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那些我听来的故事。
2009那年,我离开了工作了三年的公司,一路往西,最后停在了西宁。
西宁,青海省会,又名夏都。当全国一片高温酷暑时候,此地仍然徘徊在二十多度的秋凉温度。可惜的是除此之外,也没有太多可以吸引人的景色,也只能是作为去往青海湖和敦煌等地的中转站了。
西宁有两个大的青旅,我驻扎在桑珠青年旅社。坐公交车的话,在一个叫做“冷库”的站下车,对面就是了。十人混住的房间一晚二十五块。十个人住满后,八个是鬼子,只有我和另一个中国人,晚上聊起来甚是热闹。我记得有三个人是来自匈牙利,要去往西藏,一个日本大叔住了很久,每日就是上网看书,一个在葫芦岛教英文的新西兰人,还有两个英国人,其它的都不记得了。
另外的那个中国孩子,比我小两岁,刚刚工作了一年。他是骑单车从南昌一路骑到了西宁,第一次见到他,尽管全身都用衣服遮的严密,但还是被晒得乌黑加爆皮。后来我再遇到他的时候,他刚刚从青海湖环湖回来,一张脸只有眼睛的部分是白色的,剩下全部都黑红黑红的,嘴唇也开裂,像是刚刚从撒哈拉日光浴回来一般。
一个晚上,我跟他聊天,他问我是做什么的,怎么会来这里。我说我是工程师,辞了工作,四处散心。他听了之后有些羡慕,对我说,你那么好的工作,反而要辞掉,我现在这么烂的工作,也不能辞职。我问他是怎么回事,他才对我说起了自己的情况,大学没有认真读,毕业靠关系进了南昌的江陵汽车制造,从杂工干起,工资很低,前途渺茫,感觉一个人废掉了大半个。
“所以我才骑车一路到这里的”,他又说,说完我们沉默了短短一阵。我想我大概可以明白,刚刚从学校进入社会,种种的挫折和不适应,又不能说走就走,即使走了也仿佛无处可去,只好一只单车骑行千里,把心里的郁闷和焦灼化为身体的疲惫,把对前路的迷茫变成一路双脚的打圈。
有些时候,不光是我或者身边的朋友,我感觉所有的人,似乎都发觉自己的生活有哪里不对,哪里出了问题。但细细的从头想起,又说不好这问题到底是什么。该埋怨时代吗,可是过去从来没有过完美的时代,将来似乎也不会有。该后悔自己过去的懈怠吗,可是那些驱动我们做很多努力的理由,又总是那么虚无,让人想不明白。
就像我们身边的某一个普通朋友一样,虽然心里有苦闷,但他也还是会偶尔搞些恶作剧。那个新西兰人的名字叫做Hemish,他就给人家取了谐音“黑米”,黑米中文还ok,两个人聊天时候一直讲中文,黑米时不时的蹦出一句,“你太不靠谱了”,看着金发碧眼的人说这个,甚是吓人。
又过了两天,我和黑米从野山郊游回来,发现他离开了。前一天的晚上,他还说起要告别什么的,结果还是悄悄走了。后来知道,尽管抱着极度的不信任,他还是把自己心爱的单车交给伟大的铁道部托运了,他没有时间再骑回程,一张硬座车票坐回了南昌。从此我们也再没有过联系。
“太不靠谱了!”黑米不由得又蹦出来一句,再次惊吓我。
之后每天我过着一天一碗牦牛酸奶,还有跟黑米共进午餐的悠闲生活。在楼下的小餐馆,我们两个一荤一素两个菜,大婶还要送一碗汤,结账时只要十六块。有时大婶不想炒菜了,就会说,我给你煮半斤饺子吧,于是六块钱,我就吃饱了。宿舍里不断有新人住进来,有时也听他们讲述自己的一路奇遇。
有一个小姑娘,带着大大厚厚的眼镜,每晚睡在一个睡袋里。她曾在欧洲读书,读不下去了,拿学费和生活费开始环游世界,走遍了欧洲,睡过别人家里的沙发,也睡过仓库那么大的青旅,据说一晚只要10欧。她在印度流连了四十天,她说那是她最爱的国家,引来我们侧目。当她说起这些时,看起来很快乐,我甚至能看到那厚厚镜片后闪着光芒的眼睛。
后来黑米走了,那小姑娘也走了。我也就收拾了行李,告别了楼下每日吃午餐小餐馆的大婶,从“冷库”站上了公交车,离开了这个也许再也不会回去的青旅。
有谁的青春不曾迷茫过,又有谁不曾幻想过这样的没有目的的旅行。不用想得太多,该出发时就要出发,听听别人的故事,也分享自己的故事,于是这一路也就不那么孤单了。
苏
四月 多伦多
西宁,青海省会,又名夏都。当全国一片高温酷暑时候,此地仍然徘徊在二十多度的秋凉温度。可惜的是除此之外,也没有太多可以吸引人的景色,也只能是作为去往青海湖和敦煌等地的中转站了。
西宁有两个大的青旅,我驻扎在桑珠青年旅社。坐公交车的话,在一个叫做“冷库”的站下车,对面就是了。十人混住的房间一晚二十五块。十个人住满后,八个是鬼子,只有我和另一个中国人,晚上聊起来甚是热闹。我记得有三个人是来自匈牙利,要去往西藏,一个日本大叔住了很久,每日就是上网看书,一个在葫芦岛教英文的新西兰人,还有两个英国人,其它的都不记得了。
另外的那个中国孩子,比我小两岁,刚刚工作了一年。他是骑单车从南昌一路骑到了西宁,第一次见到他,尽管全身都用衣服遮的严密,但还是被晒得乌黑加爆皮。后来我再遇到他的时候,他刚刚从青海湖环湖回来,一张脸只有眼睛的部分是白色的,剩下全部都黑红黑红的,嘴唇也开裂,像是刚刚从撒哈拉日光浴回来一般。
一个晚上,我跟他聊天,他问我是做什么的,怎么会来这里。我说我是工程师,辞了工作,四处散心。他听了之后有些羡慕,对我说,你那么好的工作,反而要辞掉,我现在这么烂的工作,也不能辞职。我问他是怎么回事,他才对我说起了自己的情况,大学没有认真读,毕业靠关系进了南昌的江陵汽车制造,从杂工干起,工资很低,前途渺茫,感觉一个人废掉了大半个。
“所以我才骑车一路到这里的”,他又说,说完我们沉默了短短一阵。我想我大概可以明白,刚刚从学校进入社会,种种的挫折和不适应,又不能说走就走,即使走了也仿佛无处可去,只好一只单车骑行千里,把心里的郁闷和焦灼化为身体的疲惫,把对前路的迷茫变成一路双脚的打圈。
有些时候,不光是我或者身边的朋友,我感觉所有的人,似乎都发觉自己的生活有哪里不对,哪里出了问题。但细细的从头想起,又说不好这问题到底是什么。该埋怨时代吗,可是过去从来没有过完美的时代,将来似乎也不会有。该后悔自己过去的懈怠吗,可是那些驱动我们做很多努力的理由,又总是那么虚无,让人想不明白。
就像我们身边的某一个普通朋友一样,虽然心里有苦闷,但他也还是会偶尔搞些恶作剧。那个新西兰人的名字叫做Hemish,他就给人家取了谐音“黑米”,黑米中文还ok,两个人聊天时候一直讲中文,黑米时不时的蹦出一句,“你太不靠谱了”,看着金发碧眼的人说这个,甚是吓人。
又过了两天,我和黑米从野山郊游回来,发现他离开了。前一天的晚上,他还说起要告别什么的,结果还是悄悄走了。后来知道,尽管抱着极度的不信任,他还是把自己心爱的单车交给伟大的铁道部托运了,他没有时间再骑回程,一张硬座车票坐回了南昌。从此我们也再没有过联系。
“太不靠谱了!”黑米不由得又蹦出来一句,再次惊吓我。
之后每天我过着一天一碗牦牛酸奶,还有跟黑米共进午餐的悠闲生活。在楼下的小餐馆,我们两个一荤一素两个菜,大婶还要送一碗汤,结账时只要十六块。有时大婶不想炒菜了,就会说,我给你煮半斤饺子吧,于是六块钱,我就吃饱了。宿舍里不断有新人住进来,有时也听他们讲述自己的一路奇遇。
有一个小姑娘,带着大大厚厚的眼镜,每晚睡在一个睡袋里。她曾在欧洲读书,读不下去了,拿学费和生活费开始环游世界,走遍了欧洲,睡过别人家里的沙发,也睡过仓库那么大的青旅,据说一晚只要10欧。她在印度流连了四十天,她说那是她最爱的国家,引来我们侧目。当她说起这些时,看起来很快乐,我甚至能看到那厚厚镜片后闪着光芒的眼睛。
后来黑米走了,那小姑娘也走了。我也就收拾了行李,告别了楼下每日吃午餐小餐馆的大婶,从“冷库”站上了公交车,离开了这个也许再也不会回去的青旅。
有谁的青春不曾迷茫过,又有谁不曾幻想过这样的没有目的的旅行。不用想得太多,该出发时就要出发,听听别人的故事,也分享自己的故事,于是这一路也就不那么孤单了。
苏
四月 多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