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锣烧小记一篇
两天前,大姨妈和二表妹在给外婆买铜锣烧的问题上起了点小争执。
同行的老妈和我作证,姨妈把车停在甜品店门口时确实对表妹说了句:“去给你外婆买两块铜锣烧,她最爱吃。”而表妹再回到车里,也确实是如数地买来了两块铜锣烧,外加一块她自觉外婆同样爱吃的方形小蛋糕。只比表妹大了一岁的我也并不觉有何不妥。
只是姨妈当场就劈头盖脸地数落了表妹一顿:
“叫你买两块,还真的只买了两块!回头会让人以为是你人小气。想着你外婆喜欢就该多买些……”
回家后,老妈继续念叨着这件事,说她觉得二表妹这孩子实在木拙了些丝毫不知变通,若换作有主见的大表姐或是机灵的小表妹,肯定无须多交待。我告诉老妈,这个恐怕无关性格,只是我们这一代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度确实太低。校宿时例子忒多。
在西门口买个玉米当午餐,凭那大叔指着秤杆说价,我们全然不知轻重;
天气好了大家都晒一整天的棉被,殊不知午时前后晒上三两个钟即可,晒久了对棉絮有害无益;
冬天在寝室里打火锅,买了菜肉回来几个人就在洗衣台边上犯愁:怎么个切洗法?
而我们的“绝对价值”和上一辈人的那种“相对价值”也相去甚远;比如在外边修个电水壶,我们觉得不就是10块钱,她们可能会认为“就那么点功夫还要10块钱”。
不只是常识问题,还有些人情的事我们也未必懂得。
姨妈兴许想着东西买多了一下子吃不完可以和邻里分着吃,再者还可以冷藏了以备待客之用;只是表妹和我这年龄层的鲜有人考虑得如此周到。
倒不是把它弄丢了,只是它从来没被有意识地培养过,所以相看两不熟。
同行的老妈和我作证,姨妈把车停在甜品店门口时确实对表妹说了句:“去给你外婆买两块铜锣烧,她最爱吃。”而表妹再回到车里,也确实是如数地买来了两块铜锣烧,外加一块她自觉外婆同样爱吃的方形小蛋糕。只比表妹大了一岁的我也并不觉有何不妥。
只是姨妈当场就劈头盖脸地数落了表妹一顿:
“叫你买两块,还真的只买了两块!回头会让人以为是你人小气。想着你外婆喜欢就该多买些……”
回家后,老妈继续念叨着这件事,说她觉得二表妹这孩子实在木拙了些丝毫不知变通,若换作有主见的大表姐或是机灵的小表妹,肯定无须多交待。我告诉老妈,这个恐怕无关性格,只是我们这一代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度确实太低。校宿时例子忒多。
在西门口买个玉米当午餐,凭那大叔指着秤杆说价,我们全然不知轻重;
天气好了大家都晒一整天的棉被,殊不知午时前后晒上三两个钟即可,晒久了对棉絮有害无益;
冬天在寝室里打火锅,买了菜肉回来几个人就在洗衣台边上犯愁:怎么个切洗法?
而我们的“绝对价值”和上一辈人的那种“相对价值”也相去甚远;比如在外边修个电水壶,我们觉得不就是10块钱,她们可能会认为“就那么点功夫还要10块钱”。
不只是常识问题,还有些人情的事我们也未必懂得。
姨妈兴许想着东西买多了一下子吃不完可以和邻里分着吃,再者还可以冷藏了以备待客之用;只是表妹和我这年龄层的鲜有人考虑得如此周到。
倒不是把它弄丢了,只是它从来没被有意识地培养过,所以相看两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