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东西只有傻子和孩子能看到
德莱叶的《神谕》,没人相信疯老二能让死人复生,只有小女孩是例外,而她也比其他人更早看到奇迹
伯格曼的《第七封印》,变戏法的不但能看到圣母玛利亚,还能看到死神。和《神谕》里的疯老二一样,他也被当做傻瓜对待
与此同时,那些理性的,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比如《第七封印》的十字军战士,苦苦思索,看得到死神,却看不到死亡之后的东西
即便这并非电影的主题,两位北欧导演对神的态度也不同,却在无意中表达了相似的观点,这种观点不但老掉牙,而且又一次把宗教变成mumbo jumbo,跳大神,会被认为是站在赛先生的对立面
从这个角度说,《神谕》的结尾很无能,有起死回生本事的人,就跟免费送你三张黄金时间泰坦尼克号巨幕票的人一样,当然会被膜拜~如果没有这三张票,信仰就要消失吗~那是不是太廉价了?
何况,你怎么知道让死人复活的一定是上帝,而不是撒旦,或者包龙星~
如果让科恩重剪《神谕》,他们会让故事结束于由死亡带来的活人的和解中,这个才是真的神迹
《处女泉》是神迹的进化,结尾“上帝的清泉”本质未变,但终归离mumbo jumbo远了一点
(伯格曼怎么形容自己这种设计来着?软弱?因为那时候的他还没完全放弃“对神的幻想”)
科恩兄弟的早期电影也有这种对比,只不过隐藏的很好——看起来傻乎乎但是心地善良的人和机关算尽的人的命运是完全不同的,最经典的例子是《缺席的人》中的两个理发师,很胖的那个会在聚会上骑猪,参加吃馅饼比赛,他的自愚精神让孩子们度过美好的一天。沉默寡言的瘦律师则遭遇了“上帝总按两次铃”,因为没犯下的罪行被处决
《夺金三王》结尾的奶牛也是神谕,而“三王”中没看到奶牛的两个傻子都认为是上帝发大水救了他们的命,看到奶牛的囚犯(克鲁尼)则将之解释为巧合,“这是为了用全州的水来发电,宗教迷信将不复存在。”
(“宗教迷信”四个字来自网络字幕,即便原文里没提到“宗教”这个词,证明党国教育很成功,才会有人不自觉地就在“宗教”后面加“迷信”)
(牛的宗教意义很强烈嘛~《神谕》里牛叫就有人死,《夺金三王》也到处都是牛~)
克鲁尼演的囚犯的职业值得注意,他是个律师,代表人类之法;《神谕》的医生则代表科学之法。显然科恩和德莱叶不喜欢这两种人的骄傲,德莱叶的医生不但看完病后发表了一番“神救人还是科学救人”的自夸(随后人就死掉了),而且他作为妇科大夫,那缓慢的动作显然是刻意为之的
科恩心胸开阔,他们只是打趣一下
这是快要死的时候
这是躲过一劫之后
不过都这不利于宗教与理性握手言和,还造成双方毫无必要的对立~从《老无所依》开始,科恩的片子转了风向,并在《严肃的男人》完成统一,当经过成人礼的小孩子去见老拉比的时候,可以看到房间里放满标本,器官模型和地球仪,墙上则是宗教画(画的应该是上帝阻止亚伯拉罕杀儿子这件事)
假设上帝造了这个世界,就有可能留下痕迹,那么科学就可以在信仰之外,提供另一种寻找上帝的方式
假设老拉比找到了上帝指纹,假设他不但找到了上帝的指纹,还跟上帝一起去7-11买了茶叶蛋,他该如何向其他人证明呢?
如果上帝的公式对于普通人来说过于晦涩,以至于听起来太像mumbo jumbo,以至于面对疑问只能丢下一句“你先信着吧,信一个疗程就知道效果多好了”,只会再一次被理性所拒绝
拉比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他说出了小孩子所喜欢的齐柏林飞船乐队成员的名字,然后让他be a good boy。
我也相信,如果上帝像信徒们说得那么好,他对人的期望恐怕也只是be a good boy
![]() |
伯格曼的《第七封印》,变戏法的不但能看到圣母玛利亚,还能看到死神。和《神谕》里的疯老二一样,他也被当做傻瓜对待
![]() |
与此同时,那些理性的,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比如《第七封印》的十字军战士,苦苦思索,看得到死神,却看不到死亡之后的东西
即便这并非电影的主题,两位北欧导演对神的态度也不同,却在无意中表达了相似的观点,这种观点不但老掉牙,而且又一次把宗教变成mumbo jumbo,跳大神,会被认为是站在赛先生的对立面
从这个角度说,《神谕》的结尾很无能,有起死回生本事的人,就跟免费送你三张黄金时间泰坦尼克号巨幕票的人一样,当然会被膜拜~如果没有这三张票,信仰就要消失吗~那是不是太廉价了?
何况,你怎么知道让死人复活的一定是上帝,而不是撒旦,或者包龙星~
如果让科恩重剪《神谕》,他们会让故事结束于由死亡带来的活人的和解中,这个才是真的神迹
《处女泉》是神迹的进化,结尾“上帝的清泉”本质未变,但终归离mumbo jumbo远了一点
(伯格曼怎么形容自己这种设计来着?软弱?因为那时候的他还没完全放弃“对神的幻想”)
科恩兄弟的早期电影也有这种对比,只不过隐藏的很好——看起来傻乎乎但是心地善良的人和机关算尽的人的命运是完全不同的,最经典的例子是《缺席的人》中的两个理发师,很胖的那个会在聚会上骑猪,参加吃馅饼比赛,他的自愚精神让孩子们度过美好的一天。沉默寡言的瘦律师则遭遇了“上帝总按两次铃”,因为没犯下的罪行被处决
《夺金三王》结尾的奶牛也是神谕,而“三王”中没看到奶牛的两个傻子都认为是上帝发大水救了他们的命,看到奶牛的囚犯(克鲁尼)则将之解释为巧合,“这是为了用全州的水来发电,宗教迷信将不复存在。”
(“宗教迷信”四个字来自网络字幕,即便原文里没提到“宗教”这个词,证明党国教育很成功,才会有人不自觉地就在“宗教”后面加“迷信”)
(牛的宗教意义很强烈嘛~《神谕》里牛叫就有人死,《夺金三王》也到处都是牛~)
克鲁尼演的囚犯的职业值得注意,他是个律师,代表人类之法;《神谕》的医生则代表科学之法。显然科恩和德莱叶不喜欢这两种人的骄傲,德莱叶的医生不但看完病后发表了一番“神救人还是科学救人”的自夸(随后人就死掉了),而且他作为妇科大夫,那缓慢的动作显然是刻意为之的
科恩心胸开阔,他们只是打趣一下
这是快要死的时候
![]() |
这是躲过一劫之后
![]() |
不过都这不利于宗教与理性握手言和,还造成双方毫无必要的对立~从《老无所依》开始,科恩的片子转了风向,并在《严肃的男人》完成统一,当经过成人礼的小孩子去见老拉比的时候,可以看到房间里放满标本,器官模型和地球仪,墙上则是宗教画(画的应该是上帝阻止亚伯拉罕杀儿子这件事)
假设上帝造了这个世界,就有可能留下痕迹,那么科学就可以在信仰之外,提供另一种寻找上帝的方式
假设老拉比找到了上帝指纹,假设他不但找到了上帝的指纹,还跟上帝一起去7-11买了茶叶蛋,他该如何向其他人证明呢?
如果上帝的公式对于普通人来说过于晦涩,以至于听起来太像mumbo jumbo,以至于面对疑问只能丢下一句“你先信着吧,信一个疗程就知道效果多好了”,只会再一次被理性所拒绝
拉比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他说出了小孩子所喜欢的齐柏林飞船乐队成员的名字,然后让他be a good boy。
我也相信,如果上帝像信徒们说得那么好,他对人的期望恐怕也只是be a good 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