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 粤语 白话
对广东也颇有渊源,姑姑嫁在广东本地,自己也在广东也呆了这么久,可是还分不清什么是粤语、白话。什么是闽南语。。今天想起来就问了下度娘。大致概括如下:
白话是指相对于文言文而言,接近日常生活语言的文字表达方式。从词汇、句法、韵味等方面看,显然与文言有区别的话。是平常老百姓会话所用的语言。相比之下,文言比白话更加严谨、规范和有逻辑。在古代,官方口头用语也并非是首都当地的白话,而是有专门的正音标准的,这就是读书音。
古代白话没有标准,由于汉语各地的方言差异,衍生出多种白话。在清代之后戏曲的流行以及地区之间交流开始逐渐频繁,最早被人们广泛认识到并认可的主要有韵白、京白、苏白、广白四种,也称四大白话。
韵白指的是中州韵,相当于明代主流官话《洪武正韵》,听感类似于湖北话、湖南话和广东话的杂糅,是明代的中原主流的官话。清军入关后不久,将北京话作为官方用语,所以这种白话的出现也就越来越少。在清代主要使用于戏曲当中。
京白是以清代的北京话为准。因为当时满清入关后,新的官话已经取代了明代旧的官话。包括在戏曲念白中,虽然存在一些老的韵白,但是更多的是使用新的官话唱的。
苏白是以清代的苏州话为准,苏白在当时江浙还是比较流行的。
广白是以清代的广州话为准,主要在两广地区流行。
实际上,在清代,也存在其他的方言区,如闽语白话(闽白)、客家白话(客白)也是长期存在的,当时由于交通不便,很多南方方言的白话没有得到广泛流传,也就缺乏主流的认同,故只有四大白话。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北方方言是独立的白话,如南京白话、太原白话等等,但是往往会被认为是不标准的京白而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清代末,出现了汉语标准音,那么其他“白话”这个称呼就为“方言”所取代。
粤语使用地区的居民将粤语及粤语子方言称为白话。例如:“广州白话“,“佛山白话”、“梧州白话”,“南宁白话”等等。一般来说,由于广州的历史、地域、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故把广州白话定为粤语的标准语。
南宁白话最早是在清朝时做为地方官语传入南宁。后来两地的商人也渐渐运用白话,白话才开始在民间发展。学术上公认南宁白话属于粤语的邕浔方言片,是粤语的子方言,这主要因为广西南宁是多民族地区也有很多方言。所以发展出了和粤语近似又不同的南宁白话。
虽然南宁白话语音方面和标准粤语(广州话)有些差别,但和广东讲粤语的人士沟通基本上没问题的。可以说,南宁(邕)传统文化和广东(粤)一脉相承,同一渊源。
白话是指相对于文言文而言,接近日常生活语言的文字表达方式。从词汇、句法、韵味等方面看,显然与文言有区别的话。是平常老百姓会话所用的语言。相比之下,文言比白话更加严谨、规范和有逻辑。在古代,官方口头用语也并非是首都当地的白话,而是有专门的正音标准的,这就是读书音。
古代白话没有标准,由于汉语各地的方言差异,衍生出多种白话。在清代之后戏曲的流行以及地区之间交流开始逐渐频繁,最早被人们广泛认识到并认可的主要有韵白、京白、苏白、广白四种,也称四大白话。
韵白指的是中州韵,相当于明代主流官话《洪武正韵》,听感类似于湖北话、湖南话和广东话的杂糅,是明代的中原主流的官话。清军入关后不久,将北京话作为官方用语,所以这种白话的出现也就越来越少。在清代主要使用于戏曲当中。
京白是以清代的北京话为准。因为当时满清入关后,新的官话已经取代了明代旧的官话。包括在戏曲念白中,虽然存在一些老的韵白,但是更多的是使用新的官话唱的。
苏白是以清代的苏州话为准,苏白在当时江浙还是比较流行的。
广白是以清代的广州话为准,主要在两广地区流行。
实际上,在清代,也存在其他的方言区,如闽语白话(闽白)、客家白话(客白)也是长期存在的,当时由于交通不便,很多南方方言的白话没有得到广泛流传,也就缺乏主流的认同,故只有四大白话。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北方方言是独立的白话,如南京白话、太原白话等等,但是往往会被认为是不标准的京白而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清代末,出现了汉语标准音,那么其他“白话”这个称呼就为“方言”所取代。
粤语使用地区的居民将粤语及粤语子方言称为白话。例如:“广州白话“,“佛山白话”、“梧州白话”,“南宁白话”等等。一般来说,由于广州的历史、地域、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故把广州白话定为粤语的标准语。
南宁白话最早是在清朝时做为地方官语传入南宁。后来两地的商人也渐渐运用白话,白话才开始在民间发展。学术上公认南宁白话属于粤语的邕浔方言片,是粤语的子方言,这主要因为广西南宁是多民族地区也有很多方言。所以发展出了和粤语近似又不同的南宁白话。
虽然南宁白话语音方面和标准粤语(广州话)有些差别,但和广东讲粤语的人士沟通基本上没问题的。可以说,南宁(邕)传统文化和广东(粤)一脉相承,同一渊源。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