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95m(2012zhengkai)
时间过得快的时候,记忆就清晰。还记得去年春天自己一个人旅行时的心情还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却又到了这个城市。那时我想逃离自己当时的一切,而现在已经重新开始组建心里的那些东西。我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又获得了勇气,或者耐心被一年的闲散时光重新擦亮了。
官方比赛成绩3h17m32s,个人全程马拉松最好成绩。虽然计划的3h15m没有达到,但没有任何失落感。跑步中的我处在与生活中的我平行的那个宇宙,彼此映射。在两个宇宙中我都从没变成过最好的人,也没获得过期望的结果。可从未放弃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勇气来自耐心和坚韧。
比赛结果是由训练,赛前调整和当天发挥组成的。做为第十次参加全程马拉松,我依然能有新的体会,比赛的准备过程就是寻找更好的自己的过程,逐渐了解自己消除漫长时间和距离上的偶然因素。训练:对于一个准备出成绩的马拉松比赛来说,我的赛前训练太短,而且缺乏针对性。HK100前后2周都没有系统训练,3月份开始的一个月训练,也是在为TNF100调节状态,储备体能.几次长tempo也是在反复找到目前自己的水平。415/km配速可以跑16-18k 425/km配速可以跑25k 430/km 配速可以跑30k。我的比赛很难超出训练水平,因此我准备的战术就是435起跑后430跑到30k根据状态选择是否冲310还是守315.
赛前调整:赛前一周的周末我原计划跑40K,但是跑了25K就觉得疲倦不堪,我想我可能之前的训练超量了。周一豆瓣约跑和二饼420配速跑15K本来应该比较轻松,但10K之后却有掉速的感觉,再次觉得之前训练超量比赛时可能不能充分发挥水平。周三穿虎走轻松跑了10K 45min然后开始休息
比赛过程:赛前和豆瓣众人在星巴克小聚,与猫总,眼睛等美女充分,又见了粉条儿。晚上吃饭聚餐的时候狠狠的吃了2碗猴头菇面。郑州不插电匆匆结束就回酒店睡觉了。
比赛当日阳光茂盛,我和豆瓣众跑友寒暄了几句就向前挤了,挤到离起点60m左右的地方实在人口密集不能继续前进了。这个比赛我认真了。
枪响之后1min到起点,在人群中穿来穿去1km左右才不用变向跑。此时人不觉得兴奋,自己把速度压在430/km,安静的寻找节奏。5k 23m35s
10K 45m50s 继续在430/km的速度巡航,身体依然不兴奋。但我跑得也不吃力。阳光此时已经有些晒了,为了防止之后的缺水,我没有按计划在15k补水,而是在10K就开始第一次补水。
15k 1h7m10s 沿着马路的最中间按一条直线奔跑,专注的只看前方,没有和观众互动。
20k 1h30m 状态最好的5k,平均配速都在420/km我觉得比赛有一点进入轨道了。吃一个能量胶补了水等状态爆发。此时我还在盘算如果这个配速坚持过30K我就今天冲击310.
半程 1h33m
25k 1h52m50s 觉得前掌跑法有些吃力,有点控制不住跑姿,虽然核心力量能保证上身的状态,但是后脚跟跑在高速进行下对膝盖冲击很大,我的左膝外侧已经开始轻微不适。我开始怀念1150了。看了虎走这种神器确实需要速度和强壮相结合。此时我的心轻轻抽了一下,冲310此时是最后的时机。不过我担心受伤影响TNF的比赛。对于我这样的业余跑者有什么比健康完赛更大的胜利么?而且我从不质疑自己对更好成绩的欲望以及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我又拉伸了一下,路边嘘嘘,补了点水花费约2min才重新开跑。
30k 2h16m10s 此时膝盖的不适已经加重了,而且我更渴了,站在水站前面喝了个痛快。再开跑我开始用不同的速度测试膝盖的反应。发现快于445/km的配速不适都很明显,而低于这个配速则没什么感觉。因此就用445/km的配速开始巡航。
35k 2h40m40s 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盐结晶在手臂的汗毛上看起来仿佛落在上边的雪花。一成不变的速度,沿途的人也开始变得稀少。我也没精力观察对面折返的人群。此时按照舒服的配速跑这,仿佛轨道上一颗滑行的钢球,不需要意识。
40k 3h06m15s 此时比赛对我已经结束了。我没有去年sub 4时的激动,也没有失落。此时我只感觉自己很轻松。
42k195m 3h17m32s 快到终点我没有冲刺,我第一次从容的向左右张望,从容的观察终点的所有细节,从容的微笑,拍手。
很多人开始厌倦了日复一日的长距离奔跑,而那种漫长孤独之后才能有的从容是我现在最喜欢的状态,我能开始尝试用这种状态对人,对事,对待身边的生活。没有为追求一个自己想象的成绩而在比赛中崩溃,做出正确的配速选择就是我这次比赛关于跑步本身的收获。
官方比赛成绩3h17m32s,个人全程马拉松最好成绩。虽然计划的3h15m没有达到,但没有任何失落感。跑步中的我处在与生活中的我平行的那个宇宙,彼此映射。在两个宇宙中我都从没变成过最好的人,也没获得过期望的结果。可从未放弃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勇气来自耐心和坚韧。
比赛结果是由训练,赛前调整和当天发挥组成的。做为第十次参加全程马拉松,我依然能有新的体会,比赛的准备过程就是寻找更好的自己的过程,逐渐了解自己消除漫长时间和距离上的偶然因素。训练:对于一个准备出成绩的马拉松比赛来说,我的赛前训练太短,而且缺乏针对性。HK100前后2周都没有系统训练,3月份开始的一个月训练,也是在为TNF100调节状态,储备体能.几次长tempo也是在反复找到目前自己的水平。415/km配速可以跑16-18k 425/km配速可以跑25k 430/km 配速可以跑30k。我的比赛很难超出训练水平,因此我准备的战术就是435起跑后430跑到30k根据状态选择是否冲310还是守315.
赛前调整:赛前一周的周末我原计划跑40K,但是跑了25K就觉得疲倦不堪,我想我可能之前的训练超量了。周一豆瓣约跑和二饼420配速跑15K本来应该比较轻松,但10K之后却有掉速的感觉,再次觉得之前训练超量比赛时可能不能充分发挥水平。周三穿虎走轻松跑了10K 45min然后开始休息
比赛过程:赛前和豆瓣众人在星巴克小聚,与猫总,眼睛等美女充分,又见了粉条儿。晚上吃饭聚餐的时候狠狠的吃了2碗猴头菇面。郑州不插电匆匆结束就回酒店睡觉了。
比赛当日阳光茂盛,我和豆瓣众跑友寒暄了几句就向前挤了,挤到离起点60m左右的地方实在人口密集不能继续前进了。这个比赛我认真了。
枪响之后1min到起点,在人群中穿来穿去1km左右才不用变向跑。此时人不觉得兴奋,自己把速度压在430/km,安静的寻找节奏。5k 23m35s
10K 45m50s 继续在430/km的速度巡航,身体依然不兴奋。但我跑得也不吃力。阳光此时已经有些晒了,为了防止之后的缺水,我没有按计划在15k补水,而是在10K就开始第一次补水。
15k 1h7m10s 沿着马路的最中间按一条直线奔跑,专注的只看前方,没有和观众互动。
20k 1h30m 状态最好的5k,平均配速都在420/km我觉得比赛有一点进入轨道了。吃一个能量胶补了水等状态爆发。此时我还在盘算如果这个配速坚持过30K我就今天冲击310.
半程 1h33m
25k 1h52m50s 觉得前掌跑法有些吃力,有点控制不住跑姿,虽然核心力量能保证上身的状态,但是后脚跟跑在高速进行下对膝盖冲击很大,我的左膝外侧已经开始轻微不适。我开始怀念1150了。看了虎走这种神器确实需要速度和强壮相结合。此时我的心轻轻抽了一下,冲310此时是最后的时机。不过我担心受伤影响TNF的比赛。对于我这样的业余跑者有什么比健康完赛更大的胜利么?而且我从不质疑自己对更好成绩的欲望以及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我又拉伸了一下,路边嘘嘘,补了点水花费约2min才重新开跑。
30k 2h16m10s 此时膝盖的不适已经加重了,而且我更渴了,站在水站前面喝了个痛快。再开跑我开始用不同的速度测试膝盖的反应。发现快于445/km的配速不适都很明显,而低于这个配速则没什么感觉。因此就用445/km的配速开始巡航。
35k 2h40m40s 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盐结晶在手臂的汗毛上看起来仿佛落在上边的雪花。一成不变的速度,沿途的人也开始变得稀少。我也没精力观察对面折返的人群。此时按照舒服的配速跑这,仿佛轨道上一颗滑行的钢球,不需要意识。
40k 3h06m15s 此时比赛对我已经结束了。我没有去年sub 4时的激动,也没有失落。此时我只感觉自己很轻松。
42k195m 3h17m32s 快到终点我没有冲刺,我第一次从容的向左右张望,从容的观察终点的所有细节,从容的微笑,拍手。
很多人开始厌倦了日复一日的长距离奔跑,而那种漫长孤独之后才能有的从容是我现在最喜欢的状态,我能开始尝试用这种状态对人,对事,对待身边的生活。没有为追求一个自己想象的成绩而在比赛中崩溃,做出正确的配速选择就是我这次比赛关于跑步本身的收获。
![]() |
最后时虽然步伐疲倦,但是从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