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记。
看了两个TED,一个是关于自律与承诺的兑现,看到三分之二卡了。。。另一个是关于虚拟网络科技给人们真正交流带来的障碍。
都是老生常谈,但是还是受益匪浅。
总是相让自己坚持去做什么,或者一定不要一时头脑发热做了什么。却没有足够意识到现在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之间的博弈,是需要监督机制来完成的。很多时候一个任务能不能完成,并非靠自律能力有多强,而是设立的监督机制够不够完善。
大多数时候我都高估了自己的自律能力,比如说要每周写读书笔记,每周练两次瑜伽,有些话一定要留到某个时机而不是急着告诉别人,往往坚持了一段时间就不行了,空余苦笑和后悔,还惹得别人生气。
与其设定一大堆目标,不如好好想想怎么让自己去坚持下来。TED里的那个人说自己在哥大读PHD时为了坚持每天写五页paper,设立的机制是如果当天没写第二天就把5刀装入信封里留在地铁。真够狠啊。但是这个机制能否实现其实也有自律的成分在里面,前提是能自觉遵守规则。
而他提到的另一个为什么未来的自己被现在的自己的贪欲、惰性打败的原因是人们很难去vision如果不坚持未来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比如说虽然人人都知道自己会变老,但是由于人们很难想象老年困窘的模样,因此年轻时还是挥霍无度。想想这么多年之所以考试前即使很狼狈也还是坚持复习,也是因为我有足够的vision能力,如果不复习仿佛就能看到成绩出来时自己失落的模样。但是我的预见性非常短,因此只够应付考前突击,不能长年累月的坚持。
总结一下,要让自己坚持DO或者NOT DO,其一要设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其二要对未来因为自己努力不同导致的不同的情形给自己视觉上的真实感。
第二个Connected, but alone? 主讲人非常有气质,发音清晰,语速偏慢,听得很舒服。
昨天还和一个朋友抱怨,为什么在网上聊得很好的朋友到了现实生活中单独相见却很难快活地谈话。到最后,情愿通过短信和QQ和他们联系。女生的情况稍微好一些,因为在一起毕竟可以有护肤电影八卦等许多共同话题,但是说到底这样无营养的谈话更多还是connect,信息交流而已,而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conversation。能有真正谈话感觉的不超过两三个闺蜜的范围。
网络交流的特点在于对方看不出你是在哪里迟疑或者停顿,你可以删除、修饰自己的话语。但是往往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特点的就是他说话的时候什么时候会很安静,什么时候会激扬。在网上,可以给你很多时间用心地去回复对方,而面对面时,一个语气的不对也许就会让双方关系紧张,后来心里再懊悔也挽回不了。
这种微妙的相处之道是需要练习的,而网路只是让我们越来越对它感到生疏而已。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异地恋可以坚持住异地的四五年却最终输给了朝夕相处。
原本不是不适合与某些人做朋友,只是不会与他们交谈。有时候会恨恨地想,如果让我写字而不是面对面,也许结果会更好一些。这样逃避的心理,只会让结果更糟而已。
反省自己的上一段,许多事情自以为大度放在心里,从来不会大声责怪对方,每次都是静默想要双方都冷静再讨论,其实是不会交流的表现。
学会说出自己的不满,学会拒绝,用更有耐心的语言让交谈的对方看到自己在听,也希望他能听懂。
long long way to go.
都是老生常谈,但是还是受益匪浅。
总是相让自己坚持去做什么,或者一定不要一时头脑发热做了什么。却没有足够意识到现在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之间的博弈,是需要监督机制来完成的。很多时候一个任务能不能完成,并非靠自律能力有多强,而是设立的监督机制够不够完善。
大多数时候我都高估了自己的自律能力,比如说要每周写读书笔记,每周练两次瑜伽,有些话一定要留到某个时机而不是急着告诉别人,往往坚持了一段时间就不行了,空余苦笑和后悔,还惹得别人生气。
与其设定一大堆目标,不如好好想想怎么让自己去坚持下来。TED里的那个人说自己在哥大读PHD时为了坚持每天写五页paper,设立的机制是如果当天没写第二天就把5刀装入信封里留在地铁。真够狠啊。但是这个机制能否实现其实也有自律的成分在里面,前提是能自觉遵守规则。
而他提到的另一个为什么未来的自己被现在的自己的贪欲、惰性打败的原因是人们很难去vision如果不坚持未来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比如说虽然人人都知道自己会变老,但是由于人们很难想象老年困窘的模样,因此年轻时还是挥霍无度。想想这么多年之所以考试前即使很狼狈也还是坚持复习,也是因为我有足够的vision能力,如果不复习仿佛就能看到成绩出来时自己失落的模样。但是我的预见性非常短,因此只够应付考前突击,不能长年累月的坚持。
总结一下,要让自己坚持DO或者NOT DO,其一要设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其二要对未来因为自己努力不同导致的不同的情形给自己视觉上的真实感。
第二个Connected, but alone? 主讲人非常有气质,发音清晰,语速偏慢,听得很舒服。
昨天还和一个朋友抱怨,为什么在网上聊得很好的朋友到了现实生活中单独相见却很难快活地谈话。到最后,情愿通过短信和QQ和他们联系。女生的情况稍微好一些,因为在一起毕竟可以有护肤电影八卦等许多共同话题,但是说到底这样无营养的谈话更多还是connect,信息交流而已,而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conversation。能有真正谈话感觉的不超过两三个闺蜜的范围。
网络交流的特点在于对方看不出你是在哪里迟疑或者停顿,你可以删除、修饰自己的话语。但是往往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特点的就是他说话的时候什么时候会很安静,什么时候会激扬。在网上,可以给你很多时间用心地去回复对方,而面对面时,一个语气的不对也许就会让双方关系紧张,后来心里再懊悔也挽回不了。
这种微妙的相处之道是需要练习的,而网路只是让我们越来越对它感到生疏而已。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异地恋可以坚持住异地的四五年却最终输给了朝夕相处。
原本不是不适合与某些人做朋友,只是不会与他们交谈。有时候会恨恨地想,如果让我写字而不是面对面,也许结果会更好一些。这样逃避的心理,只会让结果更糟而已。
反省自己的上一段,许多事情自以为大度放在心里,从来不会大声责怪对方,每次都是静默想要双方都冷静再讨论,其实是不会交流的表现。
学会说出自己的不满,学会拒绝,用更有耐心的语言让交谈的对方看到自己在听,也希望他能听懂。
long long way to go.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