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美国巴松管女演奏家简.泰勒
![]() |
4月8日,多利安木管五重奏(Dorian Wind Quintett)中的巴松管女演奏家简.泰勒以79岁的高龄,因心脏病突发在曼哈顿辞世。在巴松管演奏界,她是为数不多的女性名家之一,尤其以长期坚守在室内乐这块小天地的执着精神为人所称道。
巴松管应该是一件小小冷门的乐器,可是,演奏巴松管的泰勒在多利安木管五重奏中却是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一般而言,甭说是它了,管乐演奏家手中握着的假若是更易出彩的长笛、单簧管和圆号,也罕有爱乐者会牢牢记住他们的名字。在急需单簧管手时,有些西方乐团偶尔也会开出高得令人咂舌的工资(甚至高于小提琴首席),然而大部分管乐乐手的地位和弦乐演奏家相比有点像是“二等公民”,不管有没有内在的自信,在大环境中荣耀感的缺失总会让他们感觉到几分无形的冷落。
泰勒所在的多利安木管五重奏就经历了困难重重的发展历程。除了听众们对管乐器的兴趣有限,大多数人很难像对待弦乐四重奏组那样接受这样五件“难以融合”的管乐器的合作。在大约十年前的一次访谈中,简.泰勒就坦言,弦乐四重奏在音色上先天有着水乳交融的优势,哪怕大提琴和小提琴两个极端也能协作得相当默契,但管乐器在声学构造上却欠缺充沛的回响与泛音,她说:“你一旦停止吹气,它就停了,死了。”况且五种管乐器(其中除了圆号是铜管外,其余都属于木管家族,原因是圆号能弥补力度和丰满度的不足)天生的制作材料、音量、发音原理都不尽相同,细节方面若要兼容必须得下一番苦功。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比之从巴洛克到现代派汗牛充栋的弦乐曲目库,管乐室内乐的可选曲目捉襟见肘。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都没有写过木管五重奏的作品,泰勒曾打趣道:“哪怕以歌剧出名的威尔第都会写那么一首弦乐四重奏,但管乐么,就别想了。”但在音乐性上,管乐重奏这种形式自有其独特的优势,她对这一点颇为自信:“倘若贝多芬如今还在世,他说不定会写上那么几首。因为我们音色的丰富性是弦乐器所无法比拟的。”实在地讲,单簧管、双簧管、巴松管、长笛与圆号更像是五位个性鲜明的朋友,而非同一家庭的亲密成员,所以被人戏称为“棘手的五人婚姻”。一旦这桩婚姻成功了,听众便能收获聆听歌唱般的享受。
![]() |
与巴松管相伴一生的经历是泰勒非常乐意讲述的话题。1932年9月27日她出生于一个文艺之家,父亲是画家,而母亲是个歌唱家。泰勒从小就对管乐器抱有浓厚的兴趣,她的第一样乐器是一支长笛,直到高中(曼哈顿音乐与艺术中学)她一直吹得不错。一天,学校招聘了一位巴松管女演奏家库什纳(Sylvia Deutscher Kushner),正是她吹出的悠悠巴松管声吸引住了泰勒。巴松管也叫大管或者低音管,吹奏起来宛如浑厚的男中音,与明亮婉转的长笛迥然有别。当时,泰勒的母亲还很懊悔,女儿为什么要放弃学习了那么多年的长笛呢?何况巴松管看起来又笨又重,一点儿也不适合女孩子。但泰勒不这么看,她认为一名巴松管乐手的机会要比长笛演奏家更多。尽管巴松管制作工艺复杂,价格昂贵,但这也没有阻碍到泰勒坚定的决心与前进的脚步——她在学习阶段一直是借用,而没有买过一根属于自己的巴松管。进入音乐学院后,泰勒开始追随巴松管界著名的加菲尔德教授(Bernard Garfield)深造。刚毕业时,她并没有进入大乐团演奏,或者成为一个耀眼的独奏家的打算,而更倾向于选择室内乐演奏作为将来发展的方向。可机缘凑巧的是,佛罗里达交响乐团正好缺少一位巴松管乐手,仓促得只要会吹就好,面试时连像样的巴松管乐段一时间都找不到。就这样,她在佛罗里达呆了四个乐季。
1961年,在音乐学院的同学、长笛演奏家约翰.佩拉斯的撮合下,三位同样热衷于室内乐的年轻管乐乐手加入了他们的队伍。这个五重奏起名为“多利安木管五重奏”,一方面是因为多利安是七个正格教会调式之一,另一方面希腊古建筑中的多利安柱式强调简明质朴,正表达了他们几位演奏家的艺术初衷。从1961年到本世纪初,泰勒在多利安五重奏里这一呆就是四十年。中间,他们经过了多番人员更换,泰勒潜在的五重奏领袖身份却变得一天比一天清晰,虽然她自谦是一个协调者,一个和平主义者,“当几个人之中有人剑走偏锋的时候,我会将大伙团结得更紧,从正面改善,而不是简单地把他踢出去。”演出时,她五重奏组中唯一的女性身份成为了吸引观众眼球的卖点所在。“观众有了好奇,纯粹由男人所形成的氛围有了一点儿点缀和变化,这就足够了。”五重奏组走遍了世界,单单欧洲就去了十三次之多, 南美、尼加拉瓜、印度、台湾、巴基斯坦到处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泰勒还会在旅途中照顾并检修每个人手头贵重的管乐器,据称,还从未遇见过让她束手无策的故障,修理簧片上的小毛病更是家常便饭。在巴黎,忙于调校簧片的她甚至没空去参观埃弗尔铁塔。
多利安木管五重奏在简.泰勒的悉心栽培下,已经迈过了几十个年头。刚刚建立的时候,他们还需要为筹措足够的资金绞尽脑汁,“五个未婚的年轻人一天就要排练两次。”二十年后,它已然成长为了第一支在卡内基音乐厅露面的木管五重奏,这份荣耀被组员们永远铭记在心。2001年,在纪念多利安木管五重奏成立四十周年之际,泰勒有了新主意:让五位当代作曲家为它谱写五段变奏曲,每种管乐器各一段。这场特殊的音乐会如期在纽约的卡斯基斯科基金会大楼上演,也被转播和录音,成就了一则乐坛佳话。2002年,泰勒作为唯一一名自建立伊始一直留在组内的成员光荣退休了,在与别人叙旧的时候,她始终不承认自己是一名巴松管演奏行当的女性先锋人物,而更愿意称自己为五重奏组的普通一员。泰勒唯一希冀的就是,当别人重温多利安木管五重奏的录音时能够说一声:“我挺喜欢的。”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