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枝西入,天马内向。
奄蔡为古代中亚游牧民族,又作阖苏, 东汉三国时期也称阿兰聊或阿兰。他们族源是萨尔马特人。
希腊罗马文献中称之为Aorsoi、Alanorsi。奄蔡首次见于《史记·卷123·大宛列传》。西汉时期,该民族在康居(咸海)西北、里海北部草原游牧,东汉时期隶属康居。后因为匈人西迁,奄蔡也随之逐渐西迁,其中一部分去了欧洲,在伏尔加河与顿河之间地区定居,另一部分则留在高加索以北地区。
公元4世纪中期,匈人越过顿河,吞并了奄蔡。5世纪中期,匈王阿提拉率领奄蔡人西征,一直到达了法兰西中部的奥尔良。后来成为加泰隆尼亚人族源之一,留在高加索一带的成为可萨人的臣下(一些成为佩切涅格人),中世纪早期有一阿兰王国后来被蒙古打败,一部分在元朝成为阿速军,在中国服役,称绿睛回回。一部份成为小玉兹哈萨克人。大部分成为奥塞梯人。
奥塞梯人主要居住在北高加索的奥塞梯地区,该地区被分为俄罗斯的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格鲁吉亚和已事实独立的南奥塞梯共和国。奥塞梯人使用奥塞梯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多数人信仰东正教,少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
今天,大多数奥塞梯人居住在大高加索的中心部分的两个奥塞梯。很多人散居到土耳其,一些奥塞梯人移居到俄罗斯、法国、瑞典、叙利亚、美国、加拿大以及世界的其他国家。
奥塞梯人来源于伊朗部落(奄蔡)(也有人说是乌孙),被称为阿兰人、斯基泰人和萨尔马提亚人。中世纪时期,在格鲁吉亚的影响下,皈依基督教。元朝时奥塞梯人属于色目人,当时被称为阿苏特。在金帐汗国统治时期,奥塞梯人被迫离开他们原来的家园(今俄罗斯的顿河南部),他们越过高加索山脉迁移到北高加索,在这里,他们形成了三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地区:
西部的迪戈尔受到了相邻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卡巴尔达人的影响。
南部的Tualläg,位于格鲁吉亚中部区域的什达-卡尔特里。1924年成为南奥塞梯。
北部的伊隆于1767年为沙皇统治,成为现在的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
20世纪,格鲁吉亚的奥塞梯人在苏联统治下和1990年代的格鲁吉亚奥塞梯冲突中遭受痛苦。
大多数来自北奥塞梯和南奥塞梯的奥塞梯人,信仰俄罗斯东正教。少数人信仰伊斯兰教(主要是逊尼派,苏菲派也很多)。
希腊罗马文献中称之为Aorsoi、Alanorsi。奄蔡首次见于《史记·卷123·大宛列传》。西汉时期,该民族在康居(咸海)西北、里海北部草原游牧,东汉时期隶属康居。后因为匈人西迁,奄蔡也随之逐渐西迁,其中一部分去了欧洲,在伏尔加河与顿河之间地区定居,另一部分则留在高加索以北地区。
公元4世纪中期,匈人越过顿河,吞并了奄蔡。5世纪中期,匈王阿提拉率领奄蔡人西征,一直到达了法兰西中部的奥尔良。后来成为加泰隆尼亚人族源之一,留在高加索一带的成为可萨人的臣下(一些成为佩切涅格人),中世纪早期有一阿兰王国后来被蒙古打败,一部分在元朝成为阿速军,在中国服役,称绿睛回回。一部份成为小玉兹哈萨克人。大部分成为奥塞梯人。
奥塞梯人主要居住在北高加索的奥塞梯地区,该地区被分为俄罗斯的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格鲁吉亚和已事实独立的南奥塞梯共和国。奥塞梯人使用奥塞梯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多数人信仰东正教,少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
今天,大多数奥塞梯人居住在大高加索的中心部分的两个奥塞梯。很多人散居到土耳其,一些奥塞梯人移居到俄罗斯、法国、瑞典、叙利亚、美国、加拿大以及世界的其他国家。
奥塞梯人来源于伊朗部落(奄蔡)(也有人说是乌孙),被称为阿兰人、斯基泰人和萨尔马提亚人。中世纪时期,在格鲁吉亚的影响下,皈依基督教。元朝时奥塞梯人属于色目人,当时被称为阿苏特。在金帐汗国统治时期,奥塞梯人被迫离开他们原来的家园(今俄罗斯的顿河南部),他们越过高加索山脉迁移到北高加索,在这里,他们形成了三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地区:
西部的迪戈尔受到了相邻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卡巴尔达人的影响。
南部的Tualläg,位于格鲁吉亚中部区域的什达-卡尔特里。1924年成为南奥塞梯。
北部的伊隆于1767年为沙皇统治,成为现在的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
20世纪,格鲁吉亚的奥塞梯人在苏联统治下和1990年代的格鲁吉亚奥塞梯冲突中遭受痛苦。
大多数来自北奥塞梯和南奥塞梯的奥塞梯人,信仰俄罗斯东正教。少数人信仰伊斯兰教(主要是逊尼派,苏菲派也很多)。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