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陷的时光(1,2)
引子
那年我刑满释放,本该来接我的那个人却已经死了。
他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把我定住了。仿佛故事的闸门已开,回忆将借助空气的振荡掘开万里长堤。然而接下来漫长的沉默让我误以为时光停滞。
服务员!楼下有客人在叫。我想起自己是上来点单的,于是只能极为尴尬地打破这沉默,先生,请问需要喝点什么?我们这里有咖啡,茶,果汁…
什么时候了?他开始翻看菜单。
我看了一眼墙上古旧的钟表,时针和分针重叠在10的位置上。十点还差十分,先生。
哦,对不起,我问的是哪一年了。
哪一年?从来没有人问过的这个问题把我一时搞晕了。我环顾四周,崭新的墙面还没来得及留下岁月的刮痕,地面在昏暗的灯光下遮住了时间作案的蛛丝马迹。我努力回想着我的生辰年月,再加上我的实际年龄,如果没有算错的话,应该是公元2012年,也就是耶稣诞辰2012年。
哦,那就是民国100年了。你们这儿可有产自云南的咖啡?我们当年就喝那里种的咖啡,味道和法国巴黎的一模一样。
楼下又传来的顾客的叫喊声。我便寻机说您请稍等,我去楼下吧台问问是否有这种咖啡。
1孔老二
孔老二对我说孔祥熙是他的叔伯。
那倒不如说孔子是你爷爷呢。孔老二还没喝完一瓶百威就开始胡言乱语。
那是乱了辈分了,孔老二确实是我的祖上,也是我叔伯孔祥熙的祖上。不信你可以去看我们家家谱。隔着那么多代,我不能叫他爷爷。顶多喊一声孔老爷子。我是民国元年出生的,我父母在辛亥革命那年奉子成婚,主持婚礼的就是我叔伯孔祥熙,当时他正创办了“祥记公司”,专门经销英美火油。你知道我为什么看起来不是个百岁老头的糟模样么?因为我的样子永远停在了民国38年。
我知道有些人跌落在某些时间的山谷里,就永远躺在那儿了。比如我有个朋友,从英国留学回来,马上感到生活处处都不适应。好像一个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人突然开始吃糙米喝稀粥,甚至啃起树皮来。于是他只好再次申请去英国读博士后。每次我们询问他的近况,他都说在等那边发来的通知书。他像一个大英帝国的子民一样,对那边的一切如数家珍。末了,他总说你知道的,欧洲就那样,像个老人一样,办事效率比我们这儿的官僚机构还低下。我们总劝他要不先找份工作,边工作边等通知书吧。老窝在家里,会憋出事情来的。他说他也想找份工作先,但是那边学校已经答应给他offer了,即使找到工作了,恐怕没做几天就不能干了,还是再等等吧。于是他还在那儿等着,没事就整理整理大英帝国的资料,然后放到网上分享。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一个英国人。
也许孔老二也是基于某种类似的方法,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民国人。他们都沦陷在某段时光里了。
有时我会翻看一些民国的历史书,拿出某个人物,或者某个八卦片段,考考他。如果他答不上来,或许这能帮助他从自己的幻象中解脱出来。我问他当年蒋委员长提倡“新生活运动”,当时你可响应了?
孔老二在没有喝酒完全清醒的情况下跟我回忆起当年的事情。那时蒋委员长真像一个居委会大妈啊,孔老二感慨到,他颁布的条款之多之细,几乎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啊。比如“生活艺术化”“生活生产化”“生活军事化”的三化口号,其中就有“有暇时常至野外旅行”“提倡冷水洗浴”等内容。那时候我还是山东齐鲁大学的学生,我们常常逃课出去疯玩。理由就是蒋委员长提倡的“有暇时常至野外旅行”。老师拿我们没办法,就命令我们大冬天的必须洗冷水澡,用的也是这条款。
当时山东的头头韩复榘韩主席(没听说过?别急,你马上会说,哦,原来是他啊)对蒋委员长的新生活运动就颇为上心,但也有些不解。有一次韩复榘到了南京,看到了很多马路旁大大的写着“行车靠左”几个大字,心中直嘀咕。 当天就见到了蒋介石,两人谈了很久,十分投机。蒋介石说,韩主席为国为民操劳,就在南京多玩几天吧!韩复榘说,谢谢委员长!南京也没啥好玩的,俺还要给南京提一个意见。蒋介石说,韩主席有什么意见尽管说。韩复榘说,俺在马路上看到写的“行车靠左”,那右边留给谁走?这样不对吧? 这在当时可是个广为流传的段子。
韩主席有次来我们学校做演讲,讲了什么有些记不清了,反正是那天把我们大家笑翻了天,我记得连坐在主席台上的校长和训导主任都没有忍住。
我便从书中找出有关韩复榘的章节,果然有他在齐鲁大学的演讲,我说我读给你听听,看看能否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韩主席的演讲稿是这么抄录的:
诸位、各位、在齐位(什么意思?): 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就是演讲的天气。来宾十分茂盛,敝人也实在感冒。今天来的人不少咧,看样子大体有8/5啦(这数学水平!),来到的不说,没来的把手举起来!(孔老二回忆说当时校长小声说都来齐了)很好,都来了!
今天兄弟召集大家来训一训,兄弟有说得不对的,大家应该相互原谅。
你们是文化人,都是大学生、中学生、留洋生。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科学科的,化学化的,都懂得七八国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都不懂。你们大家都是笔杆子里爬出来的,我是炮筒子里钻出来的。
今天来这里讲话,真使我蓬荜生辉,感恩戴德。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讲起来嘛,就像对牛弹琴,也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了。(当时我们已经笑倒一片,没有几个人还正襟危坐了,孔老二说)
今天,不准备多讲,先讲三个纲目。蒋委员长的新生活运动,兄弟我举双手赞成。就一条,行人靠右走,着实不妥。大家想想,行人都靠右走,那左边留给谁呢?(韩主席还能衍生出段子来呢)
还有件事,兄弟我想不通。外国人在北京东交民巷都建立了大使馆,就缺我们中国的。我们中国为什么不在那儿建个大使馆呢?说来说去,中国人真是太软弱了。(我跟孔老二说你们韩主席不当相声演员真是太可惜了,这段子水平比什么周立波高多了啊。 别打岔,下面好像还有跟精彩的,你快念)
第三个纲目,学生篮球赛,肯定是总务长贪污了。那学校为什么 会那么穷酸?十来个人穿着裤衩抢一个球,像什么样?多不雅观。明天到我公馆领笔钱,多买几个球,一人发一个,省得再你争我抢的。
今天这里没有外人,也没有坏人,所以我想告诉大家三个机密:第一个机密暂时不能告诉大家,第二个机密的内容跟第一个一样。第三个机密前面两点已经讲了,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诸位。
合上书,我跟孔老二说,妈的,老孔啊,我也要跟你一样做个民国人。
我等你这句话,可等了好久了。孔老二笑眯眯地说。
2租界
孔老二说他住在租界的时候,我又觉得他在满口胡说了。
我说49年以后大陆的各国租界都已经全部收回,就连香港澳门也在世纪末收回了,你住的哪门子租界?
孔老二又问我,你知道什么叫租界吗?
我随口蹦出“治外法权”四个字,大概是上海滩的故事看多了的缘故,每每上海英法租界里的洋人遇到淞沪警局想要进去抓人,就趾高气昂地强调“治外法权”。生活在我们租界里的人只受大英帝国的法律制裁。请你们出去!
孔老二点点头,说按这个简单的定义,那每一个“我”其实都住在自己的租界里。他指指自己的大脑,又指指我的。你的思想就住在你的大脑里。你想杀人放火,或者颠覆政权,只要没有行动,法律都无权制裁你。你有自己的“治外法权”,你难道不是住在租界里么?
但是康德说,不是还有心中的道德律法么?我知道我在做无谓的挣扎。
我也没说我住的租界没有我们自己的律法啊。我们依然遵循国父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意义当然有所不同,所谓与时俱进是也。
我实在有太多的疑问,如今的大陆怎么会存在一片依然信奉“三民主义”的租界呢?我记得有个年轻的台湾导演拍了一部不到5分钟的短片。说的是一个剧组在选景的时候,发现学校操场上主席台的墙上挂着巨幅木制的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民国国旗。导演要求剧组人员无论如何要把这国旗去掉,不然这片子肯定无法在大陆上映。无法在大陆上映很可能意味着无法拿回投资。剧组人员马上找来梯子和铁棍,把国旗小心地撬下来。正当大家都舒了一口气的时候,原来被国旗遮住的墙上露出了八个大字“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看来三民主义,实难再统一中国,大概唯有金钱才有如此力量了。
孔老二说文革那会儿,我们都期待着蒋委员长会反攻大陆。结果什么也没等来。你知道像我这样容貌永远停在民国38年的人虽然在人群中比例很小,但是也有上千人。一个群体一旦有了一定规模就容易被外界发现,所以当时我们迫切需要一个地方躲起来。当时各地武装械斗很厉害,很多部队都受到冲击,我们发现有个部队的军械所被抢劫一空而荒废了。我们通过军统残留的特务组织把我们这些民国遗老(或者说遗少)召集到这个荒废的部队里来,总共大概有一千多人。后来时局慢慢恢复正常,我们这块地方作为武器研发基地被重新保留了下来。每年还有很大一笔经费拨款。我们就用这笔钱在里面重新规划,按照30年代上海滩的租界的样子重新建造。虽然从外面看上去是一处军事禁区,但里面我们都叫它“民国租界”。
所以,这么多年了,外界都没有人知道?现在我对孔老二的话再离奇也能相信三分了,如果我能亲眼看到那所谓的“民国租界”的话,或许还能再增加几分。
当然,我们有自己的实验室和研究人员,会定期向上面报告我们的研究情况,不然上面总会起疑心的嘛!孔老二对我的质疑向来信心满满,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小菜一碟。
一个人要编起故事来真是无法无天啊。我说,上面就没有派人下来检查么?
以前没有,但现在他们要派人来检查,所以我们需要你的帮助。
我?我可不会造什么武器,就连手枪我都没摸过。
没事,我们不需要你造什么真实的武器,只要会编就行。你们写科幻小说的不是很会编的么?况且你还有一件我们没有的东西——孔老二向门口站岗的哨兵点了点头。
我突然觉得那个哨兵会不会是一个假人,但他向我敬了个礼,确切地说应该是向孔老二敬的。
你们没有的东西?我跟上孔老二的脚步。
我们到了。孔老二指指前面那幢法式小洋楼,门口写着“孔公馆”。夕阳下,我隐约看见二楼阳台上站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我不知道那样青春的身体里住着几岁的灵魂,但我想我大概无法拒绝孔老二的这个请求,或者说这个邀请了。
那年我刑满释放,本该来接我的那个人却已经死了。
他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把我定住了。仿佛故事的闸门已开,回忆将借助空气的振荡掘开万里长堤。然而接下来漫长的沉默让我误以为时光停滞。
服务员!楼下有客人在叫。我想起自己是上来点单的,于是只能极为尴尬地打破这沉默,先生,请问需要喝点什么?我们这里有咖啡,茶,果汁…
什么时候了?他开始翻看菜单。
我看了一眼墙上古旧的钟表,时针和分针重叠在10的位置上。十点还差十分,先生。
哦,对不起,我问的是哪一年了。
哪一年?从来没有人问过的这个问题把我一时搞晕了。我环顾四周,崭新的墙面还没来得及留下岁月的刮痕,地面在昏暗的灯光下遮住了时间作案的蛛丝马迹。我努力回想着我的生辰年月,再加上我的实际年龄,如果没有算错的话,应该是公元2012年,也就是耶稣诞辰2012年。
哦,那就是民国100年了。你们这儿可有产自云南的咖啡?我们当年就喝那里种的咖啡,味道和法国巴黎的一模一样。
楼下又传来的顾客的叫喊声。我便寻机说您请稍等,我去楼下吧台问问是否有这种咖啡。
1孔老二
孔老二对我说孔祥熙是他的叔伯。
那倒不如说孔子是你爷爷呢。孔老二还没喝完一瓶百威就开始胡言乱语。
那是乱了辈分了,孔老二确实是我的祖上,也是我叔伯孔祥熙的祖上。不信你可以去看我们家家谱。隔着那么多代,我不能叫他爷爷。顶多喊一声孔老爷子。我是民国元年出生的,我父母在辛亥革命那年奉子成婚,主持婚礼的就是我叔伯孔祥熙,当时他正创办了“祥记公司”,专门经销英美火油。你知道我为什么看起来不是个百岁老头的糟模样么?因为我的样子永远停在了民国38年。
我知道有些人跌落在某些时间的山谷里,就永远躺在那儿了。比如我有个朋友,从英国留学回来,马上感到生活处处都不适应。好像一个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人突然开始吃糙米喝稀粥,甚至啃起树皮来。于是他只好再次申请去英国读博士后。每次我们询问他的近况,他都说在等那边发来的通知书。他像一个大英帝国的子民一样,对那边的一切如数家珍。末了,他总说你知道的,欧洲就那样,像个老人一样,办事效率比我们这儿的官僚机构还低下。我们总劝他要不先找份工作,边工作边等通知书吧。老窝在家里,会憋出事情来的。他说他也想找份工作先,但是那边学校已经答应给他offer了,即使找到工作了,恐怕没做几天就不能干了,还是再等等吧。于是他还在那儿等着,没事就整理整理大英帝国的资料,然后放到网上分享。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一个英国人。
也许孔老二也是基于某种类似的方法,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民国人。他们都沦陷在某段时光里了。
有时我会翻看一些民国的历史书,拿出某个人物,或者某个八卦片段,考考他。如果他答不上来,或许这能帮助他从自己的幻象中解脱出来。我问他当年蒋委员长提倡“新生活运动”,当时你可响应了?
孔老二在没有喝酒完全清醒的情况下跟我回忆起当年的事情。那时蒋委员长真像一个居委会大妈啊,孔老二感慨到,他颁布的条款之多之细,几乎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啊。比如“生活艺术化”“生活生产化”“生活军事化”的三化口号,其中就有“有暇时常至野外旅行”“提倡冷水洗浴”等内容。那时候我还是山东齐鲁大学的学生,我们常常逃课出去疯玩。理由就是蒋委员长提倡的“有暇时常至野外旅行”。老师拿我们没办法,就命令我们大冬天的必须洗冷水澡,用的也是这条款。
当时山东的头头韩复榘韩主席(没听说过?别急,你马上会说,哦,原来是他啊)对蒋委员长的新生活运动就颇为上心,但也有些不解。有一次韩复榘到了南京,看到了很多马路旁大大的写着“行车靠左”几个大字,心中直嘀咕。 当天就见到了蒋介石,两人谈了很久,十分投机。蒋介石说,韩主席为国为民操劳,就在南京多玩几天吧!韩复榘说,谢谢委员长!南京也没啥好玩的,俺还要给南京提一个意见。蒋介石说,韩主席有什么意见尽管说。韩复榘说,俺在马路上看到写的“行车靠左”,那右边留给谁走?这样不对吧? 这在当时可是个广为流传的段子。
韩主席有次来我们学校做演讲,讲了什么有些记不清了,反正是那天把我们大家笑翻了天,我记得连坐在主席台上的校长和训导主任都没有忍住。
我便从书中找出有关韩复榘的章节,果然有他在齐鲁大学的演讲,我说我读给你听听,看看能否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韩主席的演讲稿是这么抄录的:
诸位、各位、在齐位(什么意思?): 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就是演讲的天气。来宾十分茂盛,敝人也实在感冒。今天来的人不少咧,看样子大体有8/5啦(这数学水平!),来到的不说,没来的把手举起来!(孔老二回忆说当时校长小声说都来齐了)很好,都来了!
今天兄弟召集大家来训一训,兄弟有说得不对的,大家应该相互原谅。
你们是文化人,都是大学生、中学生、留洋生。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科学科的,化学化的,都懂得七八国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都不懂。你们大家都是笔杆子里爬出来的,我是炮筒子里钻出来的。
今天来这里讲话,真使我蓬荜生辉,感恩戴德。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讲起来嘛,就像对牛弹琴,也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了。(当时我们已经笑倒一片,没有几个人还正襟危坐了,孔老二说)
今天,不准备多讲,先讲三个纲目。蒋委员长的新生活运动,兄弟我举双手赞成。就一条,行人靠右走,着实不妥。大家想想,行人都靠右走,那左边留给谁呢?(韩主席还能衍生出段子来呢)
还有件事,兄弟我想不通。外国人在北京东交民巷都建立了大使馆,就缺我们中国的。我们中国为什么不在那儿建个大使馆呢?说来说去,中国人真是太软弱了。(我跟孔老二说你们韩主席不当相声演员真是太可惜了,这段子水平比什么周立波高多了啊。 别打岔,下面好像还有跟精彩的,你快念)
第三个纲目,学生篮球赛,肯定是总务长贪污了。那学校为什么 会那么穷酸?十来个人穿着裤衩抢一个球,像什么样?多不雅观。明天到我公馆领笔钱,多买几个球,一人发一个,省得再你争我抢的。
今天这里没有外人,也没有坏人,所以我想告诉大家三个机密:第一个机密暂时不能告诉大家,第二个机密的内容跟第一个一样。第三个机密前面两点已经讲了,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诸位。
合上书,我跟孔老二说,妈的,老孔啊,我也要跟你一样做个民国人。
我等你这句话,可等了好久了。孔老二笑眯眯地说。
2租界
孔老二说他住在租界的时候,我又觉得他在满口胡说了。
我说49年以后大陆的各国租界都已经全部收回,就连香港澳门也在世纪末收回了,你住的哪门子租界?
孔老二又问我,你知道什么叫租界吗?
我随口蹦出“治外法权”四个字,大概是上海滩的故事看多了的缘故,每每上海英法租界里的洋人遇到淞沪警局想要进去抓人,就趾高气昂地强调“治外法权”。生活在我们租界里的人只受大英帝国的法律制裁。请你们出去!
孔老二点点头,说按这个简单的定义,那每一个“我”其实都住在自己的租界里。他指指自己的大脑,又指指我的。你的思想就住在你的大脑里。你想杀人放火,或者颠覆政权,只要没有行动,法律都无权制裁你。你有自己的“治外法权”,你难道不是住在租界里么?
但是康德说,不是还有心中的道德律法么?我知道我在做无谓的挣扎。
我也没说我住的租界没有我们自己的律法啊。我们依然遵循国父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意义当然有所不同,所谓与时俱进是也。
我实在有太多的疑问,如今的大陆怎么会存在一片依然信奉“三民主义”的租界呢?我记得有个年轻的台湾导演拍了一部不到5分钟的短片。说的是一个剧组在选景的时候,发现学校操场上主席台的墙上挂着巨幅木制的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民国国旗。导演要求剧组人员无论如何要把这国旗去掉,不然这片子肯定无法在大陆上映。无法在大陆上映很可能意味着无法拿回投资。剧组人员马上找来梯子和铁棍,把国旗小心地撬下来。正当大家都舒了一口气的时候,原来被国旗遮住的墙上露出了八个大字“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看来三民主义,实难再统一中国,大概唯有金钱才有如此力量了。
孔老二说文革那会儿,我们都期待着蒋委员长会反攻大陆。结果什么也没等来。你知道像我这样容貌永远停在民国38年的人虽然在人群中比例很小,但是也有上千人。一个群体一旦有了一定规模就容易被外界发现,所以当时我们迫切需要一个地方躲起来。当时各地武装械斗很厉害,很多部队都受到冲击,我们发现有个部队的军械所被抢劫一空而荒废了。我们通过军统残留的特务组织把我们这些民国遗老(或者说遗少)召集到这个荒废的部队里来,总共大概有一千多人。后来时局慢慢恢复正常,我们这块地方作为武器研发基地被重新保留了下来。每年还有很大一笔经费拨款。我们就用这笔钱在里面重新规划,按照30年代上海滩的租界的样子重新建造。虽然从外面看上去是一处军事禁区,但里面我们都叫它“民国租界”。
所以,这么多年了,外界都没有人知道?现在我对孔老二的话再离奇也能相信三分了,如果我能亲眼看到那所谓的“民国租界”的话,或许还能再增加几分。
当然,我们有自己的实验室和研究人员,会定期向上面报告我们的研究情况,不然上面总会起疑心的嘛!孔老二对我的质疑向来信心满满,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小菜一碟。
一个人要编起故事来真是无法无天啊。我说,上面就没有派人下来检查么?
以前没有,但现在他们要派人来检查,所以我们需要你的帮助。
我?我可不会造什么武器,就连手枪我都没摸过。
没事,我们不需要你造什么真实的武器,只要会编就行。你们写科幻小说的不是很会编的么?况且你还有一件我们没有的东西——孔老二向门口站岗的哨兵点了点头。
我突然觉得那个哨兵会不会是一个假人,但他向我敬了个礼,确切地说应该是向孔老二敬的。
你们没有的东西?我跟上孔老二的脚步。
我们到了。孔老二指指前面那幢法式小洋楼,门口写着“孔公馆”。夕阳下,我隐约看见二楼阳台上站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我不知道那样青春的身体里住着几岁的灵魂,但我想我大概无法拒绝孔老二的这个请求,或者说这个邀请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