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侦探的守则》后
喜欢东野圭吾的动机,绝对不是单纯的。那年秋天开始待在家里复习,一边复习,一边锻炼。锻炼的过程对我来说始终是枯燥和乏味的,于是想着打开电视机看看有什么好看的电视节目可以派遣一下寂寞无聊的时光。于是就选择了那部我至今都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的《神探伽利略》。
一向对非现实的东西有别样的喜爱,不知道推理小说是不是在某种意义上有非现实的成分,或许。反正一向是不排斥的。虽然自己的脑子没有多么灵敏,逻辑思维没有多么的无懈可击,但对于推理小说还是勇于尝试的。
不用提福山雅治的那份魅力多么折服了我,也不用提柴咲的声音和个性是多么可爱,更加让我欣喜和尊敬的则是东野圭吾的作品。一开始就很好奇,是怎样的作品,才能改编出这么好看的电视剧呢?后来又看了那部著名的《嫌疑人X的献身》,收在硬盘里很久都舍不得看,渐渐地渐渐地却又有些遗忘。某天拿出来看,似乎因为时间的流逝感觉不那么明确了。但后来认识了玉宁,有了相同的爱好,又重新把这部电影拿出来看,第二次感觉终于深刻了,也渐渐可以理解《最爱》中所蕴含的感情。从此,虽然还没有系统看过东野圭吾的作品,也存了要一部一部将他的作品通读的信念。只是,由于国别的差异和版权法律法规方面的龃龉,使得要搜集东野所有的作品变成了一件稍微有些困难的事情。更何况以前不记得是看谁说过,要真正感受一部作品中的真意,必须要读原版,而不能读翻译版。翻译得再好,也始终丧失了一点“原味”……这更是激起了我想要学习日文,想要去亲自读一读原版作品的心情。
东野圭吾算快餐作家么?我不知道。诚然,他的作品数量不少,被改编成电视剧的也十分多。就连《名侦探的守则》这样初看起来很恶搞的小说都有了改编的电视剧。他的作品是这样符合大众的口味与偏好,是这样适合商业化的运作,如此看来,东野君完全可以算作是快餐式的作家吧?可是他在作品中或严肃或嬉笑地揭示的人性,他在民族精神中那么极致严谨的日本国所获得的各种大奖,是不是也能够说明,他的作品是比较深刻的呢?
说到底,我都不太关心。
我觉得,读书这件事情,说到底是一件很私人化很感性的事情。你觉得这本书好到不行,我却弃若敝屣。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算是不正常吧?吃个饭还众口难调呢,何况是摄取精神食粮?
我从来不觉得经典一定是好的,现代作家的书就一定是肤浅和不可信任的。需知今天的我们也正在一步步书写历史,未来的人们也会将今天的某些作品奉为经典。与其一味求古,倒不如好好地看一看现在。
可是啊可是,现在的我们,所身处的时代,又和史上任何一个所谓“新时代”都大不一样。今天的人们获得的信息量更多更杂,造成今天的读者口味也越来越刁钻。曾经的推理小说家们所创作出的推理小说,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如今读者的需要了。诚然,阿加莎·克里斯蒂仍然是推理小说界的女王,但不免有读者觉得她作品中的巧合成分太大。本格推理也好,变格推理也好,反正脱不出那几个桥段。于是乎,推理小说家们的生存成了大问题。有时候,我觉得推理小说家在创作推理小说时候的心情,就好像是设计了诡计的凶手一般,是一种矛盾的心情。一方面,不希望读者能猜出案件的手法和真相,或者更直接,希望最后读者知道凶手的时候有一种“居然是他/她”的心情;另一方面,又希望是不是能够有聪明的读者解开真相。这就像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博弈,棋逢对手才开心。
然而,高山流水难觅知音,棋逢对手也越来越成为艰难的事情。推理小说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无新意到就连推理小说中的主人公们都觉得乏味与无趣。《名侦探的守则》就是这样一部小说,他并不像中规中矩的本格推理那样步步推进,而是把那些原来迷雾中的部分全部呈现在读者面前,有点像“指南”,有点像尝试,或许还有对这个时代的感叹,感叹生存的艰难,感叹推理小说家的江郎才尽?
《名侦探的守则》是一系列这样的故事:名侦探天下一大五郎和警部大河原番三一起经历了一系列的推理小说中通常会出现的经典设定,比如:密室杀人案件,意外的凶手,封闭空间杀人案件,死亡密码,童谣杀人事件,碎尸案,无头尸案等等。与大多数的推理小说一样,名侦探天下一必然是解开案件谜团的光鲜人物,而警部大河原番三则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会,看不上天下一的笨蛋警部。嗯,这个感觉就像柯南永远是解谜的,毛利小五郎总是很废柴。但其实故事中的人物完全能够意识到事件的情况,大河原番三警部几乎从一开始就能洞悉案件的真相,还能和天下一大五郎在小说的世界之外讨论案情,但是迫于角色的要求,所以只能永远都当喊着“你这个外行侦探懂什么”的笨蛋警部。而我们的名侦探天下一也厌倦了类似的案件,但还要勉为其难地揭开谜底,总是很无奈地说:“啊,这次是那个……”可是天下一这样的勉为其难也未必收的到好的效果,就有几个故事中的配角们都不愿意听侦探的陈词滥调而纷纷散开了……
《名侦探的守则》是一部给人感觉很恶搞的作品,可是在俏皮随性的叙述中又能看出推理小说家们的无奈。因为在许多读者看来,推理小说中的很多东西是不必要的装饰品(比如某别墅的平面图),有些即便是侦探换成了少女,警察换成了帅哥,也会让观众更关心帅哥警部和美女侦探间的感情走向,至于案件的真相,啊,那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东西。
是不是,现在的诱惑太多,更容易让人迷失自己?
到底是什么,推进着现在的世界越来越快餐?
是这个社会?还是我们自己?
一向对非现实的东西有别样的喜爱,不知道推理小说是不是在某种意义上有非现实的成分,或许。反正一向是不排斥的。虽然自己的脑子没有多么灵敏,逻辑思维没有多么的无懈可击,但对于推理小说还是勇于尝试的。
不用提福山雅治的那份魅力多么折服了我,也不用提柴咲的声音和个性是多么可爱,更加让我欣喜和尊敬的则是东野圭吾的作品。一开始就很好奇,是怎样的作品,才能改编出这么好看的电视剧呢?后来又看了那部著名的《嫌疑人X的献身》,收在硬盘里很久都舍不得看,渐渐地渐渐地却又有些遗忘。某天拿出来看,似乎因为时间的流逝感觉不那么明确了。但后来认识了玉宁,有了相同的爱好,又重新把这部电影拿出来看,第二次感觉终于深刻了,也渐渐可以理解《最爱》中所蕴含的感情。从此,虽然还没有系统看过东野圭吾的作品,也存了要一部一部将他的作品通读的信念。只是,由于国别的差异和版权法律法规方面的龃龉,使得要搜集东野所有的作品变成了一件稍微有些困难的事情。更何况以前不记得是看谁说过,要真正感受一部作品中的真意,必须要读原版,而不能读翻译版。翻译得再好,也始终丧失了一点“原味”……这更是激起了我想要学习日文,想要去亲自读一读原版作品的心情。
东野圭吾算快餐作家么?我不知道。诚然,他的作品数量不少,被改编成电视剧的也十分多。就连《名侦探的守则》这样初看起来很恶搞的小说都有了改编的电视剧。他的作品是这样符合大众的口味与偏好,是这样适合商业化的运作,如此看来,东野君完全可以算作是快餐式的作家吧?可是他在作品中或严肃或嬉笑地揭示的人性,他在民族精神中那么极致严谨的日本国所获得的各种大奖,是不是也能够说明,他的作品是比较深刻的呢?
说到底,我都不太关心。
我觉得,读书这件事情,说到底是一件很私人化很感性的事情。你觉得这本书好到不行,我却弃若敝屣。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算是不正常吧?吃个饭还众口难调呢,何况是摄取精神食粮?
我从来不觉得经典一定是好的,现代作家的书就一定是肤浅和不可信任的。需知今天的我们也正在一步步书写历史,未来的人们也会将今天的某些作品奉为经典。与其一味求古,倒不如好好地看一看现在。
可是啊可是,现在的我们,所身处的时代,又和史上任何一个所谓“新时代”都大不一样。今天的人们获得的信息量更多更杂,造成今天的读者口味也越来越刁钻。曾经的推理小说家们所创作出的推理小说,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如今读者的需要了。诚然,阿加莎·克里斯蒂仍然是推理小说界的女王,但不免有读者觉得她作品中的巧合成分太大。本格推理也好,变格推理也好,反正脱不出那几个桥段。于是乎,推理小说家们的生存成了大问题。有时候,我觉得推理小说家在创作推理小说时候的心情,就好像是设计了诡计的凶手一般,是一种矛盾的心情。一方面,不希望读者能猜出案件的手法和真相,或者更直接,希望最后读者知道凶手的时候有一种“居然是他/她”的心情;另一方面,又希望是不是能够有聪明的读者解开真相。这就像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博弈,棋逢对手才开心。
然而,高山流水难觅知音,棋逢对手也越来越成为艰难的事情。推理小说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无新意到就连推理小说中的主人公们都觉得乏味与无趣。《名侦探的守则》就是这样一部小说,他并不像中规中矩的本格推理那样步步推进,而是把那些原来迷雾中的部分全部呈现在读者面前,有点像“指南”,有点像尝试,或许还有对这个时代的感叹,感叹生存的艰难,感叹推理小说家的江郎才尽?
《名侦探的守则》是一系列这样的故事:名侦探天下一大五郎和警部大河原番三一起经历了一系列的推理小说中通常会出现的经典设定,比如:密室杀人案件,意外的凶手,封闭空间杀人案件,死亡密码,童谣杀人事件,碎尸案,无头尸案等等。与大多数的推理小说一样,名侦探天下一必然是解开案件谜团的光鲜人物,而警部大河原番三则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会,看不上天下一的笨蛋警部。嗯,这个感觉就像柯南永远是解谜的,毛利小五郎总是很废柴。但其实故事中的人物完全能够意识到事件的情况,大河原番三警部几乎从一开始就能洞悉案件的真相,还能和天下一大五郎在小说的世界之外讨论案情,但是迫于角色的要求,所以只能永远都当喊着“你这个外行侦探懂什么”的笨蛋警部。而我们的名侦探天下一也厌倦了类似的案件,但还要勉为其难地揭开谜底,总是很无奈地说:“啊,这次是那个……”可是天下一这样的勉为其难也未必收的到好的效果,就有几个故事中的配角们都不愿意听侦探的陈词滥调而纷纷散开了……
《名侦探的守则》是一部给人感觉很恶搞的作品,可是在俏皮随性的叙述中又能看出推理小说家们的无奈。因为在许多读者看来,推理小说中的很多东西是不必要的装饰品(比如某别墅的平面图),有些即便是侦探换成了少女,警察换成了帅哥,也会让观众更关心帅哥警部和美女侦探间的感情走向,至于案件的真相,啊,那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东西。
是不是,现在的诱惑太多,更容易让人迷失自己?
到底是什么,推进着现在的世界越来越快餐?
是这个社会?还是我们自己?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