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春天
一直想去南京,尤其是趁春风沉醉的时节。结果当地的朋友说,别跟我谈文艺,南京就是市井。后来所见的确如她所说,旺盛,鼎沸,五味杂陈。汽车歪歪斜斜地开过,吹出一片尘土,偶尔在主路的旁边大厦的底下,露出小镇的怯意。茂密的梧桐树在春天里留着光头,不生绿叶,但树枝奋力张开、连结,像一副木色的骨架笼罩着血肉之躯。阳光和微风钻着空子,一点一点叫醒桃花、樱花,随时随地地冒出头来。另一位朋友说,这就是南方城市的温柔。
原本印象里的南京并不是太明媚,文艺的荼毒,历史的债务,一笔灰一笔黑,争先恐后地涂抹颜色,乌云一般不容易化开。但真正去那里闻了闻,压抑,倒不似柏林那样扑面呛鼻。到处有火热的工地,废墟被清理,断壁残垣整肃一新,博物馆多且庄严,过于庄严,未能提供超越事实的情感,历史仅止于知识,而不是记忆。倒是走了走那道明朝砌起的城墙,砖瓦青苔都几经浸泡,人在上面走着,绕玄武湖一段,一条长而单调的路,仿佛掉入了天朝不醒的遗梦。后来遭遇一场暴雨,风雨之势来得凶急,对人十分无情。殊不知在战时,晴空万里才是对南京的诅咒,会招来日本人的飞机和炸弹,反倒是阴霾雨雪等一切糟糕的天气,此地才会得到片刻的安宁。
人的命,就是城的命。历史随时大喊一声,跳上台去,有时荒诞有时暴戾,甚少温柔。游人看在眼里,但不能越权,不能要求眼前的城市保持古旧、阴郁或者任何一种符合想象的面目。从哪儿来,回哪儿去,谁又敢说自己至死不渝。余晖的时刻,来到火车站,即将离开的人和箱子在光洁的站台上留下倒影,铁轨旁是别人的家,天幕上挂着的是不属于南京的落日。刚好看到帕慕克写:不该再把城市看作一幅画,或者一幅风景。
原本印象里的南京并不是太明媚,文艺的荼毒,历史的债务,一笔灰一笔黑,争先恐后地涂抹颜色,乌云一般不容易化开。但真正去那里闻了闻,压抑,倒不似柏林那样扑面呛鼻。到处有火热的工地,废墟被清理,断壁残垣整肃一新,博物馆多且庄严,过于庄严,未能提供超越事实的情感,历史仅止于知识,而不是记忆。倒是走了走那道明朝砌起的城墙,砖瓦青苔都几经浸泡,人在上面走着,绕玄武湖一段,一条长而单调的路,仿佛掉入了天朝不醒的遗梦。后来遭遇一场暴雨,风雨之势来得凶急,对人十分无情。殊不知在战时,晴空万里才是对南京的诅咒,会招来日本人的飞机和炸弹,反倒是阴霾雨雪等一切糟糕的天气,此地才会得到片刻的安宁。
人的命,就是城的命。历史随时大喊一声,跳上台去,有时荒诞有时暴戾,甚少温柔。游人看在眼里,但不能越权,不能要求眼前的城市保持古旧、阴郁或者任何一种符合想象的面目。从哪儿来,回哪儿去,谁又敢说自己至死不渝。余晖的时刻,来到火车站,即将离开的人和箱子在光洁的站台上留下倒影,铁轨旁是别人的家,天幕上挂着的是不属于南京的落日。刚好看到帕慕克写:不该再把城市看作一幅画,或者一幅风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