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街头嚼粉肠
从来不曾想我会喜欢上粉肠,对,是粉肠,不是肠粉。在深圳住处不远的街巷里,有一家客家人开的三及第小店,二十多平米的小店,时常生意火爆,每天能卖出去的三及第汤饭保守估计有100份以上。三及第做法简单,用猪肉、猪肝、粉肠煮青菜,佐以芹菜调味,有肉有菜有汤,再加上饭,就能将肚子填饱。通常的配制中,猪肉和猪肝占大部分,粉肠只有几颗,应某些客人的要求,可以多加或不加。第一次吃,我毫不犹豫地将粉肠一一挑出,不吃。总觉得会不会有异味,会不会很脏,而且这玩意有啥吃头?第二次吃,里面还是有几颗粉肠,正想挑出,好奇了,沾了酱油,往嘴里送,开始咀嚼,不糟,没有异味,嚼上几口,有一点点苦,之后会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还不错。再之后的几次尝试,渐渐喜欢上了。
今天坐在小店摆在露天的桌椅上咀嚼着粉肠,看着人来车往,人们各自奔波,突然有种很市井的感觉。开三及第的一家三口,儿子约二十出头,敦厚的父亲负责烹制,儿子招待、配餐,母亲做后勤,三人时常忙得不亦乐乎。有一天傍晚,儿子和父亲不在,母亲张罗着所有的工作,招呼来客,煮三及第或汤粉,收拾碗筷、收钱补钱……正好晚饭高峰,客人不少,她整个人忙得团团转,而客人也都很理解,很少催促。我心想:不愧是客家女人,多数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幸福对于他们,也许就是全家在一起,为一件事忙碌。
正是因为街头巷角的这些家庭小店,让深圳在我的印象中,亦繁华,亦市井,还有很多的极端对比,让我难以赋予这座城市一个评价,它给我的感觉是复杂的。对于外来人,这个年轻的城市很容易融入,却很难从其中找到归属感。它的杂,让你很难去归类,又很好去概括和理解。就如同,你可以早上坐在餐厅喝咖啡,晚上坐在街头嚼粉肠。
今天坐在小店摆在露天的桌椅上咀嚼着粉肠,看着人来车往,人们各自奔波,突然有种很市井的感觉。开三及第的一家三口,儿子约二十出头,敦厚的父亲负责烹制,儿子招待、配餐,母亲做后勤,三人时常忙得不亦乐乎。有一天傍晚,儿子和父亲不在,母亲张罗着所有的工作,招呼来客,煮三及第或汤粉,收拾碗筷、收钱补钱……正好晚饭高峰,客人不少,她整个人忙得团团转,而客人也都很理解,很少催促。我心想:不愧是客家女人,多数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幸福对于他们,也许就是全家在一起,为一件事忙碌。
正是因为街头巷角的这些家庭小店,让深圳在我的印象中,亦繁华,亦市井,还有很多的极端对比,让我难以赋予这座城市一个评价,它给我的感觉是复杂的。对于外来人,这个年轻的城市很容易融入,却很难从其中找到归属感。它的杂,让你很难去归类,又很好去概括和理解。就如同,你可以早上坐在餐厅喝咖啡,晚上坐在街头嚼粉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