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钟情
夜里,和Long看完陈绮贞,我们就从音乐节现场赶回了西津渡住宿的客栈,裤子的下摆被讨厌的泥巴溅的像是业余的裁缝没睡醒时赶工的针脚。
推开客栈暗红色的木窗,能看到对面的古街,近处楼下的院子里有一棵不高不矮的树,树的裙底下面照例躺着一块石板,十几个空空的酒瓶歪歪扭扭地醉倒在石板上,昏睡着口水也流出来。我看天气凉爽,就把窗子开着,也不在乎蚊子的特别照顾。
Long在不久前和一个女生一起去看了五月天的演唱会,晚上住了酒店(没干什么事儿)。半年之前,Long从室友那里看到了她的照片,荷尔蒙翻涌的心动下要来了这位女孩的扣扣,然后就去“勾搭”了。他们这半年来,没有见过面,偶尔打电话,经常发短信。以这种让我完全不能理解的方式一点一点的推动着他们的感情进度条。互相在对方心里的印象就是那一张500万象素的电子相片,谈不上重量,也不用说什么近在咫尺的凝望,和面对面的攀谈让对方的呼吸在凛冽的冬季凝成一团暖暖的水汽遮住你的眼眸了。
我不知道一向稳重的他为什么这一次会这么不靠谱,去追求一个除了长相以外他完全不了解的女生。我毫不留情的把他骂了一顿,骂他为什么这么轻浮,他也不甘示弱地反击,“现在不都是这样的么!”
我知道我不能说服他,于是索性就不说了。
到底什么是一见钟情呢?我长久以来对这个词怀着很大的敌意,它就是希腊神话里的海妖塞壬,用致命的歌喉蛊惑着在这片海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和水手。或许我该问,当你们一见钟情的时候,TA究竟哪里在吸引你?
不要和我扯什么见识,宽厚,谈吐,你对我描述的,优雅,可爱,安静,活力,在这种语境下都是同一个词的派生——相貌。因为相貌,所以顿觉一切美好。没有人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有时候甚至不是见面,仅仅是看到对方的照片,就从TA的额头上看出来TA尊老爱幼,总是把最大的梨子留给自己的妹妹;就能从TA的眉宇间看到TA学贯中西,藏书堆满书架,围着墙壁整齐地站好;就可以从TA的嘴角了解TA谦虚俭让,温良有礼。
一见钟情是你自己给自己施下的迷药,它无关爱情,无关理性,只有你一个人拙劣的意淫。你相信,TA通情达理,鹤立鸡群,贤良淑德,高山景行。你相信,TA会忍受你昼夜颠倒的作息,会理解你通宵看球的热情,会支持你见义勇为的壮举。很可惜的是,这些相信既没有证据,又没有道理。有的只是一副TA干涩的面容和你红润的想象力。
我始终和女孩子保持一段距离,即使遇上让我动心的也是这样。我对她们既是好感又是犹豫。在我被她们的外表吸引住时,我也会忍不住的问自己。
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她喜欢看书么?
她最爱听谁的歌呢?
她是个小家子气的人么?
她和朋友相处的怎么样呢?
她会不会很懒惰呢?
。 。 。 。 。 。
这些问题让我犹豫,举步维艰。因为我害怕,害怕自己的不冷静让我在接近她们的同时,也会看到她们背后的阴影,看到她们身上那些让我不能接受的特质。不阅读,斤斤计较,怨天尤人,见识浅薄,自我主义。尽管这背后的现实可能是美好,也可能是让人叹息失望,但这就像是上帝在掷骰子,结果真的不是你能预见的。所以我宁可永远的站在远处,安安静静地欣赏她们作为一个女子的美丽芳华,也不愿意做一个轻浮的人,受下半身驱使,让未知的现实亲手摧毁自己对她们的美好想象。
我更愿意的是朝夕相处的熟稔,而不是要一见钟情的爱情。我希望她是我每天见面的同学,一起工作的同事,或是某个社团的成员。这样让我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能够每一天都细心地关注她,了解她的喜好,倾听她的谈吐,揣摩她的笑容,让我有足够的自信确定她就是那个值得我付出爱与温柔的人。而不是在我第一天看到她的那一刻,就轻易地走到她的面前,殷勤的搭讪,恶心的勾搭。
一见钟情其实没有错,错在你相信一见钟情的爱情。那些把莫名的好感和荷尔蒙的悸动当做爱情的蠢事难道还少么?无视理想愿景和残酷现实的距离,在爱情美好鼓舞下的狂飙突进注定是一场“望山跑死马”的悲剧,这出戏的剧本也不再是秘密,一切的情节烂俗而没有新意,人物的对白写在咖啡店的蘸着雾气的窗户上,你将和所有人一样陷在这个魔幻的迷宫里,没有意识到你们原来在念着一样的台词,写着一样的心情,量产着“爱情”的悲喜。晓来雨过,一池碎萍,离人眼泪,又有谁人听?
我相信一见钟情,但不相信一见钟情的爱情。
推开客栈暗红色的木窗,能看到对面的古街,近处楼下的院子里有一棵不高不矮的树,树的裙底下面照例躺着一块石板,十几个空空的酒瓶歪歪扭扭地醉倒在石板上,昏睡着口水也流出来。我看天气凉爽,就把窗子开着,也不在乎蚊子的特别照顾。
Long在不久前和一个女生一起去看了五月天的演唱会,晚上住了酒店(没干什么事儿)。半年之前,Long从室友那里看到了她的照片,荷尔蒙翻涌的心动下要来了这位女孩的扣扣,然后就去“勾搭”了。他们这半年来,没有见过面,偶尔打电话,经常发短信。以这种让我完全不能理解的方式一点一点的推动着他们的感情进度条。互相在对方心里的印象就是那一张500万象素的电子相片,谈不上重量,也不用说什么近在咫尺的凝望,和面对面的攀谈让对方的呼吸在凛冽的冬季凝成一团暖暖的水汽遮住你的眼眸了。
我不知道一向稳重的他为什么这一次会这么不靠谱,去追求一个除了长相以外他完全不了解的女生。我毫不留情的把他骂了一顿,骂他为什么这么轻浮,他也不甘示弱地反击,“现在不都是这样的么!”
我知道我不能说服他,于是索性就不说了。
到底什么是一见钟情呢?我长久以来对这个词怀着很大的敌意,它就是希腊神话里的海妖塞壬,用致命的歌喉蛊惑着在这片海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和水手。或许我该问,当你们一见钟情的时候,TA究竟哪里在吸引你?
不要和我扯什么见识,宽厚,谈吐,你对我描述的,优雅,可爱,安静,活力,在这种语境下都是同一个词的派生——相貌。因为相貌,所以顿觉一切美好。没有人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有时候甚至不是见面,仅仅是看到对方的照片,就从TA的额头上看出来TA尊老爱幼,总是把最大的梨子留给自己的妹妹;就能从TA的眉宇间看到TA学贯中西,藏书堆满书架,围着墙壁整齐地站好;就可以从TA的嘴角了解TA谦虚俭让,温良有礼。
一见钟情是你自己给自己施下的迷药,它无关爱情,无关理性,只有你一个人拙劣的意淫。你相信,TA通情达理,鹤立鸡群,贤良淑德,高山景行。你相信,TA会忍受你昼夜颠倒的作息,会理解你通宵看球的热情,会支持你见义勇为的壮举。很可惜的是,这些相信既没有证据,又没有道理。有的只是一副TA干涩的面容和你红润的想象力。
我始终和女孩子保持一段距离,即使遇上让我动心的也是这样。我对她们既是好感又是犹豫。在我被她们的外表吸引住时,我也会忍不住的问自己。
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她喜欢看书么?
她最爱听谁的歌呢?
她是个小家子气的人么?
她和朋友相处的怎么样呢?
她会不会很懒惰呢?
。 。 。 。 。 。
这些问题让我犹豫,举步维艰。因为我害怕,害怕自己的不冷静让我在接近她们的同时,也会看到她们背后的阴影,看到她们身上那些让我不能接受的特质。不阅读,斤斤计较,怨天尤人,见识浅薄,自我主义。尽管这背后的现实可能是美好,也可能是让人叹息失望,但这就像是上帝在掷骰子,结果真的不是你能预见的。所以我宁可永远的站在远处,安安静静地欣赏她们作为一个女子的美丽芳华,也不愿意做一个轻浮的人,受下半身驱使,让未知的现实亲手摧毁自己对她们的美好想象。
我更愿意的是朝夕相处的熟稔,而不是要一见钟情的爱情。我希望她是我每天见面的同学,一起工作的同事,或是某个社团的成员。这样让我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能够每一天都细心地关注她,了解她的喜好,倾听她的谈吐,揣摩她的笑容,让我有足够的自信确定她就是那个值得我付出爱与温柔的人。而不是在我第一天看到她的那一刻,就轻易地走到她的面前,殷勤的搭讪,恶心的勾搭。
一见钟情其实没有错,错在你相信一见钟情的爱情。那些把莫名的好感和荷尔蒙的悸动当做爱情的蠢事难道还少么?无视理想愿景和残酷现实的距离,在爱情美好鼓舞下的狂飙突进注定是一场“望山跑死马”的悲剧,这出戏的剧本也不再是秘密,一切的情节烂俗而没有新意,人物的对白写在咖啡店的蘸着雾气的窗户上,你将和所有人一样陷在这个魔幻的迷宫里,没有意识到你们原来在念着一样的台词,写着一样的心情,量产着“爱情”的悲喜。晓来雨过,一池碎萍,离人眼泪,又有谁人听?
我相信一见钟情,但不相信一见钟情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