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
我的小儿子是个抓虫狂──对不起我想不出一个较精确的词──大约从我意识到这件事时,我家的客厅早已几经沧桑,多少昆虫的冤魂与尸骸,有的好歹尊严地成为电视柜上方积着灰尘的标本(譬如当初长辈作为礼物的,那只南洋大兜虫和彩虹锹形虫),大部分是在我不知道它们存在的状况下,像在一座丰饶隐秘的森林里,各自在不同尺寸的饲养箱、塑料空盒、玻璃器皿,无奈(其实是无感吧)地被从它们本来的栖息生态被扑抓捞捕回来,在截断的、残缺的空间(事实上就是这个小公寓里的某一个小塑料盒里)继续它们短暂的生老病死。
从最开始他喜欢(并且也容易抓到)的蟋蟀、蚱蜢、步行虫、吉丁虫、瓢虫、橡皮虫(这些食物链最下层的昆虫在一个男孩视觉中最接近模型,玩具的无生命感、科幻感,它们最不容易让孩子们感受到“死亡因我造成”的不安,因之在为它们布置的伪仿生态饲养盒里的场景,往往也最简陋潦草:几株草叶、小树枝、乱扔的发黑的苹果丁或烂橘子肉囊),后来也养过螳螂这种华丽但难搞的昆虫贵族(我必须为它们跑去水族街买活体面包虫当饲料),也有不知是用恐龙卡或神奇宝贝斗牌和同学换来的火箭蛙、蜘蛛、小蜥蝪;也有在小学校园抓来的,不动声色通过我的安检,却在回到家里,像变魔术从书包里抓出的空矿泉水瓶,甚至养乐多小瓶,封禁着一只色彩斑斓的无尾凤蝶或黄蛱蝶……
当然最后总是以死亡作终。
那对我一直是一种道德上的困惑:我该在这样只为了一方一时好玩,贪欢而猎奇搜集,让另一方丧失本来自由与生机,而严厉叱责禁止?(我恐惧他掉入一种,等在他未来的,资本主义大峡谷的巨大道德堕落:如同女孩们在琳琅满目的名牌专柜前的童话森林幻觉。只要我喜欢,只要有钱,不需要付出劳作与技艺,不需要教养或一种时间慢速的体会。噗。只要一伸出手,按键或刷卡,一种缺乏感性与同情的“拥有”就完成了)他只要伸出手就完成“将那美丽小东西占为己有之激爽”,但占有之瞬就是那美丽之物死亡的开始。或我其实不应介入成人世界的道德执念,对这样在城市长大,与土地、节气、动植物生长死亡自然法则断隔的不幸孩子来说,他扑抓回来的小生命,所有在他眼前发生的脆弱的生与如此容易的死,会不会其实已懵懂、惘惘地进入他的脑下丘学习软件里……
为此事打过他几次,一次是我没参加,孩子们和妻的娘家到八里海边租脚踏车还有玩漆弹射击之类的家族活动,回来鬼鬼祟祟一小塑料盒里薄薄一层沙半指幅海水两只抓来的小招潮蟹。我当下便知这绝对养不活,连放生都不容易(也养过三只小红耳龟,到后来根本被这不负责任的家伙遗忘,每天变成是我晦暗忧悒地拿干虾米喂那些一脸像看透你什么的老人的爬虫类,并且替它们换浸泡着粪便的水。之后在温州街尾琉公圳旧址的大沟里发现哈哈上百只大小这些龟的同族,便趁孩子们上学把它们带去放养了)。主要是海水潮间带的生态难以复制。果然其中一只不到两天就挂了,尸体呈现一种悲惨的,像纸一样的洁白,发出不可思议充满全室的腥臭。当下忍不住K了那小子一凿爆栗。“跟你说过几次了!我们没权利剥夺它们本来的生命……人家本来在海边,在沙滩,泡着海水多么快乐!你看现在!嗝屁了,挺尸了,本来那么美丽的东西变这么丑……”
倒是幸存那只活了非常长的时间。我每天抱着“第二天就会看见它发白的尸体”的悲观心情,意兴阑珊帮它换水,再加一小撮食盐(完全是自己想象的“至少这样像海水吧”),乱扔几片鱼饲料,那静蛰着,举着一只比自己身躯还大之螫的小生物,也不知道有没有进食。后来也就忙忘了。如此过了近两个月,竟仍活着,灰不溜啾,以蟹这种动物独特的折缩关节方式,静静躲在那简陋的箱景中,只有在收拾周边桌面其他对象时,惊起它极细微沙沙沙搔那塑料盒的轻响,才意识到:“妈啊,还活着。”
终于在一个礼拜天,率领着两个孩子,带着那只“神蟹”,按他们口述的路线,开车重寻回“当初抓它的那个海边”。那其实比我印象中的八里还要再往里往偏僻处开,经过那些自行车道、渡船码头、俗丽的游乐园……那是一段灰色、荒寂的海岸线。我跟着他们走到海边湿地,发现整个沙滩上密麻晶亮至少上万只那样的灰色小招潮蟹在窜跑,和我们塑料盒里那只一模一样。我们把它倒到沙滩下,幻觉般听见它内心巨大独白:“这不是真的吧?”抖擞着纤细的肢爪,拨飞起沙粒地迅速爬进那庞大的群体里……
上礼拜,妻带他们俩上阳明山竹子湖(我又不在场),回来后,我又发现小儿子鬼鬼祟祟四处找容器在藏东西。这次带回来的全是那些肥肥短短、蠕动的幼虫(这些都是会让他们母亲崩溃、歇斯底里尖叫的怪物):黄肩长脚花金龟的幼虫、无尾凤蝶的幼虫、扁锹形虫的幼虫,甚至还有小泥鳅和蚯蚓……总算在我暴怒又熄火后,“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替甲虫买了养殖土(顺便把蚯蚓扔进去),替凤蝶幼虫买了一小盒柑橘树让它寄住,泥鳅放进水族箱──各归其位,最后却发现小便当盒里盛水浸着一截指头大小,长得像宫崎骏《风之谷》里王虫那种既未来又古老,既像异形又像小镇墓兽的怪玩意儿,水光摇晃,看不分明。
“那是什么?”“水。”“是什么东西?”“蜻蜓的幼虫。”上网查了奇摩知识:水虿。蜻蜓或豆娘的幼虫,羽化为成虫时不经蛹期阶段。它是凶残贪吃的肉食杀手、栖息在溪流或池塘底……大一些的水虿甚至猎杀蝌蚪或小鱼为食……所以原来想也将它扔进水族箱的念头只能作罢。打电话问了我家水族箱的指导顾问J君,他说:“万万不可。不用一个礼拜,你们水族箱里那些孔雀、灯管、小红豆,还有樱桃虾,恐怕被那一只水虿猎杀殆尽……”
于是我那把这个狭仄公寓当作他热带雨林复杂生态的小儿子,便把那只“幼虫界的暴龙”偷扔进他母亲插养了十来枝青翠开运竹的一只瓮里(那只深褐色,足有一个成人怀抱大的腌菜老瓮,是妻年轻时,从澎湖老家屋顶发现,用绳子绑了搭机提回台湾),我想象着:一只孤独的肉食怪物,浸泡在那一缸水里青竹的根须间,没有食物,最后的结局,应该也和这个空间里曾经以各种形貌不同蜕化时期而死去的昆虫们下场一样吧……
这个早晨,我正为着台风将临,低气压造成说不出的烦躁忧郁,怔忡望着窗外阴霾的天空,突然一个晃眼,从那瓮身的叶片间,一种旋转的、层次的绿光里,亭亭袅袅飞出一个物事,从飞行的速度、翅翼的析光度和造型,甚至大小……一瞬间皆如此陌生而让我吓了一跳。我过了约十秒的短暂目盲才意识到那是一只蜻蜓……
所以它活着……不仅如此,它蜕化成成虫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欢快在那一刻存在于我和这只蜻蜓之间。仔细看它又与我从前记忆中的蜻蜓不同,身躯仍未完全抽长拉胚出那纤细的尾端,胖胖短短,像个大头短腿胳膊的孩童,翅翼也较成虫短些,抖擞脆弱,像蓓蕾刚绽放的菊花花瓣,浑身发着一种金黄光泽。
我把纱窗打开,用手掌半拱半捻地驱赶着,那神秘的这只蜻蜓的第一次飞行,就在我的目睹下,歪歪斜斜地展开了……
书名:我未来次子关于我的回忆
著者:骆以军
书号: ISBN 978-7-5495-0933-1
出版时间:2012.4
定价:36.00
开本: 32开
从最开始他喜欢(并且也容易抓到)的蟋蟀、蚱蜢、步行虫、吉丁虫、瓢虫、橡皮虫(这些食物链最下层的昆虫在一个男孩视觉中最接近模型,玩具的无生命感、科幻感,它们最不容易让孩子们感受到“死亡因我造成”的不安,因之在为它们布置的伪仿生态饲养盒里的场景,往往也最简陋潦草:几株草叶、小树枝、乱扔的发黑的苹果丁或烂橘子肉囊),后来也养过螳螂这种华丽但难搞的昆虫贵族(我必须为它们跑去水族街买活体面包虫当饲料),也有不知是用恐龙卡或神奇宝贝斗牌和同学换来的火箭蛙、蜘蛛、小蜥蝪;也有在小学校园抓来的,不动声色通过我的安检,却在回到家里,像变魔术从书包里抓出的空矿泉水瓶,甚至养乐多小瓶,封禁着一只色彩斑斓的无尾凤蝶或黄蛱蝶……
当然最后总是以死亡作终。
那对我一直是一种道德上的困惑:我该在这样只为了一方一时好玩,贪欢而猎奇搜集,让另一方丧失本来自由与生机,而严厉叱责禁止?(我恐惧他掉入一种,等在他未来的,资本主义大峡谷的巨大道德堕落:如同女孩们在琳琅满目的名牌专柜前的童话森林幻觉。只要我喜欢,只要有钱,不需要付出劳作与技艺,不需要教养或一种时间慢速的体会。噗。只要一伸出手,按键或刷卡,一种缺乏感性与同情的“拥有”就完成了)他只要伸出手就完成“将那美丽小东西占为己有之激爽”,但占有之瞬就是那美丽之物死亡的开始。或我其实不应介入成人世界的道德执念,对这样在城市长大,与土地、节气、动植物生长死亡自然法则断隔的不幸孩子来说,他扑抓回来的小生命,所有在他眼前发生的脆弱的生与如此容易的死,会不会其实已懵懂、惘惘地进入他的脑下丘学习软件里……
为此事打过他几次,一次是我没参加,孩子们和妻的娘家到八里海边租脚踏车还有玩漆弹射击之类的家族活动,回来鬼鬼祟祟一小塑料盒里薄薄一层沙半指幅海水两只抓来的小招潮蟹。我当下便知这绝对养不活,连放生都不容易(也养过三只小红耳龟,到后来根本被这不负责任的家伙遗忘,每天变成是我晦暗忧悒地拿干虾米喂那些一脸像看透你什么的老人的爬虫类,并且替它们换浸泡着粪便的水。之后在温州街尾琉公圳旧址的大沟里发现哈哈上百只大小这些龟的同族,便趁孩子们上学把它们带去放养了)。主要是海水潮间带的生态难以复制。果然其中一只不到两天就挂了,尸体呈现一种悲惨的,像纸一样的洁白,发出不可思议充满全室的腥臭。当下忍不住K了那小子一凿爆栗。“跟你说过几次了!我们没权利剥夺它们本来的生命……人家本来在海边,在沙滩,泡着海水多么快乐!你看现在!嗝屁了,挺尸了,本来那么美丽的东西变这么丑……”
倒是幸存那只活了非常长的时间。我每天抱着“第二天就会看见它发白的尸体”的悲观心情,意兴阑珊帮它换水,再加一小撮食盐(完全是自己想象的“至少这样像海水吧”),乱扔几片鱼饲料,那静蛰着,举着一只比自己身躯还大之螫的小生物,也不知道有没有进食。后来也就忙忘了。如此过了近两个月,竟仍活着,灰不溜啾,以蟹这种动物独特的折缩关节方式,静静躲在那简陋的箱景中,只有在收拾周边桌面其他对象时,惊起它极细微沙沙沙搔那塑料盒的轻响,才意识到:“妈啊,还活着。”
终于在一个礼拜天,率领着两个孩子,带着那只“神蟹”,按他们口述的路线,开车重寻回“当初抓它的那个海边”。那其实比我印象中的八里还要再往里往偏僻处开,经过那些自行车道、渡船码头、俗丽的游乐园……那是一段灰色、荒寂的海岸线。我跟着他们走到海边湿地,发现整个沙滩上密麻晶亮至少上万只那样的灰色小招潮蟹在窜跑,和我们塑料盒里那只一模一样。我们把它倒到沙滩下,幻觉般听见它内心巨大独白:“这不是真的吧?”抖擞着纤细的肢爪,拨飞起沙粒地迅速爬进那庞大的群体里……
上礼拜,妻带他们俩上阳明山竹子湖(我又不在场),回来后,我又发现小儿子鬼鬼祟祟四处找容器在藏东西。这次带回来的全是那些肥肥短短、蠕动的幼虫(这些都是会让他们母亲崩溃、歇斯底里尖叫的怪物):黄肩长脚花金龟的幼虫、无尾凤蝶的幼虫、扁锹形虫的幼虫,甚至还有小泥鳅和蚯蚓……总算在我暴怒又熄火后,“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替甲虫买了养殖土(顺便把蚯蚓扔进去),替凤蝶幼虫买了一小盒柑橘树让它寄住,泥鳅放进水族箱──各归其位,最后却发现小便当盒里盛水浸着一截指头大小,长得像宫崎骏《风之谷》里王虫那种既未来又古老,既像异形又像小镇墓兽的怪玩意儿,水光摇晃,看不分明。
“那是什么?”“水。”“是什么东西?”“蜻蜓的幼虫。”上网查了奇摩知识:水虿。蜻蜓或豆娘的幼虫,羽化为成虫时不经蛹期阶段。它是凶残贪吃的肉食杀手、栖息在溪流或池塘底……大一些的水虿甚至猎杀蝌蚪或小鱼为食……所以原来想也将它扔进水族箱的念头只能作罢。打电话问了我家水族箱的指导顾问J君,他说:“万万不可。不用一个礼拜,你们水族箱里那些孔雀、灯管、小红豆,还有樱桃虾,恐怕被那一只水虿猎杀殆尽……”
于是我那把这个狭仄公寓当作他热带雨林复杂生态的小儿子,便把那只“幼虫界的暴龙”偷扔进他母亲插养了十来枝青翠开运竹的一只瓮里(那只深褐色,足有一个成人怀抱大的腌菜老瓮,是妻年轻时,从澎湖老家屋顶发现,用绳子绑了搭机提回台湾),我想象着:一只孤独的肉食怪物,浸泡在那一缸水里青竹的根须间,没有食物,最后的结局,应该也和这个空间里曾经以各种形貌不同蜕化时期而死去的昆虫们下场一样吧……
这个早晨,我正为着台风将临,低气压造成说不出的烦躁忧郁,怔忡望着窗外阴霾的天空,突然一个晃眼,从那瓮身的叶片间,一种旋转的、层次的绿光里,亭亭袅袅飞出一个物事,从飞行的速度、翅翼的析光度和造型,甚至大小……一瞬间皆如此陌生而让我吓了一跳。我过了约十秒的短暂目盲才意识到那是一只蜻蜓……
所以它活着……不仅如此,它蜕化成成虫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欢快在那一刻存在于我和这只蜻蜓之间。仔细看它又与我从前记忆中的蜻蜓不同,身躯仍未完全抽长拉胚出那纤细的尾端,胖胖短短,像个大头短腿胳膊的孩童,翅翼也较成虫短些,抖擞脆弱,像蓓蕾刚绽放的菊花花瓣,浑身发着一种金黄光泽。
我把纱窗打开,用手掌半拱半捻地驱赶着,那神秘的这只蜻蜓的第一次飞行,就在我的目睹下,歪歪斜斜地展开了……
书名:我未来次子关于我的回忆
著者:骆以军
书号: ISBN 978-7-5495-0933-1
出版时间:2012.4
定价:36.00
开本: 32开
理想国imaginist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四本书,看透权力、人性与时代 (20人喜欢)
- 送给妈妈的母亲节礼物|《更年期,不是忍忍就好》线下展陈 (6人喜欢)
- 6家小城书店,6个轨道外的人生|世界读书日 (22人喜欢)
- 书单|编纂十年、畅销经典|霸权是如何衰落的? (6人喜欢)
- 书单|台女文学专辑 | 在她们的文字中,感受自己的心跳 (2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