,一个人懂事,一个人懂道理,一个人应该做什么事情,一个人能够为社会做一些好事情,你不犯罪还是第一的,但是这个特别美国化了,我觉得。我们非常注重个人,个人的素质,要培养个人的能力,要强调个人对社会的理解。
主持人: 还有哪一位?你好!
观众五: 你好,我想问问丁老师,在您看来,中国学生的学习和美国学生的学习在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而且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在哪里?
大卫: 有多大的差别?有时候不好比较,在美国我们要看一个人能不能参与,能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从来都不背什么东西,从小学背一首诗,我可能没背过,也背课文,不是我们看课文,懂课文的道理,看这个道理,然后你能不能写出来同样的道理,或者能不能用这个道理来分析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要的是这种能力。中国的学生必须背。全国都是一套教材,全国都是一个考试。
主持人: 现在大家都愿意和你交朋友了,你看我的同事多好,他刚才看你的相框碎了,马上跑去买了一个,他说不应该把你家的照片放在这儿。
大卫: 一会儿我们可以把家里的照片放在这里,非常感谢。
主持人: 我刚才听你回答问题时说,你不大喜欢背诗词。
大卫: 好像是吧,不是不喜欢,我们就没有这个习惯。
主持人: 你刚才不是说“入乡随俗”吗?中国人好像就很喜欢背过去的诗词,我来教你一首好不好?
大卫: 好!
主持人: 你来跟我学,这个古诗词叫“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知道它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大卫: 这是古诗词吗?
主持人: 不是,当时他们教我的时候说的是“古诗词”,什么意思呢,你知道吧!
大卫: 你能不能教教我?
主持人: 能不能就这个意思,谈谈你的意思?
大卫: 哪一个意思呢?
主持人: 因为大家很关心,说丁大卫都32岁了,“个人问题”,你的“个人问题”怎么想的?
大卫: 在这个地方是做广告了吧?全国都可以找一个。
主持人: 你有没有设想,将来再找一个女朋友什么样?什么要求?
大卫: 女性。是女性就够了,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就够了,愿意过这样的生活,跟我一样的想法。
主持人: 支持你这份事业。
大卫: 想法、信仰、哲学方面,有好多共同点就可以了。这就是基础了,如果我们因为朴素的问题,天天要吵赚钱的架,为什么不回国去,为什么不多搞一点钱,买一点更大的房子,那肯定合不来。
主持人: 今天大家这么关心你,是因为我们通过谈话已经成为朋友了。你将来要有了好消息,千万别忘了告诉我们
再看看2004年的跟踪:
2004年12月中旬,记者到东乡县去采访,这里的山壑梁峁在暖阳照耀下一片寂静。山的阴面,覆盖着未融化的积雪,山的阳面,是鲜亮的土黄。
一白一黄,构成这里的基本色调,沿途散落着零星的村庄农舍。
在这个偏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一位名叫丁大卫(DavidM.Deems)的美国青年义务助教已有4年时间,他帮助从没有过学校的乡村修建小学,翻译东乡语汉语教学实验资料,奔走在羊肠小道,将来自全国各地捐助的校服书籍送给乡村学校的孩子们……
“东乡的文盲率在全国最高,基础教育最差,你认为我来得值不值?”记者来到东乡县教育局,事先联系过的副局长汪之武从二楼冲着下面的平房大喊一声“大———卫”,一位高个子外国人应声跑跳上楼梯。
“他就是丁大卫,现在是我们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顾问。”丁大卫身高1.93米,蓝眼高鼻,黄色卷发。他衣着朴素,大冬天里毛衣上仅套着一件墨绿色单外套,穿一条深蓝色条绒裤,一双像小船一样的大鞋,脚上没穿袜子,戴着顶灰黑色帽子。他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如果不是外表的差异,与他交谈东乡、临夏甚至中国,其熟悉的程度令人误以为他是个中国人哩。
“到我的办公室去谈吧!”丁大卫说。他的办公室是一间平房,大约13平米,既是办公室,又是宿舍,又像个仓库。房间里除了床、桌子、椅子等几件简陋的家什外,一大半空间堆放着大大小小的邮寄包裹,有编织袋、帆布袋、纸箱等等,丁大卫解释道:“这些都是全国各地寄来的书籍、校服、电脑等,让我转送给这里的学校和孩子。”“有的邮址错写成四川省东乡县或兰州市东乡县,有的邮编错写为123456,有的还将我的名字写成马大卫,可我都能收到这些捐物。我在这里没有身份证,我的高鼻子、蓝眼睛、大胡子就是我的身份证明。”丁大卫很娴熟地给炉子里加了煤炭,用铁丝棍捅了捅炉火,不一会,屋子里变得暖和起来。
“你到东乡学会生炉子的吧?”“嗯,原来我在县教育局双语办公室里住宿时,那个火炉子很好,煤炭也好,呼呼呼!火就上来了。这里的煤炭质量不好,烟很大,火容易灭。
我的家乡已有80年不再生炉子了。”丁大卫为何抛弃祖国优越的生活来到中国大西北?这里的地域区别、文化差异、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等,他能习惯、能适应吗?当记者怀着好奇的心理一股脑问他时,这位蓝眼高鼻的美国人耸耸肩,很不以为然地说:“世界的差异很大,但人都是一样的人呀!
这里的东乡族人很习惯地吃洋芋、面条,我也可以习惯的呀!其实任何人都能习惯在这里生活,只要你愿意。”丁大卫出生于美国克里夫兰市,父亲是全美最大一家轮胎厂的高级行政人员,母亲曾是一位中学教师。丁大卫今年36岁,兄弟4人,他排行老三。
1987年至1991年,他在威廉马莉大学就读期间,曾到北京大学进修过一年,1993年,他从美国艾斯贝利研究院毕业获得古典文学硕士学位后,在美国肯德基大学、日本东京等地当老师。
在从事教育工作期间,他关注到中国的教育问题。
1992年,他了解到东乡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成人文盲率最高的民族,达82.63%,文化程度综合均值相当于小学二三年级,于是便萌生了到中国东乡族自治县的念头。
1994年,他来到中国,在广东珠海恩溢私立小学担任英语教师一年时间后,来到了西北民族大学当英语教师,由此还获得过1999年甘肃省政府颁发给有特别贡献外国人员的奖项———敦煌奖。从2000年至今,他又来到东乡族自治县进行义务助教。
“丁大卫,你为什么要来到东乡族自治县?”这是个经常被别人问起的问题。
丁大卫对记者说:“我也常常问自己,原来在美国、日本、中国珠海、兰州当教师当得好好的,为什么会到东乡?
人都是一步一步往高走,而我却一步一步往下走,别人都以为我是个傻子。
可东乡这个地方是全中国文盲率最高、基础教育最差的地方,我来这里助教,你认为我来得值不值得?!”“这条路不知走了多少次,每一道弯、每一道沟再熟悉不过了。”隆冬的夜晚早早降临。丁大卫“蜗居”的房间里由暖变凉,炉中的炭火渐渐熄灭,窗外已是昏黑一片。
我们到东乡县政府招待所登记住宿,服务员说近日县上搞什么培训,客满无房。我们在这个小县城转悠了几圈后,丁大卫以东道主的口气对我们说:“这里有一些私人开的小旅店,里面没有暖气、没有炉子、没有马桶,有的地方还有老鼠,你们住可能不方便。
我刚开始来时,在那个民族旅舍住了一年多时间,一晚上4块钱,冬天晚上冷得像冰窟。”丁大卫建议:“你们明天不是要去看捐款人委托我修建的那几所学校吗?东塬乡牙胡家学校距离临夏市很近,我建议你们今晚住到临夏市,那里的住宿条件好一些,明天看学校也很近。你们自己带了车,也请你们帮我带些捐赠的邮寄包裹到学校,要不然,我还得雇车专程送或者自己背这些包裹到学校。”晚上8时许,窗外黑漆漆的,我们驱车赶往临夏市。一路上,借着车灯,丁大卫指着窗外随时指点我们,分路叉处该如何走,哪里是柳树乡,从何处走下山去就到了春台乡祁牙小学,从何处山梁上可以看到刘家峡水库,何处是大夏河……司机杨师傅感慨道:“外国人在中国给中国人做向导!”“这里是我的地盘!”丁大卫说:“我经常到临夏州教育局、州外办等部门办理修建学校的各项手续,还到我的一些西北民院的学生和朋友家,从东乡县城到临夏市,车行26公里,步行可走山路,少走5公里路。
这条路不知走了多少次,每一道弯、每一道沟再熟悉不过了。”来到临夏市,丁大卫问及我们住宿报销的标准后,熟门熟路将我们领到靠近汽车南站的临夏宾馆。
丁大卫说:“嗨!服务员,又给你们拉客人了,打个折,优惠点,上次我刚领过广东佛山的朋友来住过。”一位服务员冲着他大声问:“你就是丁大卫吧?就是来我们东乡帮助办教育的?前几天中央电视台里播过你,就是你吧?以前经常见你,还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哩。”“电视里的不是我,我是丁小卫,是丁大卫的双胞胎弟弟。”丁大卫的幽默风趣逗得服务员哈哈大笑。
“丁大卫来东乡图个啥?他是美国来的活雷锋吧!”第二天,丁大卫仍然是熟门熟路地给我们领路。过了大夏河桥,向东行进,汽车巅簸在一条土路上。丁大卫一路上嘀咕着“不知道学校有没有人在?”丁大卫来这里义务助教,经常到一些乡村小学,许多学校所在地不通班车,步行最近的学校约30分钟,最远的有20公里的路,要走上大半天时间。一些学校仅有两三个教师,有的教师生病了,或遇到下雪路堵塞,或者谁家婚丧嫁娶,学校就放假了,常常让丁大卫扑个空。背来的捐赠物品可以暂时放在学生家里,而一些捐款资金、收条单据等必须要相关人员签字或填写方可。有一次,他找一位校长填写相关单据,连续跑了三趟,第一次校长不在,只好放下单据,第二次校长也不在,但第一次相托填写的单子却写错了,第三次才办理好。一些乡村学校没有电话,手机也没有信号,丁大卫经常在几十公里路上白跑几趟,但他却不厌其烦。
我们沿着一条名叫椒子沟的沟壑向前行进约3公里,但见一面红旗很醒目地飘扬在寂静的山谷间。丁大卫说:“东塬乡牙胡家学校到了!”车到校门口,一群孩子围过来扯着嗓子大声叫喊“丁大卫!”学校校长、教师等人上前将丁大卫带来的捐赠物品卸下车。
牙胡家学校坐落在山谷间的一处土台子上,3位教师,43个学生。这所于1999年建的教学点,当时由于资金困难,校舍残破,屋顶漏雨,学校没有围墙,没有大门,没有水,厕所仅仅是挖的两个坑,没有任何遮拦。几位晒太阳的村民围过来对记者说:“丁大卫来帮我们维修了校舍,修建了围墙、大门、厕所,打了水井,他可是个好人呀!”丁大卫耸耸肩、摇摇头说:“那是一些好心人捐的钱,你们出工出力修的墙、大门、厕所,我什么也没干。”采访中丁大卫一再表明:“一些慈善机构、企业、单位或个人,有的是我所熟悉的,有意想要捐钱建学校,听说我在东乡县,就委托我在这里具体操办,并不是我修建的学校。”2000年6月,还在西北民族学院任外教的丁大卫受甘肃省慈善总会、英国国际咨询企业、广东恩溢教育集团的委托,将他们捐的11.2万元,在东乡县免古池乡马场村建立了第一所小学———马场恩溢学校,目前已有250多名学生。
第一所学校的创建成功,吸引了许多企业、单位、个人纷纷捐资捐物,共计捐款46万元,新建、改建了免古池乡马场恩溢学校、李牙小学、东塬乡牙胡家恩溢小学、包岭恩溢小学、春台乡祁牙小学共5所小学,解决了560名失学儿童上学的问题。目前丁大卫正与相关捐款单位协商准备建立第六所小学。
东塬乡村民马又苏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生活得紧巴,人均8分地,靠天吃饭,凑合着能填饱肚子,没有其他收入。今年开学,丁大卫捐钱将我孩子马凤英的30元学费免了。”牙胡家学校校长穆占明感激地说:“丁大卫给我们学校送来了校服、羽毛球拍、图书、学习用具。有了他,我们这个学校才改善了好多。”丁桂兰教师和其他学校的几位教师也通过丁大卫的联系,于2004年6月份到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培训学习。她对记者说:“以前我们经常拿起教鞭吓唬学生,丁大卫看见了很吃惊地吐舌头。我们很不以为然,出去后才了解到许多新的教学观念,才明白我们的教学方法很老套、很落伍。”丁大卫经常到牙胡家学校送钱送物,丁桂兰看到丁大卫穿着件深蓝色的毛衣,毛衣袖口的线头都破损出来了,所穿的牛仔裤也破了个洞。她常常与一些教师议论:丁大卫离开东乡到兰州、到广东,或者回美国,都比呆在这里强呀,他来这里究竟图个啥?丁桂兰说:“我想,他是来自美国的活雷锋吧!”“好心人寄来钱捐助学校,总要给人家有一个交待!”中午,我们赶回东乡县城,丁大卫领我们到街头一家清真餐厅去吃饭。
我们执意请客,丁大卫才同意。他用东乡话与店小二熟稔地打招呼,用东乡话要了手抓羊肉和面条。一路上,他也是流利地用东乡话与当地群众交谈,令我们很是惊讶。
在东乡,人们都知道有个很引人注目的高个子外国人叫丁大卫,但大部分人不知道他究竟在这里干什么。
“你来这里具体做些什么工作呢?”记者问。
丁大卫略略沉思后回答:“目前有各种捐款用于落后贫穷地区修建学校,许多学校外观建得很漂亮,但往往学校建成了,挂个牌子、拍个照就走人了。学校的‘软件’并没有改观,如教师的培训问题、学生的入学率问题,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等问题,需要长期的投入。除了参与修建学校,我来这里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做这些工作。”他说:“我是个打工的,来帮忙的,就比如你家里水管坏了,我志愿来帮忙修好,而你家里如何规划发展、如何计划打算,那是你们主人的事,我不能越俎代庖。”2002年,丁大卫辞去西北民院工作后,想专心在东乡的教育上做点事。
临夏州师范等单位希望他能去做外籍教师,可他的兴趣在基础教育方面,东乡县一些初高中学校希望他去当外语老师,他也不愿去。
“我明白,你们这里的农村孩子通过上高中、上大学,才能找到工作,这对他们的一生都很重要,但这不一定需要我去帮忙,我关注的是许多无法上学的小男孩、小女孩。”东乡县免古池乡马场村,是个从未有过学校的地方,丁大卫受委托在此建校后,辐射周围7个村,解决了250名儿童就近上学的问题,而这里的四五年级学生年龄普遍偏大,有的已十五六岁了,一些过了十岁的孩子才上一年级。
马场恩溢学校坐落在一处地势较高的山峁上,是座米黄色的二层教学楼。
丁大卫领我们到学校后,一见到大喊着他的名字、包围过来的孩子们,一改被采访时的严肃谨慎、不苟言笑,开心地笑了,与学校的孩子们玩闹成一片。
丁大卫随后将180元钱交给女校长马兰英,马兰英写好一张收据:今收到丁大卫180元钱,是给学校电视买电视卫星锅的费用。盖好公章,交给丁大卫。丁大卫察看了已买的卫星锅,将收据细心地放在他的背包里。
丁大卫常背着一个磨得发旧的帆布包,里面装着5大本记账本,上面详细记录着捐款数额及用途。这些账务一式三份,学校一份、县教育局一份、他自己保留一份。寄来的捐款,从5元到上千元钱,其数量、用途等都有详细记录。
他将捐款各种用途的收据、票据等收集好,又反寄给捐赠者。他告诉记者:“上个星期,我给捐款者复了40多封信。”记者随口说:“没必要这般仔细,太麻烦了。”丁大卫高声叫起来:“哪怎么行?
别人好心寄来了钱,总要给人家有一个交待!”正因为如此,募捐者对丁大卫十分信任,全国各地企业、单位、个人纷纷寄来捐款,有的捐款者反复捐款达10多次。
目前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10多万元,用于东乡县一些学校建立图书室、买书籍、免学费、配备电脑、电视、办公桌等,以及教师外出培训活动等。
马场恩溢学校女校长马兰英与教师们对丁大卫赞不绝口。“有了他,才有了这所学校。他做事细致,很切合实际。
2001年教师节,他给我们9位教师买来被套,去年送来钢笔。我们这里经常停电,他今年又给我们买了手电筒。还给我们订阅了《小学生周报》、《中国地理杂志》。”“我们感激丁大卫,可他却说,不是他捐的钱物,不要谢他,是别人捐的钱物。”2001年,丁大卫带着马场恩溢学校的几位教师、学生到广东珠海恩溢学校培训、听课,这些教师与学生们第一次出远门。丁大卫细心周密安排,乘汽车到兰州,又转乘两次火车,到了广东珠海恩溢学校。
马兰英告诉记者:“丁大卫给我们做向导,东乡到兰州的班车司机都认识他。我们到广东,丁大卫一路上给我们做讲解,别人见了都很惊奇。我们长年生活在群山包围中,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呀!到广东见识了一下发达地区的教育状况,对我们教学方法的改进很有启发。”当时上一年级的妥小玉也幸运地去了珠海,这位13岁的小姑娘闪动着机灵的大眼睛告诉记者:“当时我8岁,记得最清楚的就是第一次见到了大海,特别广阔,无边无际,我特别高兴!希望我以后能考上大学再去看看大海。”2003年6月,丁大卫与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校长吴建民联系,组织东乡的孩子与该小学“手拉手”活动。
在丁大卫周密细致的安排和带队下,整个行程十分顺利,7位东乡族学生来到北京,吃住在北师大实验小学的7位回族孩子家,东乡与北京的孩子们手拉手、心连心,举办联欢晚会。孩子们逛了北京的颐和园、北海公园、天安门广场等,一个个玩得十分开心。
“丁大卫扶持了一个民族,我们将继续聘用他在我们东乡做助教。”2004年1月,丁大卫正式受聘于东乡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顾问,聘用时间1年,月薪500元钱。一年时间过去了,500元工资至今未领。县教育局人员解释道,500元工资要上县长办公会,2004年5月上会通过后,已过了本年度的财政预算,2005年1月将予以补发。
没有工资,丁大卫并不在意,靠以前在西北民院当教师时攒的积蓄生活。
1995年在西北民院是月薪950元,1997年涨到1200元,2000年离开前上涨到1500元。
他的生活很俭朴,不抽烟、不喝酒,除了吃饭、邮寄、交通等,没有其他花销,每月平均花费三百多元钱。
丁大卫很少给自己购置衣物,经常见他的人都说他一年四季穿着那件墨绿衣服。丁大卫告诉记者:“用你们中国人的话讲,我现在是穿百家衣。”他身上现穿的衣服来自亲人和世界各地朋友的赠送,墨绿色上衣是他妈妈送的,毛衣是韩国朋友送的,帽子是巴西朋友送的,裤子是兰州基督教会一女士买给家人嫌太长而送给他的,脚上的一双鞋,是一次在北京做讲座时,人家专门给他买了双48码大小合适的鞋子。
丁大卫在东乡已义务助教4年时间。他告诉记者:“作为教育工作者,一直要往前走,要为下一节课做准备,要为下一次考试做准备。东乡的一些小学经过援助,虽然改观了许多,但要走的路还很长。不知道我在这里能呆多久,但只要东乡县教育局续聘,我愿意继续留下来。”曾在东塬乡当乡党委书记,刚刚上任两个多月时间的县教育局局长马恒光表示:“丁大卫来这里所做的工作,不仅扶持了我们一个县,而且扶持了一个民族———东乡族。他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我们2005年将继续聘任他,目前正着手办理相关手续。”星空布满的夜晚,丁大卫也常常怀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
他满怀深情地说:“我的兄弟多,现在老大、老小都在父母身边生活,正是他们为我创造了条件,我才能来中国。”他的父母都已是60多岁的人了。
2003年10月份,丁大卫的父亲等5位美国老人专门来东乡看望丁大卫。
整整3天时间,丁大卫给这几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安排的活动是为东塬乡包岭小学修砌围墙。当地人很奇怪,而丁大卫不以为然:“父亲很支持我在这里服务教育事业,他们当然愿意给学校干点事了。”丁大卫的父亲离开时留下了883美元,丁大卫后来在中国银行兑换成7250元人民币,全部用于这里的教育。
尚未结婚的丁大卫,心中也期望着爱情,他期望中的姑娘是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地域。但是有一点,所相爱的姑娘不仅仅是心仪的,而且要能接受他在东乡援助教育事业的现实
主持人: 今天现场的都是中国的观众,你说咱们两个是用汉语交谈还是用英语交谈呢?
大卫: 能不能用英语?
主持人: 怕他们听不懂。
大卫: 好多人能听懂。
主持人: 咱们就定下来用汉语交谈吧!丁大卫是1994年到的中国,他的目的是想在中国教书,怎么会有了这个想法?
大卫: 教书是我小的时候我就接受过了,老师给我教书,教书有价值。我父母都学的是教育学,我爸爸他得了一个教育学的硕士,我大哥也是教书的。
主持人: 听明白了,就说教学这个事,你们有家族传统。
大卫: 就是。
主持人: 我的问题是:你为什么决定到中国来教书?
大卫: 我在肯德基大学给中国的留学生讲了一点英语课,我发现了他们对英语非常感兴趣。
主持人: 你像你到中国来做教师这样的事情,要不要和你的父母商量呢?
大卫: 没怎么商量,因为他们本来学过教育学,他们对当老师的行业比较支持。虽然我们拿的工资少,因为在美国老师拿的工资也特别少,但是他们看孩子有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他们很高兴。
主持人: 他们没有什么担心吗?让你一个人到这里来。
大卫: 我爸爸来过了,做生意,他来过中国。我**根本不理解这个地方是怎么样的,所以她有点担心,我在这儿能吃得好,睡觉的时候有没有人给我盖被子。
主持人: 如果在她身边,她就不担心了。凭着你流利的英语,你在中国找一个教英语的工作并不难,因为你很快就在广东的一个学校,开始教书了。
大卫: 就是。
主持人: 那么你当老师和你当时的想象有差距吗?
大卫: 在中国当老师,实际上没有什么差距,因为我来过中国一次,第二次来开始讲课。因为在那个地方,他们广东话说得比较多一点,他们刚开始上幼儿园,我也给他们讲英语的,用汉语没有沟通了我也不知道中国孩子怎么样的。有一个孩子他举手,他说老师我“一号”,我根本不知道“一号”。我说你“一号”,你就说一个“one”,你跟我学“one”,“number one”,然后他知道,应该说“number one”,然后他说老师我“number one”,我还是听不懂。
主持人: 这样的事情你能预料到吗?后来你发现他把教室当“一号”了。
大卫: 一开始和他们交流很困难,挺困难的,我发现了这个差异特别大。
主持人: 除了这个,我觉得到一个不是自己的国家,可能还会有生活、经济 其他方面的困难。你跟学校谈工资了吗?
大卫:: 其他老师们得到什么,我就得到什么,这就是我的要求。
主持人: 我听说当时校长给你提供的条件还不错嘛!给你提供有空调、有洗衣机的房间,而且说一个月给你3000块钱的工资,有这么一回事吗?
大卫: 差不多。
主持人: 你很高兴是吧?
大卫: 大卫:我跟校长打架去了,她想给我提供最好的条件,我说她很辛苦要办一个学校,一个私立学校,我们学校的其他老师们都是一个待遇,我也应该一个待遇,如果我愿意的话。
主持人: 也就是说校长给你提供的待遇在你看来太高了。
大卫: 太高了!
主持人: 你决定跟其他老师一样的待遇,是什么样的待遇?
大卫: 住在他们宿舍了,其他老师那个时候没有什么空调,也没有那个必要,工资太高了一点。
主持人: 你把校长给你的工资削减了多少?
大卫: 第一次我都忘了,可能一半多一点,一千几我都忘了。
主持人: 那你提出这个要求,校长怎么说?
大卫: 慢慢来她就答应了,但是她首先要听我的意见,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人不是都要钱嘛,钱多一点更好一点,工资高,心里舒服,每个月拿到3000块,心里多爽啊,有那样的感觉。她有点想不通了。
主持人: 这么想好像也正常。
大卫: 那我就不正常了,我跟她说我就是不正常的人。
主持人: 刚才我们说到,刚看到学前班的孩子,觉得棘手,后来又开始教年级高一点的孩子,还适应吗?
大卫: 年级高一点的孩子比较好适应,因为小朋友们,那么小的小朋友们要看着我,因为我个子高,他们一抬头看着我,非常地害怕。
主持人: 你的个儿有多高,
大卫: 就这么高,1米93。
主持人: 那相当高了,
大卫: 太高一点,尤其在南方。
主持人: 这个话南方的朋友会不高兴的。
大卫: 就是我已经得罪了一半的人嘛。对不起!
主持人: 没事,实话实说。南方的孩子可能也会有有个性的孩子,比如会有调皮的孩子,你在班上遇到过没有?
大卫: 那肯定的。
主持人: 怎么对付他们?
大卫: 怎么对付他们,刚开始的时候,我不是很了解他们这种调皮的方式。比如说在南方,我会说一点中文,我说普通话,但是说潮州话或者广东话,我都不会了,所以他们想骂我,他们随便用另外一个语言骂我,这样比较调皮,我都不知道他们是夸我还是骂我,所以这个比较狡猾了,一般我跟孩子们,首先跟他们交朋友了,了解他们的性格,他们需要什么,这个人喜不喜欢跟你逗,你能不能跟他开玩笑,下课的时候你跟他跳绳,他是不是很高兴,了解他们这种个性的这些特点,然后如果他们做错了什么事情,我在他们面前,我觉得我自己很失望,我们俩是朋友,你知道我对你的要求你应该知道,你作为一个好学生你应该很清楚的。
主持人: 我听说有的同学觉得你要求挺苛刻的,比如不让他们吃零食。
大卫: 那肯定不让他们吃零食,我们那个地方,我们学校是寄宿学校,他们一天要吃五餐,应该够了。
主持人: 你用什么办法说服他们不吃零食?
大卫: 主要的是不让他们买,如果买了,没收。有一次两个学生他们买了东西,他们往那边跑,我就往这边追着他们,然后他们看着了丁校长,丁校长站在那个地方。
主持人: 丁校长?对不起,你是说你吗?你在那里当校长是吗?
大卫: 现在是当校长了,我问他们是不是买东西了,我觉得这句话说错了,废话 ,他们自己拿的东西,肯定买东西了。我问他们能不能买东西,能不能吃这个零食。他们说不能,对不起校长。我就拿着了,然后跟他们说了,校长不是要拿这个东西自己吃,我现在就要给你换钱,你现在到保安厅,退还给他,那肯定要退,但是什么个退法,肯定要惩罚他们,但这不是钱的问题,是一种原则的问题,班主任要去家访的时候,看到他们父母,亲自把这个钱交到家长的手里,要讲这个问题的,小孩子们有什么问题要一种交流。
主持人: 这个其实就是向他的家长告状,我们上学的时候最烦这样的老师。
大卫: 就是嘛。
主持人: 你觉得这样他们能接受吗?
大卫: 有一个学生不愿意认错,我就在保安厅那个地方,我跟他坐了一个半小时,就问他你是不是做错了事情。你是不是给别人买的?你为什么不说话?
主持人: 他后来实在熬不过去了,就说是错了。
大卫: 那肯定要说是错了,现在是特别好朋友,“铁哥们儿”差不多了。
主持人: 刚才我们听到了,一个是说和学生交朋友,还有一个就是说在体现你的耐心,对他们非常耐心,还有其他的方式吗?
大卫: 方式多了,但主要的是让孩子们得到尊重的方式,我都能够接受,比较合理的。
主持人: 你刚才说的基本上都是教育他们的方式,你的教学方式活跃不活跃?课堂是什么样子?
大卫: 课堂可能最大的特点,要玩的时候要玩得特别开心,严肃的时候就非常严肃,让他们很明白。
主持人: 上课要不要手背后?
大卫: 没有什么手背后,肯定要坐好。但是我第一次上课,小孩子们跟我在一起上课的时间肯定要好好举手。如果不参与我还要惩罚他们,所以有时候的确很严,应该说课堂还是非常活跃的,有意思的。
主持人: 那成绩怎么样?
大卫: 成绩还可以,还可以。
主持人: 这块儿说得轻描淡写了。成绩到底怎么样?你看重成绩吗?
大卫: 你觉得成绩到底是什么呢?
主持人: 成绩就是分数。
大卫: 分数不看重,我看重,就是我们一个潮阳的一个学生,澳门回归的时候他跑到澳门去了,他想跟加拿大的女孩子交流,打招呼,首先是“hello!”,“my name is某某某,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 说了好多了,我觉得这个就是他的成绩了,如果他已经得到了这种语言的能力,他觉得语言就是有这种实用性的,他愿意用了,他愿意参与,这就是成绩好的。
主持人: 在这点上,你所服务的学校他们和你有冲突吗?
大卫: 也许是我跟他们有冲突,不是他们跟我有冲突。
主持人: 是哪些问题想得不一样吗?
大卫: 作业,考试。作业我一般不让他们作业太多。
主持人: 不留作业。他们在学校的时间够了,考试的时候,我喜欢口试不喜欢笔试,让他们练听力,口语,跟他们单独地考试,但是学校还有其他人,有一些家长不能够接受,说笔试我要看那个卷子的。
主持人: 不留作业。他们在学校的时间够了,考试的时候,我喜欢口试不喜欢笔试,让他们练听力,口语,跟他们单独地考试,但是学校还有其他人,有一些家长不能够接受,说笔试我要看那个卷子的。
大卫: 就是刚才那个道理是吧,我可以跟他们说这个小朋友到澳门去的那个例子。好多人他们是做生意的,如果是通过你儿子长大以后,要当一个什么大商人,做大买卖,他会不会用笔,用纸要跟人进行交流,会说我要多少多少个东西,他肯定是用嘴巴说的,实际的能力,他谈判的时候是用嘴来谈判的。
主持人: 一签合同的时候还是要写字的。
大卫: 但是要签一个字就行了,签一个名字就好了。
主持人: 你在潮阳这个学校教了两年,是吧?
大卫: 嗯。
主持人: 两年以后你觉得自己能力非常强了,再教小学就耽误自己了,所以你就跑到兰州去教大学去了,现在是教大学了,是这么回事吧?
大卫: 嗯。
主持人: 你是觉得自己的能力适合教大学了,是吧?
大卫: 也不一定我的能力适合什么,我首先要看有没有什么地方,我能够做一点事情,首先跑到兰州要看这个大学,我觉得这个西北民族学院,我对它特别感兴趣。
主持人: 你怎么跟人家介绍的?你说我是丁大卫,我是教小学的一个老师,现在准备到你们大学来教教课。
大卫: 跟这个差不多。
主持人: 没有什么很特别的,我写个人简历,他们没说出去,写个人简历给他们看。
大卫: 在珠海,在潮阳做了一些什么事情,有教学经验,这样就够了,虽然以前是小朋友的班。
主持人: 有小学教学经验,应该说准确了。
大卫: 就是。
主持人: 我听说你一到大学,西北民族学院,又闹了一次降工资的风潮,嫌校长给的工资高,要降,有这么一回事吗?
大卫: 有。
主持人: 校长要给多少,当时?
大卫: 他们说1200。
主持人: 他们要给你1200。你想要多少,当时?
大卫: 我跟他们说,1200是不是很多还是少?我就问他们,他们说1200还是不错,在兰州还挺高的。我就说900怎么样?
主持人: 最后是按照1200给的,还是按900给的?
大卫: 950。
主持人: 听着像生意了,950。
大卫: 他们觉得900太少,我觉得1000,四位数稍微大一点,所以950了。
主持人: 950够不够?
大卫: 300,400就够了。因为那个地方,我也是单身,有一个小房间。
主持人: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
大卫: 重要的信息,这有什么重要的?
主持人: 我是说你一个月才花300多块钱,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怎么会花那么少的一点钱呢?
大卫: 这吃饭的钱,还有买邮票,给我****、爸爸写信,打几个电话就这么多了。我是一个乖孩子,不喝酒、不抽烟、不花很多钱。
主持人: 结合刚才那个信息,这个信息就更重要了。
大卫: 哪一个信息?
主持人: 下一个,咱们现在说说教书的事,大学好教吗?
大卫: 比较好教。
主持人: 我听得出来,好像你生活得特别朴素。这是为什么?
大卫: 我不认为那么朴素,你看我现在本来在兰州的,我就坐飞机过来了,到北京过来,我觉得这个不太朴素了,可以住宾馆还要坐飞机,还有他们请我吃饭,你们中央电视台够热情了。
主持人: 我们当时听说丁大卫特别朴素,就说你能不能把你的家当拿来给大家看一看,他说可以。你看背来了,是不是背来这个行囊以后,兰州的宿舍就空了?
大卫: 差不多了。有代表性的就带过来了,不知道合不合你的生活习惯。
主持人: 打开给大家看一看行吗?
大卫: 不合我的习惯,我为什么要带过来呢?那没有问题了,我很愿意。
主持人: 什么都带过来了?
大卫: 他们说能带的东西都带过来,都带过来,就像搬家一样,所以首先是没洗好的衣服,我做一下介绍。这个印第安人头,这是我们美国的克利夫兰,印第安人棒球队,我们是今年得了冠军。
主持人: 你应该知道的吧,在我们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广告15秒要交8万块钱。
大卫: 很好的一本书,《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
主持人: 照片上是你的家里人是吧?
大卫: 好多人,大部分是家里的人,弟弟、弟媳。
主持人: 弟弟和弟媳,没经他们同意可以拍照他们吗?
大卫: 无所谓。
主持人: 谁掉到地下了呢?
大卫: 这个人早一点就调走了。原来的一个人,他们让我把这个带过来了。
主持人: 这是什么?
大卫: 这是一面国旗。
主持人: 大卫,这是我们感兴趣的,为什么你会经常带着它呢?
大卫: 因为我毕竟是老外,起床的时候我就可以看着它,要提醒我我不是在美国,今天要多说一点中文,要吃中国饭,你不要像你在美国一样,而且好多人他们进我的宿舍以后,他们看到这个国旗,就可以开始谈国内的一些事情。他们知道我会比较感兴趣了。这是我爸的衣服,我穿我爸当兵的时候,这件衣服已经40年的时间了,还是挺漂亮的,他们让我带过来。“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还有一个帽子,这个跟那个配的。
主持人: 这都是你去过的地方,是吧?
大卫: 好多的,有一双鞋,很臭。
主持人: 这个不让你拿了,这个比较臭,还有什么?
大卫: 还有,可惜得很,真的可惜得很,但是还是一个很好的照片,全家的,现在压碎了以后,更像一个艺术品了,是吧。
主持人: 我们会马上把它修好,一个家绝对不能破碎,他们有没有人说,你像我们中国的一个人,姓雷。
大卫: 像雷锋吧。
主持人: 好像你的想法、你的境界跟他特别相近。
大卫: 我以为你说长得比较像他。
主持人: 想法跟他像。
大卫: 我觉得很自然,一个人像雷锋一样,雷锋也不是什么不正常的人,他凭着良心,他为人民服务,其他的人我能够帮助他们,我就尽可能去帮助他们,我自己有两个手,我有力量,我有时间,我有能力,我就可以帮助别人了,凭着良心每个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是普遍的道理。不是雷锋,也不是美国的教育,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实际上,我父母也是那样教育我的。
主持人: 你有没有一个场合,听你所有的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你,有过这样的时候吗?
大卫: 没怎么听过。
主持人: 现在我告诉你,这个时候到了,看看丁大卫的学生,怎么议论他,怎么评价他。
学生: 大卫我好怕你啊!为什么呢?他很严肃,很严肃。
学生: 已经胡子长得这么多了,还不结婚,总是这样子,不结婚,你是不是不喜欢女人嘛?
老师: 他说恩溢学校就是我的老婆,这些孩子就是我的孩子,他非常爱这个学校,特别爱这边的老师。也非常爱这边的孩子。在学校里他忘我地工作,有时候早上7点多钟起床,就出门去家访,去探望学生,夜里11点多钟才回来,有时候,而且自己开车,从来就没有提出过累,有时候累得病倒了还是坚持工作,他是一个非常非常特殊的人。
学生: 大卫我们好想你啊!你快点回来给我们上课啊!
学生: 他从来不因为头疼感冒或者什么缺课,他的那种严格,并不是对你特别凶,他从来不凶,他可能用另一种方式,如果你不完成作业的话,或者做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他就是对你很失望的样子,让你感到有种犯罪感,你好像没做作业那种感觉,我对你很失望。
学生: 他有什么缺点呢?我觉得真想不出来,他自己说过他有点懒,有时候胡子根本不刮的,特别长,显得。除了不刮胡子还有什么地方懒?他的宿舍特别地乱。别人去了也不收拾?不收拾。
主持人 你们是不是也有一肚子的问题?现在咱们连珠炮似地向他发问,好不好?谁想说,举手示意我。
观众一: 您好,丁校长您好,我的问题是这样的,目前学生认为现在的减负,如果确实减负的话,他就会考不上重点的高中和重点的大学,而上一些普通大学,对于他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您认为怎么看?谢谢!
大卫: 问题挺大,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特别严重,跟美国相比,美国不需要什么减负,因为本来我们的负不是很重,我认为在中国全国都是很重的,压力特别大,要减负,在我们学校,我现在我希望我们上课的时间少一些,让上课的时间更有价值,我觉得是最必要的。
主持人: “减负”现在是一个特别热门的话题,所以今天你看你一来,我们就给你减负,把你的行囊都掏空了,大家抓紧问问题。
观众一: 您好,我想问一下丁老师,从你所随身带的行李,看到你生活确实很简朴,我想你这样对你的学生有什么影响吗?
大卫: 肯定有一点影响了,我可以要求更高的条件,但是我觉得没有必要,有比条件高比舒服的情况、环境更重要的东西,我希望他们也能够得到这种启发。有时候他们就可以跟我说,校长我跟你完全不一样,我现在我们家里很穷,必须赚一点钱,我不是不同意,但是我希望我的生活方式,跟他们的生活需要进行沟通 交流,交流就有教益,就有进步,我不要求学生也跟我一样,因为那个太可笑了。
观众二: 刚才你介绍了你的教学,我真希望我女儿也是您班的一个学生,但是我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在中国是有教学大纲的,你这么宽松地教学,是不是违反了中国的教学大纲?
大卫: 没有办法避免什么分数、大纲、统考,这个还是必走之路。
主持人: 他也有他的难处。
大卫: 没有办法避免什么分数、大纲、统考,这个还是必走之路。
主持人: 他也有他的难处。
观众三: 你好,像你这样一个美国青年,在美国你是不是也很特殊呢?
大卫: 我认为在美国并不特殊,我认为在中国也不怎么特殊的,如果我是黄种人,是一个中国人,可能没有什么,不会引起别人的兴趣的,不会请到什么《实话实说》栏目来作嘉宾了。
主持人: 太小看我们了,到《实话实说》栏目来的都是一些非常平凡的人,你是这里最不平凡的。
大卫: 最不平凡的平凡人,我认为很平凡。
观众四: 我想问一下丁校长,就说你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你觉得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可能也是教书育人,你觉得教书重要,还是育人重要?
大卫: 两个都是很重要的,对社会来说教书很重要的,对个人来说,就是育人最重要的,一个人懂事,一个人懂道理,一个人应该做什么事情,一个人能够为社会做一些好事情,你不犯罪还是第一的,但是这个特别美国化了,我觉得。我们非常注重个人,个人的素质,要培养个人的能力,要强调个人对社会的理解。
主持人: 还有哪一位?你好!
观众五: 你好,我想问问丁老师,在您看来,中国学生的学习和美国学生的学习在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而且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在哪里?
大卫: 有多大的差别?有时候不好比较,在美国我们要看一个人能不能参与,能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从来都不背什么东西,从小学背一首诗,我可能没背过,也背课文,不是我们看课文,懂课文的道理,看这个道理,然后你能不能写出来同样的道理,或者能不能用这个道理来分析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要的是这种能力。中国的学生必须背。全国都是一套教材,全国都是一个考试。
主持人: 现在大家都愿意和你交朋友了,你看我的同事多好,他刚才看你的相框碎了,马上跑去买了一个,他说不应该把你家的照片放在这儿。
大卫: 一会儿我们可以把家里的照片放在这里,非常感谢。
主持人: 我刚才听你回答问题时说,你不大喜欢背诗词。
大卫: 好像是吧,不是不喜欢,我们就没有这个习惯。
主持人: 你刚才不是说“入乡随俗”吗?中国人好像就很喜欢背过去的诗词,我来教你一首好不好?
大卫: 好!
主持人: 你来跟我学,这个古诗词叫“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知道它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大卫: 这是古诗词吗?
主持人: 不是,当时他们教我的时候说的是“古诗词”,什么意思呢,你知道吧!
大卫: 你能不能教教我?
主持人: 能不能就这个意思,谈谈你的意思?
大卫: 哪一个意思呢?
主持人: 因为大家很关心,说丁大卫都32岁了,“个人问题”,你的“个人问题”怎么想的?
大卫: 在这个地方是做广告了吧?全国都可以找一个。
主持人: 你有没有设想,将来再找一个女朋友什么样?什么要求?
大卫: 女性。是女性就够了,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就够了,愿意过这样的生活,跟我一样的想法。
主持人: 支持你这份事业。
大卫: 想法、信仰、哲学方面,有好多共同点就可以了。这就是基础了,如果我们因为朴素的问题,天天要吵赚钱的架,为什么不回国去,为什么不多搞一点钱,买一点更大的房子,那肯定合不来。
主持人: 今天大家这么关心你,是因为我们通过谈话已经成为朋友了。你将来要有了好消息,千万别忘了告诉我们
再看看2004年的跟踪:
2004年12月中旬,记者到东乡县去采访,这里的山壑梁峁在暖阳照耀下一片寂静。山的阴面,覆盖着未融化的积雪,山的阳面,是鲜亮的土黄。
一白一黄,构成这里的基本色调,沿途散落着零星的村庄农舍。
在这个偏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一位名叫丁大卫(DavidM.Deems)的美国青年义务助教已有4年时间,他帮助从没有过学校的乡村修建小学,翻译东乡语汉语教学实验资料,奔走在羊肠小道,将来自全国各地捐助的校服书籍送给乡村学校的孩子们……
“东乡的文盲率在全国最高,基础教育最差,你认为我来得值不值?”记者来到东乡县教育局,事先联系过的副局长汪之武从二楼冲着下面的平房大喊一声“大———卫”,一位高个子外国人应声跑跳上楼梯。
“他就是丁大卫,现在是我们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顾问。”丁大卫身高1.93米,蓝眼高鼻,黄色卷发。他衣着朴素,大冬天里毛衣上仅套着一件墨绿色单外套,穿一条深蓝色条绒裤,一双像小船一样的大鞋,脚上没穿袜子,戴着顶灰黑色帽子。他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如果不是外表的差异,与他交谈东乡、临夏甚至中国,其熟悉的程度令人误以为他是个中国人哩。
“到我的办公室去谈吧!”丁大卫说。他的办公室是一间平房,大约13平米,既是办公室,又是宿舍,又像个仓库。房间里除了床、桌子、椅子等几件简陋的家什外,一大半空间堆放着大大小小的邮寄包裹,有编织袋、帆布袋、纸箱等等,丁大卫解释道:“这些都是全国各地寄来的书籍、校服、电脑等,让我转送给这里的学校和孩子。”“有的邮址错写成四川省东乡县或兰州市东乡县,有的邮编错写为123456,有的还将我的名字写成马大卫,可我都能收到这些捐物。我在这里没有身份证,我的高鼻子、蓝眼睛、大胡子就是我的身份证明。”丁大卫很娴熟地给炉子里加了煤炭,用铁丝棍捅了捅炉火,不一会,屋子里变得暖和起来。
“你到东乡学会生炉子的吧?”“嗯,原来我在县教育局双语办公室里住宿时,那个火炉子很好,煤炭也好,呼呼呼!火就上来了。这里的煤炭质量不好,烟很大,火容易灭。
我的家乡已有80年不再生炉子了。”丁大卫为何抛弃祖国优越的生活来到中国大西北?这里的地域区别、文化差异、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等,他能习惯、能适应吗?当记者怀着好奇的心理一股脑问他时,这位蓝眼高鼻的美国人耸耸肩,很不以为然地说:“世界的差异很大,但人都是一样的人呀!
这里的东乡族人很习惯地吃洋芋、面条,我也可以习惯的呀!其实任何人都能习惯在这里生活,只要你愿意。”丁大卫出生于美国克里夫兰市,父亲是全美最大一家轮胎厂的高级行政人员,母亲曾是一位中学教师。丁大卫今年36岁,兄弟4人,他排行老三。
1987年至1991年,他在威廉马莉大学就读期间,曾到北京大学进修过一年,1993年,他从美国艾斯贝利研究院毕业获得古典文学硕士学位后,在美国肯德基大学、日本东京等地当老师。
在从事教育工作期间,他关注到中国的教育问题。
1992年,他了解到东乡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成人文盲率最高的民族,达82.63%,文化程度综合均值相当于小学二三年级,于是便萌生了到中国东乡族自治县的念头。
1994年,他来到中国,在广东珠海恩溢私立小学担任英语教师一年时间后,来到了西北民族大学当英语教师,由此还获得过1999年甘肃省政府颁发给有特别贡献外国人员的奖项———敦煌奖。从2000年至今,他又来到东乡族自治县进行义务助教。
“丁大卫,你为什么要来到东乡族自治县?”这是个经常被别人问起的问题。
丁大卫对记者说:“我也常常问自己,原来在美国、日本、中国珠海、兰州当教师当得好好的,为什么会到东乡?
人都是一步一步往高走,而我却一步一步往下走,别人都以为我是个傻子。
可东乡这个地方是全中国文盲率最高、基础教育最差的地方,我来这里助教,你认为我来得值不值得?!”“这条路不知走了多少次,每一道弯、每一道沟再熟悉不过了。”隆冬的夜晚早早降临。丁大卫“蜗居”的房间里由暖变凉,炉中的炭火渐渐熄灭,窗外已是昏黑一片。
我们到东乡县政府招待所登记住宿,服务员说近日县上搞什么培训,客满无房。我们在这个小县城转悠了几圈后,丁大卫以东道主的口气对我们说:“这里有一些私人开的小旅店,里面没有暖气、没有炉子、没有马桶,有的地方还有老鼠,你们住可能不方便。
我刚开始来时,在那个民族旅舍住了一年多时间,一晚上4块钱,冬天晚上冷得像冰窟。”丁大卫建议:“你们明天不是要去看捐款人委托我修建的那几所学校吗?东塬乡牙胡家学校距离临夏市很近,我建议你们今晚住到临夏市,那里的住宿条件好一些,明天看学校也很近。你们自己带了车,也请你们帮我带些捐赠的邮寄包裹到学校,要不然,我还得雇车专程送或者自己背这些包裹到学校。”晚上8时许,窗外黑漆漆的,我们驱车赶往临夏市。一路上,借着车灯,丁大卫指着窗外随时指点我们,分路叉处该如何走,哪里是柳树乡,从何处走下山去就到了春台乡祁牙小学,从何处山梁上可以看到刘家峡水库,何处是大夏河……司机杨师傅感慨道:“外国人在中国给中国人做向导!”“这里是我的地盘!”丁大卫说:“我经常到临夏州教育局、州外办等部门办理修建学校的各项手续,还到我的一些西北民院的学生和朋友家,从东乡县城到临夏市,车行26公里,步行可走山路,少走5公里路。
这条路不知走了多少次,每一道弯、每一道沟再熟悉不过了。”来到临夏市,丁大卫问及我们住宿报销的标准后,熟门熟路将我们领到靠近汽车南站的临夏宾馆。
丁大卫说:“嗨!服务员,又给你们拉客人了,打个折,优惠点,上次我刚领过广东佛山的朋友来住过。”一位服务员冲着他大声问:“你就是丁大卫吧?就是来我们东乡帮助办教育的?前几天中央电视台里播过你,就是你吧?以前经常见你,还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哩。”“电视里的不是我,我是丁小卫,是丁大卫的双胞胎弟弟。”丁大卫的幽默风趣逗得服务员哈哈大笑。
“丁大卫来东乡图个啥?他是美国来的活雷锋吧!”第二天,丁大卫仍然是熟门熟路地给我们领路。过了大夏河桥,向东行进,汽车巅簸在一条土路上。丁大卫一路上嘀咕着“不知道学校有没有人在?”丁大卫来这里义务助教,经常到一些乡村小学,许多学校所在地不通班车,步行最近的学校约30分钟,最远的有20公里的路,要走上大半天时间。一些学校仅有两三个教师,有的教师生病了,或遇到下雪路堵塞,或者谁家婚丧嫁娶,学校就放假了,常常让丁大卫扑个空。背来的捐赠物品可以暂时放在学生家里,而一些捐款资金、收条单据等必须要相关人员签字或填写方可。有一次,他找一位校长填写相关单据,连续跑了三趟,第一次校长不在,只好放下单据,第二次校长也不在,但第一次相托填写的单子却写错了,第三次才办理好。一些乡村学校没有电话,手机也没有信号,丁大卫经常在几十公里路上白跑几趟,但他却不厌其烦。
我们沿着一条名叫椒子沟的沟壑向前行进约3公里,但见一面红旗很醒目地飘扬在寂静的山谷间。丁大卫说:“东塬乡牙胡家学校到了!”车到校门口,一群孩子围过来扯着嗓子大声叫喊“丁大卫!”学校校长、教师等人上前将丁大卫带来的捐赠物品卸下车。
牙胡家学校坐落在山谷间的一处土台子上,3位教师,43个学生。这所于1999年建的教学点,当时由于资金困难,校舍残破,屋顶漏雨,学校没有围墙,没有大门,没有水,厕所仅仅是挖的两个坑,没有任何遮拦。几位晒太阳的村民围过来对记者说:“丁大卫来帮我们维修了校舍,修建了围墙、大门、厕所,打了水井,他可是个好人呀!”丁大卫耸耸肩、摇摇头说:“那是一些好心人捐的钱,你们出工出力修的墙、大门、厕所,我什么也没干。”采访中丁大卫一再表明:“一些慈善机构、企业、单位或个人,有的是我所熟悉的,有意想要捐钱建学校,听说我在东乡县,就委托我在这里具体操办,并不是我修建的学校。”2000年6月,还在西北民族学院任外教的丁大卫受甘肃省慈善总会、英国国际咨询企业、广东恩溢教育集团的委托,将他们捐的11.2万元,在东乡县免古池乡马场村建立了第一所小学———马场恩溢学校,目前已有250多名学生。
第一所学校的创建成功,吸引了许多企业、单位、个人纷纷捐资捐物,共计捐款46万元,新建、改建了免古池乡马场恩溢学校、李牙小学、东塬乡牙胡家恩溢小学、包岭恩溢小学、春台乡祁牙小学共5所小学,解决了560名失学儿童上学的问题。目前丁大卫正与相关捐款单位协商准备建立第六所小学。
东塬乡村民马又苏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生活得紧巴,人均8分地,靠天吃饭,凑合着能填饱肚子,没有其他收入。今年开学,丁大卫捐钱将我孩子马凤英的30元学费免了。”牙胡家学校校长穆占明感激地说:“丁大卫给我们学校送来了校服、羽毛球拍、图书、学习用具。有了他,我们这个学校才改善了好多。”丁桂兰教师和其他学校的几位教师也通过丁大卫的联系,于2004年6月份到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培训学习。她对记者说:“以前我们经常拿起教鞭吓唬学生,丁大卫看见了很吃惊地吐舌头。我们很不以为然,出去后才了解到许多新的教学观念,才明白我们的教学方法很老套、很落伍。”丁大卫经常到牙胡家学校送钱送物,丁桂兰看到丁大卫穿着件深蓝色的毛衣,毛衣袖口的线头都破损出来了,所穿的牛仔裤也破了个洞。她常常与一些教师议论:丁大卫离开东乡到兰州、到广东,或者回美国,都比呆在这里强呀,他来这里究竟图个啥?丁桂兰说:“我想,他是来自美国的活雷锋吧!”“好心人寄来钱捐助学校,总要给人家有一个交待!”中午,我们赶回东乡县城,丁大卫领我们到街头一家清真餐厅去吃饭。
我们执意请客,丁大卫才同意。他用东乡话与店小二熟稔地打招呼,用东乡话要了手抓羊肉和面条。一路上,他也是流利地用东乡话与当地群众交谈,令我们很是惊讶。
在东乡,人们都知道有个很引人注目的高个子外国人叫丁大卫,但大部分人不知道他究竟在这里干什么。
“你来这里具体做些什么工作呢?”记者问。
丁大卫略略沉思后回答:“目前有各种捐款用于落后贫穷地区修建学校,许多学校外观建得很漂亮,但往往学校建成了,挂个牌子、拍个照就走人了。学校的‘软件’并没有改观,如教师的培训问题、学生的入学率问题,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等问题,需要长期的投入。除了参与修建学校,我来这里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做这些工作。”他说:“我是个打工的,来帮忙的,就比如你家里水管坏了,我志愿来帮忙修好,而你家里如何规划发展、如何计划打算,那是你们主人的事,我不能越俎代庖。”2002年,丁大卫辞去西北民院工作后,想专心在东乡的教育上做点事。
临夏州师范等单位希望他能去做外籍教师,可他的兴趣在基础教育方面,东乡县一些初高中学校希望他去当外语老师,他也不愿去。
“我明白,你们这里的农村孩子通过上高中、上大学,才能找到工作,这对他们的一生都很重要,但这不一定需要我去帮忙,我关注的是许多无法上学的小男孩、小女孩。”东乡县免古池乡马场村,是个从未有过学校的地方,丁大卫受委托在此建校后,辐射周围7个村,解决了250名儿童就近上学的问题,而这里的四五年级学生年龄普遍偏大,有的已十五六岁了,一些过了十岁的孩子才上一年级。
马场恩溢学校坐落在一处地势较高的山峁上,是座米黄色的二层教学楼。
丁大卫领我们到学校后,一见到大喊着他的名字、包围过来的孩子们,一改被采访时的严肃谨慎、不苟言笑,开心地笑了,与学校的孩子们玩闹成一片。
丁大卫随后将180元钱交给女校长马兰英,马兰英写好一张收据:今收到丁大卫180元钱,是给学校电视买电视卫星锅的费用。盖好公章,交给丁大卫。丁大卫察看了已买的卫星锅,将收据细心地放在他的背包里。
丁大卫常背着一个磨得发旧的帆布包,里面装着5大本记账本,上面详细记录着捐款数额及用途。这些账务一式三份,学校一份、县教育局一份、他自己保留一份。寄来的捐款,从5元到上千元钱,其数量、用途等都有详细记录。
他将捐款各种用途的收据、票据等收集好,又反寄给捐赠者。他告诉记者:“上个星期,我给捐款者复了40多封信。”记者随口说:“没必要这般仔细,太麻烦了。”丁大卫高声叫起来:“哪怎么行?
别人好心寄来了钱,总要给人家有一个交待!”正因为如此,募捐者对丁大卫十分信任,全国各地企业、单位、个人纷纷寄来捐款,有的捐款者反复捐款达10多次。
目前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10多万元,用于东乡县一些学校建立图书室、买书籍、免学费、配备电脑、电视、办公桌等,以及教师外出培训活动等。
马场恩溢学校女校长马兰英与教师们对丁大卫赞不绝口。“有了他,才有了这所学校。他做事细致,很切合实际。
2001年教师节,他给我们9位教师买来被套,去年送来钢笔。我们这里经常停电,他今年又给我们买了手电筒。还给我们订阅了《小学生周报》、《中国地理杂志》。”“我们感激丁大卫,可他却说,不是他捐的钱物,不要谢他,是别人捐的钱物。”2001年,丁大卫带着马场恩溢学校的几位教师、学生到广东珠海恩溢学校培训、听课,这些教师与学生们第一次出远门。丁大卫细心周密安排,乘汽车到兰州,又转乘两次火车,到了广东珠海恩溢学校。
马兰英告诉记者:“丁大卫给我们做向导,东乡到兰州的班车司机都认识他。我们到广东,丁大卫一路上给我们做讲解,别人见了都很惊奇。我们长年生活在群山包围中,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呀!到广东见识了一下发达地区的教育状况,对我们教学方法的改进很有启发。”当时上一年级的妥小玉也幸运地去了珠海,这位13岁的小姑娘闪动着机灵的大眼睛告诉记者:“当时我8岁,记得最清楚的就是第一次见到了大海,特别广阔,无边无际,我特别高兴!希望我以后能考上大学再去看看大海。”2003年6月,丁大卫与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校长吴建民联系,组织东乡的孩子与该小学“手拉手”活动。
在丁大卫周密细致的安排和带队下,整个行程十分顺利,7位东乡族学生来到北京,吃住在北师大实验小学的7位回族孩子家,东乡与北京的孩子们手拉手、心连心,举办联欢晚会。孩子们逛了北京的颐和园、北海公园、天安门广场等,一个个玩得十分开心。
“丁大卫扶持了一个民族,我们将继续聘用他在我们东乡做助教。”2004年1月,丁大卫正式受聘于东乡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顾问,聘用时间1年,月薪500元钱。一年时间过去了,500元工资至今未领。县教育局人员解释道,500元工资要上县长办公会,2004年5月上会通过后,已过了本年度的财政预算,2005年1月将予以补发。
没有工资,丁大卫并不在意,靠以前在西北民院当教师时攒的积蓄生活。
1995年在西北民院是月薪950元,1997年涨到1200元,2000年离开前上涨到1500元。
他的生活很俭朴,不抽烟、不喝酒,除了吃饭、邮寄、交通等,没有其他花销,每月平均花费三百多元钱。
丁大卫很少给自己购置衣物,经常见他的人都说他一年四季穿着那件墨绿衣服。丁大卫告诉记者:“用你们中国人的话讲,我现在是穿百家衣。”他身上现穿的衣服来自亲人和世界各地朋友的赠送,墨绿色上衣是他妈妈送的,毛衣是韩国朋友送的,帽子是巴西朋友送的,裤子是兰州基督教会一女士买给家人嫌太长而送给他的,脚上的一双鞋,是一次在北京做讲座时,人家专门给他买了双48码大小合适的鞋子。
丁大卫在东乡已义务助教4年时间。他告诉记者:“作为教育工作者,一直要往前走,要为下一节课做准备,要为下一次考试做准备。东乡的一些小学经过援助,虽然改观了许多,但要走的路还很长。不知道我在这里能呆多久,但只要东乡县教育局续聘,我愿意继续留下来。”曾在东塬乡当乡党委书记,刚刚上任两个多月时间的县教育局局长马恒光表示:“丁大卫来这里所做的工作,不仅扶持了我们一个县,而且扶持了一个民族———东乡族。他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我们2005年将继续聘任他,目前正着手办理相关手续。”星空布满的夜晚,丁大卫也常常怀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
他满怀深情地说:“我的兄弟多,现在老大、老小都在父母身边生活,正是他们为我创造了条件,我才能来中国。”他的父母都已是60多岁的人了。
2003年10月份,丁大卫的父亲等5位美国老人专门来东乡看望丁大卫。
整整3天时间,丁大卫给这几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安排的活动是为东塬乡包岭小学修砌围墙。当地人很奇怪,而丁大卫不以为然:“父亲很支持我在这里服务教育事业,他们当然愿意给学校干点事了。”丁大卫的父亲离开时留下了883美元,丁大卫后来在中国银行兑换成7250元人民币,全部用于这里的教育。
尚未结婚的丁大卫,心中也期望着爱情,他期望中的姑娘是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地域。但是有一点,所相爱的姑娘不仅仅是心仪的,而且要能接受他在东乡援助教育事业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