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喜欢你
再悦耳的歌儿、乐曲听多了,肯定会生厌。一次坐长途客车,司机放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一路没有换第二首。叶小姐“潇洒”地走了“一回”又“一回”,可旅客苦不堪言,掩住耳朵不行,连破窗跳车的心都有。再比如那曲贝多芬的《给爱丽丝》,活泼清新,很可爱,可是后来,门铃、闹钟、手机……都去“爱丽丝”,再听就产生了恐怖感,仿佛爱丽丝成了妖婆。但是有首歌,被当成了杨氏太极拳的伴奏音乐,我每天早上走过都听到,不但不厌烦,反而会放慢脚步,细听一阵:这便是陈百强的《偏偏喜欢你》。
上世纪80年代末,越来越多的港台歌星登陆上海。外甥女是陈百强迷,央求我这个舅舅弄一张票。我提前几天排队买到了,约定演出当时在万体馆门口交给她。座位是最差的,只要20元,可小姑娘接过票,脸颊幸福得发红,眼睛开心得闪亮。体育馆里传来了排山倒海的欢呼声,想必演出开始了。门口的黄牛还有票未脱手,着急地吆喝:“五块,五块要伐?”只要五块,何不进去开开洋荤呢?我买票走进去,立马便被那炫目的灯光、巨大的声浪震慑住了。陈百强很小、很远,随着顶灯的转换,色彩斑斓;他的歌声略有磁性、略显沙哑、略带忧郁,一个字一个字砸进了我的心中,尽管我不懂他的粤语在唱些什么。这是我唯一一次去现场听流行歌曲,当时在同龄中算是十分时尚的了,因此吹嘘了很久。后来我就注意上了香港这个大男孩。不少走红的电视剧都有他的歌声,比如《一生何求》。他的形象也和他的歌声吻合,那双水分很多、饱含着淡淡忧郁的大眼睛(有点像意大利球星罗伯特.巴乔、好莱坞的尼古拉斯.凯奇)很招人爱怜,像外甥女那样的花季少女怎么会不痴迷呢?又过了很久,听说这个大男孩死了。有说他吸毒的、有说他服用迷幻药成瘾而中毒的,反正死得有点“非正常”。看到了他母亲在他遗体前痛不欲生的照片,心戚戚的。不过我说不上有多悲痛,只是很惋惜、很迷茫,这孩子怎么说走便走了呢?他还没有结婚,他的事业远远谈不上“如日中天”,怎么就不想或不能走下去了呢?他知不知道,他一走,他母亲就永远活在漫漫长夜中了呀……因为和外甥女极少联系,也不知她的感受如何。那时她已进了大学,成熟了许多,想来青涩的梦也只是“一声叹息”了。
不时能听到艺术家、艺人离世的消息。邓丽君的那回,让我难过了许多天;现在每年去福寿园扫墓,都要到她的雕像前垂立一下。她笑得很“甜蜜蜜”,因为面前总是有许多花。听到这些消息,思维总会有瞬间的停滞,似乎在消化着这些噩耗。今年,孙道临走了,谢晋也走了。其实他们在世的时候,我也不会去想到他们;可还是觉得心里崩塌了一块。原来我们这代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座“金字塔”,依傍它我们走过了那段物质匮乏和精神苦闷的日子。这些艺术家、艺人就是塔基、塔身的砖块。这些砖块被时光的青苔覆盖了,甚至涂满了岁月的污垢,然而一旦抽走了一块,“金字塔”便会轻轻摇晃。失去了,才知道珍贵;如今该到哪里对他们说声“谢谢”呢……他们不仅是我们精神上的砖,他们就是我们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我们逝去的年华里都有着他们的光影。哀悼他们,就是埋葬自己的历史!
陈百强又是幸运的,他以一个清新的大男孩的形象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外甥女现在是华师大二附中的骨干教师,很忙,我们一年碰不上一两次;那次演唱会她估计也记不清了。现在的孩子早就不听陈百强了,他们的偶像是黑涩会、周杰伦。可我还是喜欢这《偏偏喜欢你》,不要理由、蛮不讲理,这才是真的“喜欢”哪。
(11月4日)
上世纪80年代末,越来越多的港台歌星登陆上海。外甥女是陈百强迷,央求我这个舅舅弄一张票。我提前几天排队买到了,约定演出当时在万体馆门口交给她。座位是最差的,只要20元,可小姑娘接过票,脸颊幸福得发红,眼睛开心得闪亮。体育馆里传来了排山倒海的欢呼声,想必演出开始了。门口的黄牛还有票未脱手,着急地吆喝:“五块,五块要伐?”只要五块,何不进去开开洋荤呢?我买票走进去,立马便被那炫目的灯光、巨大的声浪震慑住了。陈百强很小、很远,随着顶灯的转换,色彩斑斓;他的歌声略有磁性、略显沙哑、略带忧郁,一个字一个字砸进了我的心中,尽管我不懂他的粤语在唱些什么。这是我唯一一次去现场听流行歌曲,当时在同龄中算是十分时尚的了,因此吹嘘了很久。后来我就注意上了香港这个大男孩。不少走红的电视剧都有他的歌声,比如《一生何求》。他的形象也和他的歌声吻合,那双水分很多、饱含着淡淡忧郁的大眼睛(有点像意大利球星罗伯特.巴乔、好莱坞的尼古拉斯.凯奇)很招人爱怜,像外甥女那样的花季少女怎么会不痴迷呢?又过了很久,听说这个大男孩死了。有说他吸毒的、有说他服用迷幻药成瘾而中毒的,反正死得有点“非正常”。看到了他母亲在他遗体前痛不欲生的照片,心戚戚的。不过我说不上有多悲痛,只是很惋惜、很迷茫,这孩子怎么说走便走了呢?他还没有结婚,他的事业远远谈不上“如日中天”,怎么就不想或不能走下去了呢?他知不知道,他一走,他母亲就永远活在漫漫长夜中了呀……因为和外甥女极少联系,也不知她的感受如何。那时她已进了大学,成熟了许多,想来青涩的梦也只是“一声叹息”了。
不时能听到艺术家、艺人离世的消息。邓丽君的那回,让我难过了许多天;现在每年去福寿园扫墓,都要到她的雕像前垂立一下。她笑得很“甜蜜蜜”,因为面前总是有许多花。听到这些消息,思维总会有瞬间的停滞,似乎在消化着这些噩耗。今年,孙道临走了,谢晋也走了。其实他们在世的时候,我也不会去想到他们;可还是觉得心里崩塌了一块。原来我们这代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座“金字塔”,依傍它我们走过了那段物质匮乏和精神苦闷的日子。这些艺术家、艺人就是塔基、塔身的砖块。这些砖块被时光的青苔覆盖了,甚至涂满了岁月的污垢,然而一旦抽走了一块,“金字塔”便会轻轻摇晃。失去了,才知道珍贵;如今该到哪里对他们说声“谢谢”呢……他们不仅是我们精神上的砖,他们就是我们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我们逝去的年华里都有着他们的光影。哀悼他们,就是埋葬自己的历史!
陈百强又是幸运的,他以一个清新的大男孩的形象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外甥女现在是华师大二附中的骨干教师,很忙,我们一年碰不上一两次;那次演唱会她估计也记不清了。现在的孩子早就不听陈百强了,他们的偶像是黑涩会、周杰伦。可我还是喜欢这《偏偏喜欢你》,不要理由、蛮不讲理,这才是真的“喜欢”哪。
(11月4日)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
shouzhong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日三“惊” (1人喜欢)
- 银发经济“银”几许
- 不做“多情人” (7人喜欢)
- 在“通”与“痛”之间 (7人喜欢)
- 不敢“任性”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