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13 《哥伦比亚的倒影》之前大陆所见木心作品及其他
2006年初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哥伦比亚的倒影》是木心正式进入大陆读者视野的标志性事件。在此之前,也有数篇木心作品发表在大陆文学杂志上。现就本人所见列举如下:
1985年《上海文学》第11期刊登《圆光》
1998年《书城》第1期刊登《塔下读书处》
1998年《书城》第10期刊登《昆德拉:精神世界的漂泊者》(即《带根的流浪人》)
1999年《书城》第2期刊登《从前的上海人》(即《上海赋》中“亭子间风情”和“弄堂风光”两节)
2001年《上海文学》第5-7期连载《上海赋》
其中《塔下读书处》(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8887262/)一文并未收录于目前已出版的大陆版木心作品中。
下面是“及其他”的部分:
【接上前面的一个话题。读木心的难受的另外一层,是别人读木心后的感受,带给我的难受:不知道四百年前的枇杷树的人,当然会觉得木心的碗美,没读过几篇古典,甚至没读过几个作家的人,当然会觉得木心是天外来客。在媒体的烟雾里,在人云亦云的年代,只读过三两个蹩脚的作家,再读木心,当然会觉得好。如果你从《诗经》读到了梁启超,从亚欧大陆读到南极洲,你会觉得,木心优秀吗?说白了,评判一个东西的好坏,眼界也很重要。古人已经告诫过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当水井里的青蛙呢。
至于那句长者言,“让热爱中文的朋友开一眼界,立一标尺。企图中文写作的人,早点读到木心,会对自己有个度量。”我觉得,开眼界,还是要到叫嚣中西古今的伟人堆里去看,立标尺,也要在巨人脑袋顶上立。如果让木心做标尺,这个标尺的标尺是谁定的呢?】
这是安然《无心弹木心》的最后两段。我很有同感。
1985年《上海文学》第11期刊登《圆光》
1998年《书城》第1期刊登《塔下读书处》
1998年《书城》第10期刊登《昆德拉:精神世界的漂泊者》(即《带根的流浪人》)
1999年《书城》第2期刊登《从前的上海人》(即《上海赋》中“亭子间风情”和“弄堂风光”两节)
2001年《上海文学》第5-7期连载《上海赋》
其中《塔下读书处》(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8887262/)一文并未收录于目前已出版的大陆版木心作品中。
下面是“及其他”的部分:
【接上前面的一个话题。读木心的难受的另外一层,是别人读木心后的感受,带给我的难受:不知道四百年前的枇杷树的人,当然会觉得木心的碗美,没读过几篇古典,甚至没读过几个作家的人,当然会觉得木心是天外来客。在媒体的烟雾里,在人云亦云的年代,只读过三两个蹩脚的作家,再读木心,当然会觉得好。如果你从《诗经》读到了梁启超,从亚欧大陆读到南极洲,你会觉得,木心优秀吗?说白了,评判一个东西的好坏,眼界也很重要。古人已经告诫过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当水井里的青蛙呢。
至于那句长者言,“让热爱中文的朋友开一眼界,立一标尺。企图中文写作的人,早点读到木心,会对自己有个度量。”我觉得,开眼界,还是要到叫嚣中西古今的伟人堆里去看,立标尺,也要在巨人脑袋顶上立。如果让木心做标尺,这个标尺的标尺是谁定的呢?】
这是安然《无心弹木心》的最后两段。我很有同感。
Simonoth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0520 (7人喜欢)
- 邯郸拼贴 (7人喜欢)
- 将当下中国「非虚构」写作问题化的思维片段 (59人喜欢)
- 20250308 我思考,因为我害怕 (11人喜欢)
- 20250117 过冬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