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励志演讲后的感受
昨天看的励志演讲有感:曾在乐购超市的书架上(在上海独自逛超市是件乐事),随手翻新书(他的书没封膜),书名忘了——好像是“好生活并不贵”。觉得自己挺穷的,看看他是怎么过穷日子的,获点经验获点安慰。扉页上的简介提到此人初中没毕业却做了好多牛事,于是兴致更加高昂地粗略看完后,深感梦想成真并不难,掏出便笺写下了他的名字,和一些书名,想回去搜索电子书。然后百科他的资料、微薄之盐。又见到相关的高校演讲。说这些,是想表达:我挺不喜欢老看那种让人血液热一阵,容易有讨巧心理,陷入一懒惰烦闷就自我麻痹不正面解决问题而是高喊:“天生我才必有用”,脑袋思想却没反应改变的心灵鸡汤。那种书在我读初中时,每晚拉屎都会看一段(真事)。
励志演讲也没看多少,能记起的还是上初二时,看《赢在中国》,俞敏洪随场讲的《树与草》——后来,在《读者》看到周星驰写文章还引用了其中的话。其实真正经典的励志演讲到处在流传,何须刻意寻找,当我努力朝目标奋斗时,遇到疑难,那些鼓励人的文章视频会主动来找我的。昨晚看了4个人的:古典、张晓楠、、、边看边写了感受发在微博上。脚踏实地——我以为我做到了,其实没有,我连真实的生活都没开始热爱,如此的孤僻自我的不喜欢交朋友,就是不脚踏实地,把工作层次分三六九等的思想也是好面子的不脚踏实地。现实的理想主义——所以呀,我已经不怎么老嚷嚷:“我的梦想我的梦。”——现实对话也从不聊这些。口头的自信转化成行动的能量吧,不过“梦想”这个词一定要喊过一次才立得住。我不同意的一个观点:喊出梦想——这句话不适合我,我的梦想只会对懂我的人说,不理解我的人只会觉得我痴心妄想太天真影响我的情绪,所以我把此生的最高理想写在一张白纸上,没人见到过,现在蛮期待第一个打开阅读分享的人会是女朋友(笑)。
还有零碎的几点临时感受:我的梦想太本末倒置了,所以要从小做起,对,我就是烦躁没脚踏实地。找份小工作,持久战,要努力呀。人生思维与命运。我不能做什么。整理方法,完善规划、学习规划,要做的太多。关心自己的生活,面对自己的残缺和不完整,然后弥补完整。走自己的路。喜欢的人生,对,折腾,用出格诚意创意的方式找工作。快乐的坚持,去让我快乐的地方工作,我可以做得很好。我坚持重复遇到十字路口,琐碎问题小小疑惑。妥协没路,冥冥之中会有指引,既然想前进,那一定有路。上海的经济市场,工作不好找吗,这是高与低的问题,我的心态,我要换个心态方式坚持,快乐的坚持。
现在我想认真谈:勤奋。——写这日志,播放器里放出张信哲刘嘉玲的声音--《有一点动心》,思绪被带到去年那段有点感伤的回忆,关了音乐,我认真写字时是不喜欢有声音的,有点意外,我又有一点想她了。
以为自己真的努力了,饮食不均凌晨睡觉——其实是压力大茫然失措的乱饮乱食,早上9点过后起床是堕落的习惯——堕落的表现:早晨从中午开始 晚上12点以后睡觉 越来越懒 时间基本都花在电脑上 不管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经常发呆,莫名烦躁 严重缺乏锻炼 沉迷游戏 三餐饮食不均 与家人缺少交流。
堕落的表现(如果堕落得开心我愿意堕落,可是我发现我不开心是因为堕落,所以得改变,不开心就必须改变):早晨从中午起床(起床了精力却难集中)、晚上12点以后睡觉、越来越懒(所以要找挑战性的工作)、时间基本都花在电脑上(希望是从没认真上网阶段性的一时的趣味正浓)、不管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想去海边却一直在拖延)、经常发呆(去年的情况是发呆,今年是白天容易瞌睡)、莫名烦躁(耐心不够,专注不起来的时候恨不得杀了旁边说话的人)、严重缺乏锻炼(还好每天跳绳偶尔不跳)、三餐饮食不均(我怀疑我便秘因为排便不准时)、与家人缺乏交流(我做得很好,每个月都要求自己打电话回家,情绪会有点不情愿,坚持就会懂我有这个义务)、沉迷游戏(没有)。从这段我又照抄一遍,根本无力改动一个字,因为我都有这些表现,有这些堕落习惯是因为我想勤奋得不冷静,摆脱这些堕落习惯也只能靠勤奋,之前的刻苦真是刻苦,既刻意又辛苦。刻意:想自学,拿出摆出学生时代的习惯——想做作息表,当然没把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的课程表,也差不多了,想从基础理论开始进行,发现根本不现实,所以作息表到现在都没影,因为我要工作得和人交际,并且现阶段心态环境根本不可以读理论,我要用创作带动学习。辛苦:1;没耐心,因为长时间的随性阅读杂志和电视新闻,养成了只能阅读又短又杂的流行肤浅的流量式的文字,想系统学习不知道怎么着手。2:还是不爱看电子书,眼睛伤得厉害,并且容易分心去看电影。
结果这两个月的摸索挣扎,找到并可以进入勤奋的新模式了:幸福的勤奋,我一直强调不是为了别人或外在的回报,而是我真的有旺盛的探索欲好奇心,热爱知识所以学习,带到实际操作中——开始是有点被忽略,觉得一切不值得没意义。没办法,用时间熬过那段,学习久了就是习惯,生活的一部分,或许成功的模式都一样,觉得谁都是靠几句信条成功的(什么时间管理、追随内心呼唤、、、——没劲)。真的一样吗?谁都可以做到?那份一边工作一边埋头书海的幸福感是要比较的吗?我们看一样的书理解就是一样的吗?摆脱攀比,成功和幸福的定义是千差万别的,尽管在愚昧的人理解中是一样的:金钱、掌声。我是愚昧狭隘的人吗?所以我热爱知识求证我的答案,找到我理解的“幸福地勤奋”。现在我觉得它的定义是:和清贫简朴的生活中自己煮面喝自己煮的开水一样不求回报的思考研究,用纯粹的知识探索这个世界,就是勤奋的幸福。
演讲中有提到:“到处折腾,到处尝试。”近日,困惑于选择什么工作合适自己,并且按照正常方式投简历,成功录取的可能性蛮低的,受演讲的触动,我的制造创意的细胞在复苏蠢蠢欲动着,决定用特别的简历去自荐,那么目前要写的主题日志:我可以工作了、我想要生活、我想要的未来、我想要的感觉、我想要的、、、再加上简历、自荐信。真的要写好多。当下的工作真的对我没多少好处。
励志演讲也没看多少,能记起的还是上初二时,看《赢在中国》,俞敏洪随场讲的《树与草》——后来,在《读者》看到周星驰写文章还引用了其中的话。其实真正经典的励志演讲到处在流传,何须刻意寻找,当我努力朝目标奋斗时,遇到疑难,那些鼓励人的文章视频会主动来找我的。昨晚看了4个人的:古典、张晓楠、、、边看边写了感受发在微博上。脚踏实地——我以为我做到了,其实没有,我连真实的生活都没开始热爱,如此的孤僻自我的不喜欢交朋友,就是不脚踏实地,把工作层次分三六九等的思想也是好面子的不脚踏实地。现实的理想主义——所以呀,我已经不怎么老嚷嚷:“我的梦想我的梦。”——现实对话也从不聊这些。口头的自信转化成行动的能量吧,不过“梦想”这个词一定要喊过一次才立得住。我不同意的一个观点:喊出梦想——这句话不适合我,我的梦想只会对懂我的人说,不理解我的人只会觉得我痴心妄想太天真影响我的情绪,所以我把此生的最高理想写在一张白纸上,没人见到过,现在蛮期待第一个打开阅读分享的人会是女朋友(笑)。
还有零碎的几点临时感受:我的梦想太本末倒置了,所以要从小做起,对,我就是烦躁没脚踏实地。找份小工作,持久战,要努力呀。人生思维与命运。我不能做什么。整理方法,完善规划、学习规划,要做的太多。关心自己的生活,面对自己的残缺和不完整,然后弥补完整。走自己的路。喜欢的人生,对,折腾,用出格诚意创意的方式找工作。快乐的坚持,去让我快乐的地方工作,我可以做得很好。我坚持重复遇到十字路口,琐碎问题小小疑惑。妥协没路,冥冥之中会有指引,既然想前进,那一定有路。上海的经济市场,工作不好找吗,这是高与低的问题,我的心态,我要换个心态方式坚持,快乐的坚持。
现在我想认真谈:勤奋。——写这日志,播放器里放出张信哲刘嘉玲的声音--《有一点动心》,思绪被带到去年那段有点感伤的回忆,关了音乐,我认真写字时是不喜欢有声音的,有点意外,我又有一点想她了。
以为自己真的努力了,饮食不均凌晨睡觉——其实是压力大茫然失措的乱饮乱食,早上9点过后起床是堕落的习惯——堕落的表现:早晨从中午开始 晚上12点以后睡觉 越来越懒 时间基本都花在电脑上 不管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经常发呆,莫名烦躁 严重缺乏锻炼 沉迷游戏 三餐饮食不均 与家人缺少交流。
堕落的表现(如果堕落得开心我愿意堕落,可是我发现我不开心是因为堕落,所以得改变,不开心就必须改变):早晨从中午起床(起床了精力却难集中)、晚上12点以后睡觉、越来越懒(所以要找挑战性的工作)、时间基本都花在电脑上(希望是从没认真上网阶段性的一时的趣味正浓)、不管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想去海边却一直在拖延)、经常发呆(去年的情况是发呆,今年是白天容易瞌睡)、莫名烦躁(耐心不够,专注不起来的时候恨不得杀了旁边说话的人)、严重缺乏锻炼(还好每天跳绳偶尔不跳)、三餐饮食不均(我怀疑我便秘因为排便不准时)、与家人缺乏交流(我做得很好,每个月都要求自己打电话回家,情绪会有点不情愿,坚持就会懂我有这个义务)、沉迷游戏(没有)。从这段我又照抄一遍,根本无力改动一个字,因为我都有这些表现,有这些堕落习惯是因为我想勤奋得不冷静,摆脱这些堕落习惯也只能靠勤奋,之前的刻苦真是刻苦,既刻意又辛苦。刻意:想自学,拿出摆出学生时代的习惯——想做作息表,当然没把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的课程表,也差不多了,想从基础理论开始进行,发现根本不现实,所以作息表到现在都没影,因为我要工作得和人交际,并且现阶段心态环境根本不可以读理论,我要用创作带动学习。辛苦:1;没耐心,因为长时间的随性阅读杂志和电视新闻,养成了只能阅读又短又杂的流行肤浅的流量式的文字,想系统学习不知道怎么着手。2:还是不爱看电子书,眼睛伤得厉害,并且容易分心去看电影。
结果这两个月的摸索挣扎,找到并可以进入勤奋的新模式了:幸福的勤奋,我一直强调不是为了别人或外在的回报,而是我真的有旺盛的探索欲好奇心,热爱知识所以学习,带到实际操作中——开始是有点被忽略,觉得一切不值得没意义。没办法,用时间熬过那段,学习久了就是习惯,生活的一部分,或许成功的模式都一样,觉得谁都是靠几句信条成功的(什么时间管理、追随内心呼唤、、、——没劲)。真的一样吗?谁都可以做到?那份一边工作一边埋头书海的幸福感是要比较的吗?我们看一样的书理解就是一样的吗?摆脱攀比,成功和幸福的定义是千差万别的,尽管在愚昧的人理解中是一样的:金钱、掌声。我是愚昧狭隘的人吗?所以我热爱知识求证我的答案,找到我理解的“幸福地勤奋”。现在我觉得它的定义是:和清贫简朴的生活中自己煮面喝自己煮的开水一样不求回报的思考研究,用纯粹的知识探索这个世界,就是勤奋的幸福。
演讲中有提到:“到处折腾,到处尝试。”近日,困惑于选择什么工作合适自己,并且按照正常方式投简历,成功录取的可能性蛮低的,受演讲的触动,我的制造创意的细胞在复苏蠢蠢欲动着,决定用特别的简历去自荐,那么目前要写的主题日志:我可以工作了、我想要生活、我想要的未来、我想要的感觉、我想要的、、、再加上简历、自荐信。真的要写好多。当下的工作真的对我没多少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