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被收购
![]() |
图片来自华尔街日报 |
早晨一睁眼,点看手机,就看到纽约时报推送的新闻:
Facebook Buys Instagram for $1 Billion
坐在马桶上看完了纽约时报的报道。文中提到,扎克伯格在2011年早期就和Instagram商讨过收购事宜,但是Mr Systrom选择保持独立,并把重心放在扩大用户群。那时,Instagram的用户还没到700万。如今,它的用户达到了3000万。
是的,3000万,或许这在Systrom眼里已经达到了对用户群“大”的目标。一直使用Instagram的洪波也在微博里说:“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至少是不错的。很多创业者梦想成就一家10亿美元的企业,而Instagram以不到10人的团队,一年半的时间做到了。另外,Instagram建立商业模式比较困难,卖掉是个可选项。”
对于Facebook,总算如愿所长。第一次花这么多钱买来这么多用户。扎克伯格原文:This i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for Facebook because it's the first time we've ever acquired a product and company with so many users. 他只是少写了个so much money。
但纽约时报同样写了这样一句:买一些小公司,然后关闭这些公司的服务对Facebook而言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所以,用户最关心的,当然是Instagram以后还是不是原来的Instagram。
这也是我最关心的。虽然两位公司的创始人都出来声明,Instagram还会保持独立运作。扎克伯格日志里还说了句,如果你不想把照片分享到Facebook,也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不是不想把照片放到Facebook,我甚至一直用ifttt把Instagram上我拍的和赞的照片分别同步到Facebook里的图片文件夹里。而这个文件夹获得不少朋友的Like。
那我为什么会对这个收购怀有一种失落的情绪。
我在微博里看了看大家的评论,其中一条是骆轶航的:“这是今年以最令我沮丧的一场交易。越来越多有可能挑战和改变未来的创业型公司,正在变成大公司的附庸。连续创业者越来越潮,想把一家公司坚持下去的创业者越来越稀缺,哪怕是在硅谷。”
我倒没有他想的这么“深刻”。
只是隐约想不明白资本运作、大公司作风和产品所谓的满足用户需求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虽然公关发言里,都是“为了更好的满足我们用户的需求”“为了把好产品推广给更多的用户”。是啊,为什么要满足用户,因为满足了以后才能赚更多钱,现在既然能赚很多钱了,咱们就“合作愉快”吧。
我是有多naive,连这种基本的常识都不接受。
心里没有一个概念,被收购的公司,还能发展得生龙活虎的有哪些?
谁能给个信心给我?
后记 :Business Insider发了一篇文章,11 Tech Companies That DIDN'T Get Destroyed When They Were Bought,作者说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给Instagram用户以希望。
11个案例分别是:
YouTube——Google
Siri——Apple
Zappos——Amazon
Halo——Microsoft
Four11——Yahoo
Mint——Intuit
Heroku——Salesforce
WebEx——Cisco
Skype——Microsoft
Android——Google
Next——Ap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