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海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是我读到的第一首海子的诗。初读它是机缘巧合,一个朋友送了一本本子,扉页上就是这首诗。看它第一眼就被迷住了。我不是个懂诗的人,那时的我也根本不知道海子是何许人,只是喜欢这诗中所描绘的简单平实的幸福。这幸福如此简单,却又是那么遥不可及••••••
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起,我开始读诗,读海子。因为喜欢,我背下了这首诗,第一次如此自觉地去背诗,这令我也对自己产生了疑问。是它的美?可它没有华丽的词藻,优雅的句子。我想不是,这首诗算不上优美,在诗的世界里,它简直可以说还带着俗气。仔细想想,这些用语就连我们都可以信手拈来。可是这组合却是如此的巧妙,如此的亲切,带着一种自然之美,它用一些朴实的语句拼凑出一段华美乐章,弹奏出每个人内心的渴望••••••
但是在了解到海子生平后,再读这首诗却让我觉得悲凉。要“做一个幸福的人”何必要“从明天起”,为什么今天不能?
这首诗写于1989年,这个特殊的年份••••••这不是一首言志诗,这是一首诀别诗••••••“我又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房子只是一个小小的土冢,安于大海前的那一小方土地。“从明天起”,因为今天的我还在痛苦中徘徊,而明天我将解脱,永久地解脱。“愿你”,“愿你”,只“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因为你们是我爱的人,你们得留在这尘世,而这里,并不属于我。
也许对那时的海子来说,他的确看到了那种“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选择了他,他也做出了如闪电般震撼的决定。
这样的豁然开朗是需要怎样的勇气。有人说“海子乌托邦式的青春抒情,离自己肉体的真实感越来越远”。我想说你们的认识是多么不符合实际,对于这样一位诗人,是多么不公平。也许在你们看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典型地乌托邦式的青春抒情,是不符合实际的幻想,可是,你们又有谁敢做这样的幻想呢?对死亡,我们谁都不敢多想,而海子做了,做出了最美的幻想。谁又能否认在那所房子里的海子,已经获得了那份幸福呢?
我没有那份忧郁,没有那份抱负,更没有那份勇气。我是个感性的人,但我不是个懂诗的人。我只愿我的幸福从今天起,从尘世获得。
——《九月》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马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刚开始并不知道这是海子的诗,只是听过这首名为《九月》的歌曲。当时就有种想哭的冲动。越是听下去就越觉得它的凄婉是那么的令人动容。我想所有的人在读到这首诗的时候都会觉得它美的忧伤。
但是,他目击到的究竟是什么呢?不是“众神死亡”,而是“野花一片”。虽然是野花,但它也是美好的花朵,生长在“众神死亡的草原”上,这是一片向死而生的野花,也只有这种孤勇的小花才有这等的气魄。我想,那时的海子也正凭着这份孤勇,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踌躇满志吧。
可是,有希望又怎样?有梦想又怎样?现实总是不会眷顾这个可怜的孩子,他的人生注定是“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的。
“风”是海子喜欢的意象,它飘忽不定,就如那遥远的梦想,比远方更远。我们抓不住风,就如海子抓不住他的梦想。他只能独自哀怨。
我也是个喜欢风的人。但是,生活在呼啸山庄的我也陷入了迷茫。我所喜欢的风应该是有方向却没有目的的,应该是轻柔如梦的,虽然知道它遥不可及,但却无怨无悔。但是,我们没有遇见这样的风,海子也一样。在这草原上,只留下风的呜咽,于是孤独的浪子自能“只身打马过草原”••••••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是否那时的海子就预见了自己的死亡?他想成为这野花中的一朵,他想到达他的远方,可这一切必须向死而生。死亡是神秘的,这片草原因此而神秘。“一个叫马头 一个叫马尾”在这死亡的草原上弹奏出马头琴的凄婉哀怨••••••
漫漫历史长河,只有那明月与草原成为了真正的见证者,就连众神,也无能幸免于死亡。明月在草原上书写历史,又让风将它带向远方,只有野花,敢于直面冷峻的月。
月光下的不是那棵巨大的,可以包容一切的榕树;不是那片恬静的,让人无限向往的小河。那只是一片神秘的草原,一群无畏的灵魂。在这月光下,我也愿做你笔下的一朵野花,用风的琴弦弹奏死亡••••••
——《春天,十个海子》
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究竟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户
它们把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的繁殖
大风从东刮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你不是说面朝大海就会有春暖花开的吗?你不是说从今天起要做个幸福的人吗?为什么现在的你又成了“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无数遍地发问,你究竟在悲伤什么?无数遍地冥想,你究竟在留念什么?在冬天,你渴望着春天;在春天,你又沉浸于冬天。不懂诗的我自然是不懂你的。野蛮而悲伤的海子,不能自拔地爱上了死亡,那是怎样的一种陌生却熟悉的状态。那谷物高高堆起,却没有属于我的一粒,遮住了我的窗户,只是为了他们,但是,这却是一种宽心。
你挣扎着,怒吼着,在这空虚而寒冷的乡村,一切都不属于你。
“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十个海子都不再是你,你只是那个野蛮而悲伤地海子,在自己的世界,面对着他们的嘲笑。你曾努力过。你曾抗争过。你曾幻想过那美好的景象。但现实就是这样,就是那门前高高垒起的谷物才是他们最重要的牵挂。你努力的生活,努力的癫狂,努力的想要博取自己的天地——这一切最终都成为枉然。诗人是承受了怎样的痛苦才成就自己的辉煌,难道一定要这样吗?没有人理解,人们认为你疯了,精神分裂这个词就这么轻易地被他们套在了你的头上。我不知道为什么只有死亡才能让人们想到你,想到曾有这么一个诗人存在过,年轻而热血的生命,在山海关戛然而止。
你的痛苦我不懂,我只是在悲叹你的痛苦。教授曾说中国的文人总是在痛苦中挣扎,在挣扎中思想,在思想中创作出惊世之作。也许海子的作品仍在被争议着,还有很多人认为他太脱离现实,太理想主义。但又有哪个诗人能不幻想,能不超越现实?但是超越久了,就会对现实产生不满,然后在这不满中日渐痛苦。
迷失在春天,沉浸于冬天,你找到了你的春暖花开••••••
——《在昌平的孤独》
孤独是一只鱼筐
是鱼筐中的泉水
放在泉水中
孤独时泉水中睡着的鹿王
梦见的猎鹿人
就是那用鱼筐提水的人
以及其他的孤独
是柏木之舟中的两个儿子
和所有女儿,围着诗经桑麻沅湘木叶
在爱情中失败
他们是鱼筐中的火苗
沉到水底
拉到岸上还是一只鱼筐
孤独不可言说
总是在那思考,什么事孤独。一群鸭子,在水中尽情地狂欢,却偏偏有一只,居然会怕水,只能在岸边听着周围同伴的欢笑。它不会开心,那笑声是快乐的嘲笑声,那笑声不属于它。
以前总以为,一个人的寂寞即是孤独,周围没有人,没有那些与你同欢乐的同伴。后来,渐渐地习惯了这所谓的孤独,甚至,迷上了这样的孤独。但是,这并不是孤独,这是寂寞,这是可以享受的寂寞,而孤独,是不可言说的煎熬。
海子在昌平,在人群中孤独。明明有那么多的人在身边,却没有一个真正能理解他,真正能给予他慰藉的人。孤独的鱼筐在泉水中,明明盛满了一筐的水,提起来,却仍是那只空空的鱼筐,什么都不曾留下。希望能装起那甘甜的泉水,希望能拥有它,强烈的渴望,换来的只是虚无,只是失望。
海子是孤独的,他对生活有着太多的希望,有着太多的憧憬。他憧憬着功成名就,憧憬着美满幸福的爱情,憧憬着自己能被理解••••••可是,当这一个个憧憬都落空后,有谁还能坚强地、豪迈地笑?这样的人必然被尊敬,这样的人必然被铭记。可是,海子不是这样的人,他只是个普通的孩子,跟很多孩子一样,他有他的固执,有他的不屑,有他的叛逆。既然命运不眷顾他,那他就与命运赌一场。选择孤独,就这么孤独,他是个被时代遗弃的孩子,不是不需要人群,只是人群忽视了他。他本是上帝的宠儿,上帝为了说话,让他来到人间。他又是时代的妒儿,那个时代嫉妒他的才能,嫉妒他的思想,于是,他只能在孤独中煎熬。
本是希望的火苗,却被时代无情地沉入海底,冰冷的海底下,它无法坚持,无法生存,唯有熄灭。孤独不可言说,这句慨叹是怎样的无奈。我们又何曾知道,那些孤独的声音不是因为寂寞,而是因为太喧闹,太嘈杂。
总有人说,文人的孤独总是那么矫情,尤其是诗人。但我们又是否明白,那些我们所看不懂的诗篇是他们在经历了这“矫情”的社会后发出的“矫情”的慨叹。习惯于尘世的我们总不会明白,他们所追求的那片净土。我们也无法想象他们所依赖的那一点坚持,只是为了在这孤独中爆发出的那微弱的曙光。
但是,顽固的黑夜总能让这曙光湮灭,就像,它不曾出现••••••
——《浪子旅程》
我是浪子
我戴着水浪的帽子
我戴着漂泊的屋顶
灯火吹灭我
家乡赶走我
来到酒馆和城市
我本是农家子弟
我本应该成为
迷雾退去的河岸上
年轻的乡村教师
从都会师院毕业后
在一个黎明
和一位淳朴的农家少女
一起陷入情网
但为什么
我来到了酒馆
和城市
虽然我曾与母牛狗仔同歇在
露西亚天国
虽然我在故乡山冈
曾与一个哑巴
互换歌唱
虽然我二十年不吱一声
爱着你,母亲和外祖父
我仍下到酒馆——俄罗斯船舱底层
啜泣酒杯的边缘
为不幸而凶狠的人们
朗诵放荡疯狂的诗
我要还家
我要转回故乡,头上插满鲜花
我要在故乡的天空下
沉默寡言或大声谈吐
我要头上插满故乡的鲜花
一直以来就想做一个浪子,随风而行,有方向却没有目的。所以我毅然选择了北方,选择了远离养育我的故乡。虽然这离开只有短短的数月,但那份牵挂却已然明了。总是希望在仰望星空的时候,会有一颗星星告诉我:“嗨,你好吗。”那是一句来自远方的呼唤,一句牵挂,以宽慰我孤寂的心。
可是,与你不同,我是在挽留声中离去,是带着所有人的祝福而漂泊。而你,却是被驱逐,被你心中的报复牵引着,被小乡村的局限所驱赶。我本出于优渥,但却不干于安逸,不干于平淡,明知道自己并没有那么大的能耐,却总是那么任性地一意孤行。
“我本是农家农家子弟/我本应该成为/迷雾退去的河岸上/年轻的乡村教师/从都会师院毕业后”也许,这也本该是我的宿命;也许,若干年后的我们都会后悔当初没有选择简单,没有选择按部就班。但是,当初,那些年少轻狂,没有那么多的考虑,没有那么多的顾虑,那是眼里的未来即使艰苦,也必然是美丽的。我是这么坚持,这么单纯的认为自己可以搞定一切。即使现在,那些抱怨也只是在夜深人静时默默化作眼角的泪。
浪子一旦选择了开始,他就回不了头,他没有后悔的权利。流浪的生活也可以很潇洒自在,就像独自游学西班牙的三毛。她是我羡慕的,最成功的浪子。但是,命运总是那么让人无可奈何,三毛的幸福也是那么地短暂。而更多浪子的煎熬却是那么的绵长。
海子是寂寞的,他没有知音,只能与哑巴互换歌唱,只能不吱一声。但他毕竟不是哑巴,他需要有声的交流,他需要理解,需要肯定,需要赞赏。为了这一切,他只能流浪;又是因为这一切,他无处逃遁,只能放肆歌唱,朗诵放荡疯狂的诗。谁可曾知道,那些放荡风狂的诗是怎样的理想,怎样的无奈。浪子的旅途,途中甚至没有一个哑巴。
于是,浪子开始怀念自己离开的地方,那个有着自己回忆的地方,那里还有自己的母亲和外祖父。那里至少还有个能默默互换歌唱得哑巴。沉默寡言的海子放下行装,踏上返程,回到那个温暖的怀抱。
离开前,我们总不会知道将要面临什么;离开后,我们开始后悔面临那些。但是没有经历远行的人生终究是有缺憾的。我知道自己不会有三毛般的精彩,但我不会如海子一样悲凉。但愿我只是一阵风,从你们的世界飘过,只留偏偏飘零••••••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
这是我读到的第一首海子的诗。初读它是机缘巧合,一个朋友送了一本本子,扉页上就是这首诗。看它第一眼就被迷住了。我不是个懂诗的人,那时的我也根本不知道海子是何许人,只是喜欢这诗中所描绘的简单平实的幸福。这幸福如此简单,却又是那么遥不可及••••••
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起,我开始读诗,读海子。因为喜欢,我背下了这首诗,第一次如此自觉地去背诗,这令我也对自己产生了疑问。是它的美?可它没有华丽的词藻,优雅的句子。我想不是,这首诗算不上优美,在诗的世界里,它简直可以说还带着俗气。仔细想想,这些用语就连我们都可以信手拈来。可是这组合却是如此的巧妙,如此的亲切,带着一种自然之美,它用一些朴实的语句拼凑出一段华美乐章,弹奏出每个人内心的渴望••••••
但是在了解到海子生平后,再读这首诗却让我觉得悲凉。要“做一个幸福的人”何必要“从明天起”,为什么今天不能?
这首诗写于1989年,这个特殊的年份••••••这不是一首言志诗,这是一首诀别诗••••••“我又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房子只是一个小小的土冢,安于大海前的那一小方土地。“从明天起”,因为今天的我还在痛苦中徘徊,而明天我将解脱,永久地解脱。“愿你”,“愿你”,只“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因为你们是我爱的人,你们得留在这尘世,而这里,并不属于我。
也许对那时的海子来说,他的确看到了那种“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选择了他,他也做出了如闪电般震撼的决定。
这样的豁然开朗是需要怎样的勇气。有人说“海子乌托邦式的青春抒情,离自己肉体的真实感越来越远”。我想说你们的认识是多么不符合实际,对于这样一位诗人,是多么不公平。也许在你们看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典型地乌托邦式的青春抒情,是不符合实际的幻想,可是,你们又有谁敢做这样的幻想呢?对死亡,我们谁都不敢多想,而海子做了,做出了最美的幻想。谁又能否认在那所房子里的海子,已经获得了那份幸福呢?
我没有那份忧郁,没有那份抱负,更没有那份勇气。我是个感性的人,但我不是个懂诗的人。我只愿我的幸福从今天起,从尘世获得。
——《九月》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马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 |
刚开始并不知道这是海子的诗,只是听过这首名为《九月》的歌曲。当时就有种想哭的冲动。越是听下去就越觉得它的凄婉是那么的令人动容。我想所有的人在读到这首诗的时候都会觉得它美的忧伤。
但是,他目击到的究竟是什么呢?不是“众神死亡”,而是“野花一片”。虽然是野花,但它也是美好的花朵,生长在“众神死亡的草原”上,这是一片向死而生的野花,也只有这种孤勇的小花才有这等的气魄。我想,那时的海子也正凭着这份孤勇,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踌躇满志吧。
可是,有希望又怎样?有梦想又怎样?现实总是不会眷顾这个可怜的孩子,他的人生注定是“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的。
“风”是海子喜欢的意象,它飘忽不定,就如那遥远的梦想,比远方更远。我们抓不住风,就如海子抓不住他的梦想。他只能独自哀怨。
我也是个喜欢风的人。但是,生活在呼啸山庄的我也陷入了迷茫。我所喜欢的风应该是有方向却没有目的的,应该是轻柔如梦的,虽然知道它遥不可及,但却无怨无悔。但是,我们没有遇见这样的风,海子也一样。在这草原上,只留下风的呜咽,于是孤独的浪子自能“只身打马过草原”••••••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是否那时的海子就预见了自己的死亡?他想成为这野花中的一朵,他想到达他的远方,可这一切必须向死而生。死亡是神秘的,这片草原因此而神秘。“一个叫马头 一个叫马尾”在这死亡的草原上弹奏出马头琴的凄婉哀怨••••••
漫漫历史长河,只有那明月与草原成为了真正的见证者,就连众神,也无能幸免于死亡。明月在草原上书写历史,又让风将它带向远方,只有野花,敢于直面冷峻的月。
月光下的不是那棵巨大的,可以包容一切的榕树;不是那片恬静的,让人无限向往的小河。那只是一片神秘的草原,一群无畏的灵魂。在这月光下,我也愿做你笔下的一朵野花,用风的琴弦弹奏死亡••••••
——《春天,十个海子》
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究竟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户
它们把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的繁殖
大风从东刮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 |
你不是说面朝大海就会有春暖花开的吗?你不是说从今天起要做个幸福的人吗?为什么现在的你又成了“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无数遍地发问,你究竟在悲伤什么?无数遍地冥想,你究竟在留念什么?在冬天,你渴望着春天;在春天,你又沉浸于冬天。不懂诗的我自然是不懂你的。野蛮而悲伤的海子,不能自拔地爱上了死亡,那是怎样的一种陌生却熟悉的状态。那谷物高高堆起,却没有属于我的一粒,遮住了我的窗户,只是为了他们,但是,这却是一种宽心。
你挣扎着,怒吼着,在这空虚而寒冷的乡村,一切都不属于你。
“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十个海子都不再是你,你只是那个野蛮而悲伤地海子,在自己的世界,面对着他们的嘲笑。你曾努力过。你曾抗争过。你曾幻想过那美好的景象。但现实就是这样,就是那门前高高垒起的谷物才是他们最重要的牵挂。你努力的生活,努力的癫狂,努力的想要博取自己的天地——这一切最终都成为枉然。诗人是承受了怎样的痛苦才成就自己的辉煌,难道一定要这样吗?没有人理解,人们认为你疯了,精神分裂这个词就这么轻易地被他们套在了你的头上。我不知道为什么只有死亡才能让人们想到你,想到曾有这么一个诗人存在过,年轻而热血的生命,在山海关戛然而止。
你的痛苦我不懂,我只是在悲叹你的痛苦。教授曾说中国的文人总是在痛苦中挣扎,在挣扎中思想,在思想中创作出惊世之作。也许海子的作品仍在被争议着,还有很多人认为他太脱离现实,太理想主义。但又有哪个诗人能不幻想,能不超越现实?但是超越久了,就会对现实产生不满,然后在这不满中日渐痛苦。
迷失在春天,沉浸于冬天,你找到了你的春暖花开••••••
——《在昌平的孤独》
孤独是一只鱼筐
是鱼筐中的泉水
放在泉水中
孤独时泉水中睡着的鹿王
梦见的猎鹿人
就是那用鱼筐提水的人
以及其他的孤独
是柏木之舟中的两个儿子
和所有女儿,围着诗经桑麻沅湘木叶
在爱情中失败
他们是鱼筐中的火苗
沉到水底
拉到岸上还是一只鱼筐
孤独不可言说
![]() |
总是在那思考,什么事孤独。一群鸭子,在水中尽情地狂欢,却偏偏有一只,居然会怕水,只能在岸边听着周围同伴的欢笑。它不会开心,那笑声是快乐的嘲笑声,那笑声不属于它。
以前总以为,一个人的寂寞即是孤独,周围没有人,没有那些与你同欢乐的同伴。后来,渐渐地习惯了这所谓的孤独,甚至,迷上了这样的孤独。但是,这并不是孤独,这是寂寞,这是可以享受的寂寞,而孤独,是不可言说的煎熬。
海子在昌平,在人群中孤独。明明有那么多的人在身边,却没有一个真正能理解他,真正能给予他慰藉的人。孤独的鱼筐在泉水中,明明盛满了一筐的水,提起来,却仍是那只空空的鱼筐,什么都不曾留下。希望能装起那甘甜的泉水,希望能拥有它,强烈的渴望,换来的只是虚无,只是失望。
海子是孤独的,他对生活有着太多的希望,有着太多的憧憬。他憧憬着功成名就,憧憬着美满幸福的爱情,憧憬着自己能被理解••••••可是,当这一个个憧憬都落空后,有谁还能坚强地、豪迈地笑?这样的人必然被尊敬,这样的人必然被铭记。可是,海子不是这样的人,他只是个普通的孩子,跟很多孩子一样,他有他的固执,有他的不屑,有他的叛逆。既然命运不眷顾他,那他就与命运赌一场。选择孤独,就这么孤独,他是个被时代遗弃的孩子,不是不需要人群,只是人群忽视了他。他本是上帝的宠儿,上帝为了说话,让他来到人间。他又是时代的妒儿,那个时代嫉妒他的才能,嫉妒他的思想,于是,他只能在孤独中煎熬。
本是希望的火苗,却被时代无情地沉入海底,冰冷的海底下,它无法坚持,无法生存,唯有熄灭。孤独不可言说,这句慨叹是怎样的无奈。我们又何曾知道,那些孤独的声音不是因为寂寞,而是因为太喧闹,太嘈杂。
总有人说,文人的孤独总是那么矫情,尤其是诗人。但我们又是否明白,那些我们所看不懂的诗篇是他们在经历了这“矫情”的社会后发出的“矫情”的慨叹。习惯于尘世的我们总不会明白,他们所追求的那片净土。我们也无法想象他们所依赖的那一点坚持,只是为了在这孤独中爆发出的那微弱的曙光。
但是,顽固的黑夜总能让这曙光湮灭,就像,它不曾出现••••••
——《浪子旅程》
我是浪子
我戴着水浪的帽子
我戴着漂泊的屋顶
灯火吹灭我
家乡赶走我
来到酒馆和城市
我本是农家子弟
我本应该成为
迷雾退去的河岸上
年轻的乡村教师
从都会师院毕业后
在一个黎明
和一位淳朴的农家少女
一起陷入情网
但为什么
我来到了酒馆
和城市
虽然我曾与母牛狗仔同歇在
露西亚天国
虽然我在故乡山冈
曾与一个哑巴
互换歌唱
虽然我二十年不吱一声
爱着你,母亲和外祖父
我仍下到酒馆——俄罗斯船舱底层
啜泣酒杯的边缘
为不幸而凶狠的人们
朗诵放荡疯狂的诗
我要还家
我要转回故乡,头上插满鲜花
我要在故乡的天空下
沉默寡言或大声谈吐
我要头上插满故乡的鲜花
![]() |
一直以来就想做一个浪子,随风而行,有方向却没有目的。所以我毅然选择了北方,选择了远离养育我的故乡。虽然这离开只有短短的数月,但那份牵挂却已然明了。总是希望在仰望星空的时候,会有一颗星星告诉我:“嗨,你好吗。”那是一句来自远方的呼唤,一句牵挂,以宽慰我孤寂的心。
可是,与你不同,我是在挽留声中离去,是带着所有人的祝福而漂泊。而你,却是被驱逐,被你心中的报复牵引着,被小乡村的局限所驱赶。我本出于优渥,但却不干于安逸,不干于平淡,明知道自己并没有那么大的能耐,却总是那么任性地一意孤行。
“我本是农家农家子弟/我本应该成为/迷雾退去的河岸上/年轻的乡村教师/从都会师院毕业后”也许,这也本该是我的宿命;也许,若干年后的我们都会后悔当初没有选择简单,没有选择按部就班。但是,当初,那些年少轻狂,没有那么多的考虑,没有那么多的顾虑,那是眼里的未来即使艰苦,也必然是美丽的。我是这么坚持,这么单纯的认为自己可以搞定一切。即使现在,那些抱怨也只是在夜深人静时默默化作眼角的泪。
浪子一旦选择了开始,他就回不了头,他没有后悔的权利。流浪的生活也可以很潇洒自在,就像独自游学西班牙的三毛。她是我羡慕的,最成功的浪子。但是,命运总是那么让人无可奈何,三毛的幸福也是那么地短暂。而更多浪子的煎熬却是那么的绵长。
海子是寂寞的,他没有知音,只能与哑巴互换歌唱,只能不吱一声。但他毕竟不是哑巴,他需要有声的交流,他需要理解,需要肯定,需要赞赏。为了这一切,他只能流浪;又是因为这一切,他无处逃遁,只能放肆歌唱,朗诵放荡疯狂的诗。谁可曾知道,那些放荡风狂的诗是怎样的理想,怎样的无奈。浪子的旅途,途中甚至没有一个哑巴。
于是,浪子开始怀念自己离开的地方,那个有着自己回忆的地方,那里还有自己的母亲和外祖父。那里至少还有个能默默互换歌唱得哑巴。沉默寡言的海子放下行装,踏上返程,回到那个温暖的怀抱。
离开前,我们总不会知道将要面临什么;离开后,我们开始后悔面临那些。但是没有经历远行的人生终究是有缺憾的。我知道自己不会有三毛般的精彩,但我不会如海子一样悲凉。但愿我只是一阵风,从你们的世界飘过,只留偏偏飘零••••••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