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从《人间失格》漫谈无赖派文学
亲爱的刘XX老师,如果你发现你搜到了跟我交上来的论文一样的句子,那是因为,那些句子就是我放到网上去的!!!
关键词:太宰治 日本 无赖派文学 自杀 邪典小说
摘要: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晚年作品《人间失格》浓缩了他一生的起起伏伏,称其为太宰治的代表作也无不可。本文从《人间失格》开始,漫谈日本无赖派文学以及试分析无赖派文学在今天重新流行起来的原因。
正文:
2002年,日本人把太宰治的小说《人间失格》翻拍成电影,之后的几年里,《人间失格》分别被翻拍成电视剧、电影和动画片各一次,在二战之后崛起的无赖派文学在21世纪重新受到人们关注。
无赖派文学是指以戏谑的态度来表现二战日本战败之后社会的混乱与凄凉景象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后日本社会的某些本质,对战后日本文学的影响深远。中国内地从20世纪80年代起陆续引进过无赖派的作品,近年来吉林出版集团与万卷出版公司又将这些经典重新集结出版,于是无赖派文学在中国大陆也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
太宰治,本名津岛修治,出生于津轻地区首屈一指的地主富豪之家。太宰治的父亲津岛原右卫门,曾任众议院议员,后当选贵族院议员,同时经营银行、铁路;而他的母亲则是体弱多病,无力照顾儿子,因此太宰治从小是受姑母和保姆的抚养而长大。生长在严厉的父亲和缺乏母爱的家庭里的太宰治,从小就养成了阴郁的性格。太宰治出生之后,是津岛家那一辈里面的第六个男孩,上有五哥四姐,其中两个哥哥不幸夭折,只剩下文治、英治、圭治三人。太宰治出生三年之后,幼弟礼治出生。
我是在高中的时候第一次读《人间失格》的,在塑造人生观的时候读这样的书说实话影响是很大的。太宰治的一生一共自杀了五次,从20岁到39岁,他生命奋斗的所有目标就是杀死自己。就像《人间失格》的主人公叶藏一样,死来死去总是死不掉。《人间失格》的最后,叶藏终究没有死成,住进了一间老旧的房子里,一脸死相地过着被女佣欺负的日子。太宰治在《人间失格》的最后写道“我们所认识的阿叶是非常正直、相当机灵的,若是不喝酒的话,不,就算是喝了酒……他也是个像神一样的好孩子。”我猜,那个时候已经打定最后一次自杀的主意的太宰治应该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吧。
有一篇书评是这样写的“于是平生头一次,我看见小说终篇时,主人公没有自杀成功,竟然有些丧气加惋惜。而读作家年谱至最后,见他终于成功杀掉自己时,却有隐隐的快意与轻松——总算有一个痛苦的灵魂,得到了他所要的解脱。”每一次看太宰治的年谱总让我想到安妮塞克斯顿的一首诗,她曾经在给亡友的悼诗《西尔维娅之死》中写道“我盼得那么苦又盼了那么久的死亡。”当39岁的太宰治终于在生日那天自杀成功的时候,他会不会觉得这是上天赐给他39年的人生中最美好的生日礼物呢?顺便提一句,因为太宰治晚年作品《樱桃》,所以在太宰治死后日本把所有生日与死去的日子同一天的就会被称为“樱桃忌”。
看过太宰治照片的人恐怕是忘不掉他的脸的。消瘦,卷发,眼神怎么说呢,好像本雅明在《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里形容卡夫卡幼年的一张照片里所说的一样,他的眼神穿透了你。曾经在一本图集里看到了太宰治难得一见的开怀大笑的照片,太宰治的长相跟英俊潇洒真的沾不上边,但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一种男人气场强大到可以越过二维。虽然是完全不一样的气场,但是同样的穿透力亚洲人里我只见过两位,一位是胡适之先生,另一位就是太宰治。
我几乎读过太宰治的全集,读太宰治的感觉该怎么形容呢?大约是,在你不在意的时候渐渐地就被一种黏着的液体包围,他们让你难受让你窒息让你想挣扎却动弹不得,可是在将要失去意识的时候却突然沉迷在无与伦比的难以言喻的快感里。
这样一种颓废又美丽的快感是什么呢?
无赖派的另一位代表作家坂口安吾曾经发表过两篇非常著名的文章《堕落论》和《堕落论续》,他写道“不是因为战败而堕落,而是因为是‘人’才会堕落;正因为活着才会堕落,仅此而已。”他说,“也许就像人一样,日本也应该堕落,必须通过彻底的堕落来发现自我和挽救自我。”
是堕落。
无赖派作家的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直击人灵魂最懦弱的地方。三岛由纪夫曾经公开表示他讨厌太宰治,这位为了唤醒日本的军魂而切腹自杀的作家是不是因为在太宰治的作品里看见了自己的不安与软弱才这么排斥他的呢?
前文已经提过了,无赖派是在二战之后兴起的文学派别,那么为什么在今天,日本与中国都已经远离战争的今天,无赖派文学会重新受到追捧呢?
归根结底,我们的年轻人与当年的他们拥有同样一种精神状态。当年的他们背负着重建家园,振兴国家的重任,所以妄图通过“堕落”来逃避压力。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时刻紧张的氛围里,社会已经成为一种惩罚与训诫的严密组织,周围像是有一个会抽走空气的机器一样让人随时随地都会窒息,在读无赖派的书的时候发现几十年前的前辈把自己阴暗懦弱的内心写得那么淋漓尽致,会沉迷进去也不奇怪了。不知道是谁说的,得到认可是缓解压力的最好方式。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小说被称为“邪典小说”,他们并不拘于文学种类,可以是科幻小说,可以是意识流小说,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小说。公认的邪典小说比如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我认为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也可以被归为邪典小说的范围内。邪典小说关键在“邪”上,具体的概念可以参考邪典电影。《人间失格》这部小说简直是洗脑利器,也拥有自己的死忠读者群。
前几天听了一个来吉大讲美学的教授的讲座,他说我们年轻的时候总是朦胧地觉得我们在等待一些什么东西,这种等待不是指等火车啊等快递啊之类的等待,是类似于《等待戈多》的那种等待,虽然不知道等待的是什么,但是就是有这样的念头。可是你们到了我这个年龄就知道了,其实啥也等不到的,人生就是这样的。可惜,无论是太宰治还是喜欢太宰治的年轻人,都没有到达那位教授的年龄。
“我们的微笑,源于那颗滚落在潘多拉盒子一角的小石头子。和死亡毗邻而居的人,相对于生死的问题,一朵花的微笑反而更能铭记于心。眼下的我们仿佛是被某种幽幽的花香吸引,乘上了一艘全然未知的大船,沿着命运的航线随波逐流。这艘所谓‘天意’的大船,将到达哪座岛屿,我同样茫然不知。但是,我们必须信赖这次航行。我们甚至萌生了一种感觉:生和死,不再是决定人类幸或不幸的关键。死者归于圆满,生者则立于出航船只的甲板上合掌祈祷。船,顺利地离岸而去。”这是太宰治在《潘多拉盒子》里写的一段话,他的文字太具有穿透力了,很容易就被他洗脑了。我记得最后陪太宰治一起跳水的女孩子是太宰治的崇拜者,年纪轻轻的人太容易跳进太宰治的潘多拉盒子了,与孤独啊嫉妒啊贪婪啊之类的情绪关在一起,眼看着希望缩在角落里渴望不可及,这样的感觉就像是一个人呆在一个小小的礁石上,周围是不断上涨的海浪,这是一种死之前连绝望都无法与人分享的感觉。
有一部电影叫《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主人公松子跟太宰治的人生轨迹何其相似。电影的结尾松子死之前在阳台上拼命地写“生而为人对不起。”
我一点不想隐藏自己对太宰治的偏爱,愿他死去的灵魂已经找到永恒的安宁。最后引用一段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已经引用过的诗结尾吧,出自波斯诗人欧玛的《鲁拜集》。
“何处是指导原则?
是何种睿智之光?
美丽又恐怖的尘世,
柔弱的人子背负无法担负的责任。
因被深植下无能为力的情欲种子,
满口净是诅咒着善恶罪罚,
净是无能为力的张皇失措,
不被授予压抑摧毁力与意志。
在何处,优势如何彷徨,
什么批判、检讨、再认识?
呀!空洞的梦想,不实际的幻影。
呀!忘了酒,全都是虚假的谬论。”
参考书目:太宰治《人间失格》
太宰治《阴火》
太宰治《女生徒》
太宰治《潘多拉盒子》
太宰治《跑吧!美乐斯》
坂口安吾《白痴》
参考资料:《太宰治:懦弱与骄傲》 http://book.douban.com/review/1074604/
《太宰治年谱》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99230.htm
关键词:太宰治 日本 无赖派文学 自杀 邪典小说
摘要: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晚年作品《人间失格》浓缩了他一生的起起伏伏,称其为太宰治的代表作也无不可。本文从《人间失格》开始,漫谈日本无赖派文学以及试分析无赖派文学在今天重新流行起来的原因。
正文:
2002年,日本人把太宰治的小说《人间失格》翻拍成电影,之后的几年里,《人间失格》分别被翻拍成电视剧、电影和动画片各一次,在二战之后崛起的无赖派文学在21世纪重新受到人们关注。
无赖派文学是指以戏谑的态度来表现二战日本战败之后社会的混乱与凄凉景象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后日本社会的某些本质,对战后日本文学的影响深远。中国内地从20世纪80年代起陆续引进过无赖派的作品,近年来吉林出版集团与万卷出版公司又将这些经典重新集结出版,于是无赖派文学在中国大陆也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
太宰治,本名津岛修治,出生于津轻地区首屈一指的地主富豪之家。太宰治的父亲津岛原右卫门,曾任众议院议员,后当选贵族院议员,同时经营银行、铁路;而他的母亲则是体弱多病,无力照顾儿子,因此太宰治从小是受姑母和保姆的抚养而长大。生长在严厉的父亲和缺乏母爱的家庭里的太宰治,从小就养成了阴郁的性格。太宰治出生之后,是津岛家那一辈里面的第六个男孩,上有五哥四姐,其中两个哥哥不幸夭折,只剩下文治、英治、圭治三人。太宰治出生三年之后,幼弟礼治出生。
我是在高中的时候第一次读《人间失格》的,在塑造人生观的时候读这样的书说实话影响是很大的。太宰治的一生一共自杀了五次,从20岁到39岁,他生命奋斗的所有目标就是杀死自己。就像《人间失格》的主人公叶藏一样,死来死去总是死不掉。《人间失格》的最后,叶藏终究没有死成,住进了一间老旧的房子里,一脸死相地过着被女佣欺负的日子。太宰治在《人间失格》的最后写道“我们所认识的阿叶是非常正直、相当机灵的,若是不喝酒的话,不,就算是喝了酒……他也是个像神一样的好孩子。”我猜,那个时候已经打定最后一次自杀的主意的太宰治应该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吧。
有一篇书评是这样写的“于是平生头一次,我看见小说终篇时,主人公没有自杀成功,竟然有些丧气加惋惜。而读作家年谱至最后,见他终于成功杀掉自己时,却有隐隐的快意与轻松——总算有一个痛苦的灵魂,得到了他所要的解脱。”每一次看太宰治的年谱总让我想到安妮塞克斯顿的一首诗,她曾经在给亡友的悼诗《西尔维娅之死》中写道“我盼得那么苦又盼了那么久的死亡。”当39岁的太宰治终于在生日那天自杀成功的时候,他会不会觉得这是上天赐给他39年的人生中最美好的生日礼物呢?顺便提一句,因为太宰治晚年作品《樱桃》,所以在太宰治死后日本把所有生日与死去的日子同一天的就会被称为“樱桃忌”。
看过太宰治照片的人恐怕是忘不掉他的脸的。消瘦,卷发,眼神怎么说呢,好像本雅明在《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里形容卡夫卡幼年的一张照片里所说的一样,他的眼神穿透了你。曾经在一本图集里看到了太宰治难得一见的开怀大笑的照片,太宰治的长相跟英俊潇洒真的沾不上边,但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一种男人气场强大到可以越过二维。虽然是完全不一样的气场,但是同样的穿透力亚洲人里我只见过两位,一位是胡适之先生,另一位就是太宰治。
我几乎读过太宰治的全集,读太宰治的感觉该怎么形容呢?大约是,在你不在意的时候渐渐地就被一种黏着的液体包围,他们让你难受让你窒息让你想挣扎却动弹不得,可是在将要失去意识的时候却突然沉迷在无与伦比的难以言喻的快感里。
这样一种颓废又美丽的快感是什么呢?
无赖派的另一位代表作家坂口安吾曾经发表过两篇非常著名的文章《堕落论》和《堕落论续》,他写道“不是因为战败而堕落,而是因为是‘人’才会堕落;正因为活着才会堕落,仅此而已。”他说,“也许就像人一样,日本也应该堕落,必须通过彻底的堕落来发现自我和挽救自我。”
是堕落。
无赖派作家的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直击人灵魂最懦弱的地方。三岛由纪夫曾经公开表示他讨厌太宰治,这位为了唤醒日本的军魂而切腹自杀的作家是不是因为在太宰治的作品里看见了自己的不安与软弱才这么排斥他的呢?
前文已经提过了,无赖派是在二战之后兴起的文学派别,那么为什么在今天,日本与中国都已经远离战争的今天,无赖派文学会重新受到追捧呢?
归根结底,我们的年轻人与当年的他们拥有同样一种精神状态。当年的他们背负着重建家园,振兴国家的重任,所以妄图通过“堕落”来逃避压力。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时刻紧张的氛围里,社会已经成为一种惩罚与训诫的严密组织,周围像是有一个会抽走空气的机器一样让人随时随地都会窒息,在读无赖派的书的时候发现几十年前的前辈把自己阴暗懦弱的内心写得那么淋漓尽致,会沉迷进去也不奇怪了。不知道是谁说的,得到认可是缓解压力的最好方式。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小说被称为“邪典小说”,他们并不拘于文学种类,可以是科幻小说,可以是意识流小说,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小说。公认的邪典小说比如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我认为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也可以被归为邪典小说的范围内。邪典小说关键在“邪”上,具体的概念可以参考邪典电影。《人间失格》这部小说简直是洗脑利器,也拥有自己的死忠读者群。
前几天听了一个来吉大讲美学的教授的讲座,他说我们年轻的时候总是朦胧地觉得我们在等待一些什么东西,这种等待不是指等火车啊等快递啊之类的等待,是类似于《等待戈多》的那种等待,虽然不知道等待的是什么,但是就是有这样的念头。可是你们到了我这个年龄就知道了,其实啥也等不到的,人生就是这样的。可惜,无论是太宰治还是喜欢太宰治的年轻人,都没有到达那位教授的年龄。
“我们的微笑,源于那颗滚落在潘多拉盒子一角的小石头子。和死亡毗邻而居的人,相对于生死的问题,一朵花的微笑反而更能铭记于心。眼下的我们仿佛是被某种幽幽的花香吸引,乘上了一艘全然未知的大船,沿着命运的航线随波逐流。这艘所谓‘天意’的大船,将到达哪座岛屿,我同样茫然不知。但是,我们必须信赖这次航行。我们甚至萌生了一种感觉:生和死,不再是决定人类幸或不幸的关键。死者归于圆满,生者则立于出航船只的甲板上合掌祈祷。船,顺利地离岸而去。”这是太宰治在《潘多拉盒子》里写的一段话,他的文字太具有穿透力了,很容易就被他洗脑了。我记得最后陪太宰治一起跳水的女孩子是太宰治的崇拜者,年纪轻轻的人太容易跳进太宰治的潘多拉盒子了,与孤独啊嫉妒啊贪婪啊之类的情绪关在一起,眼看着希望缩在角落里渴望不可及,这样的感觉就像是一个人呆在一个小小的礁石上,周围是不断上涨的海浪,这是一种死之前连绝望都无法与人分享的感觉。
有一部电影叫《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主人公松子跟太宰治的人生轨迹何其相似。电影的结尾松子死之前在阳台上拼命地写“生而为人对不起。”
我一点不想隐藏自己对太宰治的偏爱,愿他死去的灵魂已经找到永恒的安宁。最后引用一段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已经引用过的诗结尾吧,出自波斯诗人欧玛的《鲁拜集》。
“何处是指导原则?
是何种睿智之光?
美丽又恐怖的尘世,
柔弱的人子背负无法担负的责任。
因被深植下无能为力的情欲种子,
满口净是诅咒着善恶罪罚,
净是无能为力的张皇失措,
不被授予压抑摧毁力与意志。
在何处,优势如何彷徨,
什么批判、检讨、再认识?
呀!空洞的梦想,不实际的幻影。
呀!忘了酒,全都是虚假的谬论。”
参考书目:太宰治《人间失格》
太宰治《阴火》
太宰治《女生徒》
太宰治《潘多拉盒子》
太宰治《跑吧!美乐斯》
坂口安吾《白痴》
参考资料:《太宰治:懦弱与骄傲》 http://book.douban.com/review/1074604/
《太宰治年谱》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99230.htm
-
Tian325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2 09:41:08
-
Catharsis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8 15:11:38
-
不知所云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8 08:02:53
-
津岛尘衣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30 13:22:46
-
陈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3 10:10:14
-
麦冬Oph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28 23:12:59
-
青鸟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31 00:27:34
-
凌空惊云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2-16 09:41:41
-
Abhor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7-18 12:09:24
-
拾叁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2-07 20:31:49
-
张夏晓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0-09 1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