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何求和狮子山下
一生何求
从成都来的火车“和谐铁路之声”放陈百强的《一生何求》,我跟着唱,旁若无人。
一生何求,常判决放弃与拥有,耗尽我这一生,触不到已跑开。
林燕妮《偶像画廊》里说一曲《今宵多珍重》唯有他唱得出优雅高贵。他妖冶,罗文是“大妖”,他是“小妖”。他忧郁,死于过量服用药物,昏迷十七个月不治。他单纯敏感不善经营,后起之秀威胁了他的地位他只得借酒消愁。
《一生何求》大概是他最深入人心的作品,配上《义不容情》的恩怨纠葛,港剧黄金时代成就一代人童年渴望。前奏那段温婉,毛黄黄的晨曦逐渐亮起,清醇声音唱出了苍凉,正如翩翩少年眉宇之间的老成愁绪,看着便惹人怜爱。
他去世时我才七岁,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音像店时代,我逛来逛去看他的VCD,全部是怀念的字眼,“莫非他死了?”娱乐信息各人前世今生还未有网络提供信息的时候,我在东门一个书摊的旧杂志里看到陈百强的死亡前后,还知道他英文名叫丹尼(Danny)。初中在某书店买了张“宝丽金金曲”磁带,有他的《一生何求》。后来知道是盗版,陈百强后来签了华纳,和PolyGram有毛关系?!
大学时买了第一张正版的DVD,《秋天的通话》,看周润发和钟楚红。里面有陈百强,惊鸿一瞥的富家子弟。知道他死了,看这片子,也知道他那时候没死,但好像冥冥有谶语魔咒一般,命不长久的光影,虽然事后诸葛亮。这感觉好奇怪,一点不像后来张国荣梅艳芳去世后看他们的电影,陈百强陌生久远,那个时候他没有走进我,尽管作品有影响。这算更纯净更安宁的交流,我只欣赏他歌声。
后来知道他和张国荣种种。陈像个孩子,需要人安慰保护,孩子就有孩子气,不可能做到八面玲珑,于是他也因为孩子气而让人厌烦。一个孩子死去和一个老人死去,哪个令人动容?生命等值,但只在于一层精密计算后的折中公平,感情不会平等,亦难以计算。他死了,自己也松口气吧。
我错过了他的人生,没有错过他的歌曲。
狮子山下
MP3里换歌,偶然听到罗文的《狮子山下》,慨然七十年代才是港乐本土最有力量的时期,辉黄未定型,一切奋发向上,听惯八九十年代,再听七十年代,更值得细细品味久久思量。
人生中有欢喜,难免亦常有泪。我哋大家在狮子山下相遇上,是欢笑多于唏嘘。
《狮子山下》系列剧集描摹了香港七十年代经济腾飞下的众生之相,有别于TVB的戏剧狗血,香港电台的这部类似于纪录片的剧集客观冷静,传递香港信念和精神。
七十年代的罗文声音清晰锐利情绪有感染力,一曲《狮子山下》激昂澎湃,整个七十年代明亮朝气的风格,哀伤都是光明正大,前进途中遇到的小小挫折,放松心情休息一下,恢复体力择日启程。罗文早期就是这么锋芒毕露,仗嗓音独一无二淋漓尽致的霸气无敌。九十年代后再唱这首歌时,全无烟火气,温婉亲切,有种阅尽繁华后的平淡,也或许是疲累厌倦。
《狮子山下》并非我常听的歌,罗文有许多好歌,《永不遗憾》、《尘缘》、《骊歌》。但每次听《狮子山下》,有种圣洁而受洗的感觉,眼前是菲林镜头下模糊又色彩鲜艳的香港外景。第一次听《狮子山下》罗文去世后,我买了他的正版专辑,磁带,EMI的,收录了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的歌。专辑封面是他恬然而笑的阳光面容,天堂气息。他病重时,我时刻买报纸关注,“形销骨立”,报纸用了这四个字。家里还用电话线上网时,我搜索他新闻。后来齐鲁晚报刊登他去世信息,有专版。
他有一张绝版专辑《再回首 心债》,收录《莲花争霸》原声,至今没有找到。
如今网络无所不能,有些东西还是找不到了。
从成都来的火车“和谐铁路之声”放陈百强的《一生何求》,我跟着唱,旁若无人。
一生何求,常判决放弃与拥有,耗尽我这一生,触不到已跑开。
林燕妮《偶像画廊》里说一曲《今宵多珍重》唯有他唱得出优雅高贵。他妖冶,罗文是“大妖”,他是“小妖”。他忧郁,死于过量服用药物,昏迷十七个月不治。他单纯敏感不善经营,后起之秀威胁了他的地位他只得借酒消愁。
《一生何求》大概是他最深入人心的作品,配上《义不容情》的恩怨纠葛,港剧黄金时代成就一代人童年渴望。前奏那段温婉,毛黄黄的晨曦逐渐亮起,清醇声音唱出了苍凉,正如翩翩少年眉宇之间的老成愁绪,看着便惹人怜爱。
他去世时我才七岁,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音像店时代,我逛来逛去看他的VCD,全部是怀念的字眼,“莫非他死了?”娱乐信息各人前世今生还未有网络提供信息的时候,我在东门一个书摊的旧杂志里看到陈百强的死亡前后,还知道他英文名叫丹尼(Danny)。初中在某书店买了张“宝丽金金曲”磁带,有他的《一生何求》。后来知道是盗版,陈百强后来签了华纳,和PolyGram有毛关系?!
大学时买了第一张正版的DVD,《秋天的通话》,看周润发和钟楚红。里面有陈百强,惊鸿一瞥的富家子弟。知道他死了,看这片子,也知道他那时候没死,但好像冥冥有谶语魔咒一般,命不长久的光影,虽然事后诸葛亮。这感觉好奇怪,一点不像后来张国荣梅艳芳去世后看他们的电影,陈百强陌生久远,那个时候他没有走进我,尽管作品有影响。这算更纯净更安宁的交流,我只欣赏他歌声。
后来知道他和张国荣种种。陈像个孩子,需要人安慰保护,孩子就有孩子气,不可能做到八面玲珑,于是他也因为孩子气而让人厌烦。一个孩子死去和一个老人死去,哪个令人动容?生命等值,但只在于一层精密计算后的折中公平,感情不会平等,亦难以计算。他死了,自己也松口气吧。
我错过了他的人生,没有错过他的歌曲。
狮子山下
MP3里换歌,偶然听到罗文的《狮子山下》,慨然七十年代才是港乐本土最有力量的时期,辉黄未定型,一切奋发向上,听惯八九十年代,再听七十年代,更值得细细品味久久思量。
人生中有欢喜,难免亦常有泪。我哋大家在狮子山下相遇上,是欢笑多于唏嘘。
《狮子山下》系列剧集描摹了香港七十年代经济腾飞下的众生之相,有别于TVB的戏剧狗血,香港电台的这部类似于纪录片的剧集客观冷静,传递香港信念和精神。
七十年代的罗文声音清晰锐利情绪有感染力,一曲《狮子山下》激昂澎湃,整个七十年代明亮朝气的风格,哀伤都是光明正大,前进途中遇到的小小挫折,放松心情休息一下,恢复体力择日启程。罗文早期就是这么锋芒毕露,仗嗓音独一无二淋漓尽致的霸气无敌。九十年代后再唱这首歌时,全无烟火气,温婉亲切,有种阅尽繁华后的平淡,也或许是疲累厌倦。
《狮子山下》并非我常听的歌,罗文有许多好歌,《永不遗憾》、《尘缘》、《骊歌》。但每次听《狮子山下》,有种圣洁而受洗的感觉,眼前是菲林镜头下模糊又色彩鲜艳的香港外景。第一次听《狮子山下》罗文去世后,我买了他的正版专辑,磁带,EMI的,收录了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的歌。专辑封面是他恬然而笑的阳光面容,天堂气息。他病重时,我时刻买报纸关注,“形销骨立”,报纸用了这四个字。家里还用电话线上网时,我搜索他新闻。后来齐鲁晚报刊登他去世信息,有专版。
他有一张绝版专辑《再回首 心债》,收录《莲花争霸》原声,至今没有找到。
如今网络无所不能,有些东西还是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