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怀旧
![]() |
2012/3/28,5:23,周三,天还没亮,估计晴天,室温15度,湿度72
昨天傍晚骑车去买水果,刚出小区大门,就被右边小河畔一片紫色的二月兰吸引,一大片的紫色小花,在夕阳下,河水波光陪衬下,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赶紧掉头回家取相机,要留住这份感动和欣喜。
随着最近天气转暖,这片坡地钻出许多嫩绿,我还以为是小草。一周前有几株挂着紫色的小花,稀稀拉拉的,那么不起眼,这几天气温急升,突然一起蜂拥出现,争相开放,让你刮目相看。
穿过绰墩山村,经过树龄约6-700年的古银杏树,就是横卧在村口的湖滨路。往南骑行,穿过马鞍山路,从下面穿过京沪高铁和沪宁高铁,就是渭塘河沿岸。渭塘河穿过正仪镇,连接阳澄湖和娄江。河东便是正仪老街。
正仪镇位于江苏省昆山市西郊,阳澄湖东南岸,是昆山三宝之一并蒂莲的故乡和昆曲的发源地之一,又是江南鱼米之乡。据考古证实,正仪是一座具有6000多年文明史的古镇。
正仪古镇,人杰地灵,历来文化气息浓厚,书法名家辈出。正仪明清两代,就出过擅长书法的举人40 多名。20世纪30年代,又出了钱大钧和李肖白两位著名书法家。正仪镇民间书法扎实,底蕴深厚,尤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引起多方关注。1996年 8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书法艺术之乡"。
正仪特产除了青团子,还就是并蒂莲,人称“元末古莲”。据“县志”记载:元末昆山名士诗人顾阿瑛于昆山正仪东亭村兴建“玉山佳处”园林,有亭、台、楼、阁数十处,在池中种植并蒂莲。 正仪“玉山佳处”园林历600余年之沧桑,后荒芜凋敝,但并蒂莲却被留传下来。
民国23年(1934年)冬,时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叶恭绰偶得一方古砚,背后刻有“并蒂莲”诗,又注明莲出自正仪东亭,叶当即来昆山访莲怀旧小河边。1935年叶氏曾发起成立“顾园遗址保存委员会”,整治园林,将东亭荷池重新修葺,池旁建大方亭一座,名君子亭,据叶恭绰氏考证该并蒂莲“决为天竺种无疑”。时值盛夏赏荷季节,游人络绎不绝,竟使当时的京沪快车破例停靠正仪小站,以便赏荷游客,一时东亭荷池名声大噪。 1963年苏州拙政园亦曾从昆山正仪顾园引种40多斤千叶莲花(即并蒂莲)于远香堂北侧及香洲前水池中,当年即开花,吸引了许多旅游者。
限于篇幅,今天随文上传渭塘河沿岸的传统江南水乡的浮光掠影。正仪镇尽管没有周庄等古镇出名,但却是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没有过度开发,也不用购票,自然也有比较杂乱之处,不够完美,而这就是真实。她的美,孕育在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而我也喜欢骑车到小镇买农家菜园的蔬菜,野生鲫鱼,昂刺鱼,河虾,螺蛳。随性买两只青团子趁热吃就更感清香。这一切在大都市都不大可能具有的。
PS:部分文字取自网络改编。正仪古街照片,我以前已经上传,东亭并蒂莲,应该在荷花开放的时节拍摄。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