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古雪
如前言,故地无论郡县,总有八景。武威,古凉州,汉武皇帝彰骠骑大将军霍去病之“武功军威”而名。古姑臧,五凉古都,曾经显赫,故而除却凉州城内八景:文笔三峰、大云晓钟、鱼跃龙门、滚龙石、夜雨打瓦、千里眼、七星剑、罗什倒影。亦有凉州城外八景:绿夜春耕、平沙夜月、天梯古雪、镇西晓角、狄台烟草、金塔晴霞、黄羊秋牧、莲花壶天。
其中外八景中之天梯古雪,便是黄羊河畔天梯山。天梯山上,有自北凉时开凿诸石窟,诸石窟造像中开凿年代最为久远,故而有所谓石窟鼻祖之称。
晨起微雨,在罗什寺前早饭,罗什寺,寺内有鸠摩罗什塔,又名倒影塔,故而凉州城内八景罗什倒影即指此塔。相传系前秦苻坚之国师鸠摩罗什往中原时,途经武威时译经处。依塔正建新寺,正殿高大,以致在街面上全然不见寺塔,想来是为以后圈地收钱之故。
在南关什字搭开往哈溪镇的乡际客车,到天梯山五十余公里的路程,却颠簸断续走了两个钟头。下车处,标示牌上写着距天梯山石窟仍有五里之遥。一段沿着黄羊水库西岸的谷地,渐渐雨住,低沉雨云下,白杨叶已黄,水光潋艳。
清人张昭美有句:漠漠青冥不可梯,梯山高出辟层蹊。天梯山山势峻险,红砂岩石磳碐,形如悬梯,故名天梯。山巅常年积雪,不知积自何年何月,天梯古雪之名,因此而来。可惜如今古雪已尽皆消融,天梯山红砂岩石质不耐风蚀,至天梯山五里山路两旁群山山表已成红土,多有塌方。雨后红土遇水极粘腻,登土坡观山景,不几步已是泥足深陷,狼狈不堪。
1958年,截流黄羊河为黄羊水库,为避免水淹诸佛,除天梯山大佛以外其余造像壁画尽皆搬迁至甘肃省博物馆或者敦煌研究院,于天梯山石窟而言,是年可谓命殒之年。所幸那还时还在丧乱年代之前,且清理搬迁队长为常书鸿先生,所以异地保存工作应当还算认真。只可惜了天梯山,空余孤独造像七尊,无奈看那黄羊河水自脚上漫上,可否感觉濒死般窒息?
可叹武威,雷台汉墓出土国之重宝马踏飞燕,如今馆藏于兰州甘肃省博物馆;天梯山石窟诸庄严宝相,亦是馆藏他处。若此二者依然凉州,如我诸多行旅者,怎会匆匆凉州而过?
天梯山石窟,门票三十,含导游。却是最省心的导游,景区内除却一间全是壁画影印件的所谓陈列馆,就只存第13窟28米高释迦牟尼造像及迦叶阿难、文殊普贤、广目多闻六尊附像。
虽然有围堰,但依然水患严重,大佛及诸附像足底侵水,多有毁坏。
窟壁之上明时彩绘。
如今大佛脚前筑起防渗水围堰,总算将大佛与水库隔离开来,观者可由围堰而下至大佛足前,实已至水库库底。大佛造于初唐,石胎泥塑,后代历世重塑,如今应是明时模样,形态臃肿,装饰零乱。
造像彩绘,最怕后代重塑再绘,尽观诸知名石窟,才知石质造像之可贵,如龙门云冈者,山石宜造像,无须泥塑,故而可存上古精美模样。如麦积天梯者,山石粗疏,故不得不以泥塑以求粗细,可惜泥塑易损,后代增补便似佛头著粪,已难堪矣。
自天梯山出来,北边天际渐转晴,乌云蓝天互现,山似笼纱。本拟今天只在武威,明天再过乌鞘岭,不想天梯山无甚可观,按时间盘算午后便可回武威,加之风云迷乱,于是决定下午便走乌鞘岭,夜宿天祝藏族自治县。路边搭上哈溪回武威的客车,与上午一般无二,严重超员,艰难一路站回武威,所幸渐晴天空下,黄羊镇北以后可见路南远处积雪的冷龙岭,美景略可抚慰疲惫辛劳。
匆忙搭上两点开往天祝的客车,武威到天祝客车需时约两个小时,安远镇前走高速,近安远镇时高速与国道分离,车走国道穿越泥泞安远镇。安远镇前,三千米以上乌鞘岭山脉峰峦上便有霜雪。安远镇在乌鞘岭山中,海拔已近三千,镇中赫然可见积雪。
天梯山上,若有古雪依然,便应如是吧?
在微雪中,车过乌鞘岭,即东出河西走廊。
一径宽,三千二十米。
乌鞘岭后,至天祝一段,有新线道路施工,便几度自明时长城中穿越,只存下几座孤独墩台。
夜至兰州,第二日一早至甘肃省博物馆,馆中再见几尊天梯山石窟造像。
大唐。彩塑供养菩萨像。
大唐。彩塑菩萨像。
大唐。彩塑胁侍菩萨像。
大唐。彩塑胁侍菩萨像。
菩萨低眉,若有所思。
或可想五十载前,古雪天梯山上,风餐露饮,暮霭而朝霞?
何以至此,幽冥再无天日。
或那山上诸路神佛,一日风蚀成土了,也便是一日羽化而去了。
其中外八景中之天梯古雪,便是黄羊河畔天梯山。天梯山上,有自北凉时开凿诸石窟,诸石窟造像中开凿年代最为久远,故而有所谓石窟鼻祖之称。
晨起微雨,在罗什寺前早饭,罗什寺,寺内有鸠摩罗什塔,又名倒影塔,故而凉州城内八景罗什倒影即指此塔。相传系前秦苻坚之国师鸠摩罗什往中原时,途经武威时译经处。依塔正建新寺,正殿高大,以致在街面上全然不见寺塔,想来是为以后圈地收钱之故。
![]() |
在南关什字搭开往哈溪镇的乡际客车,到天梯山五十余公里的路程,却颠簸断续走了两个钟头。下车处,标示牌上写着距天梯山石窟仍有五里之遥。一段沿着黄羊水库西岸的谷地,渐渐雨住,低沉雨云下,白杨叶已黄,水光潋艳。
清人张昭美有句:漠漠青冥不可梯,梯山高出辟层蹊。天梯山山势峻险,红砂岩石磳碐,形如悬梯,故名天梯。山巅常年积雪,不知积自何年何月,天梯古雪之名,因此而来。可惜如今古雪已尽皆消融,天梯山红砂岩石质不耐风蚀,至天梯山五里山路两旁群山山表已成红土,多有塌方。雨后红土遇水极粘腻,登土坡观山景,不几步已是泥足深陷,狼狈不堪。
1958年,截流黄羊河为黄羊水库,为避免水淹诸佛,除天梯山大佛以外其余造像壁画尽皆搬迁至甘肃省博物馆或者敦煌研究院,于天梯山石窟而言,是年可谓命殒之年。所幸那还时还在丧乱年代之前,且清理搬迁队长为常书鸿先生,所以异地保存工作应当还算认真。只可惜了天梯山,空余孤独造像七尊,无奈看那黄羊河水自脚上漫上,可否感觉濒死般窒息?
可叹武威,雷台汉墓出土国之重宝马踏飞燕,如今馆藏于兰州甘肃省博物馆;天梯山石窟诸庄严宝相,亦是馆藏他处。若此二者依然凉州,如我诸多行旅者,怎会匆匆凉州而过?
天梯山石窟,门票三十,含导游。却是最省心的导游,景区内除却一间全是壁画影印件的所谓陈列馆,就只存第13窟28米高释迦牟尼造像及迦叶阿难、文殊普贤、广目多闻六尊附像。
![]() |
![]() |
![]() |
![]() |
![]() |
![]() |
![]() |
![]() |
![]() |
![]() |
虽然有围堰,但依然水患严重,大佛及诸附像足底侵水,多有毁坏。
![]() |
窟壁之上明时彩绘。
如今大佛脚前筑起防渗水围堰,总算将大佛与水库隔离开来,观者可由围堰而下至大佛足前,实已至水库库底。大佛造于初唐,石胎泥塑,后代历世重塑,如今应是明时模样,形态臃肿,装饰零乱。
造像彩绘,最怕后代重塑再绘,尽观诸知名石窟,才知石质造像之可贵,如龙门云冈者,山石宜造像,无须泥塑,故而可存上古精美模样。如麦积天梯者,山石粗疏,故不得不以泥塑以求粗细,可惜泥塑易损,后代增补便似佛头著粪,已难堪矣。
自天梯山出来,北边天际渐转晴,乌云蓝天互现,山似笼纱。本拟今天只在武威,明天再过乌鞘岭,不想天梯山无甚可观,按时间盘算午后便可回武威,加之风云迷乱,于是决定下午便走乌鞘岭,夜宿天祝藏族自治县。路边搭上哈溪回武威的客车,与上午一般无二,严重超员,艰难一路站回武威,所幸渐晴天空下,黄羊镇北以后可见路南远处积雪的冷龙岭,美景略可抚慰疲惫辛劳。
![]() |
匆忙搭上两点开往天祝的客车,武威到天祝客车需时约两个小时,安远镇前走高速,近安远镇时高速与国道分离,车走国道穿越泥泞安远镇。安远镇前,三千米以上乌鞘岭山脉峰峦上便有霜雪。安远镇在乌鞘岭山中,海拔已近三千,镇中赫然可见积雪。
天梯山上,若有古雪依然,便应如是吧?
![]() |
![]() |
在微雪中,车过乌鞘岭,即东出河西走廊。
一径宽,三千二十米。
![]() |
![]() |
乌鞘岭后,至天祝一段,有新线道路施工,便几度自明时长城中穿越,只存下几座孤独墩台。
夜至兰州,第二日一早至甘肃省博物馆,馆中再见几尊天梯山石窟造像。
![]() |
![]() |
![]() |
大唐。彩塑供养菩萨像。
![]() |
大唐。彩塑菩萨像。
![]() |
![]() |
![]() |
大唐。彩塑胁侍菩萨像。
![]() |
![]() |
大唐。彩塑胁侍菩萨像。
![]() |
菩萨低眉,若有所思。
或可想五十载前,古雪天梯山上,风餐露饮,暮霭而朝霞?
何以至此,幽冥再无天日。
或那山上诸路神佛,一日风蚀成土了,也便是一日羽化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