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创业:从“36氪”到“设计癖”
这是我第二次创业,第一次是36氪。这次我把焦点放在设计上,网站名字叫做设计癖(pǐ)[@设计癖]。
从去年12月开始,我就已经不再负责36氪的具体执行事务。于是有更多时间思考点不一样的东西。
生活是一种很奇妙的随机体验,你无法控制什么,最好的办法或许就是既来之则安之。Gmail作者Paul Buchheit说:
我的计划很少奏效(除非特别简单),但经常无心插柳柳成荫,于是后来我开始充分利用偶然性。我的无心插柳柳成荫理论还在不断完善,但就目前而言,我认为对付偶然性的最佳办法就是顺其自然,而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也不是无中生有。
然后会有一个连点成线的过程,如乔布斯所说:
你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你只能追溯到过去。所以你必须相信从某种程度上现在和未来休戚相关。你必须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命运,生命力,因果报应,等等等等。这种态度让我屡试不爽,他改变了我人生中的一切。
如果不是很早就对创业感兴趣,也不会长期阅读《经济观察报》,不长期阅读《经济观察报》就不会看到思维的乐趣,也就在上面看到译言,看不到译言也就是没有机会把喜欢的《单干》翻译出来发表在译言上,也就无法认识嘉敏,无法接手读写网中文版,没有通过连续两年沉浸在大量互联网创业公司的信息里,也就无法萌生做TC中文版的想法,也就不会有36氪。
你瞧,这是一个连点成线的过程,我没有刻意、也没有意愿去控制什么、改变什么,只是跟着感觉走,感觉有了,就做。
当初我做36氪的原因十分简单:并非我对互联网感兴趣,只是因为互联网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儿,让更多草根也有机会在短时间内以很小的成本实现巨大的成功:
古时候一个人能对一伙人造成多大伤害呢?靠一块石头,一根棍子,或者一把剑,一个人伤害不了太多人。随着枪支和炸弹的发明,这种力量得到了强化。现在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一个恐怖分子可以通过微型核武器或生物技术带来大规模伤害。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使个人变得强大。
个人财务自由和精神自由,而不仅仅是盯着有限的公务员、外企职位。这对我来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喜欢做。
现在的感觉是我要做一个专注于设计的网站:设计癖。
通过做36氪这个项目,我接触了大量的互联网创业创业者,了解了很多科技公司的创业、守业过程,同时也验证和修正了我原来对创业的一些假想。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公司之一就是苹果,坦白说苹果在技术创新领域表现平平,但却通过iPod颠覆了音乐播放器,通过Mac电脑颠覆了个人电脑,通过iPhone颠覆了手机,通过iPad开启了一个平板电脑时代。分析原因,我认为苹果胜在设计,胜在用户体验。苹果擅长通过极简的工业设计创造流畅、无痕的用户体验,并借此把即将成熟的科技带给主流用户。
从2010年开始,全球互联网从SoLoMo时代进入MLGBD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设计为王;在这个时代里,产品开发由粗放型增长逐步过渡到精耕细作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设计是第一生产力;在这个时代里,用户体验也是生产力。或者说,我们正在迎来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产品功能和外形,而是有了更高的追求,需要通过使用产品感受一种愉悦感。谁能带给消费者这种愉悦感,谁就是赢家,比如苹果,比如Instagram。
我相信我们正在迎来这样一个设计为王的时代,设计不再是一道可有可无的工序,不再是一件奢侈品,不再是一个神秘的隐士,而是制约产品成功与否的核心要素。
设计癖是一个一切都和设计相关的网站,专注于工业设计,辅之以其他设计领域的内容。设计癖的目的是为中国的设计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和展示的空间。
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刚刚开始,一场奇遇已经拉开帷幕,我也不知道结局怎样,不知道奇遇后面隐藏的林林总总,我只是满心欢喜,只是顺其自然,感觉来了,就跟着它走。
如果你觉得设计癖靠谱,请跟我一起玩儿[@设计癖]。
从去年12月开始,我就已经不再负责36氪的具体执行事务。于是有更多时间思考点不一样的东西。
生活是一种很奇妙的随机体验,你无法控制什么,最好的办法或许就是既来之则安之。Gmail作者Paul Buchheit说:
我的计划很少奏效(除非特别简单),但经常无心插柳柳成荫,于是后来我开始充分利用偶然性。我的无心插柳柳成荫理论还在不断完善,但就目前而言,我认为对付偶然性的最佳办法就是顺其自然,而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也不是无中生有。
然后会有一个连点成线的过程,如乔布斯所说:
你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你只能追溯到过去。所以你必须相信从某种程度上现在和未来休戚相关。你必须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命运,生命力,因果报应,等等等等。这种态度让我屡试不爽,他改变了我人生中的一切。
如果不是很早就对创业感兴趣,也不会长期阅读《经济观察报》,不长期阅读《经济观察报》就不会看到思维的乐趣,也就在上面看到译言,看不到译言也就是没有机会把喜欢的《单干》翻译出来发表在译言上,也就无法认识嘉敏,无法接手读写网中文版,没有通过连续两年沉浸在大量互联网创业公司的信息里,也就无法萌生做TC中文版的想法,也就不会有36氪。
你瞧,这是一个连点成线的过程,我没有刻意、也没有意愿去控制什么、改变什么,只是跟着感觉走,感觉有了,就做。
当初我做36氪的原因十分简单:并非我对互联网感兴趣,只是因为互联网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儿,让更多草根也有机会在短时间内以很小的成本实现巨大的成功:
古时候一个人能对一伙人造成多大伤害呢?靠一块石头,一根棍子,或者一把剑,一个人伤害不了太多人。随着枪支和炸弹的发明,这种力量得到了强化。现在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一个恐怖分子可以通过微型核武器或生物技术带来大规模伤害。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使个人变得强大。
个人财务自由和精神自由,而不仅仅是盯着有限的公务员、外企职位。这对我来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喜欢做。
现在的感觉是我要做一个专注于设计的网站:设计癖。
通过做36氪这个项目,我接触了大量的互联网创业创业者,了解了很多科技公司的创业、守业过程,同时也验证和修正了我原来对创业的一些假想。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公司之一就是苹果,坦白说苹果在技术创新领域表现平平,但却通过iPod颠覆了音乐播放器,通过Mac电脑颠覆了个人电脑,通过iPhone颠覆了手机,通过iPad开启了一个平板电脑时代。分析原因,我认为苹果胜在设计,胜在用户体验。苹果擅长通过极简的工业设计创造流畅、无痕的用户体验,并借此把即将成熟的科技带给主流用户。
从2010年开始,全球互联网从SoLoMo时代进入MLGBD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设计为王;在这个时代里,产品开发由粗放型增长逐步过渡到精耕细作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设计是第一生产力;在这个时代里,用户体验也是生产力。或者说,我们正在迎来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产品功能和外形,而是有了更高的追求,需要通过使用产品感受一种愉悦感。谁能带给消费者这种愉悦感,谁就是赢家,比如苹果,比如Instagram。
我相信我们正在迎来这样一个设计为王的时代,设计不再是一道可有可无的工序,不再是一件奢侈品,不再是一个神秘的隐士,而是制约产品成功与否的核心要素。
设计癖是一个一切都和设计相关的网站,专注于工业设计,辅之以其他设计领域的内容。设计癖的目的是为中国的设计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和展示的空间。
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刚刚开始,一场奇遇已经拉开帷幕,我也不知道结局怎样,不知道奇遇后面隐藏的林林总总,我只是满心欢喜,只是顺其自然,感觉来了,就跟着它走。
如果你觉得设计癖靠谱,请跟我一起玩儿[@设计癖]。
![]() |
偶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