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秀云:漆美千年——与时光造化共雕漆
2012年4月15日下午14:00,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雕漆代表性传承人殷秀云大师在中外首工美术馆进行了《漆美千年——与时光造化共雕漆》的雕漆讲座活动。
殷秀云,1967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至今从事雕漆创作已经有45年。其设计水平高超,雕刻技法精湛,达到了运刀如笔、得心应手的境界。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大师一直致力于雕漆艺术,特别是在表现人物的创作上,融入立体雕塑和象牙雕刻技法,把人物的体貌和个性表现的惟妙惟肖,开创了雕漆作品以人物为主题的艺术风格。作品多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北京市工艺美术展工美杯奖等荣誉,受到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除了艺术创作,大师还多次赴香港、台湾等地进行艺术交流,并出版了《殷秀云谈民间美术》、《雕漆图案》、《五百罗汉图》等专业著作,为雕漆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此次讲座,殷秀云大师引导着现场听众进行了一次穿越时光的艺术之旅。大师首先阐述了中国漆器文化的历史传承与文化内涵,论述了漆器从简单的平面髹饰发展到立体雕刻的过程,其中尤为提到著名的楚汉漆器文化,从漆器诞生开始,就被打上了贵族奢侈品的烙印。
说到雕漆艺术的起源,大师认为:从汉代的“堆朱”开始,就已经出现的雕漆的雏形,只是那时候的漆层比较薄,更多的是一种图案装饰,极少用到雕刻技法。目前公认的雕漆的真正起源是在唐代,但目前并没有存世的物证,仅在明代黄成所著的《髹饰录》中有记载。从历史资料来看,唐代的雕漆虽然已经出现了多次髹漆、漆器雕刻等特征,但依然是以平面雕刻为主……
从唐宋元明清直到近代,殷秀云大师将雕漆的千年传承娓娓道来,但说到目前雕漆工艺的现状和未来,大师颇为担忧:目前雕漆行业所有的从业者加起来不到一百人,而且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四十岁以上的人,现在学习雕漆的年轻人,只有七八个,占从业者百分之十左右,雕漆要传承,真是太艰难了。
雕漆为何如此难传承?首先要从雕漆工艺的繁复性说起。和玉雕、牙雕等工艺品可以单人完成所有工序不同,雕漆必须有一个专门的工艺团队,各个工艺环节衔接和配合度非常高。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雕漆的原料也成问题了。
另外,雕漆是一门静的艺术,需要极大的耐心,一件普通的雕漆作品,光是刷漆这一道工序,就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再加上雕刻时间,一件雕漆制作时间往往长达一年多甚至几年。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静下心来从事这门艺术的人,已经很少了,能把这门艺术当成终身的艺术理想和追求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对于当今雕漆行业出现注漆、树脂等工业化的仿雕漆作品,殷秀云大师认为:这或许算是一件好事情,最起码说明雕漆已经被大家关注,受到大家喜欢了,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来仿制。存在即是真理,手工雕漆的价格无疑是昂贵的,对于那些喜欢雕漆而又买不起手工雕漆的人来说,注漆无疑也是一个不错的替代品。但从商家来说,销售的时候必须明确告诉我们的收藏者,是什么就卖什么,不能欺骗消费者。
手工雕漆和注漆如何辨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是从细节,注漆是用磨具压铸的,而漆的粘稠性非常强,再好的磨具都会产生“挂模”现象,即图案和线条的边角不锐利不清晰,特别是随着磨具的重复使用,挂模现象会越来越严重。
二是从光泽和质感,手工雕漆的光泽温润厚重,摸上去就像小孩的屁股一样细腻温润,会让人心里很静,而注漆光泽比较亮,感觉质地很坚硬,摸上去触感很不好,甚至有刺手的感觉。
三是从重量来分别,相同大小的器物,树脂注漆的往往比真正的手工雕漆作品要重很多。
讲座最后,为了让大家更细致的了解雕漆艺术,殷秀云大师就现场回答了众多听众朋友的一些问题,还结合现场展示在中外首工美术馆内的雕漆作品向大家更细致的介绍了欣赏雕漆的细节。
中外首工美术馆负责人表示:传承文化品味艺术是我馆的使命,而雕漆艺术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蕴含了文化和审美追求,更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今后将更多的举办类似的活动,让大师走进我们每一位艺术爱好者,希望以此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扬作出应有的贡献。
![]() |
图片说明:殷秀云大师《漆美千年——与时光造化共雕漆》讲座现场 |
殷秀云,1967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至今从事雕漆创作已经有45年。其设计水平高超,雕刻技法精湛,达到了运刀如笔、得心应手的境界。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大师一直致力于雕漆艺术,特别是在表现人物的创作上,融入立体雕塑和象牙雕刻技法,把人物的体貌和个性表现的惟妙惟肖,开创了雕漆作品以人物为主题的艺术风格。作品多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北京市工艺美术展工美杯奖等荣誉,受到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除了艺术创作,大师还多次赴香港、台湾等地进行艺术交流,并出版了《殷秀云谈民间美术》、《雕漆图案》、《五百罗汉图》等专业著作,为雕漆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
图片说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殷秀云正在进行讲座 |
此次讲座,殷秀云大师引导着现场听众进行了一次穿越时光的艺术之旅。大师首先阐述了中国漆器文化的历史传承与文化内涵,论述了漆器从简单的平面髹饰发展到立体雕刻的过程,其中尤为提到著名的楚汉漆器文化,从漆器诞生开始,就被打上了贵族奢侈品的烙印。
说到雕漆艺术的起源,大师认为:从汉代的“堆朱”开始,就已经出现的雕漆的雏形,只是那时候的漆层比较薄,更多的是一种图案装饰,极少用到雕刻技法。目前公认的雕漆的真正起源是在唐代,但目前并没有存世的物证,仅在明代黄成所著的《髹饰录》中有记载。从历史资料来看,唐代的雕漆虽然已经出现了多次髹漆、漆器雕刻等特征,但依然是以平面雕刻为主……
从唐宋元明清直到近代,殷秀云大师将雕漆的千年传承娓娓道来,但说到目前雕漆工艺的现状和未来,大师颇为担忧:目前雕漆行业所有的从业者加起来不到一百人,而且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四十岁以上的人,现在学习雕漆的年轻人,只有七八个,占从业者百分之十左右,雕漆要传承,真是太艰难了。
![]() |
图片说明:现场观众传看殷秀云大师展示的雕漆半成品 |
雕漆为何如此难传承?首先要从雕漆工艺的繁复性说起。和玉雕、牙雕等工艺品可以单人完成所有工序不同,雕漆必须有一个专门的工艺团队,各个工艺环节衔接和配合度非常高。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雕漆的原料也成问题了。
另外,雕漆是一门静的艺术,需要极大的耐心,一件普通的雕漆作品,光是刷漆这一道工序,就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再加上雕刻时间,一件雕漆制作时间往往长达一年多甚至几年。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静下心来从事这门艺术的人,已经很少了,能把这门艺术当成终身的艺术理想和追求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对于当今雕漆行业出现注漆、树脂等工业化的仿雕漆作品,殷秀云大师认为:这或许算是一件好事情,最起码说明雕漆已经被大家关注,受到大家喜欢了,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来仿制。存在即是真理,手工雕漆的价格无疑是昂贵的,对于那些喜欢雕漆而又买不起手工雕漆的人来说,注漆无疑也是一个不错的替代品。但从商家来说,销售的时候必须明确告诉我们的收藏者,是什么就卖什么,不能欺骗消费者。
手工雕漆和注漆如何辨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是从细节,注漆是用磨具压铸的,而漆的粘稠性非常强,再好的磨具都会产生“挂模”现象,即图案和线条的边角不锐利不清晰,特别是随着磨具的重复使用,挂模现象会越来越严重。
二是从光泽和质感,手工雕漆的光泽温润厚重,摸上去就像小孩的屁股一样细腻温润,会让人心里很静,而注漆光泽比较亮,感觉质地很坚硬,摸上去触感很不好,甚至有刺手的感觉。
三是从重量来分别,相同大小的器物,树脂注漆的往往比真正的手工雕漆作品要重很多。
![]() |
图片说明:现场观众向殷秀云大师提问 |
讲座最后,为了让大家更细致的了解雕漆艺术,殷秀云大师就现场回答了众多听众朋友的一些问题,还结合现场展示在中外首工美术馆内的雕漆作品向大家更细致的介绍了欣赏雕漆的细节。
中外首工美术馆负责人表示:传承文化品味艺术是我馆的使命,而雕漆艺术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蕴含了文化和审美追求,更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今后将更多的举办类似的活动,让大师走进我们每一位艺术爱好者,希望以此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扬作出应有的贡献。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