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剧两部
最近一段时间,看了两场英国剧,分别是TNT剧院的《大卫科波菲尔》和1927剧团《上街的动物和孩子们》。
会看第一场,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读过一些英国剧本之后,对英国人有了很好的第一印象,再加上原著、剧团和上演的剧场,都是我想去尝试但还没体验过的,就订下来了。
很巧的是,和约定一起去看的朋友不是一起买的票,但是位置却恰好在一起,所以也很开心。
觉得整部剧看下来的感觉,很像是十九世纪英国小说的感觉,并非象是呼啸山庄那种狂暴和冷彻的味道,而更多会像是某种带着克制的叙述和描写,就像大部分那个时代的小说一样,表现的不是“我”,而是作者笔下的某些人,也许有作者的心思和影子,但一定会是和作者有距离的。虽然没有看过原著,但我估计原著的风格也应该区别不大。
全场的表演风格确实是纯正的英式风格,演员的口音、表现的方式,还有大量的唱段过渡,以至于其间我总是在想,英式话剧的源流是不是来自于歌剧?
不同于在首都剧场看到的很多话剧,这场的演员和角色之间显然是分离的,演员并未将他们自己的情绪贯注在角色之中,仿佛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地方,演员在驾驭角色,在精心地斟酌和控制自己的表演,所以从表演上来说,我觉得这更多是一场理性多于感性的表演。
所以,最后我看到的就都是角色和故事,注意不到演员。
可以举个简单的反向例子,无论姜文演什么电影,你首先看到的一定是姜文,而非他所演的角色。
大卫科波菲尔这部剧,我挑不出它的什么毛病,表现上用完美来形容也不为过,只是我感受不到它打动和震撼我的力量,当然也很有可能,狄更斯本人就没有这个制造情感波动的想法,他只是写下了一些他看到过,经历过和在想象中完成过的事情。
在大卫科波菲尔散场的时候,拿到一张《上街的动物和孩子们》的传单。
后来在常去的观剧小组里看到,组长把这部列到了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几部之一,于是又心痒痒,正好碰到之前胡乱写的某个剧评中了奖,有400块任选的剧目票,有免费的机会,自然不犹豫就拿下了。
有个视频可以先看看风格:
http://site.douban.com/widget/videos/145647/video/130632/
这个剧,我觉得最值得看的,是它超脱一切现有戏剧之外的表现方式和风格,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真人+道具+动画投影,但是这种综合了真人现场感和投影距离感的搭配,实在是有种很奇怪又可爱的味道。
印象最深的是对于梦的表现,我觉得简单的语言描述非常不够,也许是结合了投影的缘故,我能看到他在做梦,他梦的内容,他的情绪和梦的变化,而这个基本上是传统的话剧极难表现的内容。
说到剧本本身的话,倒是不如表现出彩,我本以为会有一些更加黑色和现代的成分,结果我看到的可能就是一部比较不错的小故事,有些想法、有些不错的情绪、有些有趣的英式幽默,也有让人记得住的角色。
不过呢,其实这样的程度已经是很好了,只是一个像我这样的人,总是会觉得,它也许还能更好一点吧。
4月29号会去看场《日出》,还在期待蓬蒿会上演的《4:48精神崩溃》,尤其期待后一部剧会如何表现出来,因为它应该就是我所见过最重口味的剧本,已经没有了戏剧结构,甚至也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演员和对白,通篇都是意识流和场景变换。
除了独白,还会有什么办法来表现?
我很期待
会看第一场,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读过一些英国剧本之后,对英国人有了很好的第一印象,再加上原著、剧团和上演的剧场,都是我想去尝试但还没体验过的,就订下来了。
很巧的是,和约定一起去看的朋友不是一起买的票,但是位置却恰好在一起,所以也很开心。
觉得整部剧看下来的感觉,很像是十九世纪英国小说的感觉,并非象是呼啸山庄那种狂暴和冷彻的味道,而更多会像是某种带着克制的叙述和描写,就像大部分那个时代的小说一样,表现的不是“我”,而是作者笔下的某些人,也许有作者的心思和影子,但一定会是和作者有距离的。虽然没有看过原著,但我估计原著的风格也应该区别不大。
全场的表演风格确实是纯正的英式风格,演员的口音、表现的方式,还有大量的唱段过渡,以至于其间我总是在想,英式话剧的源流是不是来自于歌剧?
不同于在首都剧场看到的很多话剧,这场的演员和角色之间显然是分离的,演员并未将他们自己的情绪贯注在角色之中,仿佛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地方,演员在驾驭角色,在精心地斟酌和控制自己的表演,所以从表演上来说,我觉得这更多是一场理性多于感性的表演。
所以,最后我看到的就都是角色和故事,注意不到演员。
可以举个简单的反向例子,无论姜文演什么电影,你首先看到的一定是姜文,而非他所演的角色。
大卫科波菲尔这部剧,我挑不出它的什么毛病,表现上用完美来形容也不为过,只是我感受不到它打动和震撼我的力量,当然也很有可能,狄更斯本人就没有这个制造情感波动的想法,他只是写下了一些他看到过,经历过和在想象中完成过的事情。
在大卫科波菲尔散场的时候,拿到一张《上街的动物和孩子们》的传单。
后来在常去的观剧小组里看到,组长把这部列到了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几部之一,于是又心痒痒,正好碰到之前胡乱写的某个剧评中了奖,有400块任选的剧目票,有免费的机会,自然不犹豫就拿下了。
有个视频可以先看看风格:
http://site.douban.com/widget/videos/145647/video/130632/
这个剧,我觉得最值得看的,是它超脱一切现有戏剧之外的表现方式和风格,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真人+道具+动画投影,但是这种综合了真人现场感和投影距离感的搭配,实在是有种很奇怪又可爱的味道。
印象最深的是对于梦的表现,我觉得简单的语言描述非常不够,也许是结合了投影的缘故,我能看到他在做梦,他梦的内容,他的情绪和梦的变化,而这个基本上是传统的话剧极难表现的内容。
说到剧本本身的话,倒是不如表现出彩,我本以为会有一些更加黑色和现代的成分,结果我看到的可能就是一部比较不错的小故事,有些想法、有些不错的情绪、有些有趣的英式幽默,也有让人记得住的角色。
不过呢,其实这样的程度已经是很好了,只是一个像我这样的人,总是会觉得,它也许还能更好一点吧。
4月29号会去看场《日出》,还在期待蓬蒿会上演的《4:48精神崩溃》,尤其期待后一部剧会如何表现出来,因为它应该就是我所见过最重口味的剧本,已经没有了戏剧结构,甚至也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演员和对白,通篇都是意识流和场景变换。
除了独白,还会有什么办法来表现?
我很期待
Orpheus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50327:关于李翊云 (8人喜欢)
- 250317 (10人喜欢)
- 250106 (1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