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疵与四患
最新一期三联中,朱伟在有关品质的专栏里面谈了《庄子 渔父》,我在网上一搜索,找到一位研究庄子的专家傅佩荣先生的博客,他现在是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摘录一下:
在《庄子·渔父》一文中,孔子向渔父请求受教,渔父只是他要先去除“八疵四患”,亦即世间纷乱的困扰所在。
所谓“八疵”,是指人的八种毛病,内容有:“不是自己的事却要去管,叫做包揽;没有人理会却要进言,叫做逞舌;揣摩别人的心意来说话,叫做谄媚;不分辨是非就说话,叫做阿谀;喜欢说别人的坏话,叫做谗言;挑拨朋友,离间亲人,叫做贼害;称赞出于狡诈虚伪,藉此诋毁别人,叫做邪恶;不分辨善恶,两边都讨好,暗中获取自己的利益,叫做阴险。”
这八种毛病中,除了包揽与阴险之外,其余六种都与“说话”有关,可见口舌是非多。人若管不好自己的一张口,还能谈什么人生价值观?孔子认为“刚毅木讷,近仁”,其中强调“木讷”(说话谨慎,好像口才很差似的),可谓所见略同。因此,修养的第一步,就是每当自己要张口说话时,都要先省察自己有无“逞舌、谄媚、阿谀、谗言、贼害、邪恶”的嫌疑,亦即要先检讨自己的心术是否正当。渔父在讲完这八疵之后,加上一句结语,他说:“这八种毛病,对外会扰乱别人,对内会伤害自己,君子不与这样的人做朋友,明君不用这样的人做臣子。”
其次,所谓“四患”,是指处事时的四种祸患,内容包括:“喜欢办理大事,改变常理常情,以此谋求功名,叫做放肆;仗恃聪明而擅自行事,侵害别人而师心自用,叫做贪婪;有了过错却不肯改正,听人劝谏则变本加厉,叫做固执;别人与自己意见相同就认可,与自己意见不同就算是对的也说他错,叫做傲慢。”
像“放肆、贪婪、固执、傲慢”这四患,其根源都是自我中心与自我膨胀。西方中世纪有七大死罪之说,所指为“骄傲、贪财、贪吃、好色、愤怒、嫉妬、懒惰”,这些死罪的根源也是盲目而偏差的自我观念,为了自己的需求而罔顾别人的权益,甚至不惜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附录:
庄子心得: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57bcc9010007wn.html
摘录一下:
在《庄子·渔父》一文中,孔子向渔父请求受教,渔父只是他要先去除“八疵四患”,亦即世间纷乱的困扰所在。
所谓“八疵”,是指人的八种毛病,内容有:“不是自己的事却要去管,叫做包揽;没有人理会却要进言,叫做逞舌;揣摩别人的心意来说话,叫做谄媚;不分辨是非就说话,叫做阿谀;喜欢说别人的坏话,叫做谗言;挑拨朋友,离间亲人,叫做贼害;称赞出于狡诈虚伪,藉此诋毁别人,叫做邪恶;不分辨善恶,两边都讨好,暗中获取自己的利益,叫做阴险。”
这八种毛病中,除了包揽与阴险之外,其余六种都与“说话”有关,可见口舌是非多。人若管不好自己的一张口,还能谈什么人生价值观?孔子认为“刚毅木讷,近仁”,其中强调“木讷”(说话谨慎,好像口才很差似的),可谓所见略同。因此,修养的第一步,就是每当自己要张口说话时,都要先省察自己有无“逞舌、谄媚、阿谀、谗言、贼害、邪恶”的嫌疑,亦即要先检讨自己的心术是否正当。渔父在讲完这八疵之后,加上一句结语,他说:“这八种毛病,对外会扰乱别人,对内会伤害自己,君子不与这样的人做朋友,明君不用这样的人做臣子。”
其次,所谓“四患”,是指处事时的四种祸患,内容包括:“喜欢办理大事,改变常理常情,以此谋求功名,叫做放肆;仗恃聪明而擅自行事,侵害别人而师心自用,叫做贪婪;有了过错却不肯改正,听人劝谏则变本加厉,叫做固执;别人与自己意见相同就认可,与自己意见不同就算是对的也说他错,叫做傲慢。”
像“放肆、贪婪、固执、傲慢”这四患,其根源都是自我中心与自我膨胀。西方中世纪有七大死罪之说,所指为“骄傲、贪财、贪吃、好色、愤怒、嫉妬、懒惰”,这些死罪的根源也是盲目而偏差的自我观念,为了自己的需求而罔顾别人的权益,甚至不惜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附录:
庄子心得: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57bcc9010007w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