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儿子回家乡之:小鸡再见
冬冬自出生以后,从来没有回过老家荆州。现在他一岁三个月了,终于第一次踏上返乡之旅。一路上毫无不适宜的举动,就连我妈都感到惊奇:他怎么能如此安享旅程呀。这倒真像是继承了我们家的基因,酷爱各处颠簸的感觉。哈哈
回家之后,每天都带他各处闲逛。以前在北京,天黑之后从来不出门的,现在大晚上走夜路也是不怕的。最开心的是,以前在城市里只能依赖图片认识的各种动物,如今都能拜见“真人”了。马呀,牛呀,鸡呀……冬冬第一次看见真的小鸡,显得很惊奇。他先是蹲在大约一米远的地方,静静的观看。小鸡是用绳子拴住一条腿,放养在地上的。看了一会儿,觉得不止瘾,便又往前挪了几步,蹲着继续看。还不止瘾,便又往前挪了几步,直到站在与小鸡伸手可及的地方。他姥姥用手摸了摸小鸡,冬冬非常开心,便也尝试着伸出手。老实说,我不知道他看见真实的小鸡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态,也不知道他记住了什么。十几分钟后,他终于看够了小鸡。离开时,冬冬自然而然的向小鸡挥了挥手。通常,他只有在表示“再见”的时候,才会这样挥手。看来,小朋友是在跟小鸡说“再见”。
自从回家以后,冬冬不止跟小鸡再见,告别陌生的老太太时,也“再见”。告别同龄的小美女时,也“再见”。告别大堤上的大马时,也“再见”。告别遛弯的狗狗时,也“再见”。甚至离开蚂蚁时,还“再见”。
我不禁跟我妈说,这小家伙大概是没有什么分类意识的,至少,是在“一视同仁”的对待人和动物。那是呀,我妈说:如果不是大人教的,小孩子哪会觉得有什么区别。这倒让我想起了人类学上“原始分类”。若从孩子们自发的表现来看,则应当是“原始不分类”吧,呵呵。不知做幼儿研究的人类学专家们是否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分类”也许并不是人类自然生发的天性吧。我倒是很愿意悉心呵护小冬冬的这点儿混融意识,这点儿心性也许会成为他今后能拥有同情心与通感术的基础。
昨天,老陈悲催的打来电话说:我想儿子了。我问他:那你就不想老婆吗?对方立马改口:当然想老婆,先想老婆再想儿子。哎……不想就不想吧,也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呵呵。为了聊慰这个父亲的思子之心,我就写点冬冬日记给他吧。
回家之后,每天都带他各处闲逛。以前在北京,天黑之后从来不出门的,现在大晚上走夜路也是不怕的。最开心的是,以前在城市里只能依赖图片认识的各种动物,如今都能拜见“真人”了。马呀,牛呀,鸡呀……冬冬第一次看见真的小鸡,显得很惊奇。他先是蹲在大约一米远的地方,静静的观看。小鸡是用绳子拴住一条腿,放养在地上的。看了一会儿,觉得不止瘾,便又往前挪了几步,蹲着继续看。还不止瘾,便又往前挪了几步,直到站在与小鸡伸手可及的地方。他姥姥用手摸了摸小鸡,冬冬非常开心,便也尝试着伸出手。老实说,我不知道他看见真实的小鸡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态,也不知道他记住了什么。十几分钟后,他终于看够了小鸡。离开时,冬冬自然而然的向小鸡挥了挥手。通常,他只有在表示“再见”的时候,才会这样挥手。看来,小朋友是在跟小鸡说“再见”。
自从回家以后,冬冬不止跟小鸡再见,告别陌生的老太太时,也“再见”。告别同龄的小美女时,也“再见”。告别大堤上的大马时,也“再见”。告别遛弯的狗狗时,也“再见”。甚至离开蚂蚁时,还“再见”。
我不禁跟我妈说,这小家伙大概是没有什么分类意识的,至少,是在“一视同仁”的对待人和动物。那是呀,我妈说:如果不是大人教的,小孩子哪会觉得有什么区别。这倒让我想起了人类学上“原始分类”。若从孩子们自发的表现来看,则应当是“原始不分类”吧,呵呵。不知做幼儿研究的人类学专家们是否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分类”也许并不是人类自然生发的天性吧。我倒是很愿意悉心呵护小冬冬的这点儿混融意识,这点儿心性也许会成为他今后能拥有同情心与通感术的基础。
昨天,老陈悲催的打来电话说:我想儿子了。我问他:那你就不想老婆吗?对方立马改口:当然想老婆,先想老婆再想儿子。哎……不想就不想吧,也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呵呵。为了聊慰这个父亲的思子之心,我就写点冬冬日记给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