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大塘村,只为那神秘“别墅”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是金子的,总会发光。”是的,总会发光,而我们这次探访的地方,因为它的发光发亮,也让我们爱好扫街的暴走员闻道而来。
2012年4月22日,暴走广州小分队的一百多成员聚集在大塘西,举着我们的棋子,浩浩荡荡的向大塘村出发了。
走进大塘村的牌坊,就有点古色古香的味道。虽然大部分都已经是出租屋了,但是隐约还可以看到几间古代建筑的房子。首先,我们去了李氏公祠,1999年重修的李氏公祠,属于祖堂,与其他祠堂不同的是祠堂中间有写着很特别的我们无法看懂的字,两边的柱子上是对联,中间有水画和唐诗,其他的祠堂中间的瓦檐下一般都是字画,而这里的是寿桃,听说还是清朝留下的,而两边的瓦檐下则是龙凤,这些都属于是外雕的。祠堂的屏风是三进门,中间是一般人不可以进出的,只能是高级的官员才可以在中间进出,左右两边的门才是给普通人进出的。屏风外放着几张桌子,村里人懒散的在打着麻将,这也证明大塘村的繁荣安康。
走出李公祠堂,我们随着李先生,走到了李氏一条街,走过了观音别墅,来到了李福林弟弟李福光的旧居,中西式的气息,娓娓道来,但也有欧式风格。据李先生说,这建筑建于民国,后面还有一座连着的,中间隔了个花园,现已归政府,暂为养老院。再跟随李先生的脚步,走进了一条小巷,发现了一座废弃了的井,还有几间民国时期的房子,现在已出租给外来工。李先生跟我们说,这些青砖,都是莲花山运过来的,至于为什么砖与砖之间的缝隙那么小,是因为每个砖头下都是有小小的凹空,这样使得整体更美观,也可以看出那时候对建筑的要求至高。
沿着小巷往前走,来到了一个古式的门楼,李先生走了进去,我们紧跟其后,走进来后,一切豁然开朗,原来这个精致的红砖建筑就是我们这次的主题----南郊别墅,李福林弟弟李雍的豪宅。说到李福林,就不得不介绍下了。李福林是绿林出身的国民党军人,早年跟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率民军参加辛亥革命,后为国民党军官,一直盘踞于广州河南一带,建庄园于新滘。1924年9月任广州市长。1927年共产党领导广州起义时,他是国民军第五军军长,从广州河南率军往河北镇压起义。抗战前离开军界。1953年在香港去世。别墅右边是茂密的大榕树,左边是已经近乎干枯的白榄树,不知道都见证了这里的多少沧桑呢?人去楼空的别墅虽然已经历上百年的风雨洗礼,但是风韵犹存,少见的红砖色彩在整个村子看来,颇具特色。别墅的一楼为大厅,现已给村里的舞狮队放道具,厅内也废旧不堪,就剩几个紫檀木门窗了,上到二楼后发现随处可见藏有枪眼,瞬间仿佛身临战场,到处都是硝烟的味道。也足以见得李将军在乱世时候的防御措施做得非常好。二楼的围栏,是罕见的南瓜状绿瓦筒柱,虽然披着厚厚的灰尘,但也掩盖不了它散发出来的淡淡的优雅气质。西式雕花的廊柱和罗马柱的结合在楼下仰望显得分外养眼,独具风味。这两点也是整座别墅的最大看点。除此外屋内的柱子上还有五色漆,窗上的玻璃是五色玻璃,凝目之间,仿佛时间飞逝,一切又回到了所有故事的开始••••听一位当地的阿姨陈述,这座别墅曾做过沥窖区人民政府、新窖镇办公处,还有幼儿园,这位阿姨就是在这教了39年书的幼儿园老师。阿姨说之前这里没有其他的民居,除了这李雍的宅付府,就是一个很大面积的后花园,还有凉亭。但如今已面目全非,现在地基也在下沉,这里也已经评为特级危楼。
听说这里已被列为文物线索,有待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在此之前,我们的领队,俊才哥已多次探访南郊别墅,看到别墅已破旧不堪,深感痛心,因此也号召了我们这些文物爱好者,来呼吁大家一起来努力。希望本来属于文物的文物,可以引起政府的重视,给它们一个名分。
最后我们还去了李福林庄园,因为已被某公司作为园林,所以不能进去。但是我们在门口的石碑上了解到,庄园原名厚德围,占地面积20亩。庄园建于民国10年(1921),四面环水,如一小岛,占地1200平方米,包括主楼、耕仔楼、水榭、钓鱼台、门楼等建筑。主楼在岛心,坐北朝南,为混凝土构筑的西式楼房,采用拱门卷窗,首层正门为花岗石门框,顶层四角有挑出墙外约1米的思望台,四周及楼底部有思望孔。主楼两旁沿湖边建曲尺形两层的“耕仔楼”,乃工人、护卫人员居室。庄园四周是果树,环境十分清幽。这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庄园,近看则更像一座冷酷的堡垒:碉堡般厚实的外墙,墙壁和平台上冷冰冰的枪眼孔,其他的附属建筑如水榭等保存完整。由于李福林在黑白两道都有很深渊源,“党国要人”以及三教九流人物,曾川流不息地进入李府,这个庄园见证“河南王”的显赫时光。
希望通过我们这些文物爱好者的努力,会引起社会上更多人的关注以及政府人员的重视,让这些“金子”继续发光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