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炊事班與伙食改革
在中隊的編制中,炊事班是個特殊的存在。在訓練上與戰鬥班相仿,每天都要參與正常地操課,搞搞各種訓練。在身體素質及對各種格鬥技巧的掌握上,炊事班往往略遜一點,但偶爾也會冒出來一兩個bug,背著行軍鍋跑五公里竟然秒殺戰鬥班,本文略去不談。
炊事班的最大特點就是做飯,擔負著為全中隊準備伙食的工作,所以該班成員也誠伙夫。在中隊這種白天沒屌事,晚上屌沒事的地方也存在著各式各樣"特權"。這種特權對外面的人來說並沒有什麼吸引力,什麼不用幹活,不自己洗衣服,吃飯的時候自己奪吃肉之類的,但這裡的人卻往往非常熱衷。炊事班的特權就在這個吃上。部隊每天的或是標準是固定的,一般每人18塊錢左右。司務長負責安排飯(有時甚至負責採購食材),炊事班負責做飯,前者可以有點經濟上的油水,後者可以有點口福。儘管數額數量都很微小,但其實也符合權力-腐敗這個結構。所以之前無論是在五支隊工化中隊,還是十五支隊火炮中隊,伙食都是差的要死,見到肉地可能性很小,不見到咸菜的頻率很低,一周內菜不重複的可能性是沒有。我這個人對物質生活沒甚麼要求,一向簡樸,對吃穿住行都不挑。以致於曾經有戰士無比佩服地看了看晚餐對我說:"排長,你胃口真好!"然後把菜撥給我,自己去買泡麵吃了......咳咳,這體現了戰士兄弟們對他們敬愛的排長發自內心的關心。
如此一來,似乎普通的中隊伙食差成了一個不可解決的問題。這次實習,初到四中隊的時候,情況相仿。好在支隊把買菜的權力收了上來,統一採購,杜絕回扣,所以食材倒是可以的。但是問題在於這裡的菜色重複性那是無比的高,以至於我常常懷疑,這個炊事班是不是只會這幾道菜?不過有的吃就行,正好我也在限制食量,所以影響不大。
但是,一個極其偶然的事促發了中隊內的一次民主活動,最終對伙食造成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這次民主活動叫做給中隊提意見,發起人指導員。要求每個人都寫,要有啥寫啥(當然許大排長主動沒有寫,知識分子在這種時候必須保持沈默)。於是,戰士們就實實在在地提了,具體表現是班級有九個人,就有九個人提了伙食問題,許大排長在一旁笑而不語。
問題提上去之後,指導員坐不住了。原本吧,指導員是不願意插手這事的。畢竟一個中隊的主官去研究這些雞毛蒜皮的破事是很寡味的,人家也不會很講究吃穿。另一方面嘛,隊部那桌往往要多兩個菜,這就確保了幹部也屬於"既得利益者",因此就沒有動力去管這些破事。但是這次"群情激憤",再想想那些吃膩的菜,於是一聲令下,改革!
改革的內容有兩條,名字由許大排長剛剛擬定。一條是協定食譜,就是司務長制定好下一周每天的菜單,印出來送到各班提意見,改到大家都滿意為止。另一條則為帳目公開,晚飯時一名戰士朗誦當日消耗的食材,附上單價、總價、收支結餘情況等等。這一點使我受益不少,堂堂大老爺們,巍巍許大排長開始了解菜價了!民以食為天,不知道菜價怎麼了解民生?
這兩條措施一下,從昨天開始,重複的菜色不見了,新菜層出不窮,營業配比極其到位,戰鬥班與炊事班的關係空前和諧。今天我見到伙夫還非常真誠地表示了感謝,終於品嚐到了什麼叫做誠意。吃飯,事情挺小的,成果其實挺大的。
總結一下,這件事情能夠做成做好,關鍵詞有兩個:民主、公開。潤滑劑叫做真誠、理解。這種小事其實淋漓盡致地展示了朱熹的格物致知與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哲學與政治學原理。希望各單位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部隊解散,睡覺!
2012年3月20日於宿舍床鋪
炊事班的最大特點就是做飯,擔負著為全中隊準備伙食的工作,所以該班成員也誠伙夫。在中隊這種白天沒屌事,晚上屌沒事的地方也存在著各式各樣"特權"。這種特權對外面的人來說並沒有什麼吸引力,什麼不用幹活,不自己洗衣服,吃飯的時候自己奪吃肉之類的,但這裡的人卻往往非常熱衷。炊事班的特權就在這個吃上。部隊每天的或是標準是固定的,一般每人18塊錢左右。司務長負責安排飯(有時甚至負責採購食材),炊事班負責做飯,前者可以有點經濟上的油水,後者可以有點口福。儘管數額數量都很微小,但其實也符合權力-腐敗這個結構。所以之前無論是在五支隊工化中隊,還是十五支隊火炮中隊,伙食都是差的要死,見到肉地可能性很小,不見到咸菜的頻率很低,一周內菜不重複的可能性是沒有。我這個人對物質生活沒甚麼要求,一向簡樸,對吃穿住行都不挑。以致於曾經有戰士無比佩服地看了看晚餐對我說:"排長,你胃口真好!"然後把菜撥給我,自己去買泡麵吃了......咳咳,這體現了戰士兄弟們對他們敬愛的排長發自內心的關心。
如此一來,似乎普通的中隊伙食差成了一個不可解決的問題。這次實習,初到四中隊的時候,情況相仿。好在支隊把買菜的權力收了上來,統一採購,杜絕回扣,所以食材倒是可以的。但是問題在於這裡的菜色重複性那是無比的高,以至於我常常懷疑,這個炊事班是不是只會這幾道菜?不過有的吃就行,正好我也在限制食量,所以影響不大。
但是,一個極其偶然的事促發了中隊內的一次民主活動,最終對伙食造成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這次民主活動叫做給中隊提意見,發起人指導員。要求每個人都寫,要有啥寫啥(當然許大排長主動沒有寫,知識分子在這種時候必須保持沈默)。於是,戰士們就實實在在地提了,具體表現是班級有九個人,就有九個人提了伙食問題,許大排長在一旁笑而不語。
問題提上去之後,指導員坐不住了。原本吧,指導員是不願意插手這事的。畢竟一個中隊的主官去研究這些雞毛蒜皮的破事是很寡味的,人家也不會很講究吃穿。另一方面嘛,隊部那桌往往要多兩個菜,這就確保了幹部也屬於"既得利益者",因此就沒有動力去管這些破事。但是這次"群情激憤",再想想那些吃膩的菜,於是一聲令下,改革!
改革的內容有兩條,名字由許大排長剛剛擬定。一條是協定食譜,就是司務長制定好下一周每天的菜單,印出來送到各班提意見,改到大家都滿意為止。另一條則為帳目公開,晚飯時一名戰士朗誦當日消耗的食材,附上單價、總價、收支結餘情況等等。這一點使我受益不少,堂堂大老爺們,巍巍許大排長開始了解菜價了!民以食為天,不知道菜價怎麼了解民生?
這兩條措施一下,從昨天開始,重複的菜色不見了,新菜層出不窮,營業配比極其到位,戰鬥班與炊事班的關係空前和諧。今天我見到伙夫還非常真誠地表示了感謝,終於品嚐到了什麼叫做誠意。吃飯,事情挺小的,成果其實挺大的。
總結一下,這件事情能夠做成做好,關鍵詞有兩個:民主、公開。潤滑劑叫做真誠、理解。這種小事其實淋漓盡致地展示了朱熹的格物致知與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哲學與政治學原理。希望各單位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部隊解散,睡覺!
2012年3月20日於宿舍床鋪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