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斯托克
看了两本关于摇滚乐的书和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纪录片,重听了齐柏林飞船、鲍勃·迪伦、琼·贝兹、大门乐队、平克·弗洛伊德、涅槃、冲撞乐队、性手枪、电台司令各种唱片,这段时间真算是彻底沉溺在那个时代了,果然还是要三位一体的感受才更加真切啊,也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去怀旧,就是突然像走近未知的森林,想一步一步的越走越深而已。
“make love!no war!”
在森林里回荡的声音。
也许摇滚乐本身就是社会运动的一种,反叛的意味伴随着革命,歌唱的同时又是对不满的呐喊,社会越是充斥着矛盾和战火,人们越是要举起吉他大声抵抗到底,所以我们都需要它,就算到了现在,反战的声音依然在延续,这个世界依然硝烟四起。那些遥远的在屏幕上看到的场景被轻描淡写的播报着,难道真的就与我们毫不相干吗,光是颂扬和平就够吗,组织反抗运动有用吗,其实有无数的问号和矛盾,但可以确定是,不发出声音就会被永远忽视。只是我们还太缺少自由,一旦与政治扯上联系都必须警惕,特别是在这个天朝,只能忍耐着被和谐被封号,提心吊胆的在网上各种意淫。
世界真是经不起思考,一思考起来就尽是虚妄,我书虽看的不多反正没见着几个不忧心忡忡的哲学家。之前看过一篇《穿越印度的火车之旅》让我印象深刻,虽只是所见所闻但有很多印度历史的部分,那是值得研究的古老文明。从火车站到贫民窟,能看到最真实的印度,不说你也大概知道了吧,不是说我们总往坏处看,只是你该了解这个世界的不同面,该知道那些被苦难折磨的人们的存在。他们不会整天嚷嚷着爱与不爱,因为连温饱都没有满足何谈更多的情感,人只有满足了基本生存条件才会贪婪的需求更多,才会动不动就觉得空虚寂寞冷什么的,我们真是幸福的不得了还可以在豆瓣约个炮。
我偶尔总有点莫名其妙的忧郁气质,来自他人评价可不是我说的,所以这不是装逼而是所谓的忧国忧民,我不当个领导人真是可惜了呢。不过是不是想的多就容易抑郁呢,会不会只是掌控不好情绪而已,我猜测我只是被存在主义深深侵害了。或许就是有点蛋疼,也不知道具体在想什么,反正是想不出个什么国家一号文件之类的。但可以确定我还是很三俗很随大众的,从众心理总能让人们有安全感嘛,跟大家一样想去旅行啊享受生活啊,一想到青春只有一次而且我不是名人伟人,就觉得喜欢做的事就应该直截了当的去实现。
情绪敏感有时候真的并不是件好事,看多了陈染、青山七惠也有变成那样的危险,我本来就是极容易受影响的人,别说那些文字电影音乐了,连天气都能完全控制我,唉太没用。不过情感丰富则是另外不同的概念,我看着伍德斯托克纪录片的时候,看到各种打扮的嬉皮士在泥浆里滑行、打鼓狂欢、裸体游泳、唱歌抽烟,还有小嬉皮士跑到舞台上玩耍,怪不得都说之后举办的几届根本无法超越1969年的首届音乐节,在电影《制造伍德斯托克》 里也体现的很好,那是只有爱与和平的乌托邦,人们的情感丰富并且毫无保留的分享,真好啊。
噢,对了,国内的各种音乐节在四五月份都要开始了,大家总说对现在的音乐节如何如何的失望,已经不是享受音乐的地方而是各种时装表演者装逼艳遇的地方,呃,无所谓,我们听我们的,不用在乎啊闹太套,唔,天气快点好起来吧,一起看着《屌丝女士》大笑着狂奔起来吧!
“make love!no war!”
在森林里回荡的声音。
也许摇滚乐本身就是社会运动的一种,反叛的意味伴随着革命,歌唱的同时又是对不满的呐喊,社会越是充斥着矛盾和战火,人们越是要举起吉他大声抵抗到底,所以我们都需要它,就算到了现在,反战的声音依然在延续,这个世界依然硝烟四起。那些遥远的在屏幕上看到的场景被轻描淡写的播报着,难道真的就与我们毫不相干吗,光是颂扬和平就够吗,组织反抗运动有用吗,其实有无数的问号和矛盾,但可以确定是,不发出声音就会被永远忽视。只是我们还太缺少自由,一旦与政治扯上联系都必须警惕,特别是在这个天朝,只能忍耐着被和谐被封号,提心吊胆的在网上各种意淫。
世界真是经不起思考,一思考起来就尽是虚妄,我书虽看的不多反正没见着几个不忧心忡忡的哲学家。之前看过一篇《穿越印度的火车之旅》让我印象深刻,虽只是所见所闻但有很多印度历史的部分,那是值得研究的古老文明。从火车站到贫民窟,能看到最真实的印度,不说你也大概知道了吧,不是说我们总往坏处看,只是你该了解这个世界的不同面,该知道那些被苦难折磨的人们的存在。他们不会整天嚷嚷着爱与不爱,因为连温饱都没有满足何谈更多的情感,人只有满足了基本生存条件才会贪婪的需求更多,才会动不动就觉得空虚寂寞冷什么的,我们真是幸福的不得了还可以在豆瓣约个炮。
我偶尔总有点莫名其妙的忧郁气质,来自他人评价可不是我说的,所以这不是装逼而是所谓的忧国忧民,我不当个领导人真是可惜了呢。不过是不是想的多就容易抑郁呢,会不会只是掌控不好情绪而已,我猜测我只是被存在主义深深侵害了。或许就是有点蛋疼,也不知道具体在想什么,反正是想不出个什么国家一号文件之类的。但可以确定我还是很三俗很随大众的,从众心理总能让人们有安全感嘛,跟大家一样想去旅行啊享受生活啊,一想到青春只有一次而且我不是名人伟人,就觉得喜欢做的事就应该直截了当的去实现。
情绪敏感有时候真的并不是件好事,看多了陈染、青山七惠也有变成那样的危险,我本来就是极容易受影响的人,别说那些文字电影音乐了,连天气都能完全控制我,唉太没用。不过情感丰富则是另外不同的概念,我看着伍德斯托克纪录片的时候,看到各种打扮的嬉皮士在泥浆里滑行、打鼓狂欢、裸体游泳、唱歌抽烟,还有小嬉皮士跑到舞台上玩耍,怪不得都说之后举办的几届根本无法超越1969年的首届音乐节,在电影《制造伍德斯托克》 里也体现的很好,那是只有爱与和平的乌托邦,人们的情感丰富并且毫无保留的分享,真好啊。
噢,对了,国内的各种音乐节在四五月份都要开始了,大家总说对现在的音乐节如何如何的失望,已经不是享受音乐的地方而是各种时装表演者装逼艳遇的地方,呃,无所谓,我们听我们的,不用在乎啊闹太套,唔,天气快点好起来吧,一起看着《屌丝女士》大笑着狂奔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