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随地自省其身 《沉思录》1-5卷摘记
这本书可谓字字珠玑,此处摘抄的仅为此时此刻阅读时令自己感悟特别深的片段。也许再看第二遍时又会有不同的感悟,且摘录下来,加深印象。
PS,看的是王焕生翻译的版本,第一遍看完打算去图书馆借本梁实秋翻译的版本再看看。
2012.3.21
第一卷
我想主题应该是“感谢”吧,从中看到我们其实从身边的人身上学到的比我们意识到的更多更多。
第二卷
(七)从外面降临的事物使你心神不宁吗?让自己得到清闲,研究一点善吧,不要再让自己盲目的犹疑不定了。不过也要警惕另一种游移不定。要只熬到,那些在生活中被各种事物所折磨得筋疲力尽而毫无目标的人是在糊涂混世,因为他们没有使自己的所有冲动和思想都一起趣向既定目标。
(十一)让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说的每一句话,进行的每一个思考,像一个即将放弃生命的人吧。
☆☆☆(十四)即使一个人能活上三千年,甚至能活上三万年,你仍要记住,人所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只是他正拥有的生活;他正拥有的不是什么别的,而是他正在失去的生活。因此,最长久的生活与最短暂的生活是一样的。事实上,此时此刻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那正在逝去的也不是别样的了,逝去的只是这一瞬间。
☆☆(十六)人的灵魂会损害自身,特别是当它成为脓肿,并且成为宇宙中由其自身变成的毒瘤时。要知道,首先,抱怨某件事情发生这是背逆自然的,因为所有事物的本性都包含于它的某个部分;其次,厌恶某个人或是为了伤害人而反对他,那些愤怒者的灵魂就是这样的。第三,当灵魂屈服于快乐或痛苦时,它会伤害自己。第四,虚伪地、不真诚地做或说某件事情,以掩饰自己。第五,做任何事情都是听凭愿望,无任何目标,不进行思索,不能始终一贯,然而甚至做最微小的事情也是应该考虑结果的。
(这一段总觉得读起来有点不顺,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我理解的不到位。。。)
—————————————————————————————————————————
2012.3.22
第三卷
(五)做事不可违背自己的意愿,不可不顾及共同利益,不可不假思索地从事,不要中途退缩,不要用精巧的言词修饰你的思想,不要话语冗赘,好管闲事。
应该自己站直,不由别人扶直。
(十四)不要再飘忽不定。
赶快奔向终点,放弃那些空洞的希望,要是你还珍惜自己,那就拯救自己吧。
(十六)一个好人的独特方面只有一点,那就是热情地欢迎一切发生的事情和命运为他编织的事情。
第四卷
(二)做事不可不假思索,亦不要不按技艺原则去做。
☆☆☆(三)人们往往寻求退隐,过乡间、海边和山林间的生活,你也曾经希望过那样的生活。然而这样的想法是最为庸俗的,因为你可以随时退隐到你的内心,要知道,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比他退隐进自己的心灵更洁净、更闲适;特别是当他内心有这样的要求时,他只需稍许凝思,便可以立即进入宁静之中。
一切纷扰皆源自内心。
(十)不管你做什么,都要怀着一个好人应怀有的那种用心去做,这样才能真正被认为是一个好人。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要保持这一原则。
☆☆(十二)你有理性吗?“我有”。那么你为什么不运用它呢?要知道,一旦理性发挥作用,你还需要别的什么吗?
(十八)高尚之人不窥探他人的晦暗习性,而是“目不斜视地直奔目标”。
(二十)一切自身具有美的事物本身便是美的,并且以自身为满足,不把赞美作为自己的一部分。其实,称赞并不能使事物变得更好或更坏。我认为,这一点也适用于那些通常人们普遍称之为美的事物。
真正的美还需要什么吗?不,如同法律一样不需要,如同真理一样不需要,如同善意、谦虚一样不需要。它们中有哪一种是由于称赞才美的,或是由于受贬抑而受损?事实上,即使翡翠不被人称赞,它会变丑吗?
(二十六)有人犯错误了吗?那他是对自己犯错误。
(三十二)记住一点:对每个事物的关注都要做到适度和相称。要知道,这样你就不会产生厌恶感,若是你能不过分地,或者说能恰如其分地对待不重要的事情。
(三十九)不要判断任何一件事物为恶或善,因为它可以同样地发生在坏人或好人身上。既然它可以同样地发生在违背自然或顺应自然地生活的人身上,那么它也就不存在是顺应自然或违背自然。
☆☆(四十九)要犹如海岬,任凭海涛不断地冲击,它自屹然矗立,周围汹涌的水流却自沉寂。
“我运气不好,遭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不,应该这样说:“我真幸运,虽然遭遇到这样的事情,但并不感到痛苦,既没有被目前的状况摧垮,也没有对未来感到恐惧。”要知道,类似的事情可能发生于所有的人,可是并非所有的人都会感到痛苦。因此,为什么认为那是不幸,而不是幸运呢?
请记住,凡有什么事情使你感到痛苦,你就采用这样一条原则:“此事并非不幸,高尚地承受便是幸运”。
(五十一)永远走最近的路。最近的路是顺应自然的路,它能让人最正确的言和行。这样的决定能使人解除烦恼、竞争,一切机巧和矫饰。
(烦恼不知所措的时候,采取最直截了当的手段也许能够更快的解决问题。)
########
读完三、四卷,感觉有些观点非常频繁的重复提及,如“发生的一切都有其发生的理由,所以都应当顺其自然的欣然接受”、“生命或长或短终会消失,不必在意太多”
%%%%%%%%%%%%%
第五卷
一,你是被动行动,还是主动行动?
五、人们并不惊叹你的机敏。就算是这样吧,但是还有许多其他品质,你却不能说“我生来就缺乏它们”。那就展示一下那些完全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的品质吧,如真诚、庄严、耐劳、不纵乐、不怨命、不贪求、仁慈、自主、简朴、不饶舌、宽宏大量。你看到没有,有多少美德可以表现,并且你无法推脱称你先天缺乏它们或与性格不合,然而你却心甘情愿的甘居其后?
二十五,别人对我做了什么错事吗?那是他的事;他有自己的习性,他有自己的行为。
二十九,既然你打算在离开这里后继续生活,那你现在在这里就可以那样生活。
二十六,所谓幸运之人,乃是自己给自己安排命运的人。好的命运,乃是灵魂的好的转变,好的意向,好的行动。
PS,看的是王焕生翻译的版本,第一遍看完打算去图书馆借本梁实秋翻译的版本再看看。
2012.3.21
第一卷
我想主题应该是“感谢”吧,从中看到我们其实从身边的人身上学到的比我们意识到的更多更多。
第二卷
(七)从外面降临的事物使你心神不宁吗?让自己得到清闲,研究一点善吧,不要再让自己盲目的犹疑不定了。不过也要警惕另一种游移不定。要只熬到,那些在生活中被各种事物所折磨得筋疲力尽而毫无目标的人是在糊涂混世,因为他们没有使自己的所有冲动和思想都一起趣向既定目标。
(十一)让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说的每一句话,进行的每一个思考,像一个即将放弃生命的人吧。
☆☆☆(十四)即使一个人能活上三千年,甚至能活上三万年,你仍要记住,人所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只是他正拥有的生活;他正拥有的不是什么别的,而是他正在失去的生活。因此,最长久的生活与最短暂的生活是一样的。事实上,此时此刻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那正在逝去的也不是别样的了,逝去的只是这一瞬间。
☆☆(十六)人的灵魂会损害自身,特别是当它成为脓肿,并且成为宇宙中由其自身变成的毒瘤时。要知道,首先,抱怨某件事情发生这是背逆自然的,因为所有事物的本性都包含于它的某个部分;其次,厌恶某个人或是为了伤害人而反对他,那些愤怒者的灵魂就是这样的。第三,当灵魂屈服于快乐或痛苦时,它会伤害自己。第四,虚伪地、不真诚地做或说某件事情,以掩饰自己。第五,做任何事情都是听凭愿望,无任何目标,不进行思索,不能始终一贯,然而甚至做最微小的事情也是应该考虑结果的。
(这一段总觉得读起来有点不顺,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我理解的不到位。。。)
—————————————————————————————————————————
2012.3.22
第三卷
(五)做事不可违背自己的意愿,不可不顾及共同利益,不可不假思索地从事,不要中途退缩,不要用精巧的言词修饰你的思想,不要话语冗赘,好管闲事。
应该自己站直,不由别人扶直。
(十四)不要再飘忽不定。
赶快奔向终点,放弃那些空洞的希望,要是你还珍惜自己,那就拯救自己吧。
(十六)一个好人的独特方面只有一点,那就是热情地欢迎一切发生的事情和命运为他编织的事情。
第四卷
(二)做事不可不假思索,亦不要不按技艺原则去做。
☆☆☆(三)人们往往寻求退隐,过乡间、海边和山林间的生活,你也曾经希望过那样的生活。然而这样的想法是最为庸俗的,因为你可以随时退隐到你的内心,要知道,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比他退隐进自己的心灵更洁净、更闲适;特别是当他内心有这样的要求时,他只需稍许凝思,便可以立即进入宁静之中。
一切纷扰皆源自内心。
(十)不管你做什么,都要怀着一个好人应怀有的那种用心去做,这样才能真正被认为是一个好人。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要保持这一原则。
☆☆(十二)你有理性吗?“我有”。那么你为什么不运用它呢?要知道,一旦理性发挥作用,你还需要别的什么吗?
(十八)高尚之人不窥探他人的晦暗习性,而是“目不斜视地直奔目标”。
(二十)一切自身具有美的事物本身便是美的,并且以自身为满足,不把赞美作为自己的一部分。其实,称赞并不能使事物变得更好或更坏。我认为,这一点也适用于那些通常人们普遍称之为美的事物。
真正的美还需要什么吗?不,如同法律一样不需要,如同真理一样不需要,如同善意、谦虚一样不需要。它们中有哪一种是由于称赞才美的,或是由于受贬抑而受损?事实上,即使翡翠不被人称赞,它会变丑吗?
(二十六)有人犯错误了吗?那他是对自己犯错误。
(三十二)记住一点:对每个事物的关注都要做到适度和相称。要知道,这样你就不会产生厌恶感,若是你能不过分地,或者说能恰如其分地对待不重要的事情。
(三十九)不要判断任何一件事物为恶或善,因为它可以同样地发生在坏人或好人身上。既然它可以同样地发生在违背自然或顺应自然地生活的人身上,那么它也就不存在是顺应自然或违背自然。
☆☆(四十九)要犹如海岬,任凭海涛不断地冲击,它自屹然矗立,周围汹涌的水流却自沉寂。
“我运气不好,遭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不,应该这样说:“我真幸运,虽然遭遇到这样的事情,但并不感到痛苦,既没有被目前的状况摧垮,也没有对未来感到恐惧。”要知道,类似的事情可能发生于所有的人,可是并非所有的人都会感到痛苦。因此,为什么认为那是不幸,而不是幸运呢?
请记住,凡有什么事情使你感到痛苦,你就采用这样一条原则:“此事并非不幸,高尚地承受便是幸运”。
(五十一)永远走最近的路。最近的路是顺应自然的路,它能让人最正确的言和行。这样的决定能使人解除烦恼、竞争,一切机巧和矫饰。
(烦恼不知所措的时候,采取最直截了当的手段也许能够更快的解决问题。)
########
读完三、四卷,感觉有些观点非常频繁的重复提及,如“发生的一切都有其发生的理由,所以都应当顺其自然的欣然接受”、“生命或长或短终会消失,不必在意太多”
%%%%%%%%%%%%%
第五卷
一,你是被动行动,还是主动行动?
五、人们并不惊叹你的机敏。就算是这样吧,但是还有许多其他品质,你却不能说“我生来就缺乏它们”。那就展示一下那些完全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的品质吧,如真诚、庄严、耐劳、不纵乐、不怨命、不贪求、仁慈、自主、简朴、不饶舌、宽宏大量。你看到没有,有多少美德可以表现,并且你无法推脱称你先天缺乏它们或与性格不合,然而你却心甘情愿的甘居其后?
二十五,别人对我做了什么错事吗?那是他的事;他有自己的习性,他有自己的行为。
二十九,既然你打算在离开这里后继续生活,那你现在在这里就可以那样生活。
二十六,所谓幸运之人,乃是自己给自己安排命运的人。好的命运,乃是灵魂的好的转变,好的意向,好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