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阳走向世界的书画之星——记国家级著名画家万树
网店简介:公牛艺饰网专业销售、供应纯手绘油画,面向家庭、酒店、宾馆、办公室等商务场所及画廊供货,我们的使命是:让生活多一点艺术!
近日,国家一级艺术家、国家级画家、中国艺联副主席、北京国创书画院院士–资阳人万树,应邀回到资阳,并与本地的书画家们进行了笔会、书法交流,许多书画爱好者前去观看其作品,求其墨宝。
少时求学 诗文熏陶
1928年3月,万树出生于我市千年古镇–雁江区南津驿(南津镇)。为求生计,1949年,万树经人引荐,前往重庆市从事教学工作至退休。
万树年幼时家境清贫,父亲万执中上世纪30年代在南津驿开了一间小门面,靠书写和出售对联维持一家生计。由于写得一手好字,方圆几十里地方的人们都来求其写对联。受父亲的影响,万树自幼便喜爱上了书法。
而另一位对万树有着莫大影响的,是他的伯父–万全善。当时,万全善在南津驿小学教国语。每晚,万全善都会教万树读解古文。特别是《古文观止》中的许多篇目,如《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等,在伯父的讲解下,这些古文就像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他眼前。后来,万树还读了不少唐诗宋词。古文诗词中的名言佳句对万树的创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万树常用这些名言佳句作为中国画作品的标题,如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时,他引用了范仲淹纪念严子陵中的词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远”,以苍松流水象征邓小平的伟大人格。在画中采用了画人不见人的手法,而采取邓小平常用的烟缸、香烟、茶杯及爱读的书还有藤椅等道具。这样不但使画面增色不少,也深化了画的内涵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作品光彩熠熠。
艺术之路 两人引导
万树走上美术之路,可以说要归功于他父亲的影响,他父亲长期从事艺术实践,潜移默化地引导着他,深深地感染着他。
今年84岁高龄的万树仍然潜心作画
1945年,抗战胜利,万树考上成都岷云艺专。在这里,他看到了不少中国画的原作,如张大千的画,谢无量、赵熙的书法,就是这些书画原作给了万树新的启迪。
1946年底,成都少城公园开了个书画展,展览了许多故宫博物院的书画原作,其中有马远、夏圭的《长江万里图》;荆浩、关仝的《庐山图》;董源、巨然的《溪山兰若图》等。看了这些,他暗暗发誓:“我既要向他们学习,更要超越他们!”如今回忆起当时的心情,万树依然激动不已,说话声也高了。一边讲述,双手还在微微颤抖,兴奋劲无法言表。
万树在成都岷云艺专求学时,还有一个人对他影响深远。那就是时任成都岷云艺专校长的赵完壁(省文史馆馆员)。学习之余万树时常站在他的旁边看他作画,也跟着他学习工笔山水画。赵完壁不但书画造诣高,而且师德高尚。他生活俭朴,身为一校之长脚上却常穿草鞋,办展览所得的钱也常用来作为请老师上课的工资。他给万树的书画艺术生涯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一生辛勤 大获成功
万树现为国家一级艺术家、国家级画家、中国艺联副主席、北京国创书画院院士、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省美协会员,曾担任重庆市诗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在他探索研究书法、绘画艺术的70余年间,学贯中西,师古标新,已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在绘画理论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了法求变”是他在绘画上的格言,“法”是规律,“了法”是掌握规律;“变”是创新,“求变”是追求和掌握新的表现手法,“了法”是手段,“求变”是目的。他在书法中将真、草、隶、篆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独有字体。笔法稳健、沉着、粗犷憨厚不失温柔俏丽,纤细飘逸中包含阳刚之美。
除了教学外,万树还创作了大量的美术作品,主要发表在省内外各级刊物上;同时还发表了不少论文。他着有《中国画也需要交响乐》、《谈泼墨》、《艺海拾贝》、《学与思》、《中国画教学中的问与答》、《教老年大学难在何处》及《笔墨当随时代》等数十篇论文,洋洋数十万言。其绘画作品多为省内外文史馆、纪念馆所收藏。近20年来,其作品已流入美、俄、英、法、德、日本等国及港、台地区,影响盛广。
万树作品:遥指故乡奔眼底
古稀之年 追求不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万树仍然耕耘不息。平时除了作画,还积极参加各阶层、团体的社会活动,并上网学习相关的知识交流书画艺术。已在书画艺术上耕耘70余载的万老仍辛勤作画,不曾辍笔。一年四季,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他每天都要坚持站立在画台边,创作国画艺术数小时。他已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了书画艺术,诚如其言:“人生短暂,珍惜生命,有所作为,不枉来此一生!”
新春伊始,万树满怀信心地说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文化兴国的号角,树文化品牌,打造名人文化已成一种趋势。”在这种氛围下,他要借此东风,要在现在是国家一级画家的基础上,实现他人生的再次飞越。从作品上讲,力争创作出超越古人,峥嵘今人,无愧后人,具有真知灼见,真情实感,新颖鲜活,光跃千秋之力作。
转载:http://goo.gl/iZaHm
原文链接:http://www.gn-art.com/blog/%E4%BB%8E%E8%B5%84%E9%98%B3%E8%B5%B0%E5%90%91%E4%B8%96%E7%95%8C%E7%9A%84%E4%B9%A6%E7%94%BB%E4%B9%8B%E6%98%9F-%E8%AE%B0%E5%9B%BD%E5%AE%B6%E7%BA%A7%E8%91%97%E5%90%8D%E7%94%BB%E5%AE%B6.html
近日,国家一级艺术家、国家级画家、中国艺联副主席、北京国创书画院院士–资阳人万树,应邀回到资阳,并与本地的书画家们进行了笔会、书法交流,许多书画爱好者前去观看其作品,求其墨宝。
少时求学 诗文熏陶
1928年3月,万树出生于我市千年古镇–雁江区南津驿(南津镇)。为求生计,1949年,万树经人引荐,前往重庆市从事教学工作至退休。
万树年幼时家境清贫,父亲万执中上世纪30年代在南津驿开了一间小门面,靠书写和出售对联维持一家生计。由于写得一手好字,方圆几十里地方的人们都来求其写对联。受父亲的影响,万树自幼便喜爱上了书法。
而另一位对万树有着莫大影响的,是他的伯父–万全善。当时,万全善在南津驿小学教国语。每晚,万全善都会教万树读解古文。特别是《古文观止》中的许多篇目,如《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等,在伯父的讲解下,这些古文就像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他眼前。后来,万树还读了不少唐诗宋词。古文诗词中的名言佳句对万树的创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万树常用这些名言佳句作为中国画作品的标题,如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时,他引用了范仲淹纪念严子陵中的词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远”,以苍松流水象征邓小平的伟大人格。在画中采用了画人不见人的手法,而采取邓小平常用的烟缸、香烟、茶杯及爱读的书还有藤椅等道具。这样不但使画面增色不少,也深化了画的内涵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作品光彩熠熠。
艺术之路 两人引导
万树走上美术之路,可以说要归功于他父亲的影响,他父亲长期从事艺术实践,潜移默化地引导着他,深深地感染着他。
今年84岁高龄的万树仍然潜心作画
1945年,抗战胜利,万树考上成都岷云艺专。在这里,他看到了不少中国画的原作,如张大千的画,谢无量、赵熙的书法,就是这些书画原作给了万树新的启迪。
1946年底,成都少城公园开了个书画展,展览了许多故宫博物院的书画原作,其中有马远、夏圭的《长江万里图》;荆浩、关仝的《庐山图》;董源、巨然的《溪山兰若图》等。看了这些,他暗暗发誓:“我既要向他们学习,更要超越他们!”如今回忆起当时的心情,万树依然激动不已,说话声也高了。一边讲述,双手还在微微颤抖,兴奋劲无法言表。
万树在成都岷云艺专求学时,还有一个人对他影响深远。那就是时任成都岷云艺专校长的赵完壁(省文史馆馆员)。学习之余万树时常站在他的旁边看他作画,也跟着他学习工笔山水画。赵完壁不但书画造诣高,而且师德高尚。他生活俭朴,身为一校之长脚上却常穿草鞋,办展览所得的钱也常用来作为请老师上课的工资。他给万树的书画艺术生涯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一生辛勤 大获成功
万树现为国家一级艺术家、国家级画家、中国艺联副主席、北京国创书画院院士、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省美协会员,曾担任重庆市诗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在他探索研究书法、绘画艺术的70余年间,学贯中西,师古标新,已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在绘画理论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了法求变”是他在绘画上的格言,“法”是规律,“了法”是掌握规律;“变”是创新,“求变”是追求和掌握新的表现手法,“了法”是手段,“求变”是目的。他在书法中将真、草、隶、篆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独有字体。笔法稳健、沉着、粗犷憨厚不失温柔俏丽,纤细飘逸中包含阳刚之美。
除了教学外,万树还创作了大量的美术作品,主要发表在省内外各级刊物上;同时还发表了不少论文。他着有《中国画也需要交响乐》、《谈泼墨》、《艺海拾贝》、《学与思》、《中国画教学中的问与答》、《教老年大学难在何处》及《笔墨当随时代》等数十篇论文,洋洋数十万言。其绘画作品多为省内外文史馆、纪念馆所收藏。近20年来,其作品已流入美、俄、英、法、德、日本等国及港、台地区,影响盛广。
万树作品:遥指故乡奔眼底
古稀之年 追求不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万树仍然耕耘不息。平时除了作画,还积极参加各阶层、团体的社会活动,并上网学习相关的知识交流书画艺术。已在书画艺术上耕耘70余载的万老仍辛勤作画,不曾辍笔。一年四季,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他每天都要坚持站立在画台边,创作国画艺术数小时。他已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了书画艺术,诚如其言:“人生短暂,珍惜生命,有所作为,不枉来此一生!”
新春伊始,万树满怀信心地说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文化兴国的号角,树文化品牌,打造名人文化已成一种趋势。”在这种氛围下,他要借此东风,要在现在是国家一级画家的基础上,实现他人生的再次飞越。从作品上讲,力争创作出超越古人,峥嵘今人,无愧后人,具有真知灼见,真情实感,新颖鲜活,光跃千秋之力作。
转载:http://goo.gl/iZaHm
原文链接:http://www.gn-art.com/blog/%E4%BB%8E%E8%B5%84%E9%98%B3%E8%B5%B0%E5%90%91%E4%B8%96%E7%95%8C%E7%9A%84%E4%B9%A6%E7%94%BB%E4%B9%8B%E6%98%9F-%E8%AE%B0%E5%9B%BD%E5%AE%B6%E7%BA%A7%E8%91%97%E5%90%8D%E7%94%BB%E5%AE%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