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帝契家族与文艺复兴(下)
上篇在这里:http://www.douban.com/note/212303768/
《美帝契家族的中兴与文艺复兴高峰期》
15世纪末,16世纪初对于美帝契家族来说并不是很好的年份。被放逐的家族成员在托斯卡纳一带游走,居无定所。进入教会的齐奥瓦尼和朱利奥则搬到罗马去。美帝契家族在15世纪最后十年走入低谷,皮耶罗多次试图回到佛罗伦萨未果,在一次毫无关系的战争中溺水而死。到了1512年,皮耶罗的儿子罗伦左一路杀回佛罗伦萨解决了共和国,自己当了城邦的统治者。这样的统治才不过15年,就被佛罗伦萨人再次踢出城。纵观这段历史,任何人都会觉得佛罗伦萨人是全世界最反复无常的人了。不过没关系,谁说美帝契家族就得吊死在佛罗伦萨这一棵树上。到底是一个热爱艺术的家族,他们居然跟着文艺复兴一起由佛罗伦萨转入罗马,在那里开始了新的高潮。
齐奥瓦尼幼年像(局部)
17岁就当戴上红帽子的齐奥瓦尼没有辜负他老爸一片苦心,终于在1513年入主圣彼得大教堂,成为利奥十世。这位37岁的年轻教皇最有名的一句话是:“既然上帝把教皇这个位置赐给我们,那就应该好好享受。”他几乎继承了其父罗伦左的所有特点-貌不惊人的外表,优雅犀利的口才,对艺术和文学的热爱,以及糟糕透顶的理财能力。他不但把上届教皇朱里斯二世给他留下的财产在两年内挥霍的精光,而且为了满足自己对古玩,艺术品的喜好搞的整个教会寅吃卯粮,不得不大发赎罪券摆平赤字。不仅如此,身为教皇的利奥似乎完全没有任何危机感,即使是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国贴出差点颠覆天主教的《九十五条纲领》,他也完全没有任何贯彻天主教内部改革的决心。在这点上,他完全缺乏保持美帝契家族历经变乱而屹立不倒的政治敏感神经。要我说,这完全是得益于他那罗马贵族母亲的遗传。所谓祸不单行,英国的亨利八世似乎觉得路德给罗马教庭的麻烦还不够,偏偏选在这个时候提出要和原配西班牙的凯瑟林皇后离婚。懦弱的性格使利奥完全无法当机立断,让整个丑闻一拖再拖,直到亨利无法忍受终于和罗马教会一刀两断,就此教会也失去了来自英国的年俸。虽然这些事情在我们当代人看来是很严重的事故,但就利奥本人来说,他只要能在罗马舒舒服服的享受轻歌美酒,诗词书画就足够了,德国的路德派闹一闹大概也成不了气候,而远在海峡另一边的蛮夷岛国反正早晚也是靠不住,他们想要和西班牙打就随他去好了。
拉菲尔肖像
想想这样一位轻浮奢侈的教皇怎么可能喜欢严肃认真的米开朗基罗。于是这为个性别扭的大师被教皇好言好语劝回到佛罗伦萨为美帝契家族设计墓室。于是罗马就成了拉菲尔的天下。只要是任何和艺术有关的东西,都一律送到拉菲尔那里审批,只要他点头,教皇就会不遗余力的支持。可怜的米开朗基罗,在前任教皇朱里斯二世在位时他怎么可能会被发配到佛罗伦萨去?郁郁不得志外加上善妒使米开朗基罗把满腔怒火全都撒在拉菲尔身上。不但公开表示对拉菲尔的不屑,而且指责后者抄袭他的想法和作品。拉菲尔对此的回应却是把米开朗基罗的肖像放在雅典学派前排正中的显要位置。在艺术方面,米开朗基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师,但在做人上他却是个心胸狭窄的小人。而拉菲尔可能是心地善良的天使,也可能是八面玲珑的马屁专家……
雅典学派-拉菲尔
利奥十世的肖像-拉菲尔
无论如何,温柔的天性并没有让拉菲尔的眼睛变的迟钝。他敏锐的观察到围绕在教皇身边的不稳定因素和弥漫整个欧洲的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并把这些通过他高超的绘画技巧在他给利奥十世的肖像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画面正中是衣着华丽但眼神里却透着虚弱的利奥,左边那个看上去表情僵硬的年轻人就是遇刺身亡的朱里亚诺•德•美帝契的遗腹子-朱利奥•德•美帝契,他既没有继承其父朱里亚诺的美貌,也没有继承叔叔罗伦左的头脑。在堂哥齐奥瓦尼入主圣彼得后,年纪轻轻的他也顺理成章的戴上了红帽子,而在利奥死后两年,成为第二位美帝契教皇-克莱门特七世。朱利奥主教在很大程度上和利奥很相似,他们都热爱艺术与享乐,优柔寡断,同时也都是倒霉透顶的教皇。
克莱门特七世肖像
还是红衣主教的朱利奥•德•美帝契在拉菲尔临死前干了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1517年,他责成拉非尔创作一幅以基督复活为主题的祭坛壁画。与此同时,这位美帝契红衣主教又把同样的工作给了一位来自威尼斯的画家赛巴斯帝安•德•皮耶波。这位威尼斯画家当时正好和米开朗基罗建立了一种互惠关系-米开朗基罗提供主要设计概念,皮耶波画画(米开朗基罗不喜欢画壁画,他喜欢雕塑)。一直恨拉非尔恨的牙根痒痒的米开朗基罗正好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和这位人见人爱的年轻画家较量一下。结果……红衣主教是那么喜欢拉非尔的作品以至于他把皮耶波的画摆在教堂而留下拉菲尔的作品做私人收藏。这当然不能说米开朗基罗不如拉非尔,首先这不是他自己画的,其次红衣主教的喜好也要考虑在内。不过,考虑到米开朗基罗多次公开声明拉非尔抄袭自己的创作概念,艺术手法,二选一的事实的确是给他一个结结实实的大嘴巴。最要命的是,拉非尔画完这幅壁画之后没多久就死掉了,不管米开朗基罗怎么指责拉菲尔抄袭,或者如何给自己的失败寻找理由(虽然理由非常充分……),这一箭之仇永远也没法还给拉菲尔了。一辈子的窝火,我都替米开朗基罗难受。“死了算什么英雄好汉,有本事我们再战三百回合……”米开朗基罗大概是这么想的吧。
朱利奥在利奥十世死后并没有马上被选为教皇,他们堂兄弟之间隔了一位短命鬼-埃德瑞安六世。他在圣彼得的宝座上屁股还没坐热就一命呜呼,而朱利奥终于如愿以偿的成为克莱门特七世。如果朱利奥知道他将面对的糟糕状况,他大概会怨恨埃德瑞安死的早吧。发赎罪券是堂兄利奥十世干的好事,教会腐败也不是一天两天,但这一切的后果却要克莱门特七世来背黑锅。如果是其他的什么时候,克莱门特大概也不是那么糟糕的教皇,当然李煜生在其他年代也不会成为亡国的皇帝,但是历史总是让这些倒霉鬼生在这种时刻,于是他们的软弱无能就显的尤其突出。商人出身的美帝契家族无法避免的目光短浅在他身上被彻底的发扬光大,以至于他完全无法看到任何事物的长远发展趋势,而不断的变换支持的对象,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里五世到法国国王佛朗西斯一世,时而又想去争取已经脱离教会的亨利八世。于是欧洲各大君主都对这位朝秦暮楚的教皇失去信心,当然也是因为当时谁也无暇顾及梵帝冈的问题,所以到了1527年西班牙士兵洗劫罗马的时候,孤立无援的克莱门特七世只得躲在圣安其罗城堡里瑟瑟发抖,任凭那群野蛮人在神圣的天主教首府大肆屠杀抢掠。事情过后,他非但没有(或者是没法)让负责的查里五世赔偿,反而乐颠颠的跑到波罗尼亚地方给后者举行加冕礼。
查里五世肖像
到了十六世纪三十年代初,虽然整个欧洲乱成一团,但克莱门特觉得罗马已经足够平静了,而新近与查里五世缔结的友好关系也很令人放心,于是他终于腾出手来关心一下他一直热爱的艺术了。西斯汀礼拜堂的西墙看上去光秃秃的,和它那华丽的天花板很不相衬,于是他又请来米开朗基罗以基督复活或者最终审判为题目创作一副祭坛画,这也成就了米开朗基罗最后的辉煌。可惜,别说是看到伟大的最终审判,还没等米开朗基罗提出最终方案,这位倒霉的美帝契教皇就上天去见真的圣彼得了。
最终审判-米开朗基罗
很多人认为文艺复兴高峰期随着洗劫罗马而结束了,但是美帝契家族在佛罗伦萨的中兴才刚刚开始。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尔斯五世大概终于对佛罗伦萨这种反反覆覆的政权替换失去耐心,或者说与其让佛罗伦萨这么乱成一团,不如把这只下金蛋,却没脑子的鹅揣进自己的口袋。他借一位美帝契私生子亚利山德鲁之手,在1530年彻底解决掉了佛罗伦萨的共和体制。亚利山德鲁以公爵的身份统治佛罗伦萨,到了第7个年头,居然被自己的宗亲暗杀了。凶手随即逃往威尼斯,看上去即没有接管佛罗伦萨的意思,也没有打算要回复共和制。这在一切以利益为动机的意大利的确很不寻常,所以才会有不计其数的后世文人把这桩谋杀视为生死与爱情又一例证。
亚利山德鲁肖像
不管动机如何,亚利山德鲁的死使佛罗伦萨并不完善的君主制政府群龙无首。这给了19岁的乡下小子考斯莫•德•美帝契发迹的大好机会。考斯莫入主佛罗伦萨之后,无论是皇帝还是市民似乎都对这个冷血的将军很有好感。借助皇帝军队的帮助,他彻底粉碎了恢复共和制的最后努力。他把佛罗伦萨从一个中世纪共和国变成一个近代君主王国,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自卫军队。虽然并没有被册封,这位考斯莫已经公开的使用托斯卡纳大公的称号。而随后和西班牙公主的联姻把佛罗伦萨和渐渐依靠外海航运而兴起的西班牙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不断扩张佛罗伦萨的版图,在1555年征服了一直以来和佛罗伦萨对立的邻国锡耶纳。
考斯莫肖像
虽然考斯莫也很在意资助艺术和文学,但是当时所有的天才都是“名花有主”了。无法适应佛罗伦萨的达芬奇在法国宫廷过的悠然自得;年轻的拉菲尔却早早上了天堂,他的学生都被教皇吃的死死的,哪里有时间伺候这位新贵。于是只剩下在罗马不得宠的米开朗基罗给他设计美帝契墓室。
说实话,如果米开朗基罗但分有那么一点点政治信誉,与他个性相似考斯莫一世也不会对他如此冷淡。可惜,这位天才艺术家在政治上却和大部分佛罗伦萨人一样朝秦暮楚毫无节操。一方面,他感恩于对他视如己出的罗伦左•德•美帝契,从来没有拒绝过家族的任何要求。另外一方面,他又对议会抱有好感,以至于不但在美帝契家族被踢出佛罗伦萨的第二天就充满热情的为共和政府创作500人大厅的壁画,著名的大卫像也是代表自由和民主站立在佛罗伦萨议政厅门口。考斯莫对米开朗基罗的冷淡大概是非常明显,否则米开朗基罗也不会在第二位美帝契教皇克莱门特七世请他去设计西斯汀礼拜堂的西墙壁画的时候逃命似的离开佛罗伦萨留下未完成的美帝契墓室。在克莱门特七世死后,他甚至觉得自己在佛罗伦萨性命难保,所以就一直待在罗马再也没有回到故乡佛罗伦萨。
米开朗基罗离开佛罗伦萨后,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始走向衰败,渐渐被奇异派取代。到了十六世纪中叶,随着米开朗基罗的最终审判,历经两个世纪辉煌的文艺复兴之火象是回光反照般最后闪烁了一下,就此宣告熄灭。但是它所宣扬的人文主义却被后来的艺术流派发扬光大。
不过,一直与文艺复兴的命运紧密相连的美帝契家族这次却没有跟着她一起走向衰落。相反的,这个家族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册封与荣耀。1570年,考斯莫终于被教皇皮斯五世封为拖斯卡纳大公。他统治后期在艺术上专宠瓦萨里,任命他为佛罗伦萨艺术总监,负责设计新的政府大楼。这栋被称为奥菲斯的建筑物,原意不过是“办公室”,但却成为当今世界闻名,令无数艺术家,学者朝思暮想的文艺复兴博物馆。不过这位乔其欧•瓦萨里最著名的作品却不是任何壁画或者雕塑,而是一部最全面记述文艺复兴多位艺术家的艺术史巨著-《艺术家传记》。它虽然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不过,对这其中内容却是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对于乔脱那些在瓦萨里时代以前的画家,瓦萨里尽量搜索资料保证真实性,但他有时候也会为了自尊心或者别的什么而去编造一些东西,心里想着“反正我不知道别人也不会知道……”;而对于象米开朗基罗这样同时代的人物,却又不得不顺着艺术家的意思来写;而对于提香那样不属于同一流派的画家,却又会因为主观看法而加以不合实际的批评。
考斯莫为美帝契争取到的大公头衔给家族带来了两个世纪的稳定,家族旁系随后又出了一位教皇利奥十一世,这样总共算起来美帝契家族前后一共有三个人入主圣彼得,可算前无古人后物来着。家族中还有两位女中豪杰成为法国王后,凯瑟林•德•美帝契和玛丽•德•美帝契;出现的公爵,大公,红衣主教更是数不胜数。美帝契的辉煌从第一代齐奥瓦尼开始延续了将近三个世纪在1737年随着美帝契家族最后一位男性成员吉安•伽斯通尼•德•美帝契之死而宣告终结。
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人文主义的复兴。艺术家和文学家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逐渐走出中世纪对艺术文学的种种教条,在歌颂神之荣耀的同时,也开始观察欣赏人类的美。然而这种对人,对现世的重视并不仅限于艺术范围内,纵观美帝契家族作为艺术资助人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作为文艺复兴重要组成部分的资助人也受到人文风潮的影响把资助艺术作为宣扬家族甚至个人财富与博学的手段。白手起家的美帝契家族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上帝的关照和自强不息的奋斗,这也给他们身为成功人士的自豪,而这种对人类本身的自信与骄傲不正是人文主义所宣扬的精神吗?如果没有500年前人文主义的复兴,如果美帝契家族没有资助那些天才艺术家,大概整个艺术史会为之改写,我们也不会有当今百花齐放的多元艺术风格。
最后来贴一张美迪奇家族的族谱:
《美帝契家族的中兴与文艺复兴高峰期》
15世纪末,16世纪初对于美帝契家族来说并不是很好的年份。被放逐的家族成员在托斯卡纳一带游走,居无定所。进入教会的齐奥瓦尼和朱利奥则搬到罗马去。美帝契家族在15世纪最后十年走入低谷,皮耶罗多次试图回到佛罗伦萨未果,在一次毫无关系的战争中溺水而死。到了1512年,皮耶罗的儿子罗伦左一路杀回佛罗伦萨解决了共和国,自己当了城邦的统治者。这样的统治才不过15年,就被佛罗伦萨人再次踢出城。纵观这段历史,任何人都会觉得佛罗伦萨人是全世界最反复无常的人了。不过没关系,谁说美帝契家族就得吊死在佛罗伦萨这一棵树上。到底是一个热爱艺术的家族,他们居然跟着文艺复兴一起由佛罗伦萨转入罗马,在那里开始了新的高潮。
![]() |
齐奥瓦尼幼年像(局部)
17岁就当戴上红帽子的齐奥瓦尼没有辜负他老爸一片苦心,终于在1513年入主圣彼得大教堂,成为利奥十世。这位37岁的年轻教皇最有名的一句话是:“既然上帝把教皇这个位置赐给我们,那就应该好好享受。”他几乎继承了其父罗伦左的所有特点-貌不惊人的外表,优雅犀利的口才,对艺术和文学的热爱,以及糟糕透顶的理财能力。他不但把上届教皇朱里斯二世给他留下的财产在两年内挥霍的精光,而且为了满足自己对古玩,艺术品的喜好搞的整个教会寅吃卯粮,不得不大发赎罪券摆平赤字。不仅如此,身为教皇的利奥似乎完全没有任何危机感,即使是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国贴出差点颠覆天主教的《九十五条纲领》,他也完全没有任何贯彻天主教内部改革的决心。在这点上,他完全缺乏保持美帝契家族历经变乱而屹立不倒的政治敏感神经。要我说,这完全是得益于他那罗马贵族母亲的遗传。所谓祸不单行,英国的亨利八世似乎觉得路德给罗马教庭的麻烦还不够,偏偏选在这个时候提出要和原配西班牙的凯瑟林皇后离婚。懦弱的性格使利奥完全无法当机立断,让整个丑闻一拖再拖,直到亨利无法忍受终于和罗马教会一刀两断,就此教会也失去了来自英国的年俸。虽然这些事情在我们当代人看来是很严重的事故,但就利奥本人来说,他只要能在罗马舒舒服服的享受轻歌美酒,诗词书画就足够了,德国的路德派闹一闹大概也成不了气候,而远在海峡另一边的蛮夷岛国反正早晚也是靠不住,他们想要和西班牙打就随他去好了。
![]() |
拉菲尔肖像
想想这样一位轻浮奢侈的教皇怎么可能喜欢严肃认真的米开朗基罗。于是这为个性别扭的大师被教皇好言好语劝回到佛罗伦萨为美帝契家族设计墓室。于是罗马就成了拉菲尔的天下。只要是任何和艺术有关的东西,都一律送到拉菲尔那里审批,只要他点头,教皇就会不遗余力的支持。可怜的米开朗基罗,在前任教皇朱里斯二世在位时他怎么可能会被发配到佛罗伦萨去?郁郁不得志外加上善妒使米开朗基罗把满腔怒火全都撒在拉菲尔身上。不但公开表示对拉菲尔的不屑,而且指责后者抄袭他的想法和作品。拉菲尔对此的回应却是把米开朗基罗的肖像放在雅典学派前排正中的显要位置。在艺术方面,米开朗基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师,但在做人上他却是个心胸狭窄的小人。而拉菲尔可能是心地善良的天使,也可能是八面玲珑的马屁专家……
![]() |
雅典学派-拉菲尔
![]() |
利奥十世的肖像-拉菲尔
无论如何,温柔的天性并没有让拉菲尔的眼睛变的迟钝。他敏锐的观察到围绕在教皇身边的不稳定因素和弥漫整个欧洲的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并把这些通过他高超的绘画技巧在他给利奥十世的肖像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画面正中是衣着华丽但眼神里却透着虚弱的利奥,左边那个看上去表情僵硬的年轻人就是遇刺身亡的朱里亚诺•德•美帝契的遗腹子-朱利奥•德•美帝契,他既没有继承其父朱里亚诺的美貌,也没有继承叔叔罗伦左的头脑。在堂哥齐奥瓦尼入主圣彼得后,年纪轻轻的他也顺理成章的戴上了红帽子,而在利奥死后两年,成为第二位美帝契教皇-克莱门特七世。朱利奥主教在很大程度上和利奥很相似,他们都热爱艺术与享乐,优柔寡断,同时也都是倒霉透顶的教皇。
![]() |
克莱门特七世肖像
还是红衣主教的朱利奥•德•美帝契在拉菲尔临死前干了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1517年,他责成拉非尔创作一幅以基督复活为主题的祭坛壁画。与此同时,这位美帝契红衣主教又把同样的工作给了一位来自威尼斯的画家赛巴斯帝安•德•皮耶波。这位威尼斯画家当时正好和米开朗基罗建立了一种互惠关系-米开朗基罗提供主要设计概念,皮耶波画画(米开朗基罗不喜欢画壁画,他喜欢雕塑)。一直恨拉非尔恨的牙根痒痒的米开朗基罗正好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和这位人见人爱的年轻画家较量一下。结果……红衣主教是那么喜欢拉非尔的作品以至于他把皮耶波的画摆在教堂而留下拉菲尔的作品做私人收藏。这当然不能说米开朗基罗不如拉非尔,首先这不是他自己画的,其次红衣主教的喜好也要考虑在内。不过,考虑到米开朗基罗多次公开声明拉非尔抄袭自己的创作概念,艺术手法,二选一的事实的确是给他一个结结实实的大嘴巴。最要命的是,拉非尔画完这幅壁画之后没多久就死掉了,不管米开朗基罗怎么指责拉菲尔抄袭,或者如何给自己的失败寻找理由(虽然理由非常充分……),这一箭之仇永远也没法还给拉菲尔了。一辈子的窝火,我都替米开朗基罗难受。“死了算什么英雄好汉,有本事我们再战三百回合……”米开朗基罗大概是这么想的吧。
朱利奥在利奥十世死后并没有马上被选为教皇,他们堂兄弟之间隔了一位短命鬼-埃德瑞安六世。他在圣彼得的宝座上屁股还没坐热就一命呜呼,而朱利奥终于如愿以偿的成为克莱门特七世。如果朱利奥知道他将面对的糟糕状况,他大概会怨恨埃德瑞安死的早吧。发赎罪券是堂兄利奥十世干的好事,教会腐败也不是一天两天,但这一切的后果却要克莱门特七世来背黑锅。如果是其他的什么时候,克莱门特大概也不是那么糟糕的教皇,当然李煜生在其他年代也不会成为亡国的皇帝,但是历史总是让这些倒霉鬼生在这种时刻,于是他们的软弱无能就显的尤其突出。商人出身的美帝契家族无法避免的目光短浅在他身上被彻底的发扬光大,以至于他完全无法看到任何事物的长远发展趋势,而不断的变换支持的对象,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里五世到法国国王佛朗西斯一世,时而又想去争取已经脱离教会的亨利八世。于是欧洲各大君主都对这位朝秦暮楚的教皇失去信心,当然也是因为当时谁也无暇顾及梵帝冈的问题,所以到了1527年西班牙士兵洗劫罗马的时候,孤立无援的克莱门特七世只得躲在圣安其罗城堡里瑟瑟发抖,任凭那群野蛮人在神圣的天主教首府大肆屠杀抢掠。事情过后,他非但没有(或者是没法)让负责的查里五世赔偿,反而乐颠颠的跑到波罗尼亚地方给后者举行加冕礼。
![]() |
查里五世肖像
到了十六世纪三十年代初,虽然整个欧洲乱成一团,但克莱门特觉得罗马已经足够平静了,而新近与查里五世缔结的友好关系也很令人放心,于是他终于腾出手来关心一下他一直热爱的艺术了。西斯汀礼拜堂的西墙看上去光秃秃的,和它那华丽的天花板很不相衬,于是他又请来米开朗基罗以基督复活或者最终审判为题目创作一副祭坛画,这也成就了米开朗基罗最后的辉煌。可惜,别说是看到伟大的最终审判,还没等米开朗基罗提出最终方案,这位倒霉的美帝契教皇就上天去见真的圣彼得了。
![]() |
最终审判-米开朗基罗
很多人认为文艺复兴高峰期随着洗劫罗马而结束了,但是美帝契家族在佛罗伦萨的中兴才刚刚开始。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尔斯五世大概终于对佛罗伦萨这种反反覆覆的政权替换失去耐心,或者说与其让佛罗伦萨这么乱成一团,不如把这只下金蛋,却没脑子的鹅揣进自己的口袋。他借一位美帝契私生子亚利山德鲁之手,在1530年彻底解决掉了佛罗伦萨的共和体制。亚利山德鲁以公爵的身份统治佛罗伦萨,到了第7个年头,居然被自己的宗亲暗杀了。凶手随即逃往威尼斯,看上去即没有接管佛罗伦萨的意思,也没有打算要回复共和制。这在一切以利益为动机的意大利的确很不寻常,所以才会有不计其数的后世文人把这桩谋杀视为生死与爱情又一例证。
![]() |
亚利山德鲁肖像
不管动机如何,亚利山德鲁的死使佛罗伦萨并不完善的君主制政府群龙无首。这给了19岁的乡下小子考斯莫•德•美帝契发迹的大好机会。考斯莫入主佛罗伦萨之后,无论是皇帝还是市民似乎都对这个冷血的将军很有好感。借助皇帝军队的帮助,他彻底粉碎了恢复共和制的最后努力。他把佛罗伦萨从一个中世纪共和国变成一个近代君主王国,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自卫军队。虽然并没有被册封,这位考斯莫已经公开的使用托斯卡纳大公的称号。而随后和西班牙公主的联姻把佛罗伦萨和渐渐依靠外海航运而兴起的西班牙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不断扩张佛罗伦萨的版图,在1555年征服了一直以来和佛罗伦萨对立的邻国锡耶纳。
![]() |
考斯莫肖像
虽然考斯莫也很在意资助艺术和文学,但是当时所有的天才都是“名花有主”了。无法适应佛罗伦萨的达芬奇在法国宫廷过的悠然自得;年轻的拉菲尔却早早上了天堂,他的学生都被教皇吃的死死的,哪里有时间伺候这位新贵。于是只剩下在罗马不得宠的米开朗基罗给他设计美帝契墓室。
说实话,如果米开朗基罗但分有那么一点点政治信誉,与他个性相似考斯莫一世也不会对他如此冷淡。可惜,这位天才艺术家在政治上却和大部分佛罗伦萨人一样朝秦暮楚毫无节操。一方面,他感恩于对他视如己出的罗伦左•德•美帝契,从来没有拒绝过家族的任何要求。另外一方面,他又对议会抱有好感,以至于不但在美帝契家族被踢出佛罗伦萨的第二天就充满热情的为共和政府创作500人大厅的壁画,著名的大卫像也是代表自由和民主站立在佛罗伦萨议政厅门口。考斯莫对米开朗基罗的冷淡大概是非常明显,否则米开朗基罗也不会在第二位美帝契教皇克莱门特七世请他去设计西斯汀礼拜堂的西墙壁画的时候逃命似的离开佛罗伦萨留下未完成的美帝契墓室。在克莱门特七世死后,他甚至觉得自己在佛罗伦萨性命难保,所以就一直待在罗马再也没有回到故乡佛罗伦萨。
米开朗基罗离开佛罗伦萨后,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始走向衰败,渐渐被奇异派取代。到了十六世纪中叶,随着米开朗基罗的最终审判,历经两个世纪辉煌的文艺复兴之火象是回光反照般最后闪烁了一下,就此宣告熄灭。但是它所宣扬的人文主义却被后来的艺术流派发扬光大。
不过,一直与文艺复兴的命运紧密相连的美帝契家族这次却没有跟着她一起走向衰落。相反的,这个家族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册封与荣耀。1570年,考斯莫终于被教皇皮斯五世封为拖斯卡纳大公。他统治后期在艺术上专宠瓦萨里,任命他为佛罗伦萨艺术总监,负责设计新的政府大楼。这栋被称为奥菲斯的建筑物,原意不过是“办公室”,但却成为当今世界闻名,令无数艺术家,学者朝思暮想的文艺复兴博物馆。不过这位乔其欧•瓦萨里最著名的作品却不是任何壁画或者雕塑,而是一部最全面记述文艺复兴多位艺术家的艺术史巨著-《艺术家传记》。它虽然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不过,对这其中内容却是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对于乔脱那些在瓦萨里时代以前的画家,瓦萨里尽量搜索资料保证真实性,但他有时候也会为了自尊心或者别的什么而去编造一些东西,心里想着“反正我不知道别人也不会知道……”;而对于象米开朗基罗这样同时代的人物,却又不得不顺着艺术家的意思来写;而对于提香那样不属于同一流派的画家,却又会因为主观看法而加以不合实际的批评。
考斯莫为美帝契争取到的大公头衔给家族带来了两个世纪的稳定,家族旁系随后又出了一位教皇利奥十一世,这样总共算起来美帝契家族前后一共有三个人入主圣彼得,可算前无古人后物来着。家族中还有两位女中豪杰成为法国王后,凯瑟林•德•美帝契和玛丽•德•美帝契;出现的公爵,大公,红衣主教更是数不胜数。美帝契的辉煌从第一代齐奥瓦尼开始延续了将近三个世纪在1737年随着美帝契家族最后一位男性成员吉安•伽斯通尼•德•美帝契之死而宣告终结。
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人文主义的复兴。艺术家和文学家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逐渐走出中世纪对艺术文学的种种教条,在歌颂神之荣耀的同时,也开始观察欣赏人类的美。然而这种对人,对现世的重视并不仅限于艺术范围内,纵观美帝契家族作为艺术资助人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作为文艺复兴重要组成部分的资助人也受到人文风潮的影响把资助艺术作为宣扬家族甚至个人财富与博学的手段。白手起家的美帝契家族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上帝的关照和自强不息的奋斗,这也给他们身为成功人士的自豪,而这种对人类本身的自信与骄傲不正是人文主义所宣扬的精神吗?如果没有500年前人文主义的复兴,如果美帝契家族没有资助那些天才艺术家,大概整个艺术史会为之改写,我们也不会有当今百花齐放的多元艺术风格。
最后来贴一张美迪奇家族的族谱:
![]() |
FluorineSpark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恐怖三角恋 - 安吉拉·迪亚兹跟踪骚扰案 (10人喜欢)
- 绨根在哪里?- 凯莉·朗杀婴案 (1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