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
必须向对临沂一无所知的朋友们先交代几个关于临沂的常识:一、这个城市虽然号称沂蒙山区, 但它地处平原,离沂蒙山脉还有一百多公里,市区根本看不到山的影子;二、它听上去像个小县城,实际是个城区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三、它是革命老区,听上去似乎总与贫困、缺少文化之类的想象沾边,不过除了诸葛亮,这里还是王羲之的故乡。
不过,任何一个初到临沂的外地人,确实很难想象,这里居然是出了王羲之和诸葛亮两位大牛人的地方。因为,临沂是个魏晋之前多名士,魏晋之后多匪盗的地方,民风刚健朴素勇毅,九十年代突然冒出一大批敢打敢拼的民营企业家。
此前,我对临沂的了解除了它是老区外,就是2007年它的GDP居然在是全国第40名,看上去努一把力,很容易赶上第38位的西安,要知道,西安可是个800万人口的超级城市啊。临沂难道不是个很穷的地方么?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从清爽安静、街道狭窄的青岛赶到临沂,真是不太容易适应,这个城市的一切都与青岛反着来:这个以煎饼特色闻名于世的城市,像一个被擀面杖压平的城市,占地极广,城市上空尘土飞扬,街道极为宽阔平直,但车流人流密集,仿佛全城的人都没闲着,都跑到街上来了。看上去丝毫不受火炬传递气氛影响,依然用一种自己的忙碌展示其特有生机活力的城市,在此行途中,只见到两个,一个是温州,另一个就是临沂。
没错,临沂是个北方的温州。
温州是我们见过的南方城市中的另类,大街上从奔驰车到三轮脚踏车没有闲着的,虽然离海不远,这个城市却尘土飞扬,它很富有,但看上去乱成一团,像个放大版的人声鼎沸的普通县城。
临沂的街道上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数量惊人的重型卡车和各种小型机动车辆:各种微型车、拖拉机、三轮摩托车。
临沂是个比温州更夸张的城市,因为它几乎就是个超级批发市场,一百多万人就住在这个批发市场里,这个城市近一半的人口与各种批发市场关联。
在我看,临沂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一个"大"字,这个城市的人民广场,面积丝毫不逊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也许因为火炬传递的缘故,广场上的人远比平时天安门广场的人更多;临沂新建成的长途客运站以及沂河橡胶坝,都号称亚洲第一;在来临沂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像临沂这么大规模的批发市场,也没见过如此大规模的物流公司;甚至连那条很不著名的沂河,都比我在山东以外其他地方看到的黄河都更宽阔。
说实话,我从没想到过临沂是北方最大的商品物流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板材制造基地,是小型手扶拖拉机最大的制造基地,是最大的生猪屠宰中心,而且,这个城市居然获得2006年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单项的政府效率第一名。
与温州一样,临沂也是山东的另类,它的另类在于,它与典型的山东经济发展特色迥然不同。继广东、浙江、江苏之后,山东在九十年代经济崛起,在城市的典型特征是政府扶持起一批品牌响当当的国有企业,在农村,则崛起了一大批乡镇集体企业。但在临沂,则完全是靠纯粹的民营企业发展起来。临沂这个经济的后发者,是一个发展中的山东版温州。在中国经济整体上"国进民退"迹象显著的今天,临沂国民经济增加值中,民营经济成分占据了3/4的比重,不能不说这个城市有着自己强烈的特色。
临沂的老师应该是温州。
直到九十年代初,临沂确实是个城区不到二十万人口的穷困落后的小城,这个城市没有一点像样的工业,在山东各地经济排名一直几乎垫底,即使到本世纪初,依然被归为经济欠发达地区。
无论是临沂市商贸局的官员还是普通商人,他们都说,临沂之有今日,是始于八十年代末这里建成的第一座小商品批发市场,温州义乌的商人把这里当作将自己制造的各种小商品向周边辐射的中心,它刺激启动了临沂人大规模投入商品批发业务的热情,使临沂逐渐成为各类商品批发流转的枢纽,随之引发了一场本地人建厂的热情,同时,也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
不过,网上的资料却称该批发市场建于1993年——如果以这个官方说法为准,则临沂的崛起实在是太晚近的事情了。今天,这个当年坐落于现在的市中心的小商品市场,已被搬迁至蓝西路,在一大群巍峨巨大的专业批发市场之间,这个在临沂历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商城,已显得非常不起眼。
今天,临沂的各类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超过100个,你能想象得到的一切日用品,几乎都可以在这个城市的批发市场里批量买到。这个城市的繁荣,也许可用其长途汽车站做个侧证。2004年搬迁前,位于市内的长途汽车站一辆客车从车站开出市区,往往需要一个多钟头。现在搬迁至远郊的长途汽车站据闻是亚洲最大的汽车站。
当然,临沂的经济奇迹--请原谅我用这样一个或许夸张的词,在市内,是批发市场和物流公司,在周边,则是各种民营企业。2006年这个市民营企业年上缴利税过千万的已超过300多家。
必须在这里对文首提到的临沂GDP排名补充一个说明,临沂辖区,拥有一千万人口,其实是个农业人口占据绝对优势的地区。这个城市新兴的民营企业,完全与温州相似,几乎全是农民创造的奇迹。
你很难想象,临沂这个地方的人会走出一条与温州人相似的道路,如果朋友们还对《高山下的花环》这部片子不感到陌生,那么片中忍辱负重顺从坚韧的临沂人梁三喜,可以被认为是临沂人的典型性格。不过,临沂人除了顺从坚韧外,其构成中多山民,亦有战乱之时被逼当匪盗的传统,非常时期,其强悍刚健的一面会显露无疑。
在临沂,我听到的民营经济创业最传奇的故事,是关于金锣肉制品公司的,对外经贸局一位官员说,八十年代河南春都火腿肠风行中国时,让临沂一位曾以杀猪为业的小老板动了心思,于是到河南偷师学艺后有了金锣。当地人称,金锣的原始积累有颇多可指责之处,此说虽有待考证,不过,如今名噪一时的春都早已被人遗忘,而金锣却及时转型成功,早成了全国最大的肉制品集团之一,在1996年它就建起了日宰生猪8000头的全国最大车间,如今其生产基地早已遍布河南、东北、湖南等肉食产品来源基地。
临沂是个1995年才撤地建市的城市,当时的城区仅仅是今天市内的几条街道,这个城市像长了腿一般的疯狂扩张,其实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构成今日市区的绝大部分地面,几年前还是农田。据说,无论这个城市民营经济的超常规发展,还是城市的超常规扩容,某种程度上与地方政府的大胆有直接关系,我想,这也许就是这个城市的政府获得政府效率最高评价的原因吧。
2008年火炬传递时,我看到的临沂,实在是个还远未成型的城市,从它粗线条勾勒的巨大框架,你不难读出这个城市对未来极具浪漫想象的勃勃野心和旺盛生机——就如这个城市巨大的广场,它是我见到的广场热潮中最粗糙的一个。
在抵达临沂市之间,对这个城市整体的抽象想象,是《高山下的花环》中的梁三喜,来过这个城市之后,我对这个城市的形象想象,又多了一个杰克伦敦笔下的《毒日头》,一个粗野而生命力旺盛十足的人。这个城市同时拥有两个人的侧面。
注:以上文章是在2008年南方周刊上报导的,三年后的今天不管从整个城市建设还是经济的增长翻了何止一倍,用突飞猛进来形容显得更为贴切。
我们临沂真的很穷!!
我们临沂没啥文化,也就出几个圣人。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孝圣王祥,算圣刘洪,宗圣曾子
我们临沂没啥名人,孔子的72贤徒,临沂才13个,24孝当中,我们临沂才7个,真是惭愧
我们临沂没啥历史,也就2480多年的历史。作为文明发祥地也就只有四,五十万年的历史。
我们临沂交通不怎么好,境内才4条过境国道和18条省道,临沂机场也就能降落些波音737,麦道82等不大的飞机,公路总体水平和每平方公里密度也超不了全国平均水平多少
我们临沂没啥旅游风景区,也就雪山旅游区,雪山彩虹谷,费县仙人洞,蒙阴蒙山国家森林公园,沂南汉墓博物馆,王羲之故居,天然地下画廊,孟良崮 ,滨海革命烈士陵园,明文化旅游区,诸葛亮故里,孟良崮国家级森林公园,指动石,平邑沂蒙山国家森林公园,费县塔山森林公园……这些小景点,少的可怜。
我们临沂人不多 ,山东有这么多人,我们临沂人才1022.7万,可惜一不小心就成了全国最多的地级市。也很惭愧。
我们临沂人也没啥爱国情操,也就出了几个暴动。苍山暴动、龙须崮暴动、沂水暴动,还有一个孟良崮战役。为国捐躯的也就10来万革命先烈。
我们临沂是没啥军事人才,也就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罗炳辉等革命家在这里战斗过。
我们临沂人是没啥科技力量,也就在沂河搞个世界上最长的橡胶坝,在费县搞个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就在新时代药业弄个全国最大的博士生流动站。
我们临沂没有啥好车,宝马、奔驰数量才占山东省的三分之一,临沂宝马在山东最多,奥迪A6在全国最多,比出租车还多。真掉价
我们临沂经济不好,在革命老区里,GDP才过千亿,就拿了个全国第一,实在不好意思。
我们临沂也没有啥出名的,就有几个全国第一:亚洲第一长橡胶坝,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全国最大的板材基地,全国最大的蔬菜基地,全国第二大商品批发市场…… (以上是2006年,现在数不胜数)
本文摘自人人网:http://blog.renren.com/share/233132585/12914288654?from=0101010202&ref=newsfeed&sfet=102&fin=0&ff_id=233132585
不过,任何一个初到临沂的外地人,确实很难想象,这里居然是出了王羲之和诸葛亮两位大牛人的地方。因为,临沂是个魏晋之前多名士,魏晋之后多匪盗的地方,民风刚健朴素勇毅,九十年代突然冒出一大批敢打敢拼的民营企业家。
此前,我对临沂的了解除了它是老区外,就是2007年它的GDP居然在是全国第40名,看上去努一把力,很容易赶上第38位的西安,要知道,西安可是个800万人口的超级城市啊。临沂难道不是个很穷的地方么?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从清爽安静、街道狭窄的青岛赶到临沂,真是不太容易适应,这个城市的一切都与青岛反着来:这个以煎饼特色闻名于世的城市,像一个被擀面杖压平的城市,占地极广,城市上空尘土飞扬,街道极为宽阔平直,但车流人流密集,仿佛全城的人都没闲着,都跑到街上来了。看上去丝毫不受火炬传递气氛影响,依然用一种自己的忙碌展示其特有生机活力的城市,在此行途中,只见到两个,一个是温州,另一个就是临沂。
没错,临沂是个北方的温州。
温州是我们见过的南方城市中的另类,大街上从奔驰车到三轮脚踏车没有闲着的,虽然离海不远,这个城市却尘土飞扬,它很富有,但看上去乱成一团,像个放大版的人声鼎沸的普通县城。
临沂的街道上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数量惊人的重型卡车和各种小型机动车辆:各种微型车、拖拉机、三轮摩托车。
临沂是个比温州更夸张的城市,因为它几乎就是个超级批发市场,一百多万人就住在这个批发市场里,这个城市近一半的人口与各种批发市场关联。
在我看,临沂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一个"大"字,这个城市的人民广场,面积丝毫不逊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也许因为火炬传递的缘故,广场上的人远比平时天安门广场的人更多;临沂新建成的长途客运站以及沂河橡胶坝,都号称亚洲第一;在来临沂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像临沂这么大规模的批发市场,也没见过如此大规模的物流公司;甚至连那条很不著名的沂河,都比我在山东以外其他地方看到的黄河都更宽阔。
说实话,我从没想到过临沂是北方最大的商品物流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板材制造基地,是小型手扶拖拉机最大的制造基地,是最大的生猪屠宰中心,而且,这个城市居然获得2006年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单项的政府效率第一名。
与温州一样,临沂也是山东的另类,它的另类在于,它与典型的山东经济发展特色迥然不同。继广东、浙江、江苏之后,山东在九十年代经济崛起,在城市的典型特征是政府扶持起一批品牌响当当的国有企业,在农村,则崛起了一大批乡镇集体企业。但在临沂,则完全是靠纯粹的民营企业发展起来。临沂这个经济的后发者,是一个发展中的山东版温州。在中国经济整体上"国进民退"迹象显著的今天,临沂国民经济增加值中,民营经济成分占据了3/4的比重,不能不说这个城市有着自己强烈的特色。
临沂的老师应该是温州。
直到九十年代初,临沂确实是个城区不到二十万人口的穷困落后的小城,这个城市没有一点像样的工业,在山东各地经济排名一直几乎垫底,即使到本世纪初,依然被归为经济欠发达地区。
无论是临沂市商贸局的官员还是普通商人,他们都说,临沂之有今日,是始于八十年代末这里建成的第一座小商品批发市场,温州义乌的商人把这里当作将自己制造的各种小商品向周边辐射的中心,它刺激启动了临沂人大规模投入商品批发业务的热情,使临沂逐渐成为各类商品批发流转的枢纽,随之引发了一场本地人建厂的热情,同时,也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
不过,网上的资料却称该批发市场建于1993年——如果以这个官方说法为准,则临沂的崛起实在是太晚近的事情了。今天,这个当年坐落于现在的市中心的小商品市场,已被搬迁至蓝西路,在一大群巍峨巨大的专业批发市场之间,这个在临沂历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商城,已显得非常不起眼。
今天,临沂的各类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超过100个,你能想象得到的一切日用品,几乎都可以在这个城市的批发市场里批量买到。这个城市的繁荣,也许可用其长途汽车站做个侧证。2004年搬迁前,位于市内的长途汽车站一辆客车从车站开出市区,往往需要一个多钟头。现在搬迁至远郊的长途汽车站据闻是亚洲最大的汽车站。
当然,临沂的经济奇迹--请原谅我用这样一个或许夸张的词,在市内,是批发市场和物流公司,在周边,则是各种民营企业。2006年这个市民营企业年上缴利税过千万的已超过300多家。
必须在这里对文首提到的临沂GDP排名补充一个说明,临沂辖区,拥有一千万人口,其实是个农业人口占据绝对优势的地区。这个城市新兴的民营企业,完全与温州相似,几乎全是农民创造的奇迹。
你很难想象,临沂这个地方的人会走出一条与温州人相似的道路,如果朋友们还对《高山下的花环》这部片子不感到陌生,那么片中忍辱负重顺从坚韧的临沂人梁三喜,可以被认为是临沂人的典型性格。不过,临沂人除了顺从坚韧外,其构成中多山民,亦有战乱之时被逼当匪盗的传统,非常时期,其强悍刚健的一面会显露无疑。
在临沂,我听到的民营经济创业最传奇的故事,是关于金锣肉制品公司的,对外经贸局一位官员说,八十年代河南春都火腿肠风行中国时,让临沂一位曾以杀猪为业的小老板动了心思,于是到河南偷师学艺后有了金锣。当地人称,金锣的原始积累有颇多可指责之处,此说虽有待考证,不过,如今名噪一时的春都早已被人遗忘,而金锣却及时转型成功,早成了全国最大的肉制品集团之一,在1996年它就建起了日宰生猪8000头的全国最大车间,如今其生产基地早已遍布河南、东北、湖南等肉食产品来源基地。
临沂是个1995年才撤地建市的城市,当时的城区仅仅是今天市内的几条街道,这个城市像长了腿一般的疯狂扩张,其实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构成今日市区的绝大部分地面,几年前还是农田。据说,无论这个城市民营经济的超常规发展,还是城市的超常规扩容,某种程度上与地方政府的大胆有直接关系,我想,这也许就是这个城市的政府获得政府效率最高评价的原因吧。
2008年火炬传递时,我看到的临沂,实在是个还远未成型的城市,从它粗线条勾勒的巨大框架,你不难读出这个城市对未来极具浪漫想象的勃勃野心和旺盛生机——就如这个城市巨大的广场,它是我见到的广场热潮中最粗糙的一个。
在抵达临沂市之间,对这个城市整体的抽象想象,是《高山下的花环》中的梁三喜,来过这个城市之后,我对这个城市的形象想象,又多了一个杰克伦敦笔下的《毒日头》,一个粗野而生命力旺盛十足的人。这个城市同时拥有两个人的侧面。
注:以上文章是在2008年南方周刊上报导的,三年后的今天不管从整个城市建设还是经济的增长翻了何止一倍,用突飞猛进来形容显得更为贴切。
我们临沂真的很穷!!
我们临沂没啥文化,也就出几个圣人。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孝圣王祥,算圣刘洪,宗圣曾子
我们临沂没啥名人,孔子的72贤徒,临沂才13个,24孝当中,我们临沂才7个,真是惭愧
我们临沂没啥历史,也就2480多年的历史。作为文明发祥地也就只有四,五十万年的历史。
我们临沂交通不怎么好,境内才4条过境国道和18条省道,临沂机场也就能降落些波音737,麦道82等不大的飞机,公路总体水平和每平方公里密度也超不了全国平均水平多少
我们临沂没啥旅游风景区,也就雪山旅游区,雪山彩虹谷,费县仙人洞,蒙阴蒙山国家森林公园,沂南汉墓博物馆,王羲之故居,天然地下画廊,孟良崮 ,滨海革命烈士陵园,明文化旅游区,诸葛亮故里,孟良崮国家级森林公园,指动石,平邑沂蒙山国家森林公园,费县塔山森林公园……这些小景点,少的可怜。
我们临沂人不多 ,山东有这么多人,我们临沂人才1022.7万,可惜一不小心就成了全国最多的地级市。也很惭愧。
我们临沂人也没啥爱国情操,也就出了几个暴动。苍山暴动、龙须崮暴动、沂水暴动,还有一个孟良崮战役。为国捐躯的也就10来万革命先烈。
我们临沂是没啥军事人才,也就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罗炳辉等革命家在这里战斗过。
我们临沂人是没啥科技力量,也就在沂河搞个世界上最长的橡胶坝,在费县搞个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就在新时代药业弄个全国最大的博士生流动站。
我们临沂没有啥好车,宝马、奔驰数量才占山东省的三分之一,临沂宝马在山东最多,奥迪A6在全国最多,比出租车还多。真掉价
我们临沂经济不好,在革命老区里,GDP才过千亿,就拿了个全国第一,实在不好意思。
我们临沂也没有啥出名的,就有几个全国第一:亚洲第一长橡胶坝,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全国最大的板材基地,全国最大的蔬菜基地,全国第二大商品批发市场…… (以上是2006年,现在数不胜数)
本文摘自人人网:http://blog.renren.com/share/233132585/12914288654?from=0101010202&ref=newsfeed&sfet=102&fin=0&ff_id=233132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