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先生的课
曹先生的课,是一门全校通选课,名为“小说的艺术”。选课人数上限为九十,却用了二百一十人的教室,每次听课的人,都是满满当当的一屋子。
曹先生,姓曹,名文轩,在文坛是有一定名气的。我们这辈人应该有很多人都看过他的书,说的夸张一点,是看着他的书长大的。说起来惭愧,曹先生的书我却看得不多,这次选课,看重的是课程的内容,而不是他的名声。
作为一名大三的老人,在这个园子听过的课也很多了,却未曾见到过一人如先生这样的儒雅。刚开学的时候,天气乍寒,教室里暖气尚足,曹先生总是一袭大衣,缓缓步入教室,轻柔地将大衣放在一旁,身着浅灰的毛衣,在讲坛上停驻半刻,开始讲课。而如今这个时节,天气已经渐暖,曹先生就换了一身轻便的风衣,依旧娓娓道来。
曹先生的眉目甚是清朗,身形偏瘦,但在讲坛前站立着,就有一种说不清楚的风骨。窃以为,这般年纪的男人,有这般风度,又多了几分沉淀下来的智慧,对于年轻女性来说是具有无穷魅力的。每次课间休息时捧着一大摞书索要曹先生签名的人,也多为女生。
曹先生讲课,书卷气很浓。声线温和,甚是好听,抑扬顿挫处和他所阐述的内容契合的甚好,旁征博引处也极多,让人对诸多文学作品心驰神往的很,至少我是如此。
听了半学期的课,曹先生所传达的理念,在我看来,莫过于“美好”二字。
曹先生是不喜诺贝尔文学奖的,在他看来,如今文学界虽以获得该奖为莫大荣光,但却偏离了文学的本质。获奖的小说多半将世界肢解得支离破碎,将凶残的人性披露得淋漓尽致,让读者颇为震撼于思想的深刻,却无法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曹先生以为,郁郁寡欢的人如果发现世界充斥着这样的作品,该是一种多大的悲哀啊。
曹先生并非认为作品不应该表露思想,但他强调,文学看重的是“意境”二字。一部文学作品好与不好,需要审视的是作者的表达方式,行文思路和写作技法,而非以“深刻”二字为要义。因此,曹先生虽推崇《红楼梦》,他的着眼点是诗文,是动人的细节,而绝非所谓的“揭露封建制度的弊病”云云。
于是,在这个课堂上,曹先生教导我们如何去欣赏生活,如何去发现生活,如何将个人的经验升华成小说中的经验,如何去表现渗延的情感,如何暗示人物内心的活动。当曹先生以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片段举例的时候,于听课者而言,实为莫大的享受。
在旁的课程里浸润的久了,听听曹先生的课,便会觉得,世界还是美好而动人的。
曹先生,姓曹,名文轩,在文坛是有一定名气的。我们这辈人应该有很多人都看过他的书,说的夸张一点,是看着他的书长大的。说起来惭愧,曹先生的书我却看得不多,这次选课,看重的是课程的内容,而不是他的名声。
作为一名大三的老人,在这个园子听过的课也很多了,却未曾见到过一人如先生这样的儒雅。刚开学的时候,天气乍寒,教室里暖气尚足,曹先生总是一袭大衣,缓缓步入教室,轻柔地将大衣放在一旁,身着浅灰的毛衣,在讲坛上停驻半刻,开始讲课。而如今这个时节,天气已经渐暖,曹先生就换了一身轻便的风衣,依旧娓娓道来。
曹先生的眉目甚是清朗,身形偏瘦,但在讲坛前站立着,就有一种说不清楚的风骨。窃以为,这般年纪的男人,有这般风度,又多了几分沉淀下来的智慧,对于年轻女性来说是具有无穷魅力的。每次课间休息时捧着一大摞书索要曹先生签名的人,也多为女生。
曹先生讲课,书卷气很浓。声线温和,甚是好听,抑扬顿挫处和他所阐述的内容契合的甚好,旁征博引处也极多,让人对诸多文学作品心驰神往的很,至少我是如此。
听了半学期的课,曹先生所传达的理念,在我看来,莫过于“美好”二字。
曹先生是不喜诺贝尔文学奖的,在他看来,如今文学界虽以获得该奖为莫大荣光,但却偏离了文学的本质。获奖的小说多半将世界肢解得支离破碎,将凶残的人性披露得淋漓尽致,让读者颇为震撼于思想的深刻,却无法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曹先生以为,郁郁寡欢的人如果发现世界充斥着这样的作品,该是一种多大的悲哀啊。
曹先生并非认为作品不应该表露思想,但他强调,文学看重的是“意境”二字。一部文学作品好与不好,需要审视的是作者的表达方式,行文思路和写作技法,而非以“深刻”二字为要义。因此,曹先生虽推崇《红楼梦》,他的着眼点是诗文,是动人的细节,而绝非所谓的“揭露封建制度的弊病”云云。
于是,在这个课堂上,曹先生教导我们如何去欣赏生活,如何去发现生活,如何将个人的经验升华成小说中的经验,如何去表现渗延的情感,如何暗示人物内心的活动。当曹先生以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片段举例的时候,于听课者而言,实为莫大的享受。
在旁的课程里浸润的久了,听听曹先生的课,便会觉得,世界还是美好而动人的。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