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瓦(三)
也许是昨晚第一次试做的南瓜芝士蛋糕过于完美,也许是它跟粉红酒搭配出了甜点的“高潮之所在”,也许只是想在稻城咖啡馆开业前打破宅居半月的生物钟,or maybe I just miss him,总之是hitch-hike到了日瓦,赶在稻城变天前。
一到日瓦真是换了番天地,热得冒汗。沿途的桃花开了,冬小麦发出了绿油油的苗。Are you telling me,maybe from now on, we can have summer again?That is a real gift!
关于窗户的颜色,是我们整个浩大装修工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要涂成现在流行的猪肝色哟,你看、新修的房子都是这样的!不然的话,县上要求统一颜色,会让你们重新涂的。房东连吓唬带劝告。
难道我们兴致勃勃的开始,便要向“流行”妥协?
像碉堡一样的藏房,木石结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长期磨合的结果。“建筑的本身不是目的,建筑的目的是获得建筑所形成的‘空间’。”百度词条会这样告诉你。空间,那是生活于城市里的人证明自己在与这个城市发生关系的一个重要法码;因此,才会随着城市天平的越来越向物质倾斜,法码几乎变得了拴在人脖子上的秤砣。但在青藏高原,人们先得保障自己生存于自然,抵挡酷寒、和贫瘠。
建筑材料取于当地,用条石与泥土做外墙,木头构架;都是可以再利用的资源,因此藏族人孜孜不倦于重复建房。一楼作仓库或牛马圈,二楼居住,楼顶可以晒粮食。基于这种普遍的结构,翻新、扩建。星星点点的碉堡,与广袤的高原,相得益彰。
但是,不断翻新的过程,也是不断引入新材料的过程。新的藏房,窗户开得更大,铝合金材料替代了先前的木头;屋顶用彩钢瓦做成坡度、这样便一劳永逸地省去了逐年添土——众人排成一行夯实屋顶本是很多歌舞节目的素材——这不得不说是科技发展的遗憾。较之气场强大的古老藏房,新藏房确实实用了许多。
这也是我们在装修时所面临的尴尬。到底是沿袭传统,提炼出藏族元素,将之放大;还是采用新材料以预防原始材料的弊病?举例来说,石墙木窗户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但木头经年会变形,漏风、挡不住尘埃。而铝合金或塑钢就能起到密封的效果,这是对付恶劣天气的基本手段;但其质地、完全与石材不搭。视觉上的total Disaster!还有,木头做的支撑骨架,这会让公共区域,比如大厅、或是咖啡馆,一眼所及都是柱子。这同样会在视觉上引起混乱。
“传统不是意味着‘过去的东西’,而是建立在人类长期历史基础上的本质的美之客观表现。所以,我们必须要继承这种本质的美。”希望能够借着柳宗悦的《民艺四十年》所说,为我们指引,或是为我们开解。那种“本质”的东西,但愿我们能够理解。
一到日瓦真是换了番天地,热得冒汗。沿途的桃花开了,冬小麦发出了绿油油的苗。Are you telling me,maybe from now on, we can have summer again?That is a real gift!
![]() |
路过贡岭寺 |
关于窗户的颜色,是我们整个浩大装修工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要涂成现在流行的猪肝色哟,你看、新修的房子都是这样的!不然的话,县上要求统一颜色,会让你们重新涂的。房东连吓唬带劝告。
难道我们兴致勃勃的开始,便要向“流行”妥协?
像碉堡一样的藏房,木石结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长期磨合的结果。“建筑的本身不是目的,建筑的目的是获得建筑所形成的‘空间’。”百度词条会这样告诉你。空间,那是生活于城市里的人证明自己在与这个城市发生关系的一个重要法码;因此,才会随着城市天平的越来越向物质倾斜,法码几乎变得了拴在人脖子上的秤砣。但在青藏高原,人们先得保障自己生存于自然,抵挡酷寒、和贫瘠。
建筑材料取于当地,用条石与泥土做外墙,木头构架;都是可以再利用的资源,因此藏族人孜孜不倦于重复建房。一楼作仓库或牛马圈,二楼居住,楼顶可以晒粮食。基于这种普遍的结构,翻新、扩建。星星点点的碉堡,与广袤的高原,相得益彰。
![]() |
典型的老藏房 |
但是,不断翻新的过程,也是不断引入新材料的过程。新的藏房,窗户开得更大,铝合金材料替代了先前的木头;屋顶用彩钢瓦做成坡度、这样便一劳永逸地省去了逐年添土——众人排成一行夯实屋顶本是很多歌舞节目的素材——这不得不说是科技发展的遗憾。较之气场强大的古老藏房,新藏房确实实用了许多。
这也是我们在装修时所面临的尴尬。到底是沿袭传统,提炼出藏族元素,将之放大;还是采用新材料以预防原始材料的弊病?举例来说,石墙木窗户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但木头经年会变形,漏风、挡不住尘埃。而铝合金或塑钢就能起到密封的效果,这是对付恶劣天气的基本手段;但其质地、完全与石材不搭。视觉上的total Disaster!还有,木头做的支撑骨架,这会让公共区域,比如大厅、或是咖啡馆,一眼所及都是柱子。这同样会在视觉上引起混乱。
“传统不是意味着‘过去的东西’,而是建立在人类长期历史基础上的本质的美之客观表现。所以,我们必须要继承这种本质的美。”希望能够借着柳宗悦的《民艺四十年》所说,为我们指引,或是为我们开解。那种“本质”的东西,但愿我们能够理解。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