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故事
清明是个让人能想起来很多故事的节日。好多旧人旧事突然的就涌现了出来,但脑子没有即将要被撑炸的感觉,而是让人的记忆越来越清晰,甚至每一个细节你都能记起来,即使记不起来的,你也可以去那个能让你回忆起往事的地方,慢慢的去想,慢慢的去回味,直至你全都想起来了,感叹一句时间飞逝,再无其他
我很想念我逝去的老太,昨天去给她老人家坟头烧了纸,这也是我回来的头等大事。也不知道是谁说的不着幸清明当天烧,所以提前就提前吧,到了坟头看到还没有被风吹散的纸灰知道爷爷他们已经来过了,周围三三两两的人都来祭奠家里的祖先,轻巧的烧了纸连躬都不鞠就离去,猜想是不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对故人的感情也变淡了,直到跟他们毫无关联的后人来上香,甚至都懒得给你上香。。。
其实一到家我就琢磨着去鱼市口看看小时候玩耍的地方,那也是我跟老太共有的记忆最多的地方。几乎是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我就在我的舅老太家门口跟几个堂兄东家窜到西家混吃混喝玩擦炮躲猫猫等等等等之类的让我们乐此不疲的游戏了,而我上一次回鱼市口,我真的不记得了。总是想陪老太回她娘家人那再去一次,总想再去那个庵里去拜拜。可我只是想啊想啊,时间可不想想而停滞不前的,就在我想的这档子时间就带走了我的童年,我的老太,我现在珍惜的而在我想的时候不愿意去花精力珍惜得东西。总是想为老太写点儿东西,更是为我的童年写点儿东西留念下,但觉得太多太多的东西要写,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笔,从什么地方结束,脑子混乱得要死。可要是不写得话,那还不是什么都没有?
两天都是打球,我这次差点儿又把这事给忘了,决定今天下午无论如何也要回去看看,就这么骑着小车在古老的巷子里来回转转,闻一闻那里的味道。
那就从宝淮影剧院那边家家福超市写起,那是我心中的鱼市口的大门,现在的那个药房以前是个商贸城,我同学他老妈还在里面当过柜员,我闻了闻周围的味道,潮潮的带着点儿炒货的香味,青砖混着木门的特有的,偶尔从门缝里窜出来的午饭的香气,对,还是这个味,还是一点儿没变。
进去就看到曲曲折折的路,说是路比路窄,要说是巷子可比巷子大了好多,沿街是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店铺,老式的店面跟新式的广告牌相映成趣,也有坚持不打广告的瓜子铺,老的几乎掉漆的店面对老板来说根本不惧哦。凭着记忆到了一个三叉路口我就拐了过去,以为能看到那种老砖房的,结果都是上了水泥,再往前走看到了一段沟渠,多少年过去了还是那么脏,沟底一眼看去就能看到类似青苔的东西,原来好多东西变了或者没了,只有这些个东西还是老样子。之后该怎么走我就完全没印象了,东拐西拐结果还是转了出来,没办法的办法就是闭了眼睛走到哪算哪,就这么大的地方我能转不到舅老太家门口。一路上都是水泥刷过的围墙,没有什么上次人人里一个宝应的童鞋拍的那么美,突然就出现一个很有气势的大门。凑上去看了一看,是一个叫孙荫庭的老宝应的故居。上网查了查,还是什么赈灾协会的老大,很是敬仰,人死了留下来的东西能被世人记住那就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是这些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善人善事。继续往下走无非是两种结果,进了死胡同,然后在一堆老人诧异的眼神中掉头离去。他们或许没料到有个陌生的人会到这个旮旯子走一遭,我自己也没料到。
中间遇到了一个极陡的上坡,我的小电动车真心难为它了,可转到了另一个三岔路口的时候我隐约看到了很熟悉的那条河,当然了说它是河也不是太准确,抱着试探的心我就继续前进,真的是我记忆中的那个玩耍的地方。河上架了好多的水泥板,我小的时候还就几个木头架起来当桥用,老妈背我去舅老太家的时候我都让老妈离河远一点,怕一个不小心我就被甩到河里淹死,现在到了这我还是能感觉到当时的感觉,可以用菊花一紧来形容吧,每次到舅老太家我都要挨个叫人,阿布,老太爷,舅老太,阿爷,好多好多的称呼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真的好难记,每次要是叫错了阿爷都把我抱起来然后假装把我扔到河里,每次都吓的半死,我是真的以为他生气了然偶真的要把我扔了,我还气老太为什么不过来跟他打一架来解救我而不是在一旁乐呵呵的看着然后跟年纪相仿的奶奶们拉家常。两边的人家都建了好多的小房子来扩张自己的地盘,我不知道原来的住户还在不在,原来的玩伴还在不在,我甚至不记得舅老太家是哪一家了,我的记忆还停留在我最后来的一次。晃晃悠悠的到了那个庵,门口敞亮的一逼,故居香客多,里边的装饰也有了些变化,还记得跟堂兄们在里面捉迷藏,舅舅家原来就在这,即使没有什么人跟我玩我也能在庵里端详菩萨像来解决无聊,那时候不识字,看到菩萨下面的一排字以为是菩萨降临这个庵的准确时间以及有什么人参加了这个“会议”呢,那时候想象力还真不赖。
往回走就看到很多青砖的墙壁,老式的屋檐,老人们在这样的阳光下或聚或散的晒着太阳聊着些张家长李家短,眼睛里是云淡风轻,恬静无争,我的到来可没有打扰到他们吧?路边有环卫工人扫了垃圾直接倒进河里,前边还有个老大妈拿着拖把去河里洗,可怜了这条露天下水道了,这么多年啦。接下来就轻松多了,来到了一条好长好长的巷子,我甚至依稀记得老太拉着我在这个巷子里走动,跟路边的每个人打招呼,教我看到什么样的人应该怎么称呼他们,买各种小零食给我吃,有次老太没带钱而我偏偏倔强的要死非要买变形金刚的洋画,店主竟然送了我一大幅,那时候要一块钱的东西竟然就这么送给我了,好久好久我都是幼儿园里的香饽饽,大家都围着我转。巷子旁边还有几个中年人围坐在一起在打扑克,而上面住人下面开店的人就直接在店里休憩了,卖水面的人家估计下午才重新开业把早上做了剩下的面打包了放在店门口需要的直接拿走,店主就趴在砧板上睡着了。时不时的会从旁边的巷子里冒出来一群玩耍的孩子,一两个衣着新潮的高个男带着耳机摇头晃脑去上补习班,甚至还有很前卫的女性从房里走出跟老的一沓的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是老太还在的话肯定会跟我嘀咕几句这些女的不学好云云。
转来转去又回到了当初来的那条路,尝试着走了另外一条路,去看了看以前压件厂老厂房,不得不感叹时间的威力,毫无生机而且让人毫不认识了。昨天跟老爸去河西上坟,老爸自作主张的走了另外一条路,可到了一个地方却无路可走了,老爸愣了下,指着塌了半边的房屋说你还记得某某某阿爷么,他以前就在这里给人剪头的,这里以前是个摆渡口。说完叹了口气,默默的往回开。我现在可以体会老爸当时的心情了,但你不能拒绝而只能接受,这感觉不好过
这是个 long story,还好就这么糊里糊涂的讲完了,没什么逻辑,没图。但我自己清楚就行了,清明让我想起了很多东西。
我很想念我逝去的老太,昨天去给她老人家坟头烧了纸,这也是我回来的头等大事。也不知道是谁说的不着幸清明当天烧,所以提前就提前吧,到了坟头看到还没有被风吹散的纸灰知道爷爷他们已经来过了,周围三三两两的人都来祭奠家里的祖先,轻巧的烧了纸连躬都不鞠就离去,猜想是不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对故人的感情也变淡了,直到跟他们毫无关联的后人来上香,甚至都懒得给你上香。。。
其实一到家我就琢磨着去鱼市口看看小时候玩耍的地方,那也是我跟老太共有的记忆最多的地方。几乎是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我就在我的舅老太家门口跟几个堂兄东家窜到西家混吃混喝玩擦炮躲猫猫等等等等之类的让我们乐此不疲的游戏了,而我上一次回鱼市口,我真的不记得了。总是想陪老太回她娘家人那再去一次,总想再去那个庵里去拜拜。可我只是想啊想啊,时间可不想想而停滞不前的,就在我想的这档子时间就带走了我的童年,我的老太,我现在珍惜的而在我想的时候不愿意去花精力珍惜得东西。总是想为老太写点儿东西,更是为我的童年写点儿东西留念下,但觉得太多太多的东西要写,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笔,从什么地方结束,脑子混乱得要死。可要是不写得话,那还不是什么都没有?
两天都是打球,我这次差点儿又把这事给忘了,决定今天下午无论如何也要回去看看,就这么骑着小车在古老的巷子里来回转转,闻一闻那里的味道。
那就从宝淮影剧院那边家家福超市写起,那是我心中的鱼市口的大门,现在的那个药房以前是个商贸城,我同学他老妈还在里面当过柜员,我闻了闻周围的味道,潮潮的带着点儿炒货的香味,青砖混着木门的特有的,偶尔从门缝里窜出来的午饭的香气,对,还是这个味,还是一点儿没变。
进去就看到曲曲折折的路,说是路比路窄,要说是巷子可比巷子大了好多,沿街是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店铺,老式的店面跟新式的广告牌相映成趣,也有坚持不打广告的瓜子铺,老的几乎掉漆的店面对老板来说根本不惧哦。凭着记忆到了一个三叉路口我就拐了过去,以为能看到那种老砖房的,结果都是上了水泥,再往前走看到了一段沟渠,多少年过去了还是那么脏,沟底一眼看去就能看到类似青苔的东西,原来好多东西变了或者没了,只有这些个东西还是老样子。之后该怎么走我就完全没印象了,东拐西拐结果还是转了出来,没办法的办法就是闭了眼睛走到哪算哪,就这么大的地方我能转不到舅老太家门口。一路上都是水泥刷过的围墙,没有什么上次人人里一个宝应的童鞋拍的那么美,突然就出现一个很有气势的大门。凑上去看了一看,是一个叫孙荫庭的老宝应的故居。上网查了查,还是什么赈灾协会的老大,很是敬仰,人死了留下来的东西能被世人记住那就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是这些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善人善事。继续往下走无非是两种结果,进了死胡同,然后在一堆老人诧异的眼神中掉头离去。他们或许没料到有个陌生的人会到这个旮旯子走一遭,我自己也没料到。
中间遇到了一个极陡的上坡,我的小电动车真心难为它了,可转到了另一个三岔路口的时候我隐约看到了很熟悉的那条河,当然了说它是河也不是太准确,抱着试探的心我就继续前进,真的是我记忆中的那个玩耍的地方。河上架了好多的水泥板,我小的时候还就几个木头架起来当桥用,老妈背我去舅老太家的时候我都让老妈离河远一点,怕一个不小心我就被甩到河里淹死,现在到了这我还是能感觉到当时的感觉,可以用菊花一紧来形容吧,每次到舅老太家我都要挨个叫人,阿布,老太爷,舅老太,阿爷,好多好多的称呼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真的好难记,每次要是叫错了阿爷都把我抱起来然后假装把我扔到河里,每次都吓的半死,我是真的以为他生气了然偶真的要把我扔了,我还气老太为什么不过来跟他打一架来解救我而不是在一旁乐呵呵的看着然后跟年纪相仿的奶奶们拉家常。两边的人家都建了好多的小房子来扩张自己的地盘,我不知道原来的住户还在不在,原来的玩伴还在不在,我甚至不记得舅老太家是哪一家了,我的记忆还停留在我最后来的一次。晃晃悠悠的到了那个庵,门口敞亮的一逼,故居香客多,里边的装饰也有了些变化,还记得跟堂兄们在里面捉迷藏,舅舅家原来就在这,即使没有什么人跟我玩我也能在庵里端详菩萨像来解决无聊,那时候不识字,看到菩萨下面的一排字以为是菩萨降临这个庵的准确时间以及有什么人参加了这个“会议”呢,那时候想象力还真不赖。
往回走就看到很多青砖的墙壁,老式的屋檐,老人们在这样的阳光下或聚或散的晒着太阳聊着些张家长李家短,眼睛里是云淡风轻,恬静无争,我的到来可没有打扰到他们吧?路边有环卫工人扫了垃圾直接倒进河里,前边还有个老大妈拿着拖把去河里洗,可怜了这条露天下水道了,这么多年啦。接下来就轻松多了,来到了一条好长好长的巷子,我甚至依稀记得老太拉着我在这个巷子里走动,跟路边的每个人打招呼,教我看到什么样的人应该怎么称呼他们,买各种小零食给我吃,有次老太没带钱而我偏偏倔强的要死非要买变形金刚的洋画,店主竟然送了我一大幅,那时候要一块钱的东西竟然就这么送给我了,好久好久我都是幼儿园里的香饽饽,大家都围着我转。巷子旁边还有几个中年人围坐在一起在打扑克,而上面住人下面开店的人就直接在店里休憩了,卖水面的人家估计下午才重新开业把早上做了剩下的面打包了放在店门口需要的直接拿走,店主就趴在砧板上睡着了。时不时的会从旁边的巷子里冒出来一群玩耍的孩子,一两个衣着新潮的高个男带着耳机摇头晃脑去上补习班,甚至还有很前卫的女性从房里走出跟老的一沓的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是老太还在的话肯定会跟我嘀咕几句这些女的不学好云云。
转来转去又回到了当初来的那条路,尝试着走了另外一条路,去看了看以前压件厂老厂房,不得不感叹时间的威力,毫无生机而且让人毫不认识了。昨天跟老爸去河西上坟,老爸自作主张的走了另外一条路,可到了一个地方却无路可走了,老爸愣了下,指着塌了半边的房屋说你还记得某某某阿爷么,他以前就在这里给人剪头的,这里以前是个摆渡口。说完叹了口气,默默的往回开。我现在可以体会老爸当时的心情了,但你不能拒绝而只能接受,这感觉不好过
这是个 long story,还好就这么糊里糊涂的讲完了,没什么逻辑,没图。但我自己清楚就行了,清明让我想起了很多东西。
kobe24cha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小镇人的悲哀
- 第一次被炒的经历
- 被最亲爱的人看透是什么感觉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