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杀妻自杀的真相
女演员白静被杀事件已过去多日,虽然法律部门至今尚未对此案给出权威公开的调查结果。但一直以来,媒体,尤其网络媒体上的各种相关消息和报道却是甚嚣尘上,完全主导者了大众的视觉神经。
一种普遍流行的说法是,白静丈夫周成海杀死白静,随后自杀。至于这么做的原因是,白静伙同外人骗其夫家产,然后要挟离婚,周成海被逼无奈决定玉石俱焚。
这一说法始作俑者为自称周成海朋友的某影视剧制作公司老总巨春雷,巨也是最早在网上爆料此事件的人。绝大多数人得知并关注此事都是源于他的爆料。
那么巨的这种说法其可信度有多高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分析当天下午的命案发生情形是否有如巨所说。
本案现场为周成海所购予白静母亲居住的公寓——据说产权在白静名下——事发当时现场只周成海与白静二人——未见提及白母,可能不在现场——没有其他目击证人。据报道,事发当时曾有邻居听见二人激烈争吵。随后命案发生。依以上数项,大致推断,周成海寻上门去,两人因言语不合发生争吵打斗,周成海以一身强力壮男子手刃弱女子,随后畏罪自杀的结论,似乎也属合乎情理。
似乎警方公布的消息也对此说法予以了确认。
然后,巨春雷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俨然经典情杀案件的桥段:老夫少妻、红杏出墙、协谋骗财,最狗血的段落是说那年轻情夫引诱周成海去风月场所,伺机拍下照片,随后白静即以周不忠的理由向法院提出离婚并要求分割其名下一套房产,而周母因受此刺激含恨离世,于是周成海终于被逼到墙角。据说其自杀前还曾打电话给人说“白静太狠了,我没有退路了”云云。
这些说辞言之凿凿,逻辑上非常符合杀妻案的发展脉络,加以贴上“女戏子”、“官二代”之类敏感标签,确是很能煽动网民情绪,引发近乎一边倒的声讨白静的声浪。
周白二人既已双双殒命,则此中是非曲直,其真相也许将永远石沉大海。依巨所言,他只是周成海一个朋友的朋友,周家的事与他半毛钱关系没有,而他所以出来发话,只是想还周一个公道……只是,以周成海年近五旬,较白静年长二十岁,且在商海沉浮多年,竟会如此老实,而被白静玩弄于股掌之上?若非精明过人,他又如何能置下偌大家产,又岂能轻易为一小女孩所骗?此其一。
据说周成海身家十几亿,而被白静所骗不过近千万,并未伤筋动骨,怎能说已被逼至绝境?巨称周成海极其宠爱白静,为她出资投拍数部影视作品助其走红。试想很多女艺人一经嫁入豪门,往往是息影绝迹,过起相夫教子的主妇生活。而白静不仅不必放弃事业,还能得丈夫倾囊相助,如此好事,若说当初白嫁周原是为贪慕财富,那如今又何苦为那不足千万而弃坐拥十数亿身家且极愿在自己身上花费的丈夫呢?此其二。
据说此案发生当时,唯有周成海哥哥接到其弟打来的电话,是唯一真正的知情人,我们很奇怪,何以不是此人站出来说明情况,却是巨春雷这样一个不在现场、与周家并不相熟的“朋友的朋友”, 不熟悉个中情况,依据各种道听途说,出来揭露什么“真相”,表达什么“义愤”?此其三。
周成海有十几亿身家,而白静据说每年也有几百万的进项。周家有亲属,白静有母亲,双方在这家庭财产分割方面存在利益分歧,而财产分割的依据又必然涉及对于过错方的认定。周成海既对白静行凶,在法律上就属于过错方。但如果白静有欺诈不忠之类行为在先,则对于周家人分割财产这块会比较利好。
基于此,如果将白静说成狐狸精,说成工于心计心狠手辣的角色之类,在公众舆论上将其置于不利地位,从而为周成海的杀妻行为漂白,让周由加害者摇身成为受害者,而白静则成为了道义上的过错方。这不失为绝地反击的好办法。
由于周白二人皆以作古,司法机关调查取证相当困难(可能也会比较疏漏),在此际真相混淆难辨的情况下,释放这种说法出来,即便不能全然被法庭采信,起码有可能占得先机,博取舆论同情,让己方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上。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何以周家大哥不会出面来指证弟媳的恶行——他要避嫌——却是巨这个似乎和周家没关系的路人,“基于义愤”地出来。这种说辞,终究须是个外人来讲,才好显得公道。
我们无从推测巨究竟从这桩事件中能获得周家多少好处。可惜的是,周家人这步棋算得虽好,可巨春雷这位代言人的言语之中却是颇多漏洞,让人疑窦重重。可能是自觉到说辞里有问题,巨在此后陆续推出的言论开始修正之前的说法,同时,更多声称知悉内幕的人物接连跳出来帮着巨指责白静。
他们的说辞可概括为:一、说周成海其实没那么多钱,总共不过千把万,外加房产,且目前并无其它外财,投资股票又亏损(意思白静已将其兜底掏空了。这与此前称周是十几亿富豪的说法大相径庭)
二、不断为周成海涂脂抹粉,说他出身贫寒,靠吃苦奋斗致富;同时,说周虽然年纪老大,其实还是个“痴情大男孩”,对白静言听计从。言下之意,周成海是感情白痴,极易被所爱之人欺骗(以此博人同情,同时也为之前周被骗的说法圆场)。
三、因为之前有相当多白静的支持者释放有关白为人性格好之类相反证词,巨等人开始改口,认为白静可能也是被骗或被其情人迷惑才会想害和想离开周成海云云(这可以比较好的弥合双方证言形成的在公众心中分裂的白静形象,从而使己方说法具备说服力)。
……
尽管所谓的内情已被暴露得越来越丰满,然而巨及那班忽然冒出来的所谓周家友人间如对口供般缝制出的言辞,只是欲盖弥彰,只能起到让人对背后真相更增疑惑的作用。
一种普遍流行的说法是,白静丈夫周成海杀死白静,随后自杀。至于这么做的原因是,白静伙同外人骗其夫家产,然后要挟离婚,周成海被逼无奈决定玉石俱焚。
这一说法始作俑者为自称周成海朋友的某影视剧制作公司老总巨春雷,巨也是最早在网上爆料此事件的人。绝大多数人得知并关注此事都是源于他的爆料。
那么巨的这种说法其可信度有多高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分析当天下午的命案发生情形是否有如巨所说。
本案现场为周成海所购予白静母亲居住的公寓——据说产权在白静名下——事发当时现场只周成海与白静二人——未见提及白母,可能不在现场——没有其他目击证人。据报道,事发当时曾有邻居听见二人激烈争吵。随后命案发生。依以上数项,大致推断,周成海寻上门去,两人因言语不合发生争吵打斗,周成海以一身强力壮男子手刃弱女子,随后畏罪自杀的结论,似乎也属合乎情理。
似乎警方公布的消息也对此说法予以了确认。
然后,巨春雷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俨然经典情杀案件的桥段:老夫少妻、红杏出墙、协谋骗财,最狗血的段落是说那年轻情夫引诱周成海去风月场所,伺机拍下照片,随后白静即以周不忠的理由向法院提出离婚并要求分割其名下一套房产,而周母因受此刺激含恨离世,于是周成海终于被逼到墙角。据说其自杀前还曾打电话给人说“白静太狠了,我没有退路了”云云。
这些说辞言之凿凿,逻辑上非常符合杀妻案的发展脉络,加以贴上“女戏子”、“官二代”之类敏感标签,确是很能煽动网民情绪,引发近乎一边倒的声讨白静的声浪。
周白二人既已双双殒命,则此中是非曲直,其真相也许将永远石沉大海。依巨所言,他只是周成海一个朋友的朋友,周家的事与他半毛钱关系没有,而他所以出来发话,只是想还周一个公道……只是,以周成海年近五旬,较白静年长二十岁,且在商海沉浮多年,竟会如此老实,而被白静玩弄于股掌之上?若非精明过人,他又如何能置下偌大家产,又岂能轻易为一小女孩所骗?此其一。
据说周成海身家十几亿,而被白静所骗不过近千万,并未伤筋动骨,怎能说已被逼至绝境?巨称周成海极其宠爱白静,为她出资投拍数部影视作品助其走红。试想很多女艺人一经嫁入豪门,往往是息影绝迹,过起相夫教子的主妇生活。而白静不仅不必放弃事业,还能得丈夫倾囊相助,如此好事,若说当初白嫁周原是为贪慕财富,那如今又何苦为那不足千万而弃坐拥十数亿身家且极愿在自己身上花费的丈夫呢?此其二。
据说此案发生当时,唯有周成海哥哥接到其弟打来的电话,是唯一真正的知情人,我们很奇怪,何以不是此人站出来说明情况,却是巨春雷这样一个不在现场、与周家并不相熟的“朋友的朋友”, 不熟悉个中情况,依据各种道听途说,出来揭露什么“真相”,表达什么“义愤”?此其三。
周成海有十几亿身家,而白静据说每年也有几百万的进项。周家有亲属,白静有母亲,双方在这家庭财产分割方面存在利益分歧,而财产分割的依据又必然涉及对于过错方的认定。周成海既对白静行凶,在法律上就属于过错方。但如果白静有欺诈不忠之类行为在先,则对于周家人分割财产这块会比较利好。
基于此,如果将白静说成狐狸精,说成工于心计心狠手辣的角色之类,在公众舆论上将其置于不利地位,从而为周成海的杀妻行为漂白,让周由加害者摇身成为受害者,而白静则成为了道义上的过错方。这不失为绝地反击的好办法。
由于周白二人皆以作古,司法机关调查取证相当困难(可能也会比较疏漏),在此际真相混淆难辨的情况下,释放这种说法出来,即便不能全然被法庭采信,起码有可能占得先机,博取舆论同情,让己方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上。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何以周家大哥不会出面来指证弟媳的恶行——他要避嫌——却是巨这个似乎和周家没关系的路人,“基于义愤”地出来。这种说辞,终究须是个外人来讲,才好显得公道。
我们无从推测巨究竟从这桩事件中能获得周家多少好处。可惜的是,周家人这步棋算得虽好,可巨春雷这位代言人的言语之中却是颇多漏洞,让人疑窦重重。可能是自觉到说辞里有问题,巨在此后陆续推出的言论开始修正之前的说法,同时,更多声称知悉内幕的人物接连跳出来帮着巨指责白静。
他们的说辞可概括为:一、说周成海其实没那么多钱,总共不过千把万,外加房产,且目前并无其它外财,投资股票又亏损(意思白静已将其兜底掏空了。这与此前称周是十几亿富豪的说法大相径庭)
二、不断为周成海涂脂抹粉,说他出身贫寒,靠吃苦奋斗致富;同时,说周虽然年纪老大,其实还是个“痴情大男孩”,对白静言听计从。言下之意,周成海是感情白痴,极易被所爱之人欺骗(以此博人同情,同时也为之前周被骗的说法圆场)。
三、因为之前有相当多白静的支持者释放有关白为人性格好之类相反证词,巨等人开始改口,认为白静可能也是被骗或被其情人迷惑才会想害和想离开周成海云云(这可以比较好的弥合双方证言形成的在公众心中分裂的白静形象,从而使己方说法具备说服力)。
……
尽管所谓的内情已被暴露得越来越丰满,然而巨及那班忽然冒出来的所谓周家友人间如对口供般缝制出的言辞,只是欲盖弥彰,只能起到让人对背后真相更增疑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