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悉达多遇见乔达摩
争论书名的翻译毫无意义。相反,我赞同把这本书直接翻译成悉达多。谁说悉达多就是佛陀?谁说悉达多不是佛陀?
在感悟生命真谛的道路上,年轻的贵族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成为一位苦行的沙门。风吹日晒,乞食度日,无数次深沉的冥想,苦苦的寻求着梵天。但当他遇见了已经大觉悟的佛陀,当悉达多遇见了乔达摩,当他被他非凡的气度所深深打动,当儿时的挚友义无反顾的投奔他的门下时,他竟然怀疑了。也正是这一刹那的怀疑,和坚定的离开,注定了他也会最终悟到生命的真谛,成为和他一样的佛陀。时间在这一刻没有意义,或许,悉达多看到的就是自己。那么,再去争论悉达多并不是乔达摩,又有什么意义呢?
离开佛陀后,衣不遮体,满身灰尘的悉达多见到了美丽的名妓迦摩拉。这个凡尘的女子教会了苦行的沙门人世间的爱情,帮助他拥有了财富,权力,奴仆……悉达多酒池肉林,挥金如土。是的,这就是人间,在这里,连悉达多都迷失了,堕入轮回不可自拔。但这些都是悟道之路,无论是妓女还是富豪,是酒鬼还是强盗,他们都是修行者的老师,他们给你启示,让你看清这个人世。你必须要面对它,拥抱它,解决它,再放下它。体悟到世事无常,金钱,土地,奴仆,家宅……都是暂时的存在。富有的悉达多看着繁华落尽,再次选择了离开,就像他离开了那个传说可以给人真理的佛陀一样。
他认识了一个船夫,开始向他学习聆听河流的声音。后来,他失去了他的爱人,他的儿子背叛了他,悉达多一度心力憔悴,茫然若失。而那个沉默的船夫只是简单的跟他说,去听听河流怎么说。
有人说,这本书其实不是写的佛教,而是道教。是的,道教有云“上善若水”。但我同样认为,争论这些毫无意义。道教也好,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都是人类寻求真理的道路。就像一道题目,解题方法不止一种。但真理,永远在那里。
书的最后篇章写得非常精彩!让我联想到读过的另一本书《佛教的见地与修行》。老师,永远不可能给你真理。老师只能给你一张照片,告诉你,你要找的和这个很像。但照片终归只是一张照片,你想要的,只有你自己才能找到。悉达多悟到了这些,所以他离开了佛陀,他要自己去寻找真理。语言,永远是骗人的东西,有了语言,就有了误解。因为有人告诉你这是山,那是树,所以你才会看山是山,看树是树。而真理,不可说,不可说……
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真理?如果你想要得到真理,那你永远都得不到。只有放下一切,连渴望得到真理的心都放下,连到手的真理都放下,你才真正的拥有了真理,拥有真正的爱。
在感悟生命真谛的道路上,年轻的贵族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成为一位苦行的沙门。风吹日晒,乞食度日,无数次深沉的冥想,苦苦的寻求着梵天。但当他遇见了已经大觉悟的佛陀,当悉达多遇见了乔达摩,当他被他非凡的气度所深深打动,当儿时的挚友义无反顾的投奔他的门下时,他竟然怀疑了。也正是这一刹那的怀疑,和坚定的离开,注定了他也会最终悟到生命的真谛,成为和他一样的佛陀。时间在这一刻没有意义,或许,悉达多看到的就是自己。那么,再去争论悉达多并不是乔达摩,又有什么意义呢?
离开佛陀后,衣不遮体,满身灰尘的悉达多见到了美丽的名妓迦摩拉。这个凡尘的女子教会了苦行的沙门人世间的爱情,帮助他拥有了财富,权力,奴仆……悉达多酒池肉林,挥金如土。是的,这就是人间,在这里,连悉达多都迷失了,堕入轮回不可自拔。但这些都是悟道之路,无论是妓女还是富豪,是酒鬼还是强盗,他们都是修行者的老师,他们给你启示,让你看清这个人世。你必须要面对它,拥抱它,解决它,再放下它。体悟到世事无常,金钱,土地,奴仆,家宅……都是暂时的存在。富有的悉达多看着繁华落尽,再次选择了离开,就像他离开了那个传说可以给人真理的佛陀一样。
他认识了一个船夫,开始向他学习聆听河流的声音。后来,他失去了他的爱人,他的儿子背叛了他,悉达多一度心力憔悴,茫然若失。而那个沉默的船夫只是简单的跟他说,去听听河流怎么说。
有人说,这本书其实不是写的佛教,而是道教。是的,道教有云“上善若水”。但我同样认为,争论这些毫无意义。道教也好,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都是人类寻求真理的道路。就像一道题目,解题方法不止一种。但真理,永远在那里。
书的最后篇章写得非常精彩!让我联想到读过的另一本书《佛教的见地与修行》。老师,永远不可能给你真理。老师只能给你一张照片,告诉你,你要找的和这个很像。但照片终归只是一张照片,你想要的,只有你自己才能找到。悉达多悟到了这些,所以他离开了佛陀,他要自己去寻找真理。语言,永远是骗人的东西,有了语言,就有了误解。因为有人告诉你这是山,那是树,所以你才会看山是山,看树是树。而真理,不可说,不可说……
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真理?如果你想要得到真理,那你永远都得不到。只有放下一切,连渴望得到真理的心都放下,连到手的真理都放下,你才真正的拥有了真理,拥有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