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那些装逼指南里漏掉的民谣
个人认为,民歌和民谣其实就是一码事,只不过在汉语的语境下,民歌似乎更倾向如黄河谣、青海花儿、彝族的山歌等地域色彩或民族色彩比较浓厚的歌曲,而民谣听起来更时髦一点,更倾向英文词Folk。
在台湾略有不同,他们的词汇中,民歌和民谣是非常接近的词汇。在始于1993年的木船民歌大赛历届获得名次的歌手中,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流行歌手,例如陈绮贞、张震岳、张雨生。当然该后期比赛风格其实是不限定的,不过想一想,台湾轰轰烈烈的民歌运动,自然也伴随着社会变迁,民歌的风格、题材也在多元化发展。
有一本一直很想看到书,就是有关于此,《遥远的乡愁——台湾现代民歌三十年》,在读书前,暂且搁置这个话题。
因此,民谣其实变成了一个比较广义的词汇。在国内,当代这些出名的民谣歌手和乐队就不去历数了,他们的演出,常被冠以新民谣的风格称谓。我个人不太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曾去维基百科过,不过似乎相差较远。又或者,他们只是冠以“新民谣”运动之名,试图去推广和发展民谣。
以一系列代表人物为主的当代的民谣,个人肤浅理解下,从题材上,只不过在话题上进行延伸,把“土”气的民歌加入城市题材,同时在器乐上,除了传统乐器外,也加入了大量的西式乐器和西式风格,变得“洋气”起来。乐器上,加入了弦乐、钢琴等等,而风格上,例如山人,有funk、reggae与传统乐器的融合,就是土洋结合的。
另外也需要提一下世界音乐,世界音乐我更倾向接收其民族音乐的概念,所以有时候民族的特色音乐会被划归到世界音乐的范畴内,尤其是比较fusion的或者特别民族的。
在英文歌曲听多之后,再听一听乡土味的民歌是很有味道的,梳理了几张乡土味较浓的民歌,或者叫,有地方和传统特色的民谣,准备时常听听。(大都包含民族或地方乐器的使用,以及特色语言,内容里有乡愁,有社会关注)
在某装逼指南(摇滚文艺装比速成指南)的文章里,提到了大量内地和台湾的民谣歌手,尽量避免重复。
台湾里,出名的自然包括胡德夫、陈建年、交工和林生祥、巴奈等,不是说流行就不好,有时候那种以此显示自己品味的装逼被解构之后,反而祸害到音乐本身。
这几位歌手的专辑都非常值得听,因此也不就列举了。
1、原住民歌手合辑 《美丽心民谣》
这里要提一下角头音乐,作为台湾著名的独立音乐厂牌,其出版了大量的民谣作品,并且推广了原住民歌手和乐团。
2、南王姐妹花《南王姐妹花》
同样来自角头音乐,原住民歌手,成员为陈建年的表妹、堂妹和朋友的老婆-_-
3、罗思容《每日》
客家大妈级文艺青年,写诗又画画。曾同林生祥一同到p大演出,以两人专辑命名活动名,”每日•种树“。(装比指南里提了,不过打错了名字)
4、图腾《我在那边唱》
年轻乐团,原住民,参加海洋音祭出名,稍流行一点
5、杨祖珺《杨祖珺专辑》
民歌运动代表人物,当时理想主义的美丽女子,如今已是大妈,听过胡德夫唱美丽岛的,或者知道美丽岛事件的,都可以去听听。
国内的话,乡土一点的,野孩子、苏阳、低苦艾、山人、白水什么的都《摇滚文艺装速成指南》遍历了(似乎没说杭盖?)。他们都非常好,有西北的,有西南的,为避免重复,补充一下:
6、胡吗个《人人都有个小板凳,我的不带入二十一世纪》
湖北土家族,略微另类和戏谑,有一些方言作品。早期比较著名,还干过超女评委这活。
7、保新谊《灵山的儿女》
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歌曲色彩,也有地方山歌。说起来山歌的曲调大都很相似,至少台湾原住民的山歌和贵州的很像。
8、 叶尔波利《哈萨克精神》
哈萨克族人,当然属于听不懂歌词系列,不过音乐上倾向用冬不拉玩fusion。
如果问,腾格尔的是民歌吗?当然是,不过作品里太缺乏人文色彩,基本上属于旅游大使、风光系列。
欢迎补充,豆瓣fm以及xiami皆有试听,mp3仅私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