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花
今天看了《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这部电影,被译作双两生花,我更喜欢把它称做双生花,同样的面孔,不同的城市,看似没有任何联系的两个人,却互相关联着。知道这部电影是因为看了张悦然的《樱桃之远》,或许她也是因为看了这部电影想到写这个题材的吧。当时还以为是她自己编的电影名字。知道某天发现这部电影。昨天终于下了下来,看完了。
看了影评,有些人很喜欢这部电影,而有些人却异常的不喜欢。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任何人都喜欢的,两个极端说明它是比较成功的电影。我喜欢这部电影可能是因为我喜欢双生花这种奇妙的关系吧。《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樱桃之远》《情书》都有这样的双生花。三个里面最喜欢《樱桃之远》,或许是因为先入为主,也可能是这个小说更让我心疼,再者估计我是更喜欢里面两个女孩相互温暖,相互牺牲的这种情感。而《情书》却是我最不喜欢的,岩井俊二是很多人喜欢的导演,可我偏偏不是很喜欢。
Krzysztof Kieslowski是我比较欣赏的导演,这部电影虽然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却喜欢漂亮的女主角,无聊的小习惯,琐碎的小细节,以及美丽的高音。。。
两生花,必须有一朵得死,不然就是都活不了,绝望必然的现实。一个薇若妮卡死了,一个段小沐永远走了,留下另一个薇若妮卡,留下杜宛宛。一个的死,为了另一个能更好的活着。可是,无论生死都是寂寞的,都是一样的忧伤。
一个生命里有另一个的存在是幸还是不幸,不论幸还是不幸,我喜欢这种生命的息息相关。不是一个人活着,无论痛苦微笑,都不是一个人承受。互相牵绊,互相依偎。
相同的眼镜,相同的放大镜,相同看世界倒影的玻璃球,相同的唇膏,上帝创造了两生花,却残忍的不让她们长久一起。至少死去的木偶幻化出了翅膀,飞翔。。。
金色的滤镜让整个影片显得更美丽温暖,而这温暖却更与人性形成对比,似乎Krzysztof Kieslowski不相信人性的温暖,以至于影片有着淡淡的浓郁忧伤。
梦境,现实,捕风,模糊的相遇,真切的感知。。。
Weronika 与 Véronique 相似相同。。。
梦境的真挚走了,现实的留下来了。我喜欢三分之一的Weronika,心疼三分之二的Véronique。Weronika带着灿烂走了,留下长久孤独给了Véronique,留给她独自的最后的垂败。
PS:豆瓣猜里,竟然猜我喜欢《蓝色生死恋》,我直接点击,给了一颗星。。。这电视剧能把人看得睡着!!
看了影评,有些人很喜欢这部电影,而有些人却异常的不喜欢。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任何人都喜欢的,两个极端说明它是比较成功的电影。我喜欢这部电影可能是因为我喜欢双生花这种奇妙的关系吧。《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樱桃之远》《情书》都有这样的双生花。三个里面最喜欢《樱桃之远》,或许是因为先入为主,也可能是这个小说更让我心疼,再者估计我是更喜欢里面两个女孩相互温暖,相互牺牲的这种情感。而《情书》却是我最不喜欢的,岩井俊二是很多人喜欢的导演,可我偏偏不是很喜欢。
Krzysztof Kieslowski是我比较欣赏的导演,这部电影虽然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却喜欢漂亮的女主角,无聊的小习惯,琐碎的小细节,以及美丽的高音。。。
两生花,必须有一朵得死,不然就是都活不了,绝望必然的现实。一个薇若妮卡死了,一个段小沐永远走了,留下另一个薇若妮卡,留下杜宛宛。一个的死,为了另一个能更好的活着。可是,无论生死都是寂寞的,都是一样的忧伤。
一个生命里有另一个的存在是幸还是不幸,不论幸还是不幸,我喜欢这种生命的息息相关。不是一个人活着,无论痛苦微笑,都不是一个人承受。互相牵绊,互相依偎。
相同的眼镜,相同的放大镜,相同看世界倒影的玻璃球,相同的唇膏,上帝创造了两生花,却残忍的不让她们长久一起。至少死去的木偶幻化出了翅膀,飞翔。。。
金色的滤镜让整个影片显得更美丽温暖,而这温暖却更与人性形成对比,似乎Krzysztof Kieslowski不相信人性的温暖,以至于影片有着淡淡的浓郁忧伤。
梦境,现实,捕风,模糊的相遇,真切的感知。。。
Weronika 与 Véronique 相似相同。。。
梦境的真挚走了,现实的留下来了。我喜欢三分之一的Weronika,心疼三分之二的Véronique。Weronika带着灿烂走了,留下长久孤独给了Véronique,留给她独自的最后的垂败。
PS:豆瓣猜里,竟然猜我喜欢《蓝色生死恋》,我直接点击,给了一颗星。。。这电视剧能把人看得睡着!!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