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如是说
爱是一个危险的东西,它是能带给我们完整快乐的唯一革命。有能力爱的人太少,渴望爱的人也太少。我们总是以自己定下的条件去爱,我们把爱变成可以交易的东西,一件互惠的事。
爱不是一种反应,如果我爱你是因为你爱我,那么这只是交易,爱变成了在市场上被买卖的东西,那并不是爱。爱是不要求回报的,甚至不感觉你付出了什么——只有这种爱才能了解自由。
如果你想要了解一个孩子,你必须爱他而不是谴责他。你必须和他一起玩,观察他的活动、他的特性和他的行为方式;但是如果你只是谴责、抵触或责备他,就不会有对孩子的了解。同样地,要领悟真实存在,一个人必须一刻接一刻地观察他所想的、所感觉的和所做的。那就是真实。
智慧的本性正是敏感性,而这种敏感性就是爱。没有这种智慧,就不可能有慈悲。慈悲不是做慈善活动或社会改革,它是从多愁善感、浪漫主义和热情的情绪中解脱出来的。它和死亡一样强大。它就像一块巨石,屹立在困惑、苦恼和焦虑之中。没有这种慈悲,新的文化或社会就不可能出现。
如果你能看透整个社会的结构,看透这个称为文明的集体意志的文化模式;如果你能了解这一切并从中突破,突破你所属的社会的牢墙,你就会得到不被傲慢污染的天真,这就是天真的信心。它就像是一个孩子的信心,孩子是完全天真的,他会试验任何事情,这份天真的信心就会带来新的文明。
观察:如果你完整地观察一项活动,在那份完整中,所有其他的活动就都包括在其中了。如果你彻底明白了一个问题,那么你就了解了人类的所有问题,因为它们都是相互关联的。
宗教生活: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之间的划分,本身就是世俗的最核心。僧侣、圣人和改革者——所有这些人的心智,与那些只关心能带来欢愉的事情的人们,并没有多少不同。
真正的宗教,并非一套信仰和仪式、希望和恐惧。如果我们可以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避免这些阻碍他的种种影响的话,那么,也许当他成年时,他将开始探索何谓真相和上帝。因此,在教育孩子时,需要有深入的洞察力和了解
一旦你非常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许多事情就会发生,一切都会如愿,这可能是通过朋友、关系、老师、你的祖母或其他愿意帮助你的人而如愿以偿。但是如果你害怕尝试,只因为父亲可能把你赶出家门,那么你就输了。那些因为恐惧而屈服于别人需求的人永远不可能如愿。
如果你正视它、深入它,它就会消失。不过如果你说“我不该恨别人,我应该有爱心”,你就无可避免地落入双重标准的虚伪世界中。想要时时刻刻活得圆满自在,就应该活在事实真相中,不加谴责或辩护,然后你才能彻底认清问题所在,然后问题才能得以解决。只要能够看得明白透彻,问题便迎刃而解。
自我中心的分别或许是整体心灵退化的真正根源,这是我们深切关心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不要有私人关系,以及伴随的友爱、温柔、鼓励和支持。但是当私人关系变得过于重要,而且只对少数人负责的时候,问题就开始了。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个事实。这种关系的破碎是我们生活退化的因素。
如果你运用敏锐的心智去探索痛苦的意义,而不带任何成见;如果你付出全心全意去研究它,你自己就会发现痛苦的真相。只有真相才能使你解脱,带给你自由。寻找得到自由的方法,并不能给你真正的自由。
我们希望有人告诉我们怎么观看、如何倾听、该做什么。请永远别再问别人这些问题了——做什么、如何倾听、如何觉察。你必须做的事就是“观看”。这并不是问“要如何地观看”——只要全心观看,用你的心灵去看,这样你就可以如实地看见事情的真相。我们拒绝去观看,因为我们的心充满了事物。
你必须看到这一切,不情绪化,也不多愁善感,不说“嗯,我反对战争”或“我支持战争”,因为多愁善感和情绪化是最具破坏性的东西——它们逃避事实,所以也逃避实然。因此看是最重要的,看就是了解。你无法靠头脑、智力或某个片断来了解。只有心彻底安静,即没有意象时,才有了解。
老师通常都只关心他们自己,他被个人所烦恼,被家庭、金钱、地位所缠绕。他的心中没有爱,这就是教育的困难之一。你的心中现在可能有爱,因为在年轻时去爱是很自然的,但是很快它就被父母、老师和社会的环境破坏了。要维持这份芬芳的爱,需要很大的智慧及洞察力。
看、观察、倾听,这些都是了不起的行为,你要是从那个小角落往外观望,你是看不到的,你看不到世界在发生什么,你看不到绝望、焦虑、隐隐作痛的孤独,你看不到母亲的眼泪、妻子的眼泪、爱人的眼泪,看不到那些被杀害的人们的眼泪。
学习活动就是纯粹的观察活动,而这种观察不会被局限在记忆的范围内。我们学习谋生,但我们从来没有生活过。谋生的能力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生命,我们几乎没时间做别的了。我们有时间闲聊、娱乐、游戏,但所有这些都不是生活。有一片叫做真实生活的巨大领域,它被完全忽视了。
事实上,你害怕的就是面对真相,你害怕父母会怎么说、别人会有什么看法,你害怕社会的压力、怕疾病、怕死亡。但是如果你面对真相,正视它,走入它,即使它会带来不幸,你也要去了解它,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心变得非常简单而清晰,在这种极度的清晰之中,恐惧就终止了。
是否有可能抛掉所有的条件反射行为?也就是说,你必须有全新的理智、全新的心胸,心灵里要有全新的特质、全新的蓬勃生气,无邪纯真,而“纯真”这个词的意思是不会被伤害。这不是象征,也不是观念,而是真正要发现你的心灵是不是能够不受任何事件,任何心理负担、压力与影响的伤害,这才算是完全自由。
有分裂的地方一定有混乱、斗争和冲突,不管这个分裂是宗教的、政治的还是经济的。我们的现代社会就建立在贪婪、嫉妒和权力的基础上。当你把所有这些作为事实看待的时候,这种强大的商业主义标志着退化和根本性的不道德。为了满足自己,我们正在破坏地球和它上面的一切。
我只关心一件根本的事情:让人们自由。我想使人挣脱一切牢笼、一切恐惧,不再创立宗教、新的派别,也不再创立新理论、新哲学。
当你了解了自由的本质,你就消除了运动场和课堂上的所有竞争。有没有可能完全消除学术上和道德上的比较性评价呢?有没有可能帮助学生在学术领域里不再竞争性地思考,而在学习、行动和每天的生活中依然保持优秀?我们关心的是善的绽放,而善不可能在有竞争的地方绽放,有比较就会有竞争。
笨蛋是出于比较,还是因为他缺乏从事某种活动的能力?我们设置了基于度量的特定标准,那些没有达到它们的人被认为是有缺陷的。当教育者把比较和度量撇在一边,他就会关心学生本来的样子,他和学生的关系就会是直接的,完全不同的。理解这点是很重要的。爱不是比较而来的,它没有度量。
要领悟真实存在就要求头脑处于一种不分辨不谴责的状态,那意味着一个警醒的然而却是被动的头脑。当我们真的想要了解某件事物的时候,我们就处于那种状态;当强烈的兴趣出现的时候,头脑的那种状态就出现了。当一个人对领悟真实存在——也就是头脑的真实状况——有兴趣的时候,就会有被动的警觉和机警。
大部分的父母有时间用在赚钱、娱乐、仪式、崇拜之上,却无暇去考虑什么才是孩子所需要的正确教育。去考虑这项事实,可能意味着必须放弃他们的娱乐与消遣,而他们当然不愿意这么做。因此,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去,那儿的教师也不比他们更关心孩子。对他来说,教育只是一项职业,一种赚钱的方法而已。
一个充满野心、贪婪、嫉妒、背负着传统和迷信、残酷、剥削别人的人,必定会给社会带来争斗和灾祸。人只要缺乏自知之明,就会制造对立。这就是为什么你不能只是读书,而必须了解自己的原因。缺少了基本的自知之明,思想就只会把人带入灾祸之中。
你不为另外一个人哭泣,你为自己渺小而微不足道的自我哭泣。你可以在自己的内部看见这一切,你可以一眼就看穿整个架构,不用花时间研究,不用分析;你可以看见这个叫做“我”的渺小东西的本质,“我的”眼泪、“我的”家庭、“我的”民族、“我的”信仰,所有这些丑陋的东西全都在你的内部。
一个聪明的、智力发达的人会得到赞赏与尊敬。这样的人似乎占据了世界上所有重要的位置,他们拥有权力,地位,声望。但是他们的聪明最终会背叛他们。他们心中从来都不知道什么是爱,或深切的宽容与慷慨,因为他们被囚禁在自己的自负和傲慢里面了。这已经成了所有私立学校的模式。
是否有一种行动,与作为时间的过去、未来、模式、信念、想法完全无关,而只是行动?看清即行动。……西方世界、东方世界、全世界所做的事情,就是根据模式、想法、信念、概念、结论、决定来行动,而从不是看清并行动。
爱是比较吗?你能说你爱这个人比爱那个人多吗?当存在这种比较的时候,那还是爱吗?当存在这种更多的感觉时(更多是一种度量),那么思想就在运作。爱不是思想的活动。这种度量是比较。我们终生都被鼓励去比较。当你在学校里拿乙和甲比较的时候,你就在毁掉它们两者。
当你观看你的丈夫或妻子的时候,你是用意象在看对方,这意象是从多年来的性事、欢愉、恼怒、唠叨、生气的言词等等得来的记忆建立起来的,你们彼此都已经建立了对方的意象——这是个事实。现在,有关系的只是这两个意象,你们根本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其中有分别,也就必定有冲突,因此完全缺乏爱。
当你为某人的死亡哭泣的时候,你是为自己还是为另一个人而哭泣呢?如果你的哭泣是出于自怜,那你的眼泪就没什么意义,因为你只关心你自己,而“你自己”是一大堆记忆、经验、过去的传统,你哭泣是因为你失去了一个你投资了许多感情的人——这并不是真正的感情。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不要追随任何人——包括本人在内。不要轻易接纳任何人的言论,因为你必须点亮自己心中的光。你必须完全独立自主,因为你就是世界,世界便是你,只有解脱了世界的造作,亦即解脱了“我”所有的侵略性、虚荣、愚昧和野心之后,才能真的觉醒。
你的心灵和千千万万的人类心灵是一样的,努力奋斗、不断斗争、需求无度、顺从遵循、一味接受、服从不悖、充满理想、属于某个宗教,承受悲伤、痛苦、焦虑;你的心灵就是这样,别人的心灵也一样。你可能看不见这一点,因为你的虚荣,你的自负,可能使你无法进行这样的观察,因此看不到真相。
如果你我每天都能洗净自己的心智,把它从昨日的记忆中解脱出来,那么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颗清新的心,一个足以应付各种生存问题的心。
要不你就与过去彻底绝断,要不你就被社会吞没,臣服于社会,把自己交付给社会,以及它的传统,战争,等等。也就是说,你将成为你孩子的既有秩序,而他们也将反叛你,如果他们有一点聪明的话。年轻人的反叛已经进行了几千年。每一代都在用错误的教育和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意识形态来毁灭年轻人。
要知道你自己,必须要有头脑的觉知和警觉,在那警觉中有着对一切信仰和理想的束缚的解脱,因为信仰和理想只会给你一种色彩,歪曲真正的洞察。如果你想要知道你是什么,你不能想象或是信任某种你不是的东西。如果我是贪婪的、嫉妒的、暴力的,仅仅只是抱着一个不暴力、不贪婪的理想是没有价值的。
显而易见地,仅仅培育智力——即发展能力或知识——并不能产生智慧。智力和智慧,有所区别。智力,是思想脱离情感而独自发生作用,而智慧则是感情和理智合一的能力。除非我们以智慧面对生活,而非仅以智力或情感来处理它,否则世界上任何的政治制度或教育制度,都无法解救脱离混乱和毁灭的困境。
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是那么的无能为力,而每个人都想要舒适,安全和平静。所以人们将所有这些的核心投射到一个外在东西上,而我们也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幻觉。无法超越所有这些人类挣扎的局限性,我们便回到野蛮,相互毁灭,无论是内在地还是外在地
当“你”不存在的时候,美就发生了;“你”指的是你和你所有的问题,包括你的焦虑和缺乏安全保障,不晓得有没有人爱你。当“你”和所有这些心理的复杂难题不存在的时候,那个状态就是美。当“你”不存在的时候,就有了美,这种美不是欢愉,也不是感觉。
无知的人并不是没有学问的人,而是不明了自己的人。当一个有学问的人依赖书本、知识和权威来获取了解,那么他便是愚蠢的。了解经由自我认识而来,而自我认识,乃是一个人明白他自己的整个心理过程。因此,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自我了解,因为整个生活就汇聚在我们每个人的身心之中。
生活是一口深井。你可以带着小桶来到井边,只汲取少量的水,也可以用巨大的容器汲取足以滋养的充足水分。……学校应该帮助年轻人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天赋和职责,而不要仅以事实和技术上的知识填塞他们的头脑。学校应该是一片沃土,使学生可以在那里毫无恐惧、快乐而完整地成长。
对意识的调整依然缺乏稳定性,所以必然会下意识地渴望安全。于是我们发明了神、创造了神,神是我们的创造。……所以会有这种对安全的虚幻的渴望,因为人们发明了某些东西,希望从中能得到安全。
只要对于安全感的需求一解除,无始无终的活动就会产生,那么生活和死亡就没有什么差别了。一个人如果能活得平安和谐,充满了美与爱,必然不会恐惧死亡,因为爱本身即是死亡
力量是明澈的精髓。力量或勇猛不是一件可以培养的东西,像你培育一株植物或一个新品种一样。它不是一个结果,结果都是有原因的,当需要原因的时候,那就意味着一种软弱。软弱的结果是抵抗或屈服。明澈没有原因,它不是一个效果或结果,它是对思想及思想的全部活动的纯粹的观察。这种明澈就是力量。
人类的脑子已经被破坏了——变形、扭曲——因为来自宣传、来自文化的持续不断的压力,因为我们的野心,因为我们的悲痛、焦虑、恐惧,也因为我们的欢愉。头脑一直承受着不断的压力。一旦脑子有压力,除非那个头脑有能力复活,可以在压力结束后回复原貌,否则就会扭曲,而能够做得到这点的人少之又少。
没人能把你从你的陷阱里拉出来——没有上师,没有药物,没有曼陀罗,没人,包括我自己——没人,特别是我自己。所有你能做的就是从始至终都在觉察,不在中途变得漫不经心。这种崭新品质的觉察就是全神贯注,在这全神贯注中,没有“我”制造的疆域。这种全神贯注是最高形式的美德,所以就是爱。
万事都能激励人,从叶片的坠落、鸟儿的死亡,到人的行为举止。如果你注意这所有的事物,你就一直在学习;但是如果你视某个人为你的老 师,那么你就迷失了,那个人就变成了你的恶梦。你必须保持不断探索的心灵,你必须从观察、挣扎、快乐及眼泪之中学习。
欣赏风景不是用眼睛看,而要融入风景里,这样你会进入喜悦的境界。当痛苦存在的时候,你要与它并存,把它吃掉,那么痛苦就会消失。
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一种关系。教师是不是有意无意地保持着一种优越感,总是占据重要的地位,使学生有一种“我必须被教育”的自卑感?在这个格局中显然不存在关系。它导致了学生的恐惧,一种压迫和紧张的感觉。学生感到被轻视了,于是终其一生,他要么成为侵略者,要么不断地屈服和顺从。
当一个男人全心全意专注在成就某件事情上,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他怎么可能爱你?他可以和你同床,生孩子,但那不是爱,那是性欲,以及伴随着的所有不幸。而没有爱,你不可能有慈悲心。有慈悲心的时候,才有澄明,从这样的澄明中会生出技巧,沟通的技巧、行为的技巧,倾听、学习、观察等艺术的技巧。
认识自己与时间无关,我可以在此时此刻认识自己。如果我说,“我打算明天再了解自己”,我就将混乱和痛苦带了进来,我的行为就是破坏性的。当我说,我“打算”了解时,就把时间元素带了进来,并已经被困于混乱和破坏的汹涌波涛中。了解就在现在,不是在明天。明天是为懒惰、呆滞的头脑而准备的。
自由是一个危险的东西。自由是从内在和外在的痛苦,困惑中彻底解脱出来。对于观念的结构和基于这些观念的行动的彻底否定,才是自由。它不是个人极度自私的表现。对此的否定,真实的而非语言上的,才是自由。独立而不孤立就是理智。理智意味着健康,完整和神圣。在这种状态里没有失衡。这就是自由。
允许生命自由地流动而不留下任何残渣,即为真正的觉察。人的心智如同一个筛子,它总是保存某些东西而漏掉其他的东西。它所保存的东西就是自己的欲望。欲望不论多么深切、博大与神圣,其实都是琐碎渺小的,因为欲望还是心智的产物。不保留,不抑制,不选择,让生命自由地流动,这就是彻底的觉察。
你能没有欲望地生活吗?或者换个说法,在没有欲望介入的情况下,感觉能否极为活跃?有两种感觉上的活动,心理上的和生理上的。身体寻求温暖、食物、性,还有身体上的疼痛,等等。这些感觉是自然的,但是当他们进入心理的领域,麻烦就来了。那里是我们困惑的地方。
你的心是否能脱离习惯,并且不再制造习惯?如果你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你会发现你做得到。你一旦更新自己的心念,不再制造新的模式与习惯,不再落入模仿的窠臼时,你的心就会保持清新、年轻与天真,如此它才能拥有无穷的理解
我们有可能停止时间感吗?我们能不能彻底活在现在,不让思想产生“明天”的念头?因为时间就是悲伤,它象征着昨天或几千个昨天以前所失去的爱人或朋友,那记忆存在于脑海,时时勾起快感及伤痛。你不断地回顾、期盼、希望、懊恼,思想在这重复再三的过程里,不但延续了时间,也引发了痛苦。
需求产生于二元对立,“我不快乐,但是我必须快乐”。这种“我必须快乐”的需求就是不快乐。当一个人勉力行善时,在那种善行中已经影射出它的反面,也就是邪恶了。任何的肯定之中,同时也包含了它的反面,所以当你努力克服某件事情时,反而是在助长它的威力。
长久相处在一起的伴侣,彼此间必定存有很深的印象,因此阻碍了关系的发展。我们必须对真实的人际关系有所认识,才能同心协力,这种合作是无法通过形象、象征和观念上的意识而达成的。也只有当我们了解了真实的关系以后,爱才可能产生。如果我们老是凭着旧有的印象相待,爱就被舍弃了。
我们并不爱这个地球,我们只想利用它。如果我们爱这个地球,自然就会节俭度日。我们已经失去了内心的温柔和敏感,只有恢复这些品性,我们才能了解什么是关系。
如果你已经有既定意见、已经有成见、已经有结论,你就无法理解。所以你要有良好的心——敏锐、明白、精确、健康。你不需要有信仰的心、服从权威的心。正确的教育就是帮助你寻找自己真正全心全意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事情并不重要,可是一定是你把心放在上面的事情。这样,你做起事情就会很有效率。
我们永远喜欢拿“实际的我”和“应该的我”互相比较,这个“应该”是我自己投射出来的标准。一有比较之心,就有了矛盾,不只是与某人某事相比,还有与昨日的自己比较高下。不论你内心深藏的是悲伤、丑陋、残忍、恐惧、焦虑、孤独等等,只要你能观察它,毫不分心,与它安然共处,矛盾与冲突就会停止。
当你年轻时不要被限制,不要被父母、社会的恐惧所挟持,那么在你的心中,才会有永不停息的追求真理的活动。只有寻找真理和神的人,才能创造新的文明、新的文化;那不是服从的或只在旧环境的牢笼中反叛的人所能做到的。
你必须具备自由的心智,才能观察自己的心和整个生命的活动,你的心必须中立于所有的赞成与不赞成以及所有的论点之外,只是纯然想要了解真相。这实在是很难做到的事,因为我们大多数的人都不懂得如何去看、去听自己的生命,就如同我们不懂得欣赏小河的美,也不懂得聆听树间习习的薰风一样。
智慧跟思想毫无关系。你可能非常聪明,能言善辩,博学多闻。你可能历经沧桑,遍游世界,研究、探寻、检视,积累了大量知识,但那一切都跟智慧毫无关系。只有头脑、心灵和身体真正和谐时,智慧才存在。
当你年轻时,生活在一个没有恐惧的环境里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的人在年纪渐长时,都变得有所恐惧。我们对生活恐惧,怕失去工作,怕传统,怕邻居,怕丈夫或妻子的批评,怕死亡。大半的人都有不同形式的恐惧;一旦有了恐惧,便失去了智慧。
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诲
爱不是一种反应,如果我爱你是因为你爱我,那么这只是交易,爱变成了在市场上被买卖的东西,那并不是爱。爱是不要求回报的,甚至不感觉你付出了什么——只有这种爱才能了解自由。
如果你想要了解一个孩子,你必须爱他而不是谴责他。你必须和他一起玩,观察他的活动、他的特性和他的行为方式;但是如果你只是谴责、抵触或责备他,就不会有对孩子的了解。同样地,要领悟真实存在,一个人必须一刻接一刻地观察他所想的、所感觉的和所做的。那就是真实。
智慧的本性正是敏感性,而这种敏感性就是爱。没有这种智慧,就不可能有慈悲。慈悲不是做慈善活动或社会改革,它是从多愁善感、浪漫主义和热情的情绪中解脱出来的。它和死亡一样强大。它就像一块巨石,屹立在困惑、苦恼和焦虑之中。没有这种慈悲,新的文化或社会就不可能出现。
如果你能看透整个社会的结构,看透这个称为文明的集体意志的文化模式;如果你能了解这一切并从中突破,突破你所属的社会的牢墙,你就会得到不被傲慢污染的天真,这就是天真的信心。它就像是一个孩子的信心,孩子是完全天真的,他会试验任何事情,这份天真的信心就会带来新的文明。
观察:如果你完整地观察一项活动,在那份完整中,所有其他的活动就都包括在其中了。如果你彻底明白了一个问题,那么你就了解了人类的所有问题,因为它们都是相互关联的。
宗教生活: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之间的划分,本身就是世俗的最核心。僧侣、圣人和改革者——所有这些人的心智,与那些只关心能带来欢愉的事情的人们,并没有多少不同。
真正的宗教,并非一套信仰和仪式、希望和恐惧。如果我们可以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避免这些阻碍他的种种影响的话,那么,也许当他成年时,他将开始探索何谓真相和上帝。因此,在教育孩子时,需要有深入的洞察力和了解
一旦你非常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许多事情就会发生,一切都会如愿,这可能是通过朋友、关系、老师、你的祖母或其他愿意帮助你的人而如愿以偿。但是如果你害怕尝试,只因为父亲可能把你赶出家门,那么你就输了。那些因为恐惧而屈服于别人需求的人永远不可能如愿。
如果你正视它、深入它,它就会消失。不过如果你说“我不该恨别人,我应该有爱心”,你就无可避免地落入双重标准的虚伪世界中。想要时时刻刻活得圆满自在,就应该活在事实真相中,不加谴责或辩护,然后你才能彻底认清问题所在,然后问题才能得以解决。只要能够看得明白透彻,问题便迎刃而解。
自我中心的分别或许是整体心灵退化的真正根源,这是我们深切关心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不要有私人关系,以及伴随的友爱、温柔、鼓励和支持。但是当私人关系变得过于重要,而且只对少数人负责的时候,问题就开始了。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个事实。这种关系的破碎是我们生活退化的因素。
如果你运用敏锐的心智去探索痛苦的意义,而不带任何成见;如果你付出全心全意去研究它,你自己就会发现痛苦的真相。只有真相才能使你解脱,带给你自由。寻找得到自由的方法,并不能给你真正的自由。
我们希望有人告诉我们怎么观看、如何倾听、该做什么。请永远别再问别人这些问题了——做什么、如何倾听、如何觉察。你必须做的事就是“观看”。这并不是问“要如何地观看”——只要全心观看,用你的心灵去看,这样你就可以如实地看见事情的真相。我们拒绝去观看,因为我们的心充满了事物。
你必须看到这一切,不情绪化,也不多愁善感,不说“嗯,我反对战争”或“我支持战争”,因为多愁善感和情绪化是最具破坏性的东西——它们逃避事实,所以也逃避实然。因此看是最重要的,看就是了解。你无法靠头脑、智力或某个片断来了解。只有心彻底安静,即没有意象时,才有了解。
老师通常都只关心他们自己,他被个人所烦恼,被家庭、金钱、地位所缠绕。他的心中没有爱,这就是教育的困难之一。你的心中现在可能有爱,因为在年轻时去爱是很自然的,但是很快它就被父母、老师和社会的环境破坏了。要维持这份芬芳的爱,需要很大的智慧及洞察力。
看、观察、倾听,这些都是了不起的行为,你要是从那个小角落往外观望,你是看不到的,你看不到世界在发生什么,你看不到绝望、焦虑、隐隐作痛的孤独,你看不到母亲的眼泪、妻子的眼泪、爱人的眼泪,看不到那些被杀害的人们的眼泪。
学习活动就是纯粹的观察活动,而这种观察不会被局限在记忆的范围内。我们学习谋生,但我们从来没有生活过。谋生的能力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生命,我们几乎没时间做别的了。我们有时间闲聊、娱乐、游戏,但所有这些都不是生活。有一片叫做真实生活的巨大领域,它被完全忽视了。
事实上,你害怕的就是面对真相,你害怕父母会怎么说、别人会有什么看法,你害怕社会的压力、怕疾病、怕死亡。但是如果你面对真相,正视它,走入它,即使它会带来不幸,你也要去了解它,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心变得非常简单而清晰,在这种极度的清晰之中,恐惧就终止了。
是否有可能抛掉所有的条件反射行为?也就是说,你必须有全新的理智、全新的心胸,心灵里要有全新的特质、全新的蓬勃生气,无邪纯真,而“纯真”这个词的意思是不会被伤害。这不是象征,也不是观念,而是真正要发现你的心灵是不是能够不受任何事件,任何心理负担、压力与影响的伤害,这才算是完全自由。
有分裂的地方一定有混乱、斗争和冲突,不管这个分裂是宗教的、政治的还是经济的。我们的现代社会就建立在贪婪、嫉妒和权力的基础上。当你把所有这些作为事实看待的时候,这种强大的商业主义标志着退化和根本性的不道德。为了满足自己,我们正在破坏地球和它上面的一切。
我只关心一件根本的事情:让人们自由。我想使人挣脱一切牢笼、一切恐惧,不再创立宗教、新的派别,也不再创立新理论、新哲学。
当你了解了自由的本质,你就消除了运动场和课堂上的所有竞争。有没有可能完全消除学术上和道德上的比较性评价呢?有没有可能帮助学生在学术领域里不再竞争性地思考,而在学习、行动和每天的生活中依然保持优秀?我们关心的是善的绽放,而善不可能在有竞争的地方绽放,有比较就会有竞争。
笨蛋是出于比较,还是因为他缺乏从事某种活动的能力?我们设置了基于度量的特定标准,那些没有达到它们的人被认为是有缺陷的。当教育者把比较和度量撇在一边,他就会关心学生本来的样子,他和学生的关系就会是直接的,完全不同的。理解这点是很重要的。爱不是比较而来的,它没有度量。
要领悟真实存在就要求头脑处于一种不分辨不谴责的状态,那意味着一个警醒的然而却是被动的头脑。当我们真的想要了解某件事物的时候,我们就处于那种状态;当强烈的兴趣出现的时候,头脑的那种状态就出现了。当一个人对领悟真实存在——也就是头脑的真实状况——有兴趣的时候,就会有被动的警觉和机警。
大部分的父母有时间用在赚钱、娱乐、仪式、崇拜之上,却无暇去考虑什么才是孩子所需要的正确教育。去考虑这项事实,可能意味着必须放弃他们的娱乐与消遣,而他们当然不愿意这么做。因此,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去,那儿的教师也不比他们更关心孩子。对他来说,教育只是一项职业,一种赚钱的方法而已。
一个充满野心、贪婪、嫉妒、背负着传统和迷信、残酷、剥削别人的人,必定会给社会带来争斗和灾祸。人只要缺乏自知之明,就会制造对立。这就是为什么你不能只是读书,而必须了解自己的原因。缺少了基本的自知之明,思想就只会把人带入灾祸之中。
你不为另外一个人哭泣,你为自己渺小而微不足道的自我哭泣。你可以在自己的内部看见这一切,你可以一眼就看穿整个架构,不用花时间研究,不用分析;你可以看见这个叫做“我”的渺小东西的本质,“我的”眼泪、“我的”家庭、“我的”民族、“我的”信仰,所有这些丑陋的东西全都在你的内部。
一个聪明的、智力发达的人会得到赞赏与尊敬。这样的人似乎占据了世界上所有重要的位置,他们拥有权力,地位,声望。但是他们的聪明最终会背叛他们。他们心中从来都不知道什么是爱,或深切的宽容与慷慨,因为他们被囚禁在自己的自负和傲慢里面了。这已经成了所有私立学校的模式。
是否有一种行动,与作为时间的过去、未来、模式、信念、想法完全无关,而只是行动?看清即行动。……西方世界、东方世界、全世界所做的事情,就是根据模式、想法、信念、概念、结论、决定来行动,而从不是看清并行动。
爱是比较吗?你能说你爱这个人比爱那个人多吗?当存在这种比较的时候,那还是爱吗?当存在这种更多的感觉时(更多是一种度量),那么思想就在运作。爱不是思想的活动。这种度量是比较。我们终生都被鼓励去比较。当你在学校里拿乙和甲比较的时候,你就在毁掉它们两者。
当你观看你的丈夫或妻子的时候,你是用意象在看对方,这意象是从多年来的性事、欢愉、恼怒、唠叨、生气的言词等等得来的记忆建立起来的,你们彼此都已经建立了对方的意象——这是个事实。现在,有关系的只是这两个意象,你们根本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其中有分别,也就必定有冲突,因此完全缺乏爱。
当你为某人的死亡哭泣的时候,你是为自己还是为另一个人而哭泣呢?如果你的哭泣是出于自怜,那你的眼泪就没什么意义,因为你只关心你自己,而“你自己”是一大堆记忆、经验、过去的传统,你哭泣是因为你失去了一个你投资了许多感情的人——这并不是真正的感情。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不要追随任何人——包括本人在内。不要轻易接纳任何人的言论,因为你必须点亮自己心中的光。你必须完全独立自主,因为你就是世界,世界便是你,只有解脱了世界的造作,亦即解脱了“我”所有的侵略性、虚荣、愚昧和野心之后,才能真的觉醒。
你的心灵和千千万万的人类心灵是一样的,努力奋斗、不断斗争、需求无度、顺从遵循、一味接受、服从不悖、充满理想、属于某个宗教,承受悲伤、痛苦、焦虑;你的心灵就是这样,别人的心灵也一样。你可能看不见这一点,因为你的虚荣,你的自负,可能使你无法进行这样的观察,因此看不到真相。
如果你我每天都能洗净自己的心智,把它从昨日的记忆中解脱出来,那么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颗清新的心,一个足以应付各种生存问题的心。
要不你就与过去彻底绝断,要不你就被社会吞没,臣服于社会,把自己交付给社会,以及它的传统,战争,等等。也就是说,你将成为你孩子的既有秩序,而他们也将反叛你,如果他们有一点聪明的话。年轻人的反叛已经进行了几千年。每一代都在用错误的教育和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意识形态来毁灭年轻人。
要知道你自己,必须要有头脑的觉知和警觉,在那警觉中有着对一切信仰和理想的束缚的解脱,因为信仰和理想只会给你一种色彩,歪曲真正的洞察。如果你想要知道你是什么,你不能想象或是信任某种你不是的东西。如果我是贪婪的、嫉妒的、暴力的,仅仅只是抱着一个不暴力、不贪婪的理想是没有价值的。
显而易见地,仅仅培育智力——即发展能力或知识——并不能产生智慧。智力和智慧,有所区别。智力,是思想脱离情感而独自发生作用,而智慧则是感情和理智合一的能力。除非我们以智慧面对生活,而非仅以智力或情感来处理它,否则世界上任何的政治制度或教育制度,都无法解救脱离混乱和毁灭的困境。
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是那么的无能为力,而每个人都想要舒适,安全和平静。所以人们将所有这些的核心投射到一个外在东西上,而我们也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幻觉。无法超越所有这些人类挣扎的局限性,我们便回到野蛮,相互毁灭,无论是内在地还是外在地
当“你”不存在的时候,美就发生了;“你”指的是你和你所有的问题,包括你的焦虑和缺乏安全保障,不晓得有没有人爱你。当“你”和所有这些心理的复杂难题不存在的时候,那个状态就是美。当“你”不存在的时候,就有了美,这种美不是欢愉,也不是感觉。
无知的人并不是没有学问的人,而是不明了自己的人。当一个有学问的人依赖书本、知识和权威来获取了解,那么他便是愚蠢的。了解经由自我认识而来,而自我认识,乃是一个人明白他自己的整个心理过程。因此,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自我了解,因为整个生活就汇聚在我们每个人的身心之中。
生活是一口深井。你可以带着小桶来到井边,只汲取少量的水,也可以用巨大的容器汲取足以滋养的充足水分。……学校应该帮助年轻人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天赋和职责,而不要仅以事实和技术上的知识填塞他们的头脑。学校应该是一片沃土,使学生可以在那里毫无恐惧、快乐而完整地成长。
对意识的调整依然缺乏稳定性,所以必然会下意识地渴望安全。于是我们发明了神、创造了神,神是我们的创造。……所以会有这种对安全的虚幻的渴望,因为人们发明了某些东西,希望从中能得到安全。
只要对于安全感的需求一解除,无始无终的活动就会产生,那么生活和死亡就没有什么差别了。一个人如果能活得平安和谐,充满了美与爱,必然不会恐惧死亡,因为爱本身即是死亡
力量是明澈的精髓。力量或勇猛不是一件可以培养的东西,像你培育一株植物或一个新品种一样。它不是一个结果,结果都是有原因的,当需要原因的时候,那就意味着一种软弱。软弱的结果是抵抗或屈服。明澈没有原因,它不是一个效果或结果,它是对思想及思想的全部活动的纯粹的观察。这种明澈就是力量。
人类的脑子已经被破坏了——变形、扭曲——因为来自宣传、来自文化的持续不断的压力,因为我们的野心,因为我们的悲痛、焦虑、恐惧,也因为我们的欢愉。头脑一直承受着不断的压力。一旦脑子有压力,除非那个头脑有能力复活,可以在压力结束后回复原貌,否则就会扭曲,而能够做得到这点的人少之又少。
没人能把你从你的陷阱里拉出来——没有上师,没有药物,没有曼陀罗,没人,包括我自己——没人,特别是我自己。所有你能做的就是从始至终都在觉察,不在中途变得漫不经心。这种崭新品质的觉察就是全神贯注,在这全神贯注中,没有“我”制造的疆域。这种全神贯注是最高形式的美德,所以就是爱。
万事都能激励人,从叶片的坠落、鸟儿的死亡,到人的行为举止。如果你注意这所有的事物,你就一直在学习;但是如果你视某个人为你的老 师,那么你就迷失了,那个人就变成了你的恶梦。你必须保持不断探索的心灵,你必须从观察、挣扎、快乐及眼泪之中学习。
欣赏风景不是用眼睛看,而要融入风景里,这样你会进入喜悦的境界。当痛苦存在的时候,你要与它并存,把它吃掉,那么痛苦就会消失。
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一种关系。教师是不是有意无意地保持着一种优越感,总是占据重要的地位,使学生有一种“我必须被教育”的自卑感?在这个格局中显然不存在关系。它导致了学生的恐惧,一种压迫和紧张的感觉。学生感到被轻视了,于是终其一生,他要么成为侵略者,要么不断地屈服和顺从。
当一个男人全心全意专注在成就某件事情上,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他怎么可能爱你?他可以和你同床,生孩子,但那不是爱,那是性欲,以及伴随着的所有不幸。而没有爱,你不可能有慈悲心。有慈悲心的时候,才有澄明,从这样的澄明中会生出技巧,沟通的技巧、行为的技巧,倾听、学习、观察等艺术的技巧。
认识自己与时间无关,我可以在此时此刻认识自己。如果我说,“我打算明天再了解自己”,我就将混乱和痛苦带了进来,我的行为就是破坏性的。当我说,我“打算”了解时,就把时间元素带了进来,并已经被困于混乱和破坏的汹涌波涛中。了解就在现在,不是在明天。明天是为懒惰、呆滞的头脑而准备的。
自由是一个危险的东西。自由是从内在和外在的痛苦,困惑中彻底解脱出来。对于观念的结构和基于这些观念的行动的彻底否定,才是自由。它不是个人极度自私的表现。对此的否定,真实的而非语言上的,才是自由。独立而不孤立就是理智。理智意味着健康,完整和神圣。在这种状态里没有失衡。这就是自由。
允许生命自由地流动而不留下任何残渣,即为真正的觉察。人的心智如同一个筛子,它总是保存某些东西而漏掉其他的东西。它所保存的东西就是自己的欲望。欲望不论多么深切、博大与神圣,其实都是琐碎渺小的,因为欲望还是心智的产物。不保留,不抑制,不选择,让生命自由地流动,这就是彻底的觉察。
你能没有欲望地生活吗?或者换个说法,在没有欲望介入的情况下,感觉能否极为活跃?有两种感觉上的活动,心理上的和生理上的。身体寻求温暖、食物、性,还有身体上的疼痛,等等。这些感觉是自然的,但是当他们进入心理的领域,麻烦就来了。那里是我们困惑的地方。
你的心是否能脱离习惯,并且不再制造习惯?如果你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你会发现你做得到。你一旦更新自己的心念,不再制造新的模式与习惯,不再落入模仿的窠臼时,你的心就会保持清新、年轻与天真,如此它才能拥有无穷的理解
我们有可能停止时间感吗?我们能不能彻底活在现在,不让思想产生“明天”的念头?因为时间就是悲伤,它象征着昨天或几千个昨天以前所失去的爱人或朋友,那记忆存在于脑海,时时勾起快感及伤痛。你不断地回顾、期盼、希望、懊恼,思想在这重复再三的过程里,不但延续了时间,也引发了痛苦。
需求产生于二元对立,“我不快乐,但是我必须快乐”。这种“我必须快乐”的需求就是不快乐。当一个人勉力行善时,在那种善行中已经影射出它的反面,也就是邪恶了。任何的肯定之中,同时也包含了它的反面,所以当你努力克服某件事情时,反而是在助长它的威力。
长久相处在一起的伴侣,彼此间必定存有很深的印象,因此阻碍了关系的发展。我们必须对真实的人际关系有所认识,才能同心协力,这种合作是无法通过形象、象征和观念上的意识而达成的。也只有当我们了解了真实的关系以后,爱才可能产生。如果我们老是凭着旧有的印象相待,爱就被舍弃了。
我们并不爱这个地球,我们只想利用它。如果我们爱这个地球,自然就会节俭度日。我们已经失去了内心的温柔和敏感,只有恢复这些品性,我们才能了解什么是关系。
如果你已经有既定意见、已经有成见、已经有结论,你就无法理解。所以你要有良好的心——敏锐、明白、精确、健康。你不需要有信仰的心、服从权威的心。正确的教育就是帮助你寻找自己真正全心全意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事情并不重要,可是一定是你把心放在上面的事情。这样,你做起事情就会很有效率。
我们永远喜欢拿“实际的我”和“应该的我”互相比较,这个“应该”是我自己投射出来的标准。一有比较之心,就有了矛盾,不只是与某人某事相比,还有与昨日的自己比较高下。不论你内心深藏的是悲伤、丑陋、残忍、恐惧、焦虑、孤独等等,只要你能观察它,毫不分心,与它安然共处,矛盾与冲突就会停止。
当你年轻时不要被限制,不要被父母、社会的恐惧所挟持,那么在你的心中,才会有永不停息的追求真理的活动。只有寻找真理和神的人,才能创造新的文明、新的文化;那不是服从的或只在旧环境的牢笼中反叛的人所能做到的。
你必须具备自由的心智,才能观察自己的心和整个生命的活动,你的心必须中立于所有的赞成与不赞成以及所有的论点之外,只是纯然想要了解真相。这实在是很难做到的事,因为我们大多数的人都不懂得如何去看、去听自己的生命,就如同我们不懂得欣赏小河的美,也不懂得聆听树间习习的薰风一样。
智慧跟思想毫无关系。你可能非常聪明,能言善辩,博学多闻。你可能历经沧桑,遍游世界,研究、探寻、检视,积累了大量知识,但那一切都跟智慧毫无关系。只有头脑、心灵和身体真正和谐时,智慧才存在。
当你年轻时,生活在一个没有恐惧的环境里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的人在年纪渐长时,都变得有所恐惧。我们对生活恐惧,怕失去工作,怕传统,怕邻居,怕丈夫或妻子的批评,怕死亡。大半的人都有不同形式的恐惧;一旦有了恐惧,便失去了智慧。
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