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江城》大坑一个
"我一直没改过我的中文名字。不过,我还是轻而易举就感觉到,我的中国自我跟我的美国自我大相径庭。后来,我慢慢地把自己看成了两个人:霍伟和彼得·海斯勒。我在涪陵的第二个念头,霍伟才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霍伟成了我的主要身份。除了我的学生、同事、其他外国人,大家只知道我叫霍伟,他们只知道我在中国的这个身份。霍伟跟我的美国人自我大不一样:他对人友善,渴望跟任何人交谈,能够从哪怕最无聊的交谈中找到乐趣。简单的说,这个人很好玩;他只需要用当地方言简单的说上几句话,就能给涪陵人带来无尽的乐趣。霍伟还有点笨,那是我最喜欢他这个人的地方。他说话有口音,语法也有些马马虎虎,还总是喜欢嘲笑自己犯下的一些简单错误。对于这样笨拙的人,人们总是乐于与之相处。他们发现,跟霍伟很容易说话,尽管他们总是要把一个新词说上两三遍,或者还要在他的笔记本上写出来。霍伟的口袋中总是带有个笔记本,用他来学习新词汇,也用他来记录下交谈中的某些东西。霍伟回到家之后,他把那个笔记本放在彼得·海斯勒的桌上,后者再把其中的每一个文字输入到电脑中。
我的公寓有两张桌子,一张用于学习汉语,另一张用来进行些写作,一张是霍伟的,另外一张是比的·海斯勒的。有时候,这样的关系令我纠结不已,在笨拙的霍伟后面隐藏这另外一个人,他密切的关注每一件事情,并把这一切都记下来,这似乎有些不妥。但我有想不出更为简单的方法来处理这样的分裂,我同时过着中国人和美国人的生活,尽管这两者占据这大致相当的领地,却又迥然相异。我的公寓很大,我把两张桌子分别放在了不同的房间。霍伟和彼得·海斯勒从来没有碰过面。那个笔记本是他们惟一共享的东西。“
我的公寓有两张桌子,一张用于学习汉语,另一张用来进行些写作,一张是霍伟的,另外一张是比的·海斯勒的。有时候,这样的关系令我纠结不已,在笨拙的霍伟后面隐藏这另外一个人,他密切的关注每一件事情,并把这一切都记下来,这似乎有些不妥。但我有想不出更为简单的方法来处理这样的分裂,我同时过着中国人和美国人的生活,尽管这两者占据这大致相当的领地,却又迥然相异。我的公寓很大,我把两张桌子分别放在了不同的房间。霍伟和彼得·海斯勒从来没有碰过面。那个笔记本是他们惟一共享的东西。“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