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隆《艺术创业论》读书笔记
拿了一本纯蓝色的书,因为最近想要为一画廊搜集关于艺术品牌推广的资料,所以选了《艺术创业论》看看,翻开第一页才发现,原来是村上隆的著作。(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439620/)
村上隆,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的时候是看到了LV的广告,第一次被满眼的笑脸花和樱桃弄得目眩。也没有看懂LV为何做了如此一个花哨的广告,又讲了一个没有头绪的故事,实在不能理解所谓时尚艺术的逻辑。那之后便频频看到村上隆的商业味很浓的插画,同样看不懂背后的意义跟隐喻,大概也跟对艺术理解较少有关。这次看到了村上隆的书,心里便想探个究竟,他到底是个怎样的艺术家。
合上书的时候,似乎有点明白村上先生的思维方式跟逻辑了,我对他书中所描述出的作品的理解是,研究了大量艺术史及日本传统之后解读出的规则,打破并建立起新的艺术准则,表达心中真实愿望及情感的具有后世性的艺术。村上就是带着这些想法去做他的创造工作的吧,尽管在理论上承认他作品的艺术性,但从情感上还是很难获得认同。村上说他的作品已经卖出了一个亿,大概是欧洲贵族阶层欣赏的起的吧。不论作品如何,他对艺术与商业价值结合的观点我还是极为认同的。在与3v画廊的沈老师聊天中,他说艺术品不应该否认其世俗价值,而应该考虑怎么把两者恰好地结合起来,即使是艺术也要先吃饱饭。本书的中文序中说道:在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下,需要不断地用设计和广告宣传推广为中心的策略,来开拓市场的消费需求以克服市场的有限性,同时保证生产时尚产品自身无限扩展的空间。但是就会产生诸多问题,欲望的“无限空间似乎保证了现代资本主义对消费需求所进行的无限开拓,但同时也带来了近乎虚妄的深化。因为我们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正是经济发展被渲染成为人们追求象征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精神空白与欲望泛滥所造成的。”没错,人们已经忘却作为人类来说最单纯和根本的生存动机,而更多的是满足脑海中膨胀着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几乎不带反思与警惕地把人推入深渊。村上在书中对于这个艺术品真正价值的观点让我很赞同,所以下面就摘录一些村上书中的原话,希望能带给自己更多的思考:
一、艺术需要世界水平的营销策略
v 在以欧美为中心的艺术世界里,交易的是人心。
v 越是踏入艺术的世界,越让人觉得,艺术家的目的应该是在救济人心。既然如此,必须清楚自己的欲望是什么,而且艺术家必须强烈提出如何与欲望相处:想要物质、想要金钱、想要权利、想受女人欢迎、想出人头地。
v 若只是重温既存的艺术形式,更是连提都不会被提起。不凝视自己最浑浊的那部分,无法创造出让世界认可的作品。
v 想要成为艺术家的年轻人,首先应该理解的是,艺术家也是一个社会人,应该在现实社会当中,坚韧地生存下去。坚韧才是艺术家胜利的秘诀,因为光靠才能而想要在社会里生存下去,几乎是没办法、不可能的事情。
v 作品的价值,已经不能再靠东西本身来决定。
v 不管是价值或评价,只要创作作品的人跟观看的人“内心的频率”交易成立的话,就会往上提升。
v 对艺术最基本的态度是享受其中执行的“设计”或“游戏”。
(也就是不单单在纯技法或视觉上企图去征服观看者,而是背后的设计逻辑和思想得到肯定。我想,对于广告商极力鼓吹的产品,应该要先去亲自设计产品,注入自己的情感,才会把理念深入到营销中去。
v 在西方的美术世界里,艺术是无法与这种社交界特有的炫耀或竞争的气氛切割的。
v 如果想要挑战世界的话,应该先要意识到:是否有用西洋艺术世界的语言,完整地传达作品的含义。
v 艺术、娱乐都需要投资在翻译上。
v 所谓的畅销,应该是将沟通做到最大化后的成功结果。
v 首先必须接受价值观完全不同的人才是客户的这个现实,必须去思考原本无法互相了解的人,要怎么样去更深刻、更缜密地交流。只要想到不同价值观的人,作品就确实会慢慢改变。
v 有钱人也会变得比较了解人的感情,就是这种时候,人才会开始在意起艺术。因为只有人,还有其真实的内心,才像是海市蜃楼一样,感觉才刚到手却又被逃走了一样,这样的事情他们都很清楚。
v LV:品牌生意:一群精英,要一网打尽各种充满欲望的人,跟他们做生意,然后让绝大多数的人感到幸福,这是多么厉害的事情。
二、艺术需要有开国精神
v 伟大的艺术是超越领域。并且会引起思想革命的。
v 从不放弃将新理念具体成形的,才是艺术家。
v 但是在日本,艺术家并不认为是革命家,会画画、有一技之长、自我、任性——这是艺术家在日本的主流形象。(虽然不了解中国的艺术家,但是从目前的漫画界来看,确实如此,敢于将自己的规则去引领潮流的人实在少之又少)
v 我的欲望非常清楚——我想改变自己没有活着的实感这件事情。如果没有源于强烈欲望的活动,就不会产生出通用于世界的强大价值。(全篇文章中给我触动最大的一句话——改变自己没有活着的实感)
(大概之前对于艺术没有一个自己的体认吧,能称为是艺术的,就是那些作品当中能反映出创作者心中独创的真诚的感受吧。无论是通过美好还是丑恶疯狂的形式表现出来,都是人性中最真实一面的写照吧。所以尽管很多艺术作品叫人费解,但毕竟经过作者内心的磨砺,才艰难地表现了出来)
v 欧美顶级的艺术评论家,都有建立出明确的时代标准,在社会上也很受尊敬,他们都是受过扎实评论训练的精英,论点也有相当稳固的根基。
v 我了解到,自己正在前往一个可以通过“绘画行为”与事物沟通的世界,因而觉得开心。
v 人的一生当中,只要不断地学习历史,就会越来越自由。
v 宫崎骏先生给予了我们希望,我们还是拥有带给别人自由或幻想的可能性。(在重温了《龙猫》和《魔女宅急便》时时刻心中都饱含着感动的泪水想涌出的感觉,就是来源于这位老先生的追求和渴望吧)
v 作品是留给未来最棒的时空胶囊,是一个持续主张某种世界观的重要性媒体。
v 艺术家必须挑战死后的世界。(我想做到这一点还是非常难得,必须要有扎实的历史知识跟把握潮流发展的敏锐洞察力,及高超的表现技能和精神。不过是否真的必须要挑战死后的世界我希望和更多的人进行讨论)
v “毛泽东说过,年轻、穷、无名,是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三个条件。”宫崎骏先生常说这句话。(我也是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潜力无限的人啊)
v 集中精神看画的时候,可以从构图及笔触看到画家脑部的构造。(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如何训练自己看过成千上万幅艺术品后能有自己理解作者的思维方法和逻辑,可以看到作者力透纸背的决心和热情,沉下心来慢慢积累还是个很重要的过程)
按照我对村上先生的理解,他提到这样几个重要的关键词:
欧美规则*附加逻辑及价值*艺术史*评论*后世性*翻译及沟通
在书的最后他引用了一位寿司大师的话“因为自己喜欢寿司”,“为寿司赌上自己的人生”。因为心中充满热爱,又有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决心的人,才能讲出这种豪迈的话吧。
虽然前文没有摘录这段话,但是作为一个准备走上艺术之路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前期要做好资金的储备,以扛得住巨大的消耗,做好一直过穷日子的思想准备。一个真正直达心灵的艺术,必然要经历极其穷厄的困境,方能有洗尽铅华的时候。这段时间看了梁实秋、老舍、冯骥才他们的散文,看到只有经历过文革动乱的心才能有如此丰富透彻的感悟,因为逃过了这样一场大劫写出的文字才不只是漂流在纸面上的浮萍而已。但是应了张爱玲那句“出名要趁早”,人人急躁地想要求得功名,求得财富,究竟有多少真实沉淀了下来,不知道。没有足够的阅历、思想所展现的东西,是无法从人们内心深处去打动人的,也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去把握个中发展规律,只能是流行而已。再看现在早已变为古董的连环漫画,那才是真正的大家的厚积薄发之作,再一次看到那个留存在小时候记忆中的连环画册时,心理仍是深深地被震撼,这种艺术水平,实在难有了。
我也希望说一句:“因为喜欢创意”,所以愿意“为创意赌上自己的人生”,为了自己活着的真实感而去改变吧。
村上隆,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的时候是看到了LV的广告,第一次被满眼的笑脸花和樱桃弄得目眩。也没有看懂LV为何做了如此一个花哨的广告,又讲了一个没有头绪的故事,实在不能理解所谓时尚艺术的逻辑。那之后便频频看到村上隆的商业味很浓的插画,同样看不懂背后的意义跟隐喻,大概也跟对艺术理解较少有关。这次看到了村上隆的书,心里便想探个究竟,他到底是个怎样的艺术家。
合上书的时候,似乎有点明白村上先生的思维方式跟逻辑了,我对他书中所描述出的作品的理解是,研究了大量艺术史及日本传统之后解读出的规则,打破并建立起新的艺术准则,表达心中真实愿望及情感的具有后世性的艺术。村上就是带着这些想法去做他的创造工作的吧,尽管在理论上承认他作品的艺术性,但从情感上还是很难获得认同。村上说他的作品已经卖出了一个亿,大概是欧洲贵族阶层欣赏的起的吧。不论作品如何,他对艺术与商业价值结合的观点我还是极为认同的。在与3v画廊的沈老师聊天中,他说艺术品不应该否认其世俗价值,而应该考虑怎么把两者恰好地结合起来,即使是艺术也要先吃饱饭。本书的中文序中说道:在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下,需要不断地用设计和广告宣传推广为中心的策略,来开拓市场的消费需求以克服市场的有限性,同时保证生产时尚产品自身无限扩展的空间。但是就会产生诸多问题,欲望的“无限空间似乎保证了现代资本主义对消费需求所进行的无限开拓,但同时也带来了近乎虚妄的深化。因为我们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正是经济发展被渲染成为人们追求象征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精神空白与欲望泛滥所造成的。”没错,人们已经忘却作为人类来说最单纯和根本的生存动机,而更多的是满足脑海中膨胀着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几乎不带反思与警惕地把人推入深渊。村上在书中对于这个艺术品真正价值的观点让我很赞同,所以下面就摘录一些村上书中的原话,希望能带给自己更多的思考:
一、艺术需要世界水平的营销策略
v 在以欧美为中心的艺术世界里,交易的是人心。
v 越是踏入艺术的世界,越让人觉得,艺术家的目的应该是在救济人心。既然如此,必须清楚自己的欲望是什么,而且艺术家必须强烈提出如何与欲望相处:想要物质、想要金钱、想要权利、想受女人欢迎、想出人头地。
v 若只是重温既存的艺术形式,更是连提都不会被提起。不凝视自己最浑浊的那部分,无法创造出让世界认可的作品。
v 想要成为艺术家的年轻人,首先应该理解的是,艺术家也是一个社会人,应该在现实社会当中,坚韧地生存下去。坚韧才是艺术家胜利的秘诀,因为光靠才能而想要在社会里生存下去,几乎是没办法、不可能的事情。
v 作品的价值,已经不能再靠东西本身来决定。
v 不管是价值或评价,只要创作作品的人跟观看的人“内心的频率”交易成立的话,就会往上提升。
v 对艺术最基本的态度是享受其中执行的“设计”或“游戏”。
(也就是不单单在纯技法或视觉上企图去征服观看者,而是背后的设计逻辑和思想得到肯定。我想,对于广告商极力鼓吹的产品,应该要先去亲自设计产品,注入自己的情感,才会把理念深入到营销中去。
v 在西方的美术世界里,艺术是无法与这种社交界特有的炫耀或竞争的气氛切割的。
v 如果想要挑战世界的话,应该先要意识到:是否有用西洋艺术世界的语言,完整地传达作品的含义。
v 艺术、娱乐都需要投资在翻译上。
v 所谓的畅销,应该是将沟通做到最大化后的成功结果。
v 首先必须接受价值观完全不同的人才是客户的这个现实,必须去思考原本无法互相了解的人,要怎么样去更深刻、更缜密地交流。只要想到不同价值观的人,作品就确实会慢慢改变。
v 有钱人也会变得比较了解人的感情,就是这种时候,人才会开始在意起艺术。因为只有人,还有其真实的内心,才像是海市蜃楼一样,感觉才刚到手却又被逃走了一样,这样的事情他们都很清楚。
v LV:品牌生意:一群精英,要一网打尽各种充满欲望的人,跟他们做生意,然后让绝大多数的人感到幸福,这是多么厉害的事情。
二、艺术需要有开国精神
v 伟大的艺术是超越领域。并且会引起思想革命的。
v 从不放弃将新理念具体成形的,才是艺术家。
v 但是在日本,艺术家并不认为是革命家,会画画、有一技之长、自我、任性——这是艺术家在日本的主流形象。(虽然不了解中国的艺术家,但是从目前的漫画界来看,确实如此,敢于将自己的规则去引领潮流的人实在少之又少)
v 我的欲望非常清楚——我想改变自己没有活着的实感这件事情。如果没有源于强烈欲望的活动,就不会产生出通用于世界的强大价值。(全篇文章中给我触动最大的一句话——改变自己没有活着的实感)
(大概之前对于艺术没有一个自己的体认吧,能称为是艺术的,就是那些作品当中能反映出创作者心中独创的真诚的感受吧。无论是通过美好还是丑恶疯狂的形式表现出来,都是人性中最真实一面的写照吧。所以尽管很多艺术作品叫人费解,但毕竟经过作者内心的磨砺,才艰难地表现了出来)
v 欧美顶级的艺术评论家,都有建立出明确的时代标准,在社会上也很受尊敬,他们都是受过扎实评论训练的精英,论点也有相当稳固的根基。
v 我了解到,自己正在前往一个可以通过“绘画行为”与事物沟通的世界,因而觉得开心。
v 人的一生当中,只要不断地学习历史,就会越来越自由。
v 宫崎骏先生给予了我们希望,我们还是拥有带给别人自由或幻想的可能性。(在重温了《龙猫》和《魔女宅急便》时时刻心中都饱含着感动的泪水想涌出的感觉,就是来源于这位老先生的追求和渴望吧)
v 作品是留给未来最棒的时空胶囊,是一个持续主张某种世界观的重要性媒体。
v 艺术家必须挑战死后的世界。(我想做到这一点还是非常难得,必须要有扎实的历史知识跟把握潮流发展的敏锐洞察力,及高超的表现技能和精神。不过是否真的必须要挑战死后的世界我希望和更多的人进行讨论)
v “毛泽东说过,年轻、穷、无名,是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三个条件。”宫崎骏先生常说这句话。(我也是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潜力无限的人啊)
v 集中精神看画的时候,可以从构图及笔触看到画家脑部的构造。(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如何训练自己看过成千上万幅艺术品后能有自己理解作者的思维方法和逻辑,可以看到作者力透纸背的决心和热情,沉下心来慢慢积累还是个很重要的过程)
按照我对村上先生的理解,他提到这样几个重要的关键词:
欧美规则*附加逻辑及价值*艺术史*评论*后世性*翻译及沟通
在书的最后他引用了一位寿司大师的话“因为自己喜欢寿司”,“为寿司赌上自己的人生”。因为心中充满热爱,又有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决心的人,才能讲出这种豪迈的话吧。
虽然前文没有摘录这段话,但是作为一个准备走上艺术之路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前期要做好资金的储备,以扛得住巨大的消耗,做好一直过穷日子的思想准备。一个真正直达心灵的艺术,必然要经历极其穷厄的困境,方能有洗尽铅华的时候。这段时间看了梁实秋、老舍、冯骥才他们的散文,看到只有经历过文革动乱的心才能有如此丰富透彻的感悟,因为逃过了这样一场大劫写出的文字才不只是漂流在纸面上的浮萍而已。但是应了张爱玲那句“出名要趁早”,人人急躁地想要求得功名,求得财富,究竟有多少真实沉淀了下来,不知道。没有足够的阅历、思想所展现的东西,是无法从人们内心深处去打动人的,也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去把握个中发展规律,只能是流行而已。再看现在早已变为古董的连环漫画,那才是真正的大家的厚积薄发之作,再一次看到那个留存在小时候记忆中的连环画册时,心理仍是深深地被震撼,这种艺术水平,实在难有了。
我也希望说一句:“因为喜欢创意”,所以愿意“为创意赌上自己的人生”,为了自己活着的真实感而去改变吧。
天堂蜻蜓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当个不扫兴的小孩 (11人喜欢)
- 决定放弃三十万字博士论文,开启创作&疗愈的人生 (1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