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不遇的欧洲——巴黎的魅影
拉德芳斯——歌剧院——玛德莲娜教堂——协和广场
无论以前还是现在,巴黎永远不缺诱人的魅影。
今天的游览,从迷路开始。早晨我想去塞纳河,并且知道塞纳河就在市政厅附近。但我走到市政厅的时候,错误地转了一个弯,走向了不可知的未来,遇见了巴黎崭新和古老的魅影。
当我发现自己又迷路了,身边出现了一个地铁站St-paul。这时我对巴黎地铁已经基本熟悉了,见地铁站如见救星,好吧,既然迷失了原来的目的地,就乘地铁去更明确的那一站吧——1号线的终点:拉德芳斯。
拉德芳斯可以视作巴黎的CBD。巴黎城里没有高楼,也没有现代化的写字楼,玻璃幕墙、摩天大厦几乎都集中在了从凯旋门可以遥遥望见的这里。从凯旋门望过来,最显眼的是位于正中的庞大建筑“大拱门”,众多高楼在它两旁拱卫般依次展开。
“大拱门”又被叫做“新凯旋门”,无论从体量和地标性上,都可以和凯旋门相媲美,是现代建筑向古典经典的致意。这座大楼占地5.5公顷,高达110米,整个是一个竖立的大方框,据说这个方框的尺寸和卢浮宫中央的方形广场的尺寸一致。方框的底部是宽大的台阶,台阶顶端悬挂着白色的布蓬,象征白云。
“大拱门”旁边有一个很大的购物中心,听说在巴黎只有这里是周末也营业的。品牌很多,人也很多。逛累了,在人头攒动的快餐店吃了一个派,喝了一杯茶。派里有火腿丝、鸡蛋和丰厚的奶酪,不知叫什么名字,很撑人。
然后去了巴黎歌剧院。
虽然巴黎歌剧院是一座美丽的建筑,但在集美丽建筑之大成的巴黎,歌剧院只能算二线景点。而我是坚定要去的,因为那里是《歌剧魅影》故事发生的地方。
我喜欢《歌剧魅影》,新版电影里,只有半张脸露在外面的魅影流露出迷人的邪气,抢尽风头。片中璀璨的吊灯、丝绒的包厢、深邃的暗河,除了魅影本人,其余一切在巴黎歌剧院都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在电影里常常看见的华丽画面,盛装的名媛贵妇挽着绅士们的手臂,走上光亮的大理石楼梯,在舒适私密的包厢里就坐,歌剧一开始就用羽毛扇子或者小望远镜挡住脸庞,这样的场面,曾经每天在巴黎歌剧院上演。
现在这里依然是正常使用的剧场,我到的时候,正好赶上排练,不能参观内部,我犹豫再三,还是买了9欧元的门票进去了。
歌剧院是以巴洛克为主的折衷主义风格,因为是上流社会的社交场所,所有设计都极尽华丽和舒适。歌剧院临街的外立面古老而恢宏,金光闪闪的雕塑在屋角上辉映阳光,除了惯常的古典风格石像,还有许多著名音乐家的铜塑胸像,高高在上俯视着路人。参观要绕到歌剧院后门,如果从正门进入,经过四座歌剧院奠基人的大理石塑像,就能直面大楼梯,花团锦簇的天顶画下面,两座璀璨的青铜女神大烛台守住楼梯两角。拾级而上,楼梯在顶部分成两半,优雅地向两旁延伸,通向围绕包厢的圆形走廊,每一个包厢都有单独编号,由单独的门出入。
我先去了歌剧院内部的博物馆。博物馆里展出一些文件、道具、戏服和布景模型,灯光柔和,十分宁静,只有悠扬的歌声传来。我以为是排练的声音,走近了才知道是博物馆播放给参观者看的录像,液晶屏前有几阶看台,铺着软软的丝绒垫子。播放的是两段歌剧选段,其中之一是《曼侬》。看完视频,参观戏服,看到一袭红衣,正是刚才曼侬的裙子。
歌剧院里还有一个百年历史的图书馆,不大,上下两层密密地排列着书籍和文件,让我想起《卖花女》里面教授的书房,要拿上层的书得踩梯子上去,上层书架前有窄窄的通道,那是我对书房的最高想象。
歌剧院里开放的部分不算大,来回逛荡,看见一个穿白风衣的外国帅哥懒坐在大楼梯上欣赏壁画。中国男人就穿不了白风衣,以及白色的西服、大衣、裤子或皮鞋,除了演员或极少数气质超卓的人。不少男人却爱穿白,比如有一代乡镇企业家都特别热爱白裤子和白色的网眼皮鞋,穿起来是什么效果呢——你一下子就会想到乡镇企业家,明白了吧。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休息大厅。我已经体会到歌剧院的华丽,没有想到它是这样的华丽,宽敞的观众休息大厅活脱脱是凡尔赛宫镜厅的翻版,镜子、吊灯和金色的壁饰交相辉映,富丽堂皇得令人惊叹。西方人好似很喜欢站着社交,想必在幕间休息的时候,包厢里的女士们会提起悉悉索索的裙子,挽着绅士的手臂走到这里来,一起八卦一下上流社会。不知今晚这里有什么活动,工人正在摆大圆桌和椅子,椅子一式一样,都是金色。
赖着不走的好处是,排练结束,包厢打开了一间,可以看见演出大厅里面了。包厢和座椅都是红丝绒覆面,华丽精美,和电影里的一模一样。没有丝绒的地方,满满都是金色的浮雕。舞台上正在布景,白色的灯光,黑色的阴影,白色的假树,反而成了这个空间里最简洁的地方。
出了歌剧院,走过一条小街,就到了Lafayette,在国内大名鼎鼎的老佛爷百货。这个商场是如此之大,围绕着一个十字路口的四幢楼全属于它,两幢楼是女装、皮具等等,另有整整一幢楼的男装,一幢楼的家居。
在旅游淡季的巴黎呆了这几天,我并没有见到多少中国人,但一进Lafayette——原来全巴黎的中国人都在这呢!这里真挤,人多,品牌也多。在别家都宽宽敞敞的Lancel,在这只有小小一块店中店。从来只见过以宽敞单店出现的Tiffany,在这只有一圈柜台,不过柜台里的钻石依旧亮瞎我的猫眼。
没想到Lafayette这样高档的商场也能热闹得如菜市场一般,我连著名的拜占庭风格天花板也忘了看,赶紧逃出来。经过一道门,两旁橱窗里都是中式唐装,门楹上装饰着龙凤呈祥,这是Lafayette对来自中华大地的金主们的致意。
问了路,去找玛德莲娜教堂。相距不远,经过巴黎春天,拐拐弯,就能看见。玛德莲娜教堂造型独特,是一座希腊神庙式的建筑,高大的廊柱环绕四周,肃穆典雅,可奇怪的是,屋顶上竟然没有立着标志性的十字架。教堂里安静幽暗,圣女玛德莲娜纤细的塑像立在祭坛上。这里的跪凳是座椅前摆放的小椅子,在别处没有见过。
在玛德莲娜教堂后面的街角,是著名的美食品牌馥颂的店。粉红色的招牌曾经在北京新光天地暂居过,后来无声消失。进去逛了一下,食品都很精美,当然也贵。
站在玛德莲娜的台阶上,可以看到协和广场的方尖碑,一街之隔。慢慢走过去,暮色四合,杜伊勒里花园的摩天轮亮起了灯,银光闪闪,一派轻佻的欢乐,几十米外就是古老的埃及拉美西斯方尖碑,默默地站立在晚风中。这座方尖碑的孪生兄弟,现在还矗立在埃及卢克索的底比斯神庙前。在晴天,挺拔的碑身会把广场变成一个巨大的日晷,时针的步伐,依次走过广场周围的一座座女神像,一圈一天,埃及的时间流逝在巴黎。
海神喷泉和河神喷泉都干的,没有喷水。一辆双层公交车驶过,车身上是《星球大战》的广告,尤达大师手持一把绿色的光剑,剑身是一根长长的绿色灯管,在协和广场静静落下的时光中闪烁。
无论以前还是现在,巴黎永远不缺诱人的魅影。
![]() |
今天的游览,从迷路开始。早晨我想去塞纳河,并且知道塞纳河就在市政厅附近。但我走到市政厅的时候,错误地转了一个弯,走向了不可知的未来,遇见了巴黎崭新和古老的魅影。
当我发现自己又迷路了,身边出现了一个地铁站St-paul。这时我对巴黎地铁已经基本熟悉了,见地铁站如见救星,好吧,既然迷失了原来的目的地,就乘地铁去更明确的那一站吧——1号线的终点:拉德芳斯。
![]() |
![]() |
拉德芳斯可以视作巴黎的CBD。巴黎城里没有高楼,也没有现代化的写字楼,玻璃幕墙、摩天大厦几乎都集中在了从凯旋门可以遥遥望见的这里。从凯旋门望过来,最显眼的是位于正中的庞大建筑“大拱门”,众多高楼在它两旁拱卫般依次展开。
“大拱门”又被叫做“新凯旋门”,无论从体量和地标性上,都可以和凯旋门相媲美,是现代建筑向古典经典的致意。这座大楼占地5.5公顷,高达110米,整个是一个竖立的大方框,据说这个方框的尺寸和卢浮宫中央的方形广场的尺寸一致。方框的底部是宽大的台阶,台阶顶端悬挂着白色的布蓬,象征白云。
“大拱门”旁边有一个很大的购物中心,听说在巴黎只有这里是周末也营业的。品牌很多,人也很多。逛累了,在人头攒动的快餐店吃了一个派,喝了一杯茶。派里有火腿丝、鸡蛋和丰厚的奶酪,不知叫什么名字,很撑人。
![]() |
![]() |
然后去了巴黎歌剧院。
虽然巴黎歌剧院是一座美丽的建筑,但在集美丽建筑之大成的巴黎,歌剧院只能算二线景点。而我是坚定要去的,因为那里是《歌剧魅影》故事发生的地方。
我喜欢《歌剧魅影》,新版电影里,只有半张脸露在外面的魅影流露出迷人的邪气,抢尽风头。片中璀璨的吊灯、丝绒的包厢、深邃的暗河,除了魅影本人,其余一切在巴黎歌剧院都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在电影里常常看见的华丽画面,盛装的名媛贵妇挽着绅士们的手臂,走上光亮的大理石楼梯,在舒适私密的包厢里就坐,歌剧一开始就用羽毛扇子或者小望远镜挡住脸庞,这样的场面,曾经每天在巴黎歌剧院上演。
现在这里依然是正常使用的剧场,我到的时候,正好赶上排练,不能参观内部,我犹豫再三,还是买了9欧元的门票进去了。
![]() |
歌剧院是以巴洛克为主的折衷主义风格,因为是上流社会的社交场所,所有设计都极尽华丽和舒适。歌剧院临街的外立面古老而恢宏,金光闪闪的雕塑在屋角上辉映阳光,除了惯常的古典风格石像,还有许多著名音乐家的铜塑胸像,高高在上俯视着路人。参观要绕到歌剧院后门,如果从正门进入,经过四座歌剧院奠基人的大理石塑像,就能直面大楼梯,花团锦簇的天顶画下面,两座璀璨的青铜女神大烛台守住楼梯两角。拾级而上,楼梯在顶部分成两半,优雅地向两旁延伸,通向围绕包厢的圆形走廊,每一个包厢都有单独编号,由单独的门出入。
![]() |
![]() |
![]() |
我先去了歌剧院内部的博物馆。博物馆里展出一些文件、道具、戏服和布景模型,灯光柔和,十分宁静,只有悠扬的歌声传来。我以为是排练的声音,走近了才知道是博物馆播放给参观者看的录像,液晶屏前有几阶看台,铺着软软的丝绒垫子。播放的是两段歌剧选段,其中之一是《曼侬》。看完视频,参观戏服,看到一袭红衣,正是刚才曼侬的裙子。
![]() |
![]() |
歌剧院里还有一个百年历史的图书馆,不大,上下两层密密地排列着书籍和文件,让我想起《卖花女》里面教授的书房,要拿上层的书得踩梯子上去,上层书架前有窄窄的通道,那是我对书房的最高想象。
![]() |
![]() |
歌剧院里开放的部分不算大,来回逛荡,看见一个穿白风衣的外国帅哥懒坐在大楼梯上欣赏壁画。中国男人就穿不了白风衣,以及白色的西服、大衣、裤子或皮鞋,除了演员或极少数气质超卓的人。不少男人却爱穿白,比如有一代乡镇企业家都特别热爱白裤子和白色的网眼皮鞋,穿起来是什么效果呢——你一下子就会想到乡镇企业家,明白了吧。
![]() |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休息大厅。我已经体会到歌剧院的华丽,没有想到它是这样的华丽,宽敞的观众休息大厅活脱脱是凡尔赛宫镜厅的翻版,镜子、吊灯和金色的壁饰交相辉映,富丽堂皇得令人惊叹。西方人好似很喜欢站着社交,想必在幕间休息的时候,包厢里的女士们会提起悉悉索索的裙子,挽着绅士的手臂走到这里来,一起八卦一下上流社会。不知今晚这里有什么活动,工人正在摆大圆桌和椅子,椅子一式一样,都是金色。
![]() |
赖着不走的好处是,排练结束,包厢打开了一间,可以看见演出大厅里面了。包厢和座椅都是红丝绒覆面,华丽精美,和电影里的一模一样。没有丝绒的地方,满满都是金色的浮雕。舞台上正在布景,白色的灯光,黑色的阴影,白色的假树,反而成了这个空间里最简洁的地方。
![]() |
![]() |
![]() |
![]() |
![]() |
出了歌剧院,走过一条小街,就到了Lafayette,在国内大名鼎鼎的老佛爷百货。这个商场是如此之大,围绕着一个十字路口的四幢楼全属于它,两幢楼是女装、皮具等等,另有整整一幢楼的男装,一幢楼的家居。
在旅游淡季的巴黎呆了这几天,我并没有见到多少中国人,但一进Lafayette——原来全巴黎的中国人都在这呢!这里真挤,人多,品牌也多。在别家都宽宽敞敞的Lancel,在这只有小小一块店中店。从来只见过以宽敞单店出现的Tiffany,在这只有一圈柜台,不过柜台里的钻石依旧亮瞎我的猫眼。
没想到Lafayette这样高档的商场也能热闹得如菜市场一般,我连著名的拜占庭风格天花板也忘了看,赶紧逃出来。经过一道门,两旁橱窗里都是中式唐装,门楹上装饰着龙凤呈祥,这是Lafayette对来自中华大地的金主们的致意。
问了路,去找玛德莲娜教堂。相距不远,经过巴黎春天,拐拐弯,就能看见。玛德莲娜教堂造型独特,是一座希腊神庙式的建筑,高大的廊柱环绕四周,肃穆典雅,可奇怪的是,屋顶上竟然没有立着标志性的十字架。教堂里安静幽暗,圣女玛德莲娜纤细的塑像立在祭坛上。这里的跪凳是座椅前摆放的小椅子,在别处没有见过。
![]() |
![]() |
![]() |
在玛德莲娜教堂后面的街角,是著名的美食品牌馥颂的店。粉红色的招牌曾经在北京新光天地暂居过,后来无声消失。进去逛了一下,食品都很精美,当然也贵。
站在玛德莲娜的台阶上,可以看到协和广场的方尖碑,一街之隔。慢慢走过去,暮色四合,杜伊勒里花园的摩天轮亮起了灯,银光闪闪,一派轻佻的欢乐,几十米外就是古老的埃及拉美西斯方尖碑,默默地站立在晚风中。这座方尖碑的孪生兄弟,现在还矗立在埃及卢克索的底比斯神庙前。在晴天,挺拔的碑身会把广场变成一个巨大的日晷,时针的步伐,依次走过广场周围的一座座女神像,一圈一天,埃及的时间流逝在巴黎。
海神喷泉和河神喷泉都干的,没有喷水。一辆双层公交车驶过,车身上是《星球大战》的广告,尤达大师手持一把绿色的光剑,剑身是一根长长的绿色灯管,在协和广场静静落下的时光中闪烁。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